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教师职业角色沿革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9 共1134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教师职业角色的动态演进研究
【第2部分】教师职业发展历程探究引言
【第3部分】 教师职业角色沿革
【第4部分】教师职业角色演进后的思考
【第5部分】未来教师职业角色发展之展望
【第6部分】教师职业变化进程分析论文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教师职业角色沿革

  着名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职业角色在整个历史进程中,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而演进的。教师为社会各方面的稳定、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是社会历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职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教师这个职业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的分工与进步的必然产物,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因此,每个历史时期,教师所处的社会地位、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教师职业角色演进的过程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国家,经过粗略地划分,都经历了古代教师非职业化阶段、近代教师职业化初级阶段、现代教师职业化发展阶段、教师职业化深入发展阶段。

  一、中国教师职业角色沿革

  (一)中国古代教师非职业化阶段的教师职业角色

  1.长者为师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第一个阶段,这也是人类教育史的起点,更是教师这个职业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生产关系特别简单。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产,没有等级观念,没有阶级。这个时期,父母、兄长、部落首领、长者,他们有着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生活技能。他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教育方式,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新的成员。[9]

  新的成员接受年长一代传给的经验和技能,并能将其继续延续下去。在这个阶段,教育并没有从劳动生产当中分离出来,长者为师,所以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业的教育人员,更没有教师这个职业了。

  2.以吏为师、官师合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整个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劳动产品就出现了剩余,并有了私人占有的现象出现。因此,出现了阶级和等级的观念。农业技术进一步发展,文字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这些为学校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和文化基础。有了学校,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就从生产劳动中脱离出来,这也是最早的教师。

  在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等级制度特别明显,因此,统治者对教育高度重视并垄断。教育要按照统治者的意愿进行,教育出来的人要为统治者服务,政教合一,这便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统治者选择有学识的官吏去担任学校的教师,这便形成了"以吏为师"、"官师合一"的局面。这些教师,不但要精通"六艺",他们的德性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不但要进行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还要帮助统治者管理国家。因此,教师在当时社会中占有一席之位,受到人们的尊重。[10]

  但是,这些教师没有独立的身份。不同阶级的学生去不同的学校,严格按照等级去学习。教师根据文字的记载传授知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六艺"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官师合一"的局面,不仅在奴隶社会中长期存在,而且影响了我国漫长的封建集权制度下的教育。

  3.私学教师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中国的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在不断发生变革。农具更新换代,灌溉技术的发展,这使得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生产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出现了土地私人占有制,奴隶制不断瓦解,封建制逐渐形成。

  这个时期的中国,战乱纷纷,打破了奴隶主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导致"礼崩乐坏","官学"教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而衰落下去。然而,掌握一定知识和文化的人员流落到社会的底层,他们成为了私学教师。由此,私学教师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私学逐渐兴起。虽然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但是一些人为了登上政治舞台,在经济上有所发展,他们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私学的创办又为他们提供了教育的条件。[11]

  所以,私学的兴起,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特别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私学遍布整个大地,私人讲学之风盛行。这时期,孔子是私学教师的代表。他的私学创办时间长,规模大,经验丰富。他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对象,主要进行知识和道德教育,要把人培养成德才兼备的君子和贤士。孔子最重要的是有着得当的教育方法,而且教学内容符合当时的时代需求,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世界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4.学者为师

  封建社会,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既漫长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铁器等生产工具的普遍使用,使得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所以生产关系发生了新的变革。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但是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是以自己自足的独立的封建经济为主。这时期出现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地主成为统治阶级,他们剥削农民的经济。政治和经济都高度集中在统治者手,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取代奴隶社会的必然阶段。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阶级性和等级性明显,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进入学校学习,只有上层地主阶级家的孩子才能进入学校学习。农民阶级的孩子没有资格上学,他们由父母教授或者在劳动生产实践中习得经验、受到教育。无论当时能进入学校学习的孩子,还是农民阶级不能进入学校学习的孩子,教给他们知识的老师,都是由有知识和经验的人来担当。这个时期的人们把能够学习和有学问的人当作教师,也就是学者为师。所以,这个时期的教师社会地位还是比较低下。

