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金融硕士论文

农商行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6-23 共4547字

  1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小企业总量多、经营模式灵活、创新能力强,是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小企业也对我国的就业、税收以及对城市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 99%,为我国 GDP 的贡献度也大于 60%,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大约占我国出口总值的 60%,创新项目占比 70%,对我国税收的贡献度为 50%左右,大概为我国就业人口提供 80%的岗位。然而由于小企业财务状况不明晰、规模小、贷款抵押物不足等各种原因,商业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一直持保留态度,小企业贷款难也一直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悬而未决的难题。近年来,由于商业银行同业间的竞争和同质化金融产品的竞争都日益加大,尤其是 2013 年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以余额宝为代表的“宝”产品急速抢占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市场,同时各种小额贷款公司也以越来越强势的力度占领小额贷款市场。加上 2013 年我国对存款利率的放开以及即将出台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商业银行持续健康的经营将受到很大的挑战。作为目前各家银行竞相争取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市场将是商业银行利润点转变重要契机,因此如何建立适合小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如何结合商业银行自身建立合适的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是商业银行保证自身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农商行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服务中小企业”的宗旨,2010 年成立了小企业专营中心,坚持“专业化、精细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管理原则,主要为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个体独资、个人合伙企业及个人无抵押或抵押不足值的授信额度在 500 万以内的经营性信贷业务。截至 2013 年 11 月 22 日,小企业经营中心 2013 年累计发放贷款 180 笔,贷款金额 3.12 亿元,比上年全年增加 91 笔,金额增加 1.75 亿元;累计贷款利息收入 260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 600 万元,增幅为 30%;七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 73 万元,不良率为 0.2%.自 2012 年 A 农商行改制以来,农商行开始真正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积极开展小企业的业务,且 A 农商行作为一家城市农商行本身就肩负着三农及小企业服务的使命,如何更好的发展小企业信贷业务是农商行目前的工作重中之重。

  本文的理论意义是通过对小企业贷款信贷风险管理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小企业信贷业务内容。本文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是随着大企业、大项目从资本市场获取融资的能力越来越强,大市场的“僧多粥少”现象愈加突出,A 农商行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开拓和发展小企业市场,小企业贷款风险防控研究,无疑可以帮助银行在经济复苏缓慢、竞争日益激烈、客户日益挑别的环境下进行客户选择,拓宽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二是通过对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可以有效改变银行对小企业“惜贷”的现状,银行可以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快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发展,解决制约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为小企业发展提供助推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小企业发展比较早,相对应对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和信贷管理等各方面研究也较多。习惯上,国外将小微企业统称为小企业。我们可以从五个研究方面总结国外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的研究。

  一是风险评估模型,风险评估模型是一种着重对风险度量工具研究的信贷风险管理方法。美国纽约大学的 Edward IAltman 教授早在 1968 年就提出了非常著名的 Z 评分模型(Z-score),这个模型关键是将企业财务报表中 5 个财务数据输入该模型以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模型因其准确性和可操作性备受当时学者的关注,学者对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迅速得到发展, 随后 Altman 教授与 Hardeman 及 Narayanan 于 1977 年又推出了第二代的 Z 评分模型--ZETA 风险模型,模型仍以财务报表为基础,选取了 7 个更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改良后的二代 Z 评分模型增加了信贷人员对企业主违约风险识别的精确度,并提高了信贷人员对企业某阶段是信用状况和信贷风险的预测能力。

  二是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美国的商业银行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开始使用一套专门针对小企业贷款的信用评分模型-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这个模型的基本原理是银行在分析自身收集到关于小企业信用的资料及申请者上交的申请材料基础上,再结合从第三方获得申请贷款的小企业的信息,然后将模型所需要的数据代入美国专业开发的基于历史数据和现代数理统计学理论建立的模型中,通过模型分析贷款申请者的信用风险,同时预测贷款企业违约概率,从而做出贷款决策。在信用评分模型的设计、开发阶段,我们需要使用大量的企业历史数据及数理统计方法对影响贷款信用风险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通过模型获得不同变量与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之间的相关程度。同时我们发现在模型研发过程中能够发现企业主的个人信用能明显地影响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

  第三,信用保证制度。日本是最早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的国家。东京都小企业信用3保证协会成立于 20 世纪四十年代,紧接着六十年代又相继成立全国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和全国性的日本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随后 1953 年(美国)、1954(德国)年和 1961(加拿大)年开始建立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因为各国扶持发展小企业的做法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认可,很多国家也纷纷建立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也成为商业银行控制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是均衡信贷配给理论。信贷配给理论的发展分为非均衡信贷配给阶段和均衡信贷配给阶段,其中均衡信贷理论是最主流的理论。经济学家认为即使在没有利率等的影响,信贷市场本身也存在某种机制约束信贷的供给,最典型的是斯蒂格利茨和维斯将信息经济学的理论运用到均衡信贷配给的形成。他们认为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作用,信贷市场资金供给方宁愿舍弃高利率风险大的贷款需求,也会选择低利率风险适当的贷款需求。对于银行来说,小企业贷款风险高、担保物少,鉴于全面风险管理的制度,银行会减少对小企业的贷款。

