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路径构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4 共6059字
论文摘要

  美国学者 Norman·Danson( 诺尔曼·丹森)在其着作《情感论》中写到: “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有情感的人。仅有知识或智能而没有情感的人,是不完全的人; 一个没有情感的智者是难以立足于社会的,更不用说成就事业”.完全的人,全面发展的人不仅是身体的正常发育,符合年龄的情感表现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当今社会的竞争激烈,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增大,如果没有抵御外来刺激的情感控制能力,别说成功,就连自身的身心健康都很难维持。相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在一定的智商水平上,人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情商的高低。这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教育的宗旨并非仅是知识的累积,促进学生情智协调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因此,学校教育管理人员应该努力从情感教育着手,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状况,提高他们控制情绪,调整心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以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挫折和困难,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最终促使他们身心、情智和谐全面发展。

  一、我国情感教育状况概述
  
  ( 一) 我国古代情感教育的状况
  情感教育心理学在我国虽然是近十年才被作为教育心理学或情感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来研究,但在我国的教育史上情感教育的思想却是源远流长。很早之前,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就提出过“乐教”的思想,也就是接近于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情感教育思想,由于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主要以儒家为主体,因此,情感教育的思想源头,便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开始。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已经十分重视情感教育的作用,并在教育学生时身体力行,关于孔子的情感教育思想和实践经历在《论语》一书中已有记载。如《子罕》篇里就提到: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反映出孔子提倡通过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的知识、才智和品质得到不断的提高。在《述而》篇里孔子又指出教师应该实施情感教育法,在教学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主导作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很好地诠释了孔子的这一想法。从中都不难看出孔子提倡乐教的主张,这便是我国古代朴素情感教育思想的体现,这些思想的沉淀为日后情感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二) 我国情感教育的现状
  教育工作者在继承前人情感教育经验以及结合最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情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沈洪探讨了如何在读书活动中培养少儿的情感素质.刘永侠提出了小学情感教育的一些建议.赵红霞则指出可以通过情感教育来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这些研究对情感教育方面都有所涉猎,但研究对象几乎都是小学生,且研究的深度和力度不够,对我们推行情感教育,培养高职学生情感素质参考价值不大。卢家楣教授才将研究范围延伸至青少年群体,为了促进青少年情知的和谐统一、素质的全面发展,卢教授提出了青少年情感素质的概念,且详细阐述了青少年情感素质的内涵、特征及结构,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调查问卷对我国当代青少年的情感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情感素质整体状况良好,但问题也依然存在。调查显示青少年很多情感方面的指标得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有下降趋势,情感素质未随学段升高而提高.这也从侧面向我们透视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感困惑会更多,需要的情感能力支撑更大。情感素质随学段升高反而有下降趋势,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教育者要花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情感状况,花更大的力气来培养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

  ( 三) 情感教育状况的启示
  以上这些成果对我们进行高校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这些成果主要都是来自于卢家楣教授对青少年这一特定群体所做的研究。而青少年是指 13 岁以上到成年之前的群体,这一年龄段基本都是中学生,和高校大学生在生理、心智等方面特点有所不同,所以,这些对中小学生情感教育研究的成果不能简单的被套用于高校学生情感教育的实践,因此,对高校学生情感教育的系统。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呼声的高涨,也零星出现了一些关于高校情感教育和学生情感素质培养方面的文章,如冯丽提出要强化高教情感教育力度,努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但却始终未见高职院校情感教育和高职学生情感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成果,高职学生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自身的特点,同时,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时代的到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势在必行,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技术、专家可以引进,但人数众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却要通过职业教育来培养。所以,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素质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兴产业发展的态势,因此,对高职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及情感素质培养所取得的成果将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情感素质培养
  
  ( 一) 高职院校应正视情感教育的地位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对学生的日常情感表现关注不多。高职院校这种忽视学生情感素质培养带来的后果,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有时往往还会造成某些悲剧的发生。因为很多高职院校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在高考压力下,我国中学阶段教师依然采取以成绩把学生分为好、中、差三等来区别对待的教学方式。而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都是中学期间被划分为“三等公民”的学生,从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看,普遍认为选择高职院校是学生考不上大学的无奈之举,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就业应聘中有时又会遭遇学历门槛的阻碍。因此,经过中学时代自尊心的伤害到进入高职院校后上大学梦的破灭,以及走上社会就业时可能还会受到歧视的经历,高职学生入校后的失落、郁闷、厌学的情绪状况就不言而喻了。另外,在高考压力释放之后,很多学生进入高校便失去了原来的学习动力,加之高校的学习方法、生活环境、学生自身身心变化等原因,使得很多学生在校三年期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入学不适、学习困难、情感困惑、人际交往障碍、就业压力等情绪问题。在这种种情绪心理问题面前,之前中学阶段建立起的摇摇欲坠的情感大厦,最终将不堪重负彻底坍塌。因此,如何加强情感教育的力度,重建高职学生的情感大厦,是每个高职院校教育者都应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 二) 高职院校应加强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意识
  从长远的眼光看,建立文明和谐社会的最好举措不是出现问题后的管治,而是防患于未然,尽早教育我们的学生去正确面对并解决学习生活当中所遇的问题,及早教给我们的年轻一代面对生活所须的情感技能。实践反复验证,缺乏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不完善的教育,不利于个体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要促使社会健康发展,就必须首先保证个体的健康成长,而情感教育的顺利进行则是促使这一切能够得以实现必不可少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素质的意识,尽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情感技能,让我们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从而在现实中认可自我。教会学生如何交流、如何相处、如何爱,指导学生正确地表达、管理和调控情感。教育学生善于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用积极乐观的心态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最终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健康发展。

