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教育硕士论文

环境对鄱阳县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影响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7-07 共506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高家岭农村地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调查
【第2部分】农村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研究引言
【第3部分】鄱阳县农村地区及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现状
【第4部分】 环境对鄱阳县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影响
【第5部分】鄱阳县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第6部分】高家岭农村中小学发展情况调研结语与参考文献

  3、以环境心理学角度分析环境对鄱阳县农村地区音乐教育的影响
  
  3.1、环境心理学的涵义
  
  3.1.1、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环境心理学(environmental psychology),是由当时所面临人口增长和环境等问题所引发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二十余载研究和实践的积累,到20世纪80年代已逐渐走向成熟。一幵始,环境心理学主要是以“环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为重点研究对象,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心理学逐渐成为研究“自然环境对人类行为与构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辩证交叉学科。后由于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全球生态与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从1995年至2005年的10年间,环境心学家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研究重点,环境心理学在生态与环境保护,以及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人类消耗10余年的时间休养生息,想尽办法不断弥补二战带来的损害,导致人口的迅速增长、过度开发的自然资源、生态失衡、植被退化等问题,引起了非专业大众和专业学者们的关注,艾瑞奇(P.Ehrlich)着作的的《人口炸弹(1968)》,哈丁 (G. Hardin)编写的《公共资源的悲剧》(1968)以及托夫勒所写的《未来的冲击》都反映着这一时期凸显的人口、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的行为等问题。而这些现实问题的出现也为环境心理学的诞生构造了社会钱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同样由于受到二战的影响,应用心理学也得到可观进步,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以勒温为代表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其中的行动研究(actionresearch)也被列入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态度。勒温的学生巴克(R. Barker)等人把勒温的行为公式“B=f(PE)” ‘和生活空间等心理场论发展成系统化的生态心理学研究,为最初的环境心理学研究创造了打开大门的钥匙。

  1960年左右,卡尔文·泰勒(Calvin W. Taylor)等专家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设立了 “建筑心理学课程”,并以此为基础,组织了有关的专业研讨会,出版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大大地推动了环境心理学的产生。1969年,一本名为《环境与行为》的杂志在美国创刊,这也是环境心理学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美国心理学会策划的有关“心理学、家庭计划和人口政策”的研究在环境1、注:B=f(PE)即人的行为是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学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该作用成功带来了使美国心理学会“人口与环境心理学”分会(1974-1977)的建立,以及随后有关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心理学对于人口问题的研究,深受马尔萨斯有关人口理论的影响。其中代表人物之一是波尔曼(E. Pohlraan),代表作品之一是他1969年出版的《出生计划的心理学》。佛塞特(James Fawcett)在1970年出版了《人口心理学使得心理学在人口问题以及人口计划方面的作用》,并获得认可和重视。1972年,有关“心理学、家庭计划和人口政策”的行动研究项目完成了其最后的报告,并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的通过。1974年,“人口心理学”(Population Psychology)正式成为美国心理学会一个分支,该分支在1978年出版了杂志《人口、行为、社会和环境问题》。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一届国际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列入人类亟待解决的问题队列,引起了诸多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关注。环境心理学奠基者之一柯雷克(Kenneth Craik) 1973年在《心理学年鉴》中,以“环境心理学”为标题着写了相关研究综述,这表示“环境心理学”已被承认为心理学的一部分;1977年,在“人口心理学”这一基石上,美国心理学会第34分会正式改名为“人口与环境心理学”;1978年,环境心理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斯托克尔斯(D. Stokols)为《心理学年鉴》写作了第二篇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综述,基本上确立环境心理学在心理学的正式地位。1987年,斯托克斯(Stokols&Ahman)等主编出版了《环境心理学手册》,这举动被看作环境心理学发展的一座历史里程碑,也可看做是其成熟的标志。这部涉及六十八位从事环境心理学研究专业学者的巨着中,分别从6个基本学科领域来讲述相关研究,形成相对完整的环境心理学理论体系。

