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高中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20 共5007字

  第二章 高中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高中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为了了解当前高中生的自我管理状况、出现的原因,探讨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特点,本文选取石家庄市第四中学高一年级4个班、高二年级6个班(包括文科班和理科班)的523名学生及其家长和部分教师,对自我管理的关注、行为和影响进行了调查研究。

  收回学生的有效问卷511份、家长的有效问卷481份和教师的有效调查问卷49份。调查内容详见附录,不再赘述。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类汇总,对数据的分析整理,得到了以下信息。

  (一)家长对于学生自我管理的影响

  

  家长作为学生外部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对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大多数家长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以学习成绩作为标准。数据表明,虽然大部分家长明白孩子的成长与自我管理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但多数家长宁愿孩子把做家务、整理房间的时间用在努力学习上。

  按照教养方式,心理学家把家长分为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四类。溺爱型家长,全身心为孩子着想,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事情,这样做不仅妨碍了独立技能的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强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倾向;专制型家长,对孩子控制过于严格,大部分事情都由自己做主,孩子很少能参与,使得孩子过分依赖父母,自主权受到限制;放任型家长,很少管孩子,倒是愿意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但当孩子成长中出现问题时,因为没有必要的指引,容易产生极端行为,这样教养下的孩子责任心差、缺乏自制力。以上这三种类型的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没有给予子女正确自我管理的引导和影响,是造成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民主型家长,讲究适度原则,严格要求孩子,却又不失理解和尊重,适时给予孩子发表意见和决策的机会,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有安全感、有责任感,遇事能随机应变,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教师对于学生自我管理的影响

 

  数据显示,被调查教师普遍承认在高中教育中,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不管在学校或者家庭中都需要对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培养。但在具体实施中,只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创设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条件。一些老师在选拔班干部的时候还是由自己指派;制定和修改班规时主要是凭自己经验和班干部的建议,很少放手给全体学生;学校和班级的一些活动,也由自己去策划。这使得学生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没有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而由于缺乏对教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技巧的专门培训,掌握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方法的老师更少。使很多期望学生自我成长的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逐渐沦为学生的“保姆”.以上现象都说明现代教师虽然意识到了高中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但还没有形成引导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机制,没有系统可行的高中生自我管理的有效模式。

  (三)高中生自我管理近况

  为了了解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笔者围绕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我生活管理能力、社会功能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涉及到了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角度,内容包含自我评价、时间管理、健康和情绪管理、人际沟通、遵守公共规范、职业生涯管理、自主学习、目标管理、素养训练。

  1.高中生自我生活管理能力的研究

  当代城市高中生大部分都是90后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浓。在调查中有95.7%高中生认为有必要对自己加强自我管理,而且承认自己的重要性。但他们崇尚自我,发展个性,只有29.7%的学生有较强的责任心,能经常反省自己行为的更是少之又少。对自己情绪的控制更是另人担忧,虽然大多数学生不会冲撞老师,但能正确对待老师批评教育的学生只有一半左右;在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只有27.2%能有效的控制自己脾气;遇到不开心的事,能马上从中摆脱的学生仅占13.9%.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他们所处的环境中看出一些端倪:如今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安排自己生活,主动收拾房间、整理自己生活用品的学生也是少数,能主动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这些情况表明当代高中生家长在考试、升学的压力下,对其包办太多,很少有家长要求孩子承担家庭责任,没有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导致学生没有主见、随波逐流,缺乏进行自我管理的时间、空间和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

  2.社会功能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

  在谈及自己理想的时候,这些自以为已经长大的高中生,大都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

  对于学业,很多学生只是迫于家长、学校的压力,希望自己能考上大学,但是具体哪所大学是自己心仪的,哪个专业是自己向往的却没有真正考虑;对于职业,很少有学生已经形成自己确定的理想,他们的喜好多是来自于社会舆论,而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都倾向于报酬较高的职业;对于生活理想,由于其自身眼界的局限性,一般高中生只是停留在有房、有车和美好婚姻上;对于素质理想,几乎没有学生考虑过自己将来要做一个怎样素质的人。而对于这些理想,对其做过周密规划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在社会交往中,99.6%的学生可以和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且经常和朋友、亲戚联系;80.2%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文艺、体育活动,或是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活动。这说明大部分高中生的人际沟通这方面的意识和能力较强。

  在班级的管理中,虽然很多学生都有当班干部的意愿,但愿意主动担任班干部的只有37%;班规的制定与修改大多是由班主任和班干部来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班级的各项制度;而对班干部工作的支持程度也仅占44.2%,远不及班主任的期望。这体现了大部分班级的班规都主要由班主任或班干部制定,它还没有内化为班级每个成员的目标,多数学生还处于“被控制”状态。

  3.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的研究

  高中教育改革虽然一改再改,但高考还是对学生的“终级”评价,高考成绩还是衡量学校、教师的主要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试几乎是难以改变的。高中课程相对于初中来说,课容量大、难度加大,上课形式大都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进入高中后,一部分学生就反应很难适应。一些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很少有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其反应表现在:有问题不愿意问老师;不会做的作业简单的抄答案;即使考试成绩不理想,也不主动自我反思;更有甚者为了掩饰自己的学习状况,考试时会采取作弊的行为。

