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基于“义和文化”的小学课程整合探讨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2136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地方文化与小学课程的整合研究
【第2部分】“义和文化”与义和小学课程的融合研究导言
【第3部分】对义和文化的探寻和对继承点的确定
【第4部分】义和小学课程整合相关概念阐释
【第5部分】基于“义和文化”进行课程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6部分】基于“义和文化”进行课程整合的方案和保障措施
【第7部分】 基于“义和文化”的小学课程整合探讨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本篇论文,从分析的视角,基于对义和小学整体情况的研究,基于对“义和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将课程整合作为学校整体改革的基本途径,初步构建了义和小学整体改革框架。

  义和小学刚刚起步的课程整合,处于一个探索和不断调整的阶段。科学、文化、环境、安全等多门课程的合并与统一,并不仅仅是教材的简单累加和罗列,而是要提取一条主线,整体构架课程的内容,并安排和设置课程的实施方式。没有科学的论证的课程是站不住脚的,但是科学又源自于实践的不断检验。课程的整合需要用批判的眼光,用严谨的态度,用科学的论证去不断调整和完善。实验中,教师的个人素质和教学水平、对教材把握的深度和广度,对课程整合实验起着决定性作用。每一个课程群的建设,都需要教师站在较高的整合的维度,用设计学生学习思路图的方式来思考教材,把握教法,来引领学生勇于实践,不断探究。一位教师对教材体察的程度、思考的成熟度,直接决定了课程实施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实施课程的整体改革,并不是说不要教学质量,相反,整体构架课程,正是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决定着他的学业水平,学生们是否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才应该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整体改革课程,正是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无限的尝试,并在这种尝试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在一定意义上也促进了基本学科的学习。在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基本学科的教研方法也应该是我们关注和提升的重点。

  尽管本论文能够基于实际情况,并从文化的角度对学校整体改革进行了探讨,但是限于笔者能力有限,对于实施的预计效果、课程整合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问题没有述及。随着课程的实施进程,我将会不断的进行继续的研究和分析,并不断调整和完善实施方案,充实实施策略,争取实验取得好的效果,真正为每一位孩子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专着: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施良方,1996.

  [2]〔美〕国家研究历史会,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戢守志等译,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

  [3]〔美〕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李坤崇.欧慧敏.统整课程理念与实务[ M ].台湾:心理出版社, 2000.

  [5][美]福格蒂 (Fogarty Robin) , 斯托尔 (Stoehr Judy), 郅庭瑾译,多元智能与课程整合. (Integrating Curricula wit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eams, Themes, and Threads),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期刊:

  [1]杨智颖( 2000) .“统整课程”意识形态之研究. 课程与教学学会主编.课程统整与教学.台湾.

  论文:

  [1]韩雪.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2,(4)

  [2]徐玉珍.从学校的层面上看课程整合.

  [3]熊梅.综合课程的内涵特点及其生成模式[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6)

  [4]冯加渔 .课程整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潍坊市“小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实验考察 [J] 当代教育科学,2012,(6)

  [5]孙宽宁,徐继存.我国课程论建设 90 年:反思与展望[J] 课程?教材?教法,2012,32(12)

  [6]赵国金.美国小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特点及趋势[J] 教学与管理,2011,(12)

  [7]雷晓云.我国近代小学课程变迁的述评及启示[J] 课程?教材?教法,2008,28(8)

  [8]朱慕菊.刘坚.2000 年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统整研讨会,2001,(12)

  [9]李子建.香港学校课程统整的理念与实施: 检讨与展望. 课程统整研讨会,2001,(12)

  [10]贾军红.我国课程整合研究综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1,13(5)

  [11]黄甫全. 国外课程整合的发展走势及其启示.比较教育研究.1997,(3).

  [12]陈妙娥.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和策略[J].北京教育 2013.

  [13]〔日本〕比较历史教育研究会编: 近代的亚洲和日本与历史教育, 株式会社未来社,日文版.1991.(7).

  [14]汤一介.“和而不同”原则的价值资源[J].学术月刊,.1997. (10)

  [15]傅欣 ,谢利民 .美国教师教育发展的课程整合启示.外国中小学教育.2013,(11)

  [16]范嫒嫒 ,张龙革 .对课程整合几个误区的反思.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17]窦孟朔 .义和文化与市场经济.邢台学院学报.2005.(3)

  [18]和而不同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3.(12)

  [19]阮氏梅 .孔夫子的"和而不同"精神.文教资料.2006.(5)
 

  致 谢

  转眼间,我在山东师范大学两年的教育管理在职研究生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两年的学习,我在专业知识、管理素养、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学习到了很多,让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所有的老师对待教学都是那样认真负责,他们帮助了我,让我能够站在更高更好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为今后的工作铺垫了最好的基础。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指导我的导师王向华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王老师自选题开始,一直谆谆教导,耐心细致,容忍了我这个不够专业的学生的诸多缺点。她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刻地影响着我,让我受益匪浅,我将终生难忘这段与王老师相处的学习生活。

  感谢所有教授过我知识的老师们,是他们牺牲自己假期休息的时间为我们上课;感谢我们 2012 级山师教育硕士班的同学们,两年来的互相帮助让我记忆犹新。最后,还要感谢在论文的评审和答辩中给我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谢谢您们。

  谢谢所有陪伴在我身边的师友,在这里表达我最真挚的谢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