  (二)中国近代教师职业化初级阶段的教师职业角色
  
  1.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

  十三至十六世纪,整个世界相对比较稳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逐步得到改善。我国这个时期,虽然有王朝更迭,但是总体比较稳定,为了扩大版图,战争一般发生在边疆地区。人民的生活比较落后,我国很少与西方国家交流,相对闭塞。这个时期,我国实现了国家高度统一,封建教育制度更加完善,这些教育制度对以后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官学在这个时期建立起来,官学和私学并举,科举制度也在不断完善。

  对于"教师"的解释,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韩愈。在他的《师说》中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12]

  这里韩愈强调了教师的重要性,也突出了教师在那个时期社会地位比较高。教师承担着传播儒家学说和道德、讲授古典文学和儒家经典的职责,使学生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并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而且学生还要具有一定的读写能力。教师除了教授知识以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解答学生不懂的问题和疑惑。

  在韩愈看来教师必须要具备"传道、受业、解惑"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教师应当起主导作用。作为教师,既要在"道"和"业"上严格要求自己,又要教学相长,掌握大量知识。这不仅对我国当时教师提出的要求,而且也对我国当今的教师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2.明、清时期:专职教师出现

  十七至十八世纪时期,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着第一次工业革命,而我国正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进一步发展,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强化。中央和地方官学以及书院教育都被封建主义制度所束缚。

  在清朝时期,由于长期的封建思想压制,出现了实学教育思潮,中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校从官府中分离出来,并且教师从官吏中完全分离出来,由以前的贵族教育转变为全民教育,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教育开始普及。这个时期我国正在进行"废科举,兴学校"的运动,不但普及教育,而且兴办了一些师范学校。这使得教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得到了强化,教师受到专业的培训,并掌握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学科的教学方法,这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条件。同时,教师的社会地位也在逐步提高。

  3.引导者

  十九世纪时期,由于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我国被迫打开国门。我国处于民族危亡之际,也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改变国家的命运,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鸦片战争之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觉醒,要废除八股和科举,大兴学校。我国学者在这个时期,吸取国外的教育经验,改革原来的教育体制。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育,积极学习西方教育。资产阶级认为,在学习西方的同时,要去粗取精,发扬我国原有的教育思想,做到"中西并举".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当时着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认为,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蔡元培反对封建主义教育,因为这会对学生思想进行束缚,他主张学生的思想应该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教师教育学生要懂得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适当的方法去教育,不能所有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育方法,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在学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不应该把所有的知识都灌输给学生,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理解知识,这样学习学生的知识才会掌握更牢固。因此,教师要成为一位引导者。

  (三)中国现代教师职业化发展阶段的教师职业角色

  1.人民的教师

  十九世纪,是教师职业化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也是教师职业化进一步发展阶段。教育学在这个阶段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教师职业化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个时期,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由于西方国家的侵占,同时也给我国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思想。五四运动的发起,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个时期,我国着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扮演着"人民教师"的角色。

  陶行知主张 "教学做合一",这是他生活教育理论的具体化表现。他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育,认为教师的职责不是在教,而是在教学。[1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自己一味地讲授,应当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调整教学。陶行知主张实用主义教育,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视为能够改变中国现状、中国教育的唯一途径。生活教育理论是为人们服务的教育理论。那么,教师的教育活动也应当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做人民的教师。

  作为教师应当进行自我教育,并树立民主作风。教师应当向人民群众和儿童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的语言、感情和美德;要懂得儿童的心理、问题和愿望等。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不是一个人民的教师。正如陶行知赠给所有教师的一首诗:"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教人民进步着,拜人民为老师。"2.教员。

  二战前,我国严重受到西方国家的威胁,民族危亡。这个时期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针对我国这严峻的革命形式。我国建立了一批革命干部学校和师范学校。

  在发展儿童教育的基础上,首先要培养革命斗争中的领导干部,其次是要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培养一些军事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教师在当时被称为教员。

  在教学中,采用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若有不懂的问题,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学习。这些教员,为我国的革命斗争做出了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仍然不高。

