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的策略、原则和模式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11-08 共3988字

  第 5 章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的策略、原则和模式

  5.1 整合的原则

  5.1.1 主体性原则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没有具体的教学活动。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每个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为出发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主体性教育的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独立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按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必须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认知。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研讨,主动创新,获得知识和技能。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必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

  5.1.2 实效性原则

  任何教学任务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还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是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那么在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目标更具有实效性,千万不能为整合而整合,从而忽略教学目标的实现,否则任何整合都是画蛇添足。例如有教师在讲述《人类遗传病》一节时,为更好的反映遗传病的类型,连续播放了 10 多张图片,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一节课的图片达 40 张之多。待课后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脑子里的记忆只是那些多彩的图片,而问及本节的基础知识时,都模糊不清。再如,有的教师做课件喜欢在空白处插入一些很漂亮的小动画,从课件的美观性来说也许这样做恰到好处,但就实用性来说恐怕要欠一筹,因为与枯燥的教学内容相比,这些动画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造成学生只注意动画而忽视教师的讲解。

  5.1.3 优化性原则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吸取各自的精华,把二者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强强联合,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因此整合时应充分考虑并做到优化教学程序,优化教学手段,最终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进行《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教学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制的细胞器模型并作简单介绍,引导学生讨论,然后从课件上展示相关细胞器的 3D 动画或图片,再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最后才结合学生的分析结果总结出该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这种将学生自制实物模型、多媒体课件、学生分析讨论和师生互动交流有机结合的授课方式,能让学生有探究自学的主动性,并获得老师和同学肯定,由此衍生的成就感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2 整合的策略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曾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说,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不是看它运用了多少制作手段和科技含量,而是看它是否适合教学,是否能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是否能提高课堂效率。只要运用得当,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才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其最大优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用其所长,形成优势互补。

  5.2.1 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理论的培训

  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互补,首要前提条件是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和相关教育理论培训,不仅要对教师进行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提高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而且还要大力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于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要把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大胆、灵活、有效地运用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去,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形成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5.2.2 有机组合,扬长避短,注重实效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着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获取信息的来源,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 88%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即如果既能看,又能听,且能用手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强得多。另一个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 10%,听到的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 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 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的内容的 70%,即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前面任何一种方式。

  由此可见,综合使用各种教学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所有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突破学科教学难点。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取适当的教学手段,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包括现代媒体--幻灯、投影、音响、音像媒体和多媒体电脑等,和传统媒体――教材、图片、表格、地图、实物模型、标本等),用于创设情境、解决重难点等等。各种教学手段,都有其自身的作用和特点,它们在课堂教学系统中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课堂教学要以教学效果为准绳,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各自的优势,力避两种教学手段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信息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互补,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快好省".

  5.2.3 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教师的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学习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是多方面的,实现的途径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本着实效性和高效性原则,灵活运用两种教学手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程进行合理优化。只有这样,教学活动才会生动,才会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所谓因"地"制宜,是指在选用各种媒体组合时,要把它放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系统中去设计、去构建,充分考虑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选用最优效果的媒体(包含传统媒体),从而实现多媒体的最优化组合。电脑输出的方式多为大屏幕投影,看上去图、形、声、动画、视频等资料齐全,其实却是同一输出方式,极易造成学生视听疲劳,思维受制,有时会出现一种新形式下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最优化原则要求我们必须因"地"制宜,遵循低成本、高效率的原则。

  5.3 整合的模式

  5.3.1 "粉笔+鼠标"模式

  此模式以传统的黑板板书及模型为主,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辅。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通过设计教案,选定适合本堂课教学的教学课件进行教学活动。课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配合教师的教,由教师来决定怎样设计,什么时候用及如何使用一般是片段性的,即该用才用。学生接受来自教师和传统教学手段的信息,同时接收来自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中的信息。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活动传递给学生,学生产生的反馈信息主要由教师来接收处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

  德国的着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传统教学中的小故事、小寓言、小游戏都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情感体验。例如在《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新授课教学时,通过传统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抛出了"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本世纪 30 年代,我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则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粮食问题。

  能让袁隆平如此底气十足地进行反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对动植物品种的改良,从普通农民对种子"挑肥拣瘦"的选择育种到被世界誉为"中华民族的第五大发明"--杂交水稻的培养,都闪烁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今天,我们一起来扮演一下育种专家,对植物品种进行改良……从而正式进入新课教学。

  5.3.2 "鼠标+粉笔"模式

  即以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主,以传统的黑板板书为辅。教师利用课件,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和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并通过教学设计,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运用一定的策略,把教学内容以人类联想的方式,把多媒体信息有机集成,做成课件。上课时教师将课件内容显示在荧屏上,并予以讲解。教师可以在计算机或在黑板上随时补充修改相关内容。如在黑板上完成问题分析过程,讲解习题等。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来自教师和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信息,同时接收来自传统教学手段的信息,学生产生的反馈信息仍由教师来接收处理,教师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仍是的主体。

  生物学科的课程教学体现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包括生物体的微观和宏观的生理变化,生物科学发展史,经典的生物学实验等。在学习有关生物体的微观知识时,如果用传统的"讲",无论语言多么生动形象,却往往是枯燥,难懂。如果适时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独有的虚拟现实技术,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可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一节课的教学中,"减数分裂过程"既是教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如果采用传统的"讲述+挂图或剪贴图"的形式来讲解其过程,虽然也能强调重点、难点,但缺乏直观性,学生就很难想象这个连续的过程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学生只能死记硬背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低下。于是,笔者将减数分裂过程制成 Flash 动画,以静态图像、连续动画、片断动画等手段,将精子和卵子形成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于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在演示之前,教师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去分析,疑难处教师只需略加引导启发。由于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还轻松化解了教学难点,达到了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及促进学生认识策略的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