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体育论文 > 武术论文

从网络传播的特征看网络对武术传播的优势与劣势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28 共4551字
论文摘要

  1 研究背景

  互联网的传播特征在媒体演进史上画出了一道新旧交替的界限:人们将互联网诞生之前的所有媒体称为“旧媒介”,将互联网成为“新媒介”。[1]

  而莱文森别出心裁地将以 Web2.0 为代表的网络媒介称为“新新媒介”[2]丹·吉摩尔在《草根媒体》中说到:“我们有了一种万能的媒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全部包办。”这里所说的万能媒介就是网络媒介。换句话说,如今发展到 Web3.0 的互联网,已经囊括了人类传播的所有形式,穷尽了人类传播形式的所有可能性,我们想象不出今后还会有何种信息传播的新形式,即已经到达了李军所说的“媒介形式的中介”。[3]

  我们都知道,随着网络的普及,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封闭的,独立的自我世界,而是开放的、相互联系的世界,在这样的全球化时代,任何体育项目必将无法在封闭的空间中独善其身,只有勇敢地走出去,相互交流才能发展壮大,成为一项世界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4]

  作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树立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的传播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在二十一世纪实现武术的全球化发展就不得不考虑武术传播发展与网络媒介的融合问题。

  关于武术发展与网络媒介的研究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在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作者通过中国知网关键词“武术传播”“网络”搜索,薛文忠等较早提出武术传播与网络媒体的研究,2006 年,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张奇娟做了题为《论网络传播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的毕业论文,同年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张莉做了题为《武术信息与网络传播模式研究》的毕业论文等等,通过阅读以上论文发现武术传播与网络媒介似乎本来就是一个不证自明的事实,这好像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本文通过网络传播的特征,阐释网络媒介在武术传播存在的优势,同时也指出网络对武术传播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对策,以期说明武术通过网络传播的合理性。

  2 从网络传播的特征看网络对武术传播的优势分析

  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网络具有某些全新的媒介特征,尤其是它的“网络传播”特点。[5]

  根据苏元宏的《网络传播学导论》中网络传播具有四个特点,分别是去中心化、数字化、多媒体、互动性。大家要知道网络传播的特点远不止以上四个,这里只是网络的主要特征,其他特征下文也会提到。

  2.1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网络传播的结构性特征。所谓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即分布式网络。美籍科学家保罗·巴兰系统阐释了分布式网络理论,这种网络与传统网络最大的不同就是,传统网络仅仅拥有一个或多个网络控制中心,而这种分布式网络之中之中,每个结点都彼此相连,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5]这就是分布式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一个点都是平等的,由于取消了中心的概念,而且每个点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因此网络的安全性能最好,即使某些节点或网络局部受限,整个系统也不会崩溃。[6]

  根据李厚泽曾指出的,“中国古代思想传统最值得注意的重要社会根基,我以为,是氏族家法血亲传统遗风的强固力量和长期延续。”[7]

  传统武术的传承正是基于这种血亲传统实现了一对一的传授方式,而随着学校的发展,武术进入学校,武术的的传承方式渐渐多元化,从原来一对一发展为一对一,一对多。这种传承方式的发展也可以理解为传播形式的发展。网络传播的分布式网络似乎又为武术的传承发展贡献了全新的传播形式:从原来有限时空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实现了无限时空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有限时空的一对一即是指传统武术传承方式中在某一具体地点具体时间一位传统武术家收一个入室弟子,这种传承方式,王岗认为是一种精英教育[8],便于激发兴趣,挖掘特长,强化个性,这种以师父为单一中心的传承方式不利于武术的普及。有限时空的一对多,即是指在某一具体地点具体时间一位武术教师以现代班级授课似的方式进行武术的传播,这种传播形式可以大大扩大武术受众群体的数量,但是其武术传播效果的质量则令人堪忧,聘请民间武术家进入高等院校讲学授课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以上两种传播形式都无法超越时空的的限制。

  通过网络传播,武术传播形式实现了突破,克服了时间空间的阻碍,形成了无限时空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形式。武术借助网络的力量实现了从“传统的集中式网络”或者“分散式网络”衍生出了分布式网络。

  2.2 数字化

  数字化是网络传播的语言特征。数字化是指把模拟信息(传统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电子媒体都是模拟式的电磁媒体)转换成计算机能读取的由 0 与 1 组成的信息。[9]

  这种数字系统较传统计算机来说有三种优势:第一,降低了处理信息的数据数量,提高了传输能力;第二,可以无限复制,质量无损;第三,还可以高精度控制数据。[10]

  总结起来讲,数字化赋予网络传播的优势有两个:第一,可以无限复制,这样就提高了传输能力;第二,可以有效控制进而使用数据。这种数字化的语言正在促使整个媒介系统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乃至于正在推进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11]

  武术文化做为社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巨大影响。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真正实现全球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要归于网络传播的这一特征。在武术传播过程中,网络媒介的两大优势主要表现在武术信息传播速度、传播范围和信息数量,这是其一,其二就是武术信息的查阅搜索。通过武术赛事的网上发布可清楚地发现以上两个表现。以 2013 年 10 月 6日 -10 月 15 日的第六届东亚运动会武术比赛为例,各武术网站(全球功夫网、搜狐功夫、中国武术协会等十几家网站)在比赛当天进行大量报道,还有很多相关评论与新闻,形成自己的庞大数据库,通过网络实现全球传播武术信息,虽然这其中语言是主要障碍,近几年外文武术网站正在建立与完善。由于其以上的特征,这些数据就可以供人们随时随地查阅筛选使用。