  3.1.2、环境心理学的定义
  
  社会学、人类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设计学、地理学等学科领域,都和环境心理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任何试图从某一学科领域角度,或横跨其众多科学领域范围,以期作出全面的界定的想法都难以实现。此外,环境心理学研究主题尚在不断调整,日益庞大的跨专业的相关研究成果也在逐渐增加概括总结的难度。因此到目前为止,环境心理学尚无统一、公认的概念。

  笔者先来引用己有知识来审视“环境” 一词。“环境”是环境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点。葛鲁嘉教授2将环境细化为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心理环境、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等五个方面。这种系统分类可以加深我们对环境特殊性的理解,把这五个方面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环境的分类进行对比可发现,虽然两者在划分的标准上存在差异,但就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角度而言,主体还是2注:葛鲁嘉,中国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他在本土心理学、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方向的研究监护已经在国内学术界产生了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承袭了费希纳:’对心理物理学的研究理念,即在某种程度上重视对于主客观环境关系的研究。然而在当时,虽然环境问题愈发成为心理学研究课题中不可忽略的存在,却仍未上升到十分重视的水平,而只以一种背景或条件的预设功能的存在,游离在实验的效度之外,是一种“外在影响与外在干预”.吉布森(James JeromeGibson)^从“环境与行为关系”的角度对环境作出以下规定:环境对象要为其使用者提供便捷;环境对象须有明确的意义;环境对象必须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国内研究学者们将心理学领域内对环境的代表观点总结陈列,最后得出“环境的概念逐渐变得抽象、具有功能性”这一结论。这与环境心理学本身具有的实践性是相吻合的。

  研究认为,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构造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环境心理学的两大任务,是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去研究环境与心理的关系,也就是说人的行为活动既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会根据自身的需要与状态对环境做出相应的回应来改变或适应环境。早在1970年,普罗桑斯基(Proshansky)曾提出“心理学是环境心理学家所研究范围”这一模糊观点;1976年,他将环境心理学定义为“试图确定人的行为体验与其周围所处环境之间的经验和理论关系的科学”;1990年时,他再次将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修改为“研究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比较分析普罗桑斯基三段不同时间的界定结果,他对环境心理学本身特别是研究对象的认识有层次、有阶段性地变得更加具体,从人为环境到所处环境的定位的变化,也比较实际地阐明了以生态和整体系统的位置来认识人的行为构造与环境之间的存在联系。后来,麦肯鲁(McAn. drew)对环境心理学作出了与普罗桑斯基完全相同的概念界定。此外,坎特和克莱柯(Craik)认为,心理学的一部分把环境心理学囊括其中,它探讨和分析了人的经验活动与相关的客观环境之间存在的关系。中国心理学会委员伍麟教授认为,环境心理学的重点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社会、文化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及其规律性存在点,追求在满足人与环境和谐的前提条件下实现人的合理需要。这种说法很到位,与环境心理学的宗旨很相符。正如伍麟教授所说,环境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不应该是人造个体化的心理生活,而应该是就其所依赖的真实环境5的心理生活。

  以上几种概念界定可以看出,学者们对环境心理学认识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其对自然、物理环境在人类行为构造中所起作用和重视的程度不同,然而他们都有着根本的一致性,那就是大家都肯定并重视环境与人的相互关系。
  
  3.2、用环境心理学阐述环境对鄱阳县农村地区音乐教育产生的影响
  
  3.2. 1K环境心理学如何对农村音乐教育产生影响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约翰·华生(John B. Waston, 1878) 认为:环境对人具有重要的发展作用,人的心理与行为很大程度上都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而青少年的心理与行为不仅仅取决于当前自身的人格特征,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整个环境及其特征,即我们所说的“何种环境会给人何种感受,哪种环境更容易发生哪种行为”等,这说明环境对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农村地区,环境创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一个不受压力、不受拘束、不受危害的环境下健康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和自主生活。

