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提升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对策(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2-18 共7162字

  3.综合金融服务创新方面要不断拓宽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领域,增强中小企业对农信社的依赖程度。

  (1)配套贷款业务的创新。农信社可以利用网络、人才和专业优势,在提供贷款产品的同时,捆绑营销收益性中间业务。即在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同时,为其配套提供结算、抵押物评估、其他代理业务一系列相关业务支持等。

  (2)配套存款业务的创新。农信社要注重中间业务的创新,尤其在中小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人才优势,为中小企业量身制定投资、项目融资、理财顾问、重组并购等投资银行业务方案。既能够稳定存款,又能够提升服务形象,增强对优质客户的吸引力。

  (3)做精做细理财类中间业务。拓展“银银合作”范围,不断丰富理财、黄金等代理类中间业务;加快“理财产品平台”建设和理财产品开发,建设理财销售系统,有效增强资金吸引力;加快中间业务产品在网银、ATM、POS、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的整合使用。加快结算网络建设,满足农村地区资金直汇要求。

  (4)信息咨询服务的创新。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依然存在,农信社可以将自身掌握的宏观政策信息及时告知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把握宏观经济走势和政策取向;可以及时将有关产品供求、市场动态分析与预测等市场信息传递给中小企业,帮助其合理决策、抓准时机;还可以依托农信社网络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客户资信调查服务。

  5.2.3 实施差异化、多层次的激励策略

  1. 实施绩效管理系统进行考核。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精细化的业绩计量和薪酬分配体系,把存量、增量业绩对应到每一名员工头上,形成“人人有客户、人人有任务、人人有绩效”的良好局面,让每一名员工都成为营销的起点,让每一名员工都肩负发展的责任,让每一名员工都为创造更好的业绩而努力。

  2.不同岗位的考核指标要有所侧重。绩效系统指标体系库要涵盖效益、发展、风险及综合管理类等四大类指标,要对管理岗、操作岗、监测岗等各个不同岗位的信贷人员,在权重系数上进行调整,有所侧重和区分。

  3.注重对信贷人员能力和素质的激励。对中小企业信贷队伍中具备组织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以及培训能力等不同特质的优秀人才,要实行特殊人才激励机制,要开通绿色通道,尽可能提供不同的晋升通道和发展路径。

  4.实行有效的约束机制。在道德风险“零容忍”的前提下,合理设定风险容忍度,加强中小企业信贷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对信贷业务各个环节的风险点进行梳理,明确各个环节的合规要求,并对重要环节和关键风险点定期不定期的进行检查审计,从而进一步规范行为,防范道德风险。另外,要制定中小企业信贷人员尽职免责制度,真正实现尽职者免责,失职者问责的问责机制,消除优秀信贷人员的后顾之忧。

  5.充分考虑培育长期优质客户的激励策略。农信社发展要以客户为中心,激励机制也要考虑优秀客户的培养和发展因素。要通过考核指标设置,让信贷人员自觉关注企业客户的发展周期、关注行业发展动向、关注产业集群规模化等,深入挖掘有潜力的成长性客户,将具备潜力股特质的中小企业变为农信社金融服务支持的对象,并发展为农信社优质客户。

  5.3 重塑组织架构,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要进一步提升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必须要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组织架构,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现市场化经营的战略目标。

  5.3.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员专业化程度

  任何业务竞争的实质都是人才的竞争,谁握得“人脉”,谁就会在竞争中占得先机,把握住市场的脉搏,争得主动权。河北省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对人员的培养力度,建立一支专业服务中小企业的人才队伍,只有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推动业务向更深层次发展。培养出熟悉业务、精通营销决策和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是一种战略准备,而且可以通过培育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河北省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带来无限的活力。

  高素质的人才储备是服务中小企业的基础,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是河北农信社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终极目标。河北省农村信用社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应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完善的客户管理体系,科学细分客户,根据中小企业具体情况制定想对应的服务策略,最大程度的给客户带来便捷,提高中小企业对河北农信社的认可程度。

