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遵循的原则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2-11 共2239字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培养遵循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就是坚持教师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调控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予以总结。同时教师要善于创设适宜的学习情景和问题情境 ,给学生充分选择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平等、尊重、信任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要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保证学生参与的广度与质量,使全班同学通过积极参与、合作与探究,体验成功的快乐,得到切实的收获。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相互探究,积极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相结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讲练结合,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参观、调查、演讲、辩论等形式,成果可用历史墙报、研究性报告、调查报告、历史小论文等形式进行呈现。

  例如我们在学习《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所学谈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以辩论赛的形式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使学生在观点碰撞中激发灵感,提高认识,最后教师加以总结,加深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这样组织教学不仅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而且帮助他们开阔了视野,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加以引导 , 活动设计要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于一体, 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对自己思维的发展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努力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历史思维方式。

  (二)发展性原则

  历史从其发展的总趋势来看,具有发展性的特点。"所谓发展,就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而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34]

  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这就要求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要坚持发展性的原则。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分析,要把它放到整个历史发展进程中综合考量。如学习鸦片战争,要从战争发生的原因、进程、结果、失败的原因、影响等方面进行纵向的把握,以对鸦片战争形成完整的认识。研究一个历史人物,如评价王安石,要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从事了哪些历史活动,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方面加以探究。即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放在当时它(他)们所处的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客观地全面地进行分析和评价。历史要求我们用发展的、动态的思维来分析问题,在变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理解个性,认识共性,探求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三)量力性原则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的理论,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适合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水平,量力而行,不可急于求成。在教学前,首先调查清楚学生的知识准备状况、思维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以深化学生的思维。例如,评价洋务运动这一历史事件时,应先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内容等相关知识点,在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有关内容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才符合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反之,则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前要进行学情调查,对学生的知识准备、思维状况要有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使教学的难易程度,内容的多少适合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后能够接受的水平。这样,既不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负担过重,又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智能的发展、思维的提升。

  (四)史论统一原则

  历史学科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在历史教学中,既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也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历史问题,得出正确结论。要注意培养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科学态度和品格,真正做到史论统一。如在探讨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时,有的学者持"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民主政治的产生,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加以说明。对于题目中的观点我们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只要史论统一,所列举的史实和评论能够论证自己所持的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就是要求教师在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中照顾到学生间的差异,即要处理好集体教学和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如在学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布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对于那些历史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应给他介绍一些课外的读物,指导他就"中国从古至今政治体制的演变历程"、"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差异"等具有一定历史思维深度的问题,撰写历史小论文,课堂上还可以适当的提供一些有思维难度的题目让他来做;课后可以吸收他参加历史课外活动小组。在对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有哪些?与旧中国相比,有何历史意义?"等难度较低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要密切的注意他们身上闪现的哪怕只是偶然的火花儿,也要及时给与鼓励、引导,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坚定他们学好历史的信心。所以平时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