  在课外,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些学生能够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但能坚持完成自己制定好目标的学生仅占10.2%.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电脑、网络非常普及,而只有19.4%的高中生能主动借助这些途径获取新知的高中生利用它们却只限于聊天、看电影、购物。以上这些现象都说明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缺少自我调控的能力。

  二、高中生自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表现出来的问题重重,通过以上调查看本质,我们会发现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因素

  1.心理的缺失

  高中生面临人生第一个转折点,来自学校、教师、家长的压力,常常使学生自尊心受挫,从而引发他们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常表现为做事犹豫、没有自信等遇事退缩的问题行为,重者还会出现易怒、浮躁、逆反的现象。这些波动情绪会让其更关注非正常的活动,做出撒谎、攻击性的行为。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学生,更容易产生抵制性退缩行为;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逆反行为。

  2.自我调节水平低

  调查显示,高中生在自我行为控制方面表现出很低的自制力。与家长、教师沟通的障碍是其原因之一。人际交往是借助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信息,评价了解自己情况的一种手段。现代高中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执行给予的指令,少有主动思考的机会。所以就难以得到有易的反馈,从而对自己行为进行调节。自我调节能力弱就造成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管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另外他们对于认定的长期目标,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

  3.高中生特定的阶段性

  高中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心理和生理尚未成熟,还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他们一方面期望获得自我空间,按自己的意愿成长;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控力较弱,他们的自我控制经常迫于外界压力,而非自觉、有目的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心理和生理的逐渐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能力增强,主体性觉醒,对外界开始持有怀疑的态度和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意志力又不够坚定,也不稳定,相应的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学校方面因素

  1.教育体制

  我国教育虽然不断的改革,但如果最后的评价标准--高考不改,学校的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思想就难以改变。大多数学校的管理理念都是以学生为管理对象,用行为规范来约束学生。这种传统的教育制度没有注重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它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中生的要求;它剥夺了高中生锻炼自我的机会,忽视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它不顾学生性格、意志、爱好和情感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2.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体现了整个学校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理念,它渗透着社会的道德规范、价值情感,是高中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源泉。而我国很多学校却没有自己的教育主题和特色文化,使学生在学习之余少了丰富的课外活动。近年来,教育部门一再强调学生的安全,却缺少必要的安全教育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只是“因噎废食”,严令禁止学生的各种校外活动,使高中生没有机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缺少了与社会接触和培养他们公德心的机会。

  3.教师因素

  学校和社会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是教师的教学成绩,这使得教师教育教学的目标主要指向学生的分数,缺乏培养学生其它方面能力的意识。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没有系统、规范化的目标和具体实施的标准。另外,教师的教育观念、业务能力、管理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家庭方面因素

  1.家庭结构的改变

  当代高中生尤其是城市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家庭结构,使得父母生活焦点集中,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不能自主。家长对孩子从小就事无巨细,过分包办,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力。使孩子失去了学会工作、学会分担责任、学会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形成了“唯父母之命是从”的依赖性。他们凡事按照父母命令行事,不能主动按自己的计划执行活动;在学习中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动力;过度的依赖感,使他们离开父母就显得茫然失措。

  另外,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也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父母的离异造成孩子缺失一方的关爱,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而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不成熟,这个问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处理,他们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认知水平就有可能畸形发展。主要表现为性格孤僻、行为怪异、有较沉重的心理负担,这些现象有可能使孩子形成一系列的问题行为。

  2.家庭教育观念

  家长缺乏教育素养,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常导致教育方法的偏差。许多家长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一直引导孩子向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顾是否适合孩子或者孩子是否感兴趣。判断孩子只是单一的以他们的学习成绩为标准,平时只关心孩子的分数,忽视对孩子进行良好性格和心理品质的培养。孰不知能力、活力、毅力、习惯、性格,才是影响孩子成败的重要因素。

  3.家庭环境

  家长对孩子自我管理的期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自我调节功能起着指导作用。而中国式家庭大多缺乏民主、平等的氛围。很少有家长可以与孩子平等的对话,缺乏与孩子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孩子从家长那里只是接受指令,没有得到必要的反馈,导致他们无法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不能很好的进行自我管理。

  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家长的言谈举止都对孩子产生着莫大影响。一些家长忽视自己的“榜样作用”,只是对孩子说教,但自己身上的问题却不能正视。长此以往,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气就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了孩子。

  (四)社会方面因素

  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都在发生变化,不可知的因素越来越多,各种诱惑另人眼花缭乱。高中生虽然有了自我意识,但判断力还不成熟,如果没有正确的导向,很容易使他们迷失生活和学习的方向,误入歧途。事实表明,常看暴力、枪战、恐怖片的学生比看得少的学生表现出更强的攻击倾向、情绪更加不稳定。大众传媒常引导正确的主流文化,但有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趋利性使学生的价值观倾斜;网络的发展、游戏产业的振兴、学校周围的网吧,这些都会使自制力较差的学生沉溺其中、无法自拔。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