  5.3.2 实施统一标准、流程简化的管理模式

  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应该力求快速、高效和低成本,因此应始终坚持三个原则,即“标准化、流程化和扁平化”.在业务处理时,对业务进行分类,将同类业务根据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制定统一的标准在岗位设置、操作规程、服务标准、管控方法等方面实施管理,力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的金融服务。

  流程化是指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采取分工协同工作方式,将获取客户资源、客户调查、信贷操作、风险管理等工作的各方面转化成一种相对标准化,可实现多岗位协同办公、并可实现相互制衡的流程化操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扁平化管理是指在构建中小企业经营体系架构中,应最大程度减少管理层级、缩短经营决策链和反应时间,实现高效率的运行,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

  5.3.3 业务营销和风险管控双管齐下

  中小企业服务要坚持业务营销和风险管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保证对客户实施有针对性、连续性的营销计划,又要对业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应找准中小企业市场定位,制定与其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和策略;开发实施适合中小企业金融业务需求的解决方案,塑造金融服务品牌。根据不同中小企业和不同地区的特点,通过建立起一套高效、严密的风险管控模式,探索中小企业风险管控手段,确保资产质量在可控范围内。

  5.4 优化金融环境,加强外部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5.4.1 完善中小企业风险分担体系

  1.建立农业贷款风险分散化解机制。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减免涉农保险业务税费,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与农业担保相结合、农业保险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相结合的路子,发挥好涉农保险对银行和担保机构涉农贷款的风险补偿化解作用。

  2.确立政策性担保公司的行业主导作用。要通过整合资源和集中投入的方式,建立起跨地域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或再担保公司,并持续加大对政策性担保公司的支持力度,定期给予财政拨款,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3.不断创新商业性担保机构有关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应在确保合规经营的前提下,不断创新业务模式,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公司模式,建立起与风险投资、银行等长期合作机制,实现双方互利共赢。要针对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创新出轻资产、少抵押的反担保措施,不断拓宽担保机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融资方式。探索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分散路径,建立起立体化的融资性担保体系。

  4.加强融资性担保机构与农信社的交流合作。在平等、公平、自愿的前提下,农信社应综合评估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以及其他影响因素,合理确定融资性担保机构范围和授信额度,研究出一条新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合作方式,建立农信社、中小企业和融资性担保机构的风险共担机制,既可防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也可实现三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5.4.2 加强外部配套服务体系建设

  1.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地方政府积极帮助农信社清收因政策性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及国家公职人员欠款,提高党政部门和干部的信用意识,坚决制止干部信用缺失行为;二是公检法司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各类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借贷纠纷执行未到位案件的办结率,全力支持农信社打好“清非攻坚战”,净化农村信用环境。三是政府及各部门加大诚信宣传,培育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健康的信用环境。四是依托利用信息联网,严厉打击不良信用行为。如果征信系统能够实现银行、税务、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网,实现社会多部门联动,对于一些信用意识较差甚至编造虚假信息恶意骗取贷款的中小企业,通过制度限制其法定代表人及主要股东的融资、消费等行为,那么征信系统将在净化金融环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不良信用行为得到应有的惩罚。

  2.建立县域信用评价机制。该机构可由人行牵头,汇集金融系统、工商、经贸、司法、税务等部门,对县域的信用环境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出一套标准化、规范化、统一化的方法和准则,对当前县域的信用风险状况予以评估、对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变化进行识别,对县域信用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信用环境、行政服务环境、金融司法环境等方面)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评定,并以特定的等级表示其风险程度。县域信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客户准入条件、政策制定、授信审查管理、信贷授权、产品价格制定、风险资产分类、经济资本分配、服务评价考核等工作中予以参考。最大程度的避免融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道德和逆向风险,进而降低金融机构贷款核查难度及监管成本。为建设企业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提供有力条件。

  3.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要逐步建立起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的综合体系,解决中小企业在创业资金方面的困难。加强平台网络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互联互通。组织开展以“订单式”服务为重点的创业辅导和创业培训。要做好企业从个体到上市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全力支持企业的不断成长。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府支持体系为保障,推动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利用大专院校和社会资源,加大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知识、技工技能等培训,帮助企业解决技术人才难找难留的问题。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