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多重身份下龙应台创作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4-11 共345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龙应台多重身份对其作品的影响探究
  【第一章】多重身份下龙应台创作分析绪论
  【第二章】独特的人生阅历与多重写作身份
  【3.1】立足于本土的社会评论家
  【3.2】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观察家
  【3.3】为人母、为人女的生命思索
  【第四章】龙应台及其作品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结语/参考文献】龙应台文学作品特点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1 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龙应台是中国当代文学史尤其是台湾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具创作特色的作家,30年前,她的一本《野火集》在台湾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之后,持续的“龙卷风”让“野火”烧遍两岸三地,奠定龙应台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长期以来,她对台湾社会的批判与观察,成为台湾社会不可忽视的文化声音。而她的诸多书作、文章在大陆面市,同样引发广泛的社会关注。她爱写作,爱文学,爱生活,更爱怀揣相机行走在大街小巷,上一个人的摄影课。从纯真喜悦的《孩子你慢慢来》,到坦率的近乎痛楚的《亲爱的安德烈》,再到充满悲喜交集的《目送》,龙应台的写作境界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其对人生的认识也不断走向深沉。纵观龙应台的作品,无一不是缘起于具体事物,无一不是有感而发,而且始终联系着对于观念的探讨。同时发现,龙应台不同时期的作品,是受到其不断变化的社会身份的影响,这些都为她的文学创作注入了丰富的元素,每一个不同的社会身份都为她当时的作品留下了烙印,影响甚至决定着龙应台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她追求的是民主、自由和平等,热爱并且尊重生命。她的诸多作品以及作品引起的社会关注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论文侧重对龙应台多重身份对其创作的影响进行研究。

  1.2 研究现状

  在此,笔者主要通过台湾研究现状和大陆研究现状来概括龙应台及其作品研究的现状。基于查阅文献资料有限,故主要以大陆研究现状为主要内容。

  1.2.1 台湾研究现状

  就对龙应台研究情况的搜集来看,只有苏不缠专门写了一本《龙应台风暴》来对龙应台以及她的作品进行讨论。这本书以《野火集》为对象,收录了1985年至1986年期间与《野火集》有关的杂文、评论、报章等,是对《野火集》相关研究的汇总。这部着作汇集了“野火集事件”的始末,但并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有关龙应台研究的相关论文有,林丽娟发表的《龙应台<野火集>研究--以台湾戒严时期杂文书写作为参照》一文,该论文的出发角度是学术研究,将龙应台的《野火集》当成是论文研究的着眼点,她认为龙应台《野火集》掀起的“龙卷风”是有其原因的,龙应台的创作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确实对杂文的艺术性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另外还有陈怡萍的《龙应台<野火集>之批评意识及准则研究》、许恺荷的《龙应台亲情散文之角色转换探究》、张秀瑶《龙应台散文中之亲情主题与生活书写研究》等9篇硕士论文。

  而张美足在《论龙应台知性散文的书写策略》一文中,立足于对修辞技巧的研究,探讨了龙应台的散文,是带有思辩批判风格的知性散文,逐步分析了龙应台知性散文的书写策略。

  1.2.2 大陆研究现状

  笔者从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了1986年至2014年的文献共320多篇,这些文章不仅包括具有学术价值的期刊,而且包括读后感、随感、评论、杂谈、人物访谈等。

  另外,还有硕士论文16篇,博士论文1篇。1980年北京大学教授黄子平发表《“龙卷风”的功能》,是大陆最早介绍龙应台的学者。这篇文章以《龙应台评小说》为对象,肯定了龙应台小说批评的“功能”.后萧乾针对《野火集》写了一篇评论文章--《热爱台湾的龙应台》,肯定了龙应台的“道德人格”.这两篇作品将龙应台及其作品较早的介绍到大陆,都肯定了龙应台的创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龙应台杂文作品的广泛传播,大陆学者杨际岚、王敏、李建南、汤溢泽、王进、方小壮等皆探讨了龙应台早期杂文的思想及艺术特色。李建南、汤溢泽的《龙应台的杂文思想研究》,其研究对象是龙应台的《野火集》,通过对《野火集》的深入研究来挖掘关于爱国、自由等思想的传扬,从而研究龙应台的杂文思想。另外,汤溢泽《对龙应台的社会学思考》从社会学角度评论龙应台的写作,考察台湾社会环境和龙应台审美心理对龙应台写作的影响。此外,王敏《关于龙应台创作的思考》从“开放的文化视野”、“传播现代观念”及其“走向大众”等方面,分析了龙应台创作的个性呈现和艺术魅力。王进的《犀利·放达·温馨--龙应台、三毛、席慕蓉三家论札之一》通过对龙应台、三毛、席慕蓉三位作家作品风格的比较研究,探讨三位女性作家的创作特征。这一时期对龙应台的研究,多围绕着旧的社会学批评、道德批评与传统的文学审美研究来开展。