  五是关系型贷款理论。这种理论的核心是银行通过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合作中获取企业各种硬性信息和软性信息,尤其是软性信息更能提前企业的盈利前景、还款能力及企业主的行为品德。这在无形中减少了银行对企业的贷款风险。小企业贷款是西方国家比较重要信贷业务,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小企业贷款业务开展较困难,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建立银企合作模式能很好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贷款难问题。美国学者伯林和麦斯特将商业银行借贷方式分为两种类型:交易型贷款和关系型贷款。 交易型贷款主要依据财务报表、抵押品等企业的硬指标发放贷款,而关系型贷款依据长期合作形成的人格化的信息发放贷款。

  1.2.2国内研究现状

  相较发达国家较成熟的风险管理理论,我国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较晚,学术界及金融界对小企业的研究和探索的内容较少,只有在近年来,伴随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国内银行业竞争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对占据我国企业近 90%的小企业给予很高的关注,关于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开展信贷业务模式也是近几年来备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国内学者对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主要集中在小企业本身的不足出发。王新声认为,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小企业信贷业务与生俱来特点,小企业由于信用风险高、违约性高、抵押物不足及银企不对称等等问题,各商业银行宁愿减少授信额度也回避小企业的贷款业务。雷立钧认为,小企业一般都处在创业初期或者成长期,违约风险大、抵押物少、经营效益不稳定,“融资难”是不可避免的。而只有通过政府的行政引导或者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才会因为补贴政策或者风险与国家共担而积极发展小企业的贷款业务,这样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才能解决。还有一些学者从银行的角度分析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刘星临认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模式基本上参考了大中型企业的贷款风险管理模式,针对性不强、定量指标设置不合理、抵押担保物要求过高,同时由于很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管理能力存在不足导致小企业贷款流程过于繁琐,无法满足小企业贷款“快、急、频”的特点。

  关于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是对贷款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上还不成熟。如阳洁、胡静从贷前对风险管理角度出发设置了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的评价标准,规范了贷款风险的指标选择和量化,并对贷款信用风险贷款权数。任永平、梅强(2001)通过信用担保基金的角度,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讨。张坚红(2002)对中外资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在组织结构、风险防范意识、不良贷款处置策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国外银行采用水平制衡,重视事前防范;国内银行釆用垂直管理,事后化解信贷风险。部倩(2009)在《齐商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体系研究》中,通过对银行小企业贷款准入条件研究以达到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的目的,主要采取的研究方法是小企业生命周期定量分析法、波士顿矩阵模型分析、波特分析模型。在优化小企业信用评级模型以控制贷中风险,通过对 Z模型部分指标修改的基础上,还增加监控小企业风险的现金流指标,建立了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小企业、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方法: 1、运用文献检索法,梳理分析国内外企业贷款及风险管理的研究重点和研究成果,并重点查阅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的建议,并结合 A 农商行现行的对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制度,分别从贷前、贷中和贷后风险点控制上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 A 农商行对某小企业贷款的案例分析,展示 A 农商行在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中所能够采取的措施,然后分析其风险管理上的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内容:本文的第一章主要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对小企业的范围的界定、小企业独有特点和小企业信贷风险特征,并阐述了地方商业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业务对银行拓宽业务发展渠道及业务创新的重要性。第三章在简要介绍了 A 农商行基本情况、资产状况及小企业贷款发展情况,并对农商行的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现状进行描述。第四章通过对 A 农商行向某车检场贷款业务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农商行在对小企业贷款中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方法及其不足之处。第五章分别从打造小企业风险管理文化氛围、提高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的精确度和完善贷后风险管理体系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农商行在小企业风险管理上的不足。第六部分是论文总结性论述。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论文创新点:在选题方面,本文选题贴近现实,小企业融资难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关乎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其选题及提出的解决方案均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且本文对农商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研究内容上看,本文从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不良贷款等现实问题入手,以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内容,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案例研究等特色。本文最大特色之一是选取了农商行具体的一项贷款业务并对其风险管理方法进行分析,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受理论知识的不足、实际操作经验的欠缺和内部资料不足等因素限制,本文在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内容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补充完善。同时,由于缺少实证研究,本文对问题的探讨研究上缺少一定的深度,无法通过数量模型的检验研究对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