  三、高职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路径构建
  
  高校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不应仅是让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也不可忽视,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首先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素质,这是顺应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和高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结果,并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相关研究表明,人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多是靠后天的培养和教育逐渐形成的。所以素质会随着人的成长不断发展和变化,即使是已经形成的素质,人们也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提高和完善,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根据情感素质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有效举措来培养提升学生的情感素质。

  ( 一) 情感素质培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人的情感概念非常宽泛,如果将所有内容都考虑其中并进行研究几乎不具有操作性,因此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性情感。之所以将其作为培养重点是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人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社会,我们的技能都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学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也正是在这些社会实践中人们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实现了自身的价值,提升了自身的素质,也在这当中形成了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的情绪出现问题很多都是人的社会交往出现了问题。因此学校应根据学生社会性情感发展的规律,同时结合高职学生将来要成为技能型人才的特点组织一些适合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理智科学地看待社会现象,多角度全面客观地分析社会问题,加强他们适应环境、融入社会的能力,继而在实践锻炼中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感、提升道德品质,引导学生追求正确的理智感、促进认知能力的提高,陶冶学生纯洁的美感、净化美化心灵,不断丰富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发挥积极情感的激励作用,从而使学生形成高尚的社会性情感,最终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 二) 情感素质培养与心理疏导相结合
  马斯洛需要层级理论认为在人的五种需求中,归属与爱和尊重需求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人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为了满足这两种需求而奋斗,它们的实现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理应遵循需求理论原理,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满足学生对于情感尊重的需求。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应试教育以成绩论成败的局面还是没有改变,这就导致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中学期间依然不受教师关注,被区别对待,遭受同学白眼,致使他们自信心不足,情感受挫,心理发展失衡。针对此现状,高职院校应该汲取相关经验,在新生入学时就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排查和咨询活动,有意识地针对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启发、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抒发心中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同时配合情感素质培养目标,组织各种形式的咨询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关心、关怀和关爱,享有积极的情绪体验,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满足他们对信任、理解、尊重等方面的情感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素质与心理健康成显着正相关。情感素质较好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而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个体,情感素质也相对较高。所以及时的心理疏导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最终塑造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 三) 学生情感素质培养应全面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才是学校关注的重点,专业课的设置就是为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构建而服务的。那么,学生情感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任务又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呢? 这个重任就只能落到以健全学生人格品质,树立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课当中。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增强情感教育意识,加强情感教育实践力度,努力扭转重知轻情的教育失衡现象,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在学生情感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 思政课教师应加强情感素质培养意识
  高职院校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应加强对学生情感素质培养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对本校学生情感素质现状要有基本了解,尤其是肩负情感教育使命的思政课教师更应加强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意识,没有意识的提升,就没有行动的开始。在教学中,勇于打破以往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树立培养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和谐发展,科学与人文素养并重,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兼备,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全新教学理念,充分认识高职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情感素质也是社会对人才的必备要求。

  2. 思政课教师应保持自身良好的情感素质
  德国着名教育家 Diesterweg( 第斯多惠) 曾说过: “谁要是还没有发展培养好自己的情感,他就不可能发展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前苏联学者Ushinski( 乌申斯基) 说过: “教师的情感和人格魅力,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惩制度都不可替代的一种教育力量”.众所周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学生情感素质的形成可以说是来源于对教师情感处理方式的习得。因此,思政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懂得合理的调试自身的情绪,把控自身的情绪变化,努力在学生面前保持一个饱满、积极和乐观的情绪状态。同时,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力量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积极的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以自身完善的人格培养学生人格,从而对学生情感素质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 思政课教师应掌握情感素质培养的方法
  思政课教师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情感现状和情感动态,懂得和掌握合理的情感素质培养方法,将情感素质培养渗透到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后沟通,以及深入学生中间组织各种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同时,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情感发展规律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继而与时俱进的制定出相应的情感素质培养的教育模式,通过该模式的开展,帮助学生及时化解消极情绪、拥有健康的情感品质,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做到合理地抒发情感、适当地调控情感、适度地宣泄情感,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免疫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素质的目的。

  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因此,在学校的教学管理中重点关注的是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取。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企业在招聘人员时考虑的已不仅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他们更看重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情感素质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也备受关注。大学阶段是人生中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积极情感的培养关系到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心理健康的和谐发展,因此,高职院校应肩负起学生情感素质培养的使命,从情感发展规律出发,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努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积极的情绪,塑造理智的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最终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沈善荣 . 情感性德育教学范式的作用及德育教师的情感素质[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 6) : 110.
  [2] 沈洪。 如何在读书活动中培养少儿的情感素质[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 2) : 76 -77.
  [3] 刘永侠。 浅谈小学生的情感素质教育[J]. 科技资讯,2005,( 23) : 140 -141.
  [4] 赵红霞 . 情感素质教育与英语教学[J]. 山东教育,2008,( 12) : 211.
  [5] 卢家楣 . 论青少年情感素质[J]. 教育研究,2009,( 10) : 30- 35.
  [6] 卢家楣。 刘伟。 贺雯,等。 我国当代青少年情感素质现状调查[J]. 心理学报,2009,( 12) : 1152 -1162.
  [7] 冯丽 . 强化高教情感教育探讨[J]. 科技与生活,2010,( 5) : 123.
  [8] 林倩。 关于情感教育问题的思考[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 4) : 1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