  新世纪来,文化研究的种族、性别、文化身份等因素为龙应台及其作品研究开拓了新的层面,使龙应台及其作品研究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在这一阶段,对龙应台杂文中女性主义思想及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是这时期龙应台及其作品研究的重要部分。王澄霞《女权主义与女性中心主义--评龙应台<美丽的权利>》、唐冰炎《“胡美丽”的心路历程--从<美丽的权利>和<孩子你慢慢来>看龙应台的女性观》、吴芳的《一样的月光--评龙应台<在海德堡坠入情网>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以及仇小梅的《龙应台的“女性批评”》,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分析龙应台及其作品,从而探讨龙应台作品中的女性问题,进而探讨龙应台对女性问题的探索和思考。另外,毛林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影响下的龙应台创作》分析了龙应台在台湾和海外的生活对其女性主义观念的影响,认为龙应台在美国留学和旅居欧洲的生活,使她形成了强烈的女性主义观念;又龙应台独特的台湾经历,使其崇尚中华民族文化;同时认为这些观念影响了龙应台的创作,使其作品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特征。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龙应台受到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影响,“开放性的国际文化视野”在其作品中也不断的呈现出来,“文化身份”及其“文化认同”问题逐步成为龙应台文学研究的另一焦点。王敏《面对世纪末的焦虑--评龙应台的杂文创作》和林彦《全球化语境中的跨文化“杂文”--评龙应台的杂文创作》都从全球化的视野和语境出发,关注龙应台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东方文化。唐冰炎的《知识分子的灵魂交响曲--从龙应台现象看龙应台的知识分子角色》一文中,对象确立的是20世纪90年代时期龙应台的相关作品以及其作品引起的影响,探讨了龙应台的知识分子角色内涵。孙世静的《从龙应台的创作动机看她对生命的思考》立足于龙应台的作品,结合其生活经历和情感经验,探讨龙应台的创作动机,进而考察她对生命的思考。缪黄佳的《“人生三书”:呼应与成长--龙应台亲情散文研究》,该文通过研究龙应台亲情散文的主要内容与表现手法,分析龙应台散文的文学价值及其创作手法。

  近年来,关于龙应台及其作品研究的硕士论文逐渐增多,不仅围绕着龙应台作品题材展开研究,而且涉及到龙应台文学创作的思想及其审美追求、文化身份及人文关怀等,为龙应台及其作品的研究提升了学术意义和价值。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搜集有关龙应台多重身份对其创作影响方面的研究时发现,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少,这也是为本论文的创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对于龙应台多重身份对其创作的影响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从对龙应台作品的研究发现,她作品涉及到的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她的作品对社会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批驳,她的作品针对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发难,同时她的作品也体现出深沉的温情,作为人母和人女的龙应台也有对生命思索的相关作品呈现,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

  本论文将结合国内对龙应台作品研究的相关理论、文献资料,龙应台不同社会身份和主要作品,将论文主要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来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提出对本课题的研究,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思路。第二部分主要对龙应台进行相关概述,包括龙应台的经历和创作背景,龙应台拥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这些身份都对其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三部分写的是龙应台多重身份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首先龙应台是立足于本土的社会批评家,对社会丑恶的评判和思索,在政治和读者之间左右逢源;其次作为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观察家,龙应台放眼世界,以西方的眼光反观故土,以历史的眼光来关注个人命运;之后,是回归到为人母为人女的生命思索,通过对亲情的细腻书写,来对新生命歌颂,对成长思考和人生感悟。第四部分,对龙应台作品的价值进行分析,包括对台湾文学和社会的价值以及对当代文学和社会的价值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五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通过对前四部分的书写,总结出龙应台在文学作品中的成就,龙应台的价值观倾向以及其在创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