  3. 2. 2、环境心理学对农村音乐教育的哪些方面产生影响
  
  环境心理学主要是分析人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而这个环境则包含许多方面,环境主要分为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我们平常所接触到的许多东西比如建筑、家居、室内等,主要是指我们日常生活、工作的空间,比如说办公室、学校、卧室、家等,一切我们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东西,这些场所的环境氛围会影响人们的感官,对人心理产生刺激作用。社会环境则是指我们所受到的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不是用手可以触摸到的实物,但可以用心去感受,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理和行为。环境心理学就是从这两方面来对农村教育产生影响的。

  首先,物质环境对农村教育的影响。环境对于人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不可限量的作用,特别是学校环境,它能给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如光、音、色、温度等。只有抓住学生对各种刺激能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从学生年龄的心理特点进行环境创设,才能真正把握住学生的需求。在日常环境中,颜色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感受,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同的颜色,在学校中,色彩的运用是对学生认知的回应,协调而鲜明的色彩能够培养和增进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经研究发现,当让人置身于绿色环境中时,其皮肤温度会随着环境的改变降低1-2度,随之脉搏跳动次数减少4-8次,心脏负担减轻、血压降低、呼吸逐渐平缓,表现出安静自若的神态,促使人看待问题事情的态度变得冷静理智。所以,几乎所有医院手术室的颜色都是绿色的。然而在高家岭中小学里,教室中没有过多的颜色,除了斑驳的黑板还残存着隐约的墨绿色,课桌椅、墙壁、窗户等都是让人昏昏欲睡的灰、白、黑这类令人情绪低落颓废的颜色,在这样的教室中给同学们讲授音乐知识,在调动孩子们的活跃气氛这一点上,显得有些难度。现在笔者深刻认识到色彩在环境创设中的作用,必须要重视色彩调节空间的环境气氛,改变学校原有的色彩现状,力求给孩子们创造舒适的环境以利于其身心状态的调节。

  还有教室中的光线。早在1978年国家就明确规定了中小学教室采光和照明的卫生标准,而实际上能真正按标准布置的实属凤毛麟角。事实上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室环境对师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我们自己想必都有切身体会:在自然光的沐浴下学生心情会非常舒畅,这也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在有点昏暗的教室内上课的话容易犯困,在光线强烈的情形下又容易看不清黑板字,还会让眼睛造成刺痛感。另外当前中小学生近视的比例逐渐增加,这其中的原因,想必教室光线的不合理安排在其中之一。物质环境中还有学校的建设方式,教室的结构,配置设施的齐全程度等。这些客观条件都属于物质环境,只有加大修建力度,保证学校的基本设施齐全,才能为学生和老师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才能更有力地帮助促进他们学习,反之,只会减弱他们求学和教学的积极性和欲望,给教学效果打上一个大折扣。

  其次,社会环境对农村教育的影响。约翰?波特曼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汇到设计中去,我将具备那种左右人们如何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天赋感应力,这样,我就能创造出一种为人们所能直觉感到的和谐环境。”

  由于农村地区地域收到限制,群众的观念还处于传统保守状态,社会趋向片面追求高分数、高学历,导致学校老师以及家长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升学考试科目上,使音乐无法得到重视。由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的限制,导致农村地区相关政府以及有关教育部门对此的认识也不够充分,纵容音乐被学校科目忽视,下降到一个不重要的层次。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必须改变这样的社会环境,环境对人的行为和心里产生影响作用,改变人们的态度和想法,才能改变音乐在学科中的地位。

  学生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教育,音乐教育也离不开学校的环境,个体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的。学校的环境对日常教育乃至音乐教育活动起着支撑作用。虽然学校校区是我们所熟悉的环境,但是如何理解环境对音乐教育起到什么作用、哪些是构成音乐教育环境的重要因素以及如何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等问题,却很难找到明确的答案。但归根结底,学校的环境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学校的环境创设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让学生感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知识、经验、技能,培养其健康的身心。

相关标签:音乐教育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