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哈尔滨银行存在的财务风险与控制策略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8-25 共661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建设研究
【第2部分】 哈尔滨银行存在的财务风险与控制策略绪论
【第3部分】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第4部分】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案例描述
【第5部分】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6部分】哈尔滨银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第7部分】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控制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是国家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其风险也越来越复杂。美国花旗银行主席曾提出:“实际上,银行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风险。”这句话指明了在银行业这个特殊行业中,风险管理和风险防范是必不可少的。最近这几年,多数商业银行过于注重经营业务的拓宽,对财务风险的管理过于疏忽,使得世界各国的金融环境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到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华尔街多家银行的倒闭,银行的财务风险问题也渐渐被重视起来,人们对金融危机开始进行反思。

  2012 年末巴萨尔委员会颁布了最新的《第三版巴塞尔协议》,对全世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建立了统一的标准,并且给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巴塞尔协议的出台,对全世界金融行业的稳定运营、银行经济体系的平稳发展以及商业银行的运营形式都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加强了商业银行对资金监管的责任,对全球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较为深远影响。央行 2010 年之后多次增加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加强了资金的流动性和对通货膨胀的监管,扩大银行的金融效应,是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美债务危机蔓延的问题。2011 年 4 月 27 日,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中国银监会对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指出了商业银行业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拨备率、杠杆率的监督和管理标准。结合全球金融形式和国内金融环境,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比大型的上市商业银行面临了更大挑战:一是对政府制度有强烈依赖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如何解决利率市场化变革的需求;二是当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时,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怎样加强辨别风险的能力。所以,增强城市商业银行对财务风险的抵御能力,增加风险预测准确率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哈尔滨银行 1997 年完成组建,银行选址定在哈尔滨市,近年来哈尔滨银行的营运规模在我国东北部地区渐渐扩大。2004 年,哈尔滨银行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且以全新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哈尔滨银行作为一家刚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能体现近年来城市中商业银行的迅速扩张,同时也能反映出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出现的财务风险问题。例如哈尔滨银行整体财务风险管理状况低于其他国有大型银行,财务风险较高,资产状况一般,有待于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研究,大部分都只是涉及一般性商业银行的内容。同时国内的商业银行也确实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制度,而专门针对某一个具体的商业银行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以哈尔滨银行作为案例进行研究,利用对哈尔滨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给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带来更多值得学习的建议。案例使用了哈尔滨银行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计算,利用数据的分析来判断哈尔滨银行财务管理的现状,然后根据所得的数据给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性方案,帮助哈尔滨银行加强预防财务风险的能力。

  1.2.2 研究意义

  自 1949 年美国审计程序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之协调系统诸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专题报告中提出“风险管理”概念以来,财务风险管理己成为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主要探究对象,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识别和监控成为了银行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此背景下,为了稳定银行运营的基本要求以及银行发展和立足的内在需要,商业银行采取了财务风险管控的方式,这种方式是促进资产负债管理的有效途径。一直以来,我国大型的商业银行领先于国内其他城市商业银行,这也是国内研究学者比较关注的,所以相关文献量数量较多,但对城市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相关问题的关注较少。本文将哈尔滨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其面临的财务风险,找到风险形成原因,进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这样可以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保证银行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风险、财务风险的定义美国的研究人员海恩斯是第一个提出风险这个概念的学者,他把风险分为几种并且还对它们展开讨论。他把风险定义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亏损,该观点得到了全世界学者的普遍认同,在确切的情境和时间内,一个事情的预计结果和真实结果的变动是正比例关系,阐明了风险为什么有不确定性[1].1901 年美国学者 H.A.首次对风险进行了实质性分析,将风险理论与保险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并将风险与偶然相联系,他认为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出现往往带有不确定性。他以保险业为例子,研究了风险和损失之间的本质关系[2];1921 年,美国学者 F.H.提出了风险是可以利用相关数据分析来进行计算和预测的[3];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保险部首次提出风险管理概念,并在下一年在纽约成立了金融经纪人协会,由美国数家大型公司组织定期的讨论,对风险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4].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风险才真正在美国工商企业中引起足够的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一书受到了欧洲各国的普遍关注。自此以后,学者在研究风险管理往往趋向于专业化、系统化,风险管理也正式从企业管理科学中独立出来[5].

  (2)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方法研究综述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发达国家,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德国的商业银行成为银行财务风险管理上的佼佼者,他们在不断探索中,逐步建立起了适合自身的管理体系。

  Odom 和 Sharda(1990)用类神经网络模拟的方法构建出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在其研究中共选择了正常与破产两种企业为样本,两种企业共计 130 多家且每种企业的数量各占一半,使用 Altman 设计的 Z 计分模型,以财务比率作为研究变量,研究的结果表明模型预测能力强,得出样本预测的准确率较高,几乎可以达到 100%,其中正常企业和破产企业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 78.18%和 81.75%[6].Secrist(1938)在商业银行的风险研究中引入了单变量统计分析法。该研究将美国在1929 年至 1933 年间七百多家破产的银行和一百多家正常运营的银行作为样本进行研究。

  他对单个变量进行逐个分析,通过对这两类银行财务指标上存在的差别进行分析得出:破产银行与正常运营银行在各项财务指标上确实存在显着差异[7].Feng Yu Lin 和 SallyMeclean(2007)将逻辑回归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决策树分析法和判别分析法四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差异组合,建立了多分类的混合模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混合模式的效果要好于单变量模型的效果[8].Kaminsky 和 Reinhart(2009)研究了信贷风险在各国之间传导的问题[9].Calvo 和 Mendoza(2009)对 “羊群效应”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得出该效应可引发系统性危机的结论[10].Allen 和 Gale(2000)最先提出了有关“财务危机传导”的理论,在考虑财务危机传导的基础上建立了银行网络模型,并摸索出了银行之间财务危机的传递规律,他认为银行之间发生财务危机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11].Rijckeghem 和 Weder (2001)通过实证的方法得出了银行货币流通危机传导的重要原因是溢出现象的结论[12].Allen 和 Carletti(2006)研究发现银行系统间的财务危机会随着商业信贷向银行系统的转移而跟随发生,因此应建立可以兼顾银行和保险部门的模型[13].
  
  (3) 商业银行风险综合评价研究综述美国国际银行主要是通过骆驼评价指标体系来对风险展开评定的。在 1979 年,对于银行的等级评定方案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评议委员会(FFIEC)给出了明确的标准,包含以下 5 个内容:资金充盈度、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流动性。1997 年,FFIEC把“市场风险敏感性”这个指标添加到了上述体系中。至今为止,美国现存的银行对资金的评估和管理工作都围绕着着六大指标计算并分析,通过计算确定商业银行的风险等级、美国的商业银行通常分为 A,B,C,D,E 五个等级[14].2001 年 3 月,出现了一个新的银行评级系统称为 CAMELOTS,这是新加坡最先开始实行的。与美国的 CAMELS 相比,新加坡的新的银行评级系统更加全面,在(Operational& other Risk)代表操作风险和(Technology Risk)代表技术风险两个方面进行了补充。在具体实施时,需要对以上各项分别评级,然后确定风险权重并加权汇总,最后得出评级结果作为评价商业银行风险等级的重要依据[1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