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对义和文化的探寻和对继承点的确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1763字

  第一部分 对义和文化的探寻和对继承点的确定

  一、对于“义和文化”的基本了解和界定

  (一)义和庄的来历与文化传统

  义和庄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的最东部,村民 1700 余人。村内有商业街 2 个,菜市场 1 个,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所开。义和庄过去是有名的穷庄。早年间叫王二躲庄,据老一辈人讲,过去北方有一个叫王二的佃户,因交不起地主的地租,只好背井离乡躲进南山的旮旯里定居下来,后来又有些穷人聚集起来,大家相互仗义相助,彼此帮扶,来往的穷人多了,就成了村落。

  正因为其地理位置和长久以来形成的村庄文化,慢慢的成为了外来人员聚集的地方,本村人也很友善地接纳了外来人,形成了大家和平共处的文化传统。我们期望承续这种传统,期望建构一种“有情有义、和乐融融”的学校文化。和谐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更是决定我们这所小学校能够生存乃至于能够精彩的重要因素。

  (二)“义和文化”的内涵

  义:义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较早提出了“义”,认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现在的义,多指正义、义气、道义等等。

  和:在先秦时代,“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一种有差别的多样性统一,因而有别于“同”。于事物来说是“多样性的统一”。而对于人来说,“和”是和于观点与意见,是观点与意见的多样性统一。和而不同即是此意。

  “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在中国古代,和而不同还代表着一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的世界观,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一。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有着深刻的洞识。孔子明确提出过“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此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哲学的角度看,它揭示了社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而不同是指不同事物之间,虽不同但能和谐相处,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和而不同”不仅是古代哲学的精髓,在现代社会也具有现实意义。它体现了事物的动态发展过程,让万事万物灵动活泼,和谐统一。“和……它以认可‘不同’为前提,‘不同’本身就是差异”“今天科学发展观的解决之道就是协调……就是如何统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12]”。

  把“义”与“和”结合在一起的“义和文化” 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义”与“和”精神与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精神相互融合的产物。“义和文化的精神,其本质应该是来源于义和团运动……是一种慷慨壮烈、不怕牺牲的精神,是一种主张正义、讲求侠义、仗义、追求仁义的境界[13]”。

  概而言之,义和团运动所体现的爱国、自强、团结、和平的民族精神,在“义和文化”中凝结为崇尚信义、注重和谐的道德观念。“义和文化”是一种义利统一、诚实守信、和谐发展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今天看来,“义和文化”的价值取向是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相一致的,可以为其提供精神与价值的支撑。

  二、义和小学对“义和文化”的继承点确定

  追寻之后我们就想,学校的改革,是不是要基于义和文化?为什么要基于义和文化?分析两点:

  1、地域的传统。义和小学地处义和庄内,自 1940 年以来一直招收义和村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母也是自小在义和村长大、在义和小学接受教育。

  在孩子们的家庭观念和自我观念中,义和带有浓重的乡情色彩,带有老一辈的传承意义,义与和是传统,不能抛弃,有传统、有灵魂的文化才有生命活力。

  2、传承的必须。学校改革要做有文化追求的改革,要做有内涵的改革。传统不能丢弃,但是我们要做的是基于传统而又高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变革。

  传承,不是盲目的遵循传统,而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取其精华,既有牢固的传统根基,又有学校自身的发展和延伸。由此,我们认为,对“义和文化”的定位和传承应该是:

  义与和:是一个人由个体走向群体、由内在走向外在的处事原则和价值取向,是社会法则的个体内化,它更多的体现的是彼此之间相扶相携的人间温暖,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融合的关爱与担当。既强调群体层面关系的和悦,又强调学生个体的适应性,和而相融,融而不同。

  进行了文化的定位,结合学校存在的问题,我们确立了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学校所有工作必须围绕的关键所在。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情有义、和悦共融的现代社会人,让每一名学生能在担当与关爱中和乐融融的存在。确立了义和小学校训:义以养正,和悦共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