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龙应台文学作品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11 共29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龙应台多重身份对其作品的影响探究
  【第一章】多重身份下龙应台创作分析绪论
  【第二章】独特的人生阅历与多重写作身份
  【3.1】立足于本土的社会评论家
  【3.2】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观察家
  【3.3】为人母、为人女的生命思索
  【第四章】龙应台及其作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龙应台文学作品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结 语

  龙应台的影响力不只是在台湾地区,在整个华人圈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几乎她的每一部作品都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和议论。我们从龙应台整个的创作生涯来看,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她的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她的经历,每一种不同的经历和不同的社会身份都对她的创作产生冲动,都让她产生了深刻的思考。所以,每一个时期,龙应台都能够写出很优秀的作品,每一个时期都有几部代表作,龙应台创作出的这一部部的作品,不仅仅只是她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更多的是她的作品是对一个时代社会生活和人民大众的缩影。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龙应台保持着一份清醒、冷静的头脑,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深刻逼真的描述,将这个社会和个人问题,从宏观到微观都一一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加深人们对台湾的了解,以及人民在经历被统治之后内心发生的巨变。

  从龙应台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肩负着强烈社会使命感的作家,她能够摆脱传统思想对自己的束缚,她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反观台湾社会,以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的矛盾为落笔点,向民众揭示出个体面对群体时的命运之沉浮,这是龙应台思想的超越之所在。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龙应台多重身份对其创作的影响,作为评论家和观察家,她的作品大多反映的是家国观念和对群体意识产生出来的质疑,龙应台作品的精神可贵之处在于她将重点放在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肯定上,提倡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龙应台的散文大多是属于社会批判的内容,她的散文作品多是通过报刊专栏的形式首先刊登出来,之后再集结成书,龙应台独特的风格和犀利的语言,在读者中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龙应台的作品很多是对生命进行思考,她善于观察,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但是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发现她其实并没有对任何问题给予一个既定的答案。她的作品在社会上会产生诸多的共鸣,有些问题甚至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激发民众去思考。与其其他作品的风格不同,龙应台为人母、为人女的作品细腻、温情的表达出内心对儿子、对父母的关爱和深情。

  龙应台的多重身份和创作都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在现在这个时代,既定的价值观和真理都会遭到质疑,受到猛烈冲击的还有对与错的价值判断模式,人类的思考和探索永远不能停留,因此论文的研究重点在于通过对龙应台多重身份对其创作的影响进行研究,从中发现龙应台创作思想中的可贵之处,比如说她对自由、平等追求,对“人”的关爱以及对生命的尊重等。然而由于时间比较仓促,加上本论文研究者知识的贫乏,在探讨龙应台多重身份对其创作影响的时候,没有能够进行深入的去研究,只是停留在表面。但是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龙应台的作品创作跟她自身的经历息息相关,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龙应台有着独特的全球化的视角,她的作品主要表现的是对社会的批判,对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提出人文关怀,和对父母感恩,对孩子的关爱等,这些都对台湾地区和当代文坛产生来重要的影响力,这也是龙应台作品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专着
  [1] 龙应台。看世纪末向你走来[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2] 龙应台。女子与小人[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
  [3] 龙应台。这个动荡的世界[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8.
  [4] 龙应台。百年思索[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01.
  [5] 龙应台。面对大海的时候[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
  [6] 龙应台。野火集[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5.
  [7]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8] 龙应台,大江大海,1949[M].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2009.
  [9] 龙应台。目送[M]. 北京:三联书店,2009.
  [10]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M].北京:三联书店,2009.
  
  2、期刊文章
  [11] 王敏。关于龙应台创作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06):15-18.
  [12] 王澄霞。女权主义与女性中心主义--评龙应台《美丽的权利》[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0,(03):26-28.
  [13] 林彦。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杂文”--评龙应台的杂文创作[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3,(02):14-17.
  [14] 林彦。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杂文”--评龙应台的杂文创作[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3,(18):7-9.
  [15] 林超然,高方。作为女人的不安--读龙应台散文《小姐什么》[J].阅读与写作,2006,(2):10-15.
  [16]唐冰炎。“胡美丽”的心路历程--从《美丽的权利》和《孩子你慢慢来》看龙应台的女性观[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03):19-21.
  [17] 黄广明。你所不知道的龙应台[J].南方人物周刊,2008,(10):4-5.
  [18] 钟希明。流散写作与文化身份认同--龙应台《人在欧洲》的诗学研究J].东南学术,2010,(2):9-15.
  [19] 杨瑗宁。在批判与思索中前行--龙应台创作论[J].山东大学,2011.
  [20] 缪黄佳。“人生三书”:呼应与成长-龙应台亲情散文研究[J].南京大学,2011.
  [21] 王淦生。龙应台散文《目送》的赏读与摹写[J].优秀作文选评:高中版,2012,(12):32-33.
  [22] 李欣。龙应台散文创作论[J].宁夏大学,2012.
  [23] 张亚黎。感受新加坡毕业论文:龙应台散文风格略论[J].复旦大学,2012
  [24] 姜艳。龙应台散文创作的艺术策略[J].艺术百家,2013,(3):27-33.
  [25] 沈宇榕。龙应台散文创作论[J].华侨大学,2013.
  [26]吴周文。龙应台艺术散文的评估及《目送》的价值[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0-25.
  [27] 史红华。朱自清与龙应台亲情散文的比较研究--以《目送》与《背影》为例[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4,(5):10-55.
  [28] 魏青云。多重身份的完美演绎--龙应台散文创作浅论[J].华侨大学,2014.
  [29] 段香转。镶嵌在目光里的爱--龙应台散文《目送》赏析[J].青苹果:高中版,2014,(1):23-27.
  [30] 薛逸珺。 龙应台散文的审美追求[J].湖北民族学院,2014.
  [31] 贾艺薇。龙应台:穿越多重维度的文化旅行[J].山西师范大学,2014.
  [32] 李月。龙应台亲情散文研究[J].西南大学,2014.

  致 谢

  人间四月天,新柳梳妆小池边,细雨点洒在花前。河大的三年学习生活转瞬即逝,在即将毕业之际,确实想道几声感谢:首先,本文是在导师田建民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衷心感谢田老师在过去的三年中对我的学习和生活所倾注的时间和心血!他不厌其烦地教导我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做研究,并毫无保留地与我分享他丰富的生活和研究经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田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风格,坚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亲切的待人方式,都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田老师对前沿方向的准确把握和对文学问题的独特见解都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我还要感谢各位教导过,关心过我的老师,是你们帮助我在专业知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感谢帮助过和关心过我的全班同学们,三年来,我们分享彼此的快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感谢你们的鼓励和支持。最后,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