  3.教书匠

  1949 年 10 月,我国的教育部成立,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时期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这同时也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国也开始探索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但是在 1966 年到 1976年这十年期间,我国却开展了惨绝人寰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教师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迫害,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大浩劫,对我国的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教师的社会地位等方面也随之下降。这个时期,全国上下、各级各类学校都进入了瘫痪状态,正常的教学状态完全被打乱,教师被称为"教书匠"、"臭老九".有些教师甚至遭到了毒打、辱骂等酷刑,受到了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成为社会上最底层的人,使得教师的地位一落千丈。因此,"文化大革命"就像是一把刀,把教师都置于死地。

  (四)中国当代教师职业化深入发展阶段的教师职业角色

  1.园丁、灵魂的工程师、传授者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我国打到了"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教育领域迎来了新的景象。在遭到"文化大革命"迫害之后,我国真正认识到教育的作用。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但离不开知识分子,而且知识分子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建设带来了宝贵的财富。党和政府也由此改变了知识分子和教师的看法,肯定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

  邓小平同志指出:"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要采取其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同时,我国的党和政府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待遇,还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等级和职称评定、扩大了进修和交流途径、设立奖项和资助等。

  这个时期,全社会盛行"尊师重教"之风。因此,与上个时期相比,教师的各个方面都有显着改善。教师被视为"园丁"、"灵魂的工程师"、"传授者".

  第一,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所以教师是"传授者".作为"传授者"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感召下,他只是一味地传播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身心发展等。教师在教学中,有着固定的模式,一代代的学生,正从这种模式中走出来,缺乏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养成了被灌输的习惯。

  其次,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这表明,教师从事的是一个特别崇高、并且要去塑造学生灵魂的一个职业。教师除了传播知识以外,还要"育人","育人"就是育人的心灵。这种对于灵魂的塑造,将教师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中,于是教师成了拯救人类灵魂的上帝。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灵魂,而且学生也应当学着教师,也具有崇高的灵魂。说教师是工程师,这体现了对学生灵魂的一种塑造。教师按照固定的模子,去塑造不同的学生,最后所有的学生都像零件一样整齐划一。这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最后,教师是"园丁".教师就像花园里的园艺师,日日夜夜地精心呵护,将花园里的花骨朵都培育成美丽的花朵,并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但是这些园艺师是不图回报的,他们只是希望花朵能健康地成长。园丁们默默无闻,是这些花朵背后最值得尊敬的人。教师就像是一根燃烧的蜡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可以为了学生和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

  2.研究者、引导者、合作者

  随着社会竞争逐渐增强,原有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急需要进行改革。我国教育学者认识到,应试教育不再适应人才的培养,必须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

  2001 年,我国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主体,课改的关键在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应当以教师对问题的理解来代替学生的理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师由原来的灌输转变为现在的引导。因此,教师是引导者。

  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单纯的传播知识,几乎没有关于教育方面的研究,对教育学科的完善更是没有,因此在学术领域基本没有教师的身影。而新课标的实施,为教师在教育领域中学术的研究提供了平台。这使得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观念,深入教师的内心。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方式来教,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所以,教师要在教育领域和所在的专业发挥最大的作用,就要有所贡献,成为一位研究者。

  在新课改之前,教师之间只是同事关系,各自站在自己的三尺讲台上讲自己的课,跟其他教师基本没有关系。但是,新课改以来,要求教师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渗透和融合。这在无形中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中做研究与教学,还要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要与其他学科的同事合作,完成自己的上课内容。因此,可以说教师是合作者。

  二、国外教师职业角色沿革
  
  (一)国外古代教师非职业化阶段的教师职业角色

  1.能者为师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在劳动生产中用的工具是石头、木头等。没有书本和文字,更没有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以成人为榜样、有能力人的讲述,能者为师成为当时社会中主要的教育现象,能者在传授生产生活技能的同时还传播社会意识。

  虽然教师这个职业在当时并没有出现,但是教师的雏形在这个时期显现出来。因为,教师作为传播者的角色在这个时期基本上表现出来。因为教师只是一个榜样或是有能力的人,这样的人都可以称作教师。因此,在原始社会时期教师的专业性比较差。