  2.3 多媒体

  此处的多媒体并不是多种媒体形式的简单复合,而强调的是文字、数据、声音及各种图像多种信息符号在单一数字环境中的“集成”和“控制”,[12]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多媒体可能更易于理解,即“文本”的概念。各自相对独立的单一文本可以以超文本方式连接起来,而在所谓超媒体环境下还可以把声音和影响文本(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与文字文本连接起来,形成超文本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可以实现有一个文本转移到另一个文本(即从一个网页跳转到另一个网页),[13]这种结构方式则是多媒体和网络传播的一个显着特征。也是这种结构方式增强了信息传播的生动性、灵活性、开放性和受众的自主性。多媒体就是把原来相对独立的单一媒体统一起来的结果。

  这里的多媒体就是指在某一具体武术网站中点击具体的武术关键词,就可以连接到另一个武术关键词,或者是一个武术图片,或者是一段激动人心的武术音乐,或者是一段几十秒的武术视频,这样就实现了网络媒介的多媒体传播,相对于传统媒介,这样既可以给人深刻的印象,又可以满足武术爱好者多样的武术需求[13]。通过网络了解武术的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意点击感兴趣的链接查看相关内容。

  2.4 互动性

  互动性是网络传播区别于传统传播最本质的特征。[10]互动性也翻译为交互性,指对象之间或各种因素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互有两种,分别为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人机交互即是用户与计算机或者其中的文档之间的互动。

  人人交互即人们通过计算机进行双向或多向的人际交流,这种交流具有即时性,全球性等特点。这种互动性的核心特征实现了多向交流和对交流信息的控制。

  众所周知,反馈是媒介交流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说是衡量一种媒介传播质量的重要指标传统大众媒介也存在反馈,如书评、读者来信、听众热线电话、收视率评估等,但这些反馈不可避免的具有延时性和间接性。[14]

  与此不同的是,即时性和直接性就是网络传播的特性。这些特征使武术的传播更加便利,在网络中可以建立武术网站进行武术教育、传遍、研究、评论、交流,各大门户网站开设武术专区,在专区之中请武术专家推出武术理论系列课程、视频教学,还可以通过用户自己付费的方式优先查看武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等等。爱好者不仅可以直接通过评论与专家交流,也可以与其他爱好者进行即时沟通,学习武术,认识武术,这无形之中就增进了武术爱好者的多向交流。

  网络传播的发展与崛起,不仅对社会传播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为武术的传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次挑战面前我们不仅要明确网络对武术传播的优势所在,也要谙熟其对武术传播的劣势,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这以“新”工具。

  3 网络对武术传播的劣势分析

  3.1 “浅”阅读与“精深”武术文化的矛盾

  由于网络的数字化和互动性的特征,人们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所适从,对大量的信息只能一扫而过,哪里还来得及进行理论的探讨研究呢? 就像李军说:“很难指望在 140 个字的微博中进行立新的分析和探讨,网络上更多的是网民们的个人即兴表达,而非群体性的深入探讨。”[15]

  武术在网络中的传播,是作为一种武术文化的传承。这种武术文化的传承需要习练者一个“熏”和“耗”的过程[16],就仅仅太极拳来说,他的拳理之中就蕴含着哲学,兵家,医家的理论,只有不断地练习,不断领悟,不断超越,才能领会这一“哲拳”。由此可知,二者之间就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3.2 武术负面形象的传播

  由于网络的的去中心化、互动性和开放性等特征,这些特性决定了网络对武术整体形象的传播,即包括武术正面形象传播,也包括武术负面形象的传播。就比如在 2012 年,网络红人“闫芳”事件:网上一段名为《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闫芳老师收徒仪式上推手》的视频窜红,视频中的闫芳展现了太极“神功”,[17]在收徒仪式上,和徒弟随意推手,挥手间就让几个强壮汉子上蹿下跳,可是记者亲身体验后发现所谓的发功完全是假的。这一视频发布到网上引起许多网友评论,但几乎都是不好的评论,这类武术视频在网络上的传播必定有损武术在人们心中的的整体形象。

  4 建议

  基于以上的问题,同时笔者还发现,由于武术传播是指武术技术及武术有关的文化,在一定社会环境下,通过一定的途径,再人与人之间横向和纵向的流动过程。[18]

  也就是说,武术的传播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方面,另一个就是文化方面。通过网络优酷客户端输入“武术”关键词搜索视频,查找到的视频大部分都是某某武术比赛,某某学校的武术表演,这些武术搜索结果都属于武术技术的传播,很少见武术文化传播的系列视频,因此笔者建议武术专家推出武术文化系列讲座(并相应搭配中英双语字幕),并通过网络传播,这样才能够在网民中普及科学真实的武术知识,这样才能让更多的网民武术爱好者深入了解武术,这样才能更好的普及武术。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传播技术,建立同名微信、微博、博客等多个平台,发布普及武术的相关音频,文字,视频,使人们了解武术的博大精深之所在。

  网络是武术传播的另外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通过武术的宣传让网民们真正的认识武术,然后重新回到现实空间中去更好地体悟中华武术。

  参考文献:

  [1]李 军.传媒文化史———一部大众话语表达的变奏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3.
  [2]李 军.传媒文化史———一部大众话语表达的变奏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4.
  [3]李 军.传媒文化史———一部大众话语表达的变奏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1.
  [4]赵 岷,李金龙.竞技武术是一项现代体育项目吗?———在古特曼现代体育特征体系下对竞技武术的在审视[J].中国体育科技,2013(5).
  [5]苏宏元.网络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