  2.以僧为师

  奴隶社会时期的西方国家,基督教和天主教会掌握了西方国家大部分的土地,这使得当时的学校教育工作都是由神职人员来担任,僧师一体、"以僧为师"的局面,在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14]

  这些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是有关道德教化和政治伦理,还有一些有关《圣经》之类的宗教内容。他们负责从学前识字,一直到高等教育等一些相关工作,这些教师岗位,具有宗教性和政治性。这个时期,在西方国家,教师的社会地位很高,并且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尊重,人们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是上帝赋予的"天职",承担着拯救人类灵魂的神圣职责。[15]

  这我们不难看出,在古代的西方社会中,教师虽然作为一种职业产生了,但是并没有成为一种专职的工作。这些教师没有专门的师资机构来培养,而是由社会发展,自然形成的。

  3.教仆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但商业不够发达。战争不断,有些国家要通过战争来扩大自己国家的版图,从一些战败国掠夺了大量奴隶和财富。[16]他们在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劳动中,大量使用奴隶,这使得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奴隶和奴隶主。在教育方面,这些奴隶主和贵族,雇佣一些有学识的奴隶来专门侍候和陪伴自己的子女学习。这些奴隶主要来自希腊,他们从这些孩子的幼年期一直陪伴到青少年时期,这段时期内奴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奴隶被称为教仆。

  他们主要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辅导功课和进行道德教育等工作。他们在必要的时候还要充当这些孩子父母的代理人。[17]在家庭教育中,教仆是贵族父母权利的延伸,这种现象在当时的西方国家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从广义上来看,这些教仆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教育者的角色。教仆因为是奴隶,所以他们的社会地位卑微,必须得服从奴隶主或贵族的安排。教仆不仅对奴隶主和贵族子女的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平民和奴隶的子女教育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4.智者
  
  封建社会初期,西方国家的人们热衷于政治事务,在日常生活中,辩论术显得格外重要。一些懂得辩论术的人,会在公众场合进行演说,向人们传授辩论术的知识。后来,人们日益觉得辩论术的价值所在,它是当时西方国家重要的工具之一。所以人们就迫切要求学习更多的知识、受到更高的教育。从此,这些智者就开始接收年轻人,为人们讲授辩论术等一些知识,并收取相应的费用,"智者"在这个时期就成为了专职的教师。"智者"这个词来源于希腊,他是对教授学生知识,收取报酬的一类职业教师的统称。

  后来,智者除了讲授辩论术,教授文法、修辞、数学、音乐等知识。他们的教育活动与当时国家的民主政治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当时的民主政治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对年轻人的培养也起了促进作用,增加了他们的文化知识。因此,在当时社会,智者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封建社会初期的教育,不仅存在着明显的阶级性,还有明显的等级性。教育由统治阶级所控制,并为统治阶级服务。所以,这个时期的教师还没有真正地从一般劳动中分离出来,教师的社会地位仍然地下。

  (二)国外近代教师职业化初级阶段的教师职业角色

  1.传授知识的人

  十三至十六世纪,国外的社会状况与我国是相反的,西方国家正在进行着文艺复兴运动,人民在物质生活满足的基础上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因此,这个时期,世界各地的教育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国家的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在这个时期,生产力快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资产阶级希望突破神学宗教的束缚,所以文艺复兴运动就此开展起来。

  这个时期的教育重在培养人的个性发展,教育要尊重儿童的天性。文艺复兴宣扬人本主义思想,但是又具有一定的世俗性和贵族性。只有贵族家庭的孩子才能接受教育,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家庭教育和宫廷教育。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是传授知识的人。夸美纽斯在《创建纪律严明的学校准则》中提到:"在学校人员中,一部分是传授知识的人,即学校的教师。"[18]夸美纽斯认为,教师在教学方面首先应该相信宗教,其次要懂得待人接物的美德,最后是有广博的知识。教师不能太严厉地对待学生,应该像父亲那样,使学生养成各种各样的美德。因此,这个时期教师的社会地位提高,他们的教育是为统治者服务,并受到统治者的保护。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