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民办高校办学现状及其办学风险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1-16 共123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民办高校发展风险与出路研究
【第2部分】民办院校办学风险预防分析绪论
【第3部分】 民办高校办学现状及其办学风险分析
【第4部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归因
【第5部分】民办高校办学风险的防范
【第6部分】民办高等院校建设风险控制探究总结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民办高校办学现状及其办学风险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进入到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一股新鲜血液。在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民办高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在民办高校搞得有声有色的同时,在办学过程中出现很多潜在风险,并受到来自各方面限制,严重阻碍学校发展。政府对待民办高校由观望阶段走向扶持阶段,进而进行政策规范阶段,但政策内容有待完善,部分政策内容不明确,职能部门管理不完善,市场风险加大,质量体系无法保障,使得民办高校处于风险边缘,风险一旦发生将导致一部分学校受到影响而停止办学。风险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我们应深入了解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形成的原因,仔细剖析风险发生的症结,针对不同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民办高校未来发展是极为迫切而又十分有意义的。

  一、民办高校的现状

  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的时候,人们认为举办民办高校风险发生的概率很低的无风险产业,属于低投资高回报的产业,许多企业家纷纷投入资金进行办学。在 1995年至 2000 年期间民办高校创办数量高达 1250 所,随着时间的流逝,民办高校经常会"神秘消失",原本去年还参加民办高校教育协会的民办学校校长,第二年因学校倒闭校长无法参加民办高校教育协会。曾被称为是 "中国民办教育第一品牌"的南洋教育的在一夜之间倒闭的新闻,让众多市民大跌眼镜。截止到 2012 年,民办高校有 707所(其中独立学院 303 所);在校本科生 341.23 万人(其中独立学院 278.40 万人),在校专科生为 191.94 万人;在校教师人数 38.75 万人(其中独立学院 18.92 万人);专任教师 26.72 万人(其中独立学院 13.97 万人)[12].其实早在南洋教育关门之前,就有一部分民办学校停止办学,一直未受重视的原因是这些民办高校的规模小,影响力不大,所以没有受到人们的关注。

  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副院长蒋国华编撰写了《中国民办大学报告》。他认为民办高校受到冷落的主要原因是民办高校依然走的是公办大学走过的老路,民办高校甚至出现停止办学现象主要由于民办高校的生源在不断流失、毕业生就业困难较大,学校偿债能力不强所致,这是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三种现状。

  (一)生源流失

  民办高校一部分学生由于对学校环境、学校的老师不适应,导致学生不想继续在本校就读,选择提前离校工作甚至复读考取公立高校。这种现象现已屡见不鲜,2009年《北京媒乐信报》报道:某学生进入民办高校一个月后就不想在该校继续上学,因为学校与之前对大学的向往截然不同,而同班同学也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不来上课。这些学生不喜欢上学的原因有三个:其一,民办高校聘请的教师水平不高,并带有口音学生听不懂教师上课内容;其二,学校图书馆资料过于陈旧,其三,学生住宿环境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能再校内住宿.导致学生不愿意留在该校继续就读。根据某民办高校入学和毕业学生人数进行计算得出学生流失率(表 2-1):

  

  由计算得出,每年学生的流失率虽逐年递减,但流失率依旧存在, 2006 级学生流失率占本届入学学生的 1/3.学校采取一系列奖励、惩罚措施加强班主任控制学生流失数量,但是此现象依然存在,并没有消除。如果学校对学生流失不再加以控制,民办高校将无法持续运营。民办高校的条件滞后是学生流失的主要原因,专业设置不能与人才市场需要相联系,造成人才浪费,设置专业偏向管理、法律等文科专业,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完全发展、就业方向单一。

  民办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较弱,社会认可度较低,难以保障学校良好发展。选择民办高校上学的学生一般是不想再复读、指考虑想混个文凭,是学生与家长的权宜之计,民办高校学生这种不求上进的想法,造成民办高校学生的流失。

  (二)毕业生就业困难

  我国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十分严峻,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过剩,民办高校生源综合素质较弱,用人单位拥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更高。高尖端人才的稀缺,地区流动性强,给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就业压力,尤其是民办高校毕业生所面临的压力。

  1.就业领域不宽

  由于民办高校资金限制,专业设置不宽泛,以往热门的计算机、英语、财经类专业,在经过三四年后变为冷门专业,就业变冷门,民办高校的招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就业方向单一。一些专业对操作性要求很高,学生在学校所学专业知识仅是理论上的知识,当学生真正走向工作岗位时发现,所学知识不能满足就业要求。例如,我国电子商务近年来对该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缺乏真正的电子商务人才,学生在学校学习了 3-4 年的理论知识,真正能独立完成大型商业网站的制作还是有困难的,造成学生就业领域不宽。

  2.就业稳定性弱

  民办高校毕业的学生,担心毕业后就失业,顾忌自己的学费较其他公立学校贵些,只要有机会就业,学生就会立马先工作,就业的层次较低。由于层次较低,制约着学生未来升职道路。从 1999 年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就业稳定性持续下降,就业单位更倾向于短期合同制,大学生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就业态度正在缓和。更多学生宁愿去找一个与自己知识结构没有关系的岗位就业,2009 年《社会公开蓝皮书》对 20万大学生进行调查显示:目前只有一半的学生在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工作,其余大学生的工作均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

  3.学校办学缺乏特色

  目前民办高校办学缺乏自身特色,按照传统教师讲课学生听课式的教学方式,学生知识被动的接受学习,不能将已有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构建,限制学生思维发展。实践性薄弱,资金投入较少,缺乏教学实习环节,教学实践设施不能满足得到及时补给。

  民办高校专业设置与公立高校没有差别,缺乏自身的特色,无法与公立学校竞争,造成人才浪费,以至于学校面临倒闭、停止办学等一些列问题出现。

  (三)偿债能力较弱

  以个人和社会力量办学校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并具有滞后性,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利润化。我们国家是高等教育大国,但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民办学校具有一定公益性,但由于生源不足、缺乏政府资助、融资机制不完善,导致民办高校偿债能力较弱,不能充分发挥民办高校的公益性。

  1.政府零资助

  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财政对教育投资一直成杯水车薪状态,资金投入不足阻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2012 年前我国财政部门对教育投资一直未达到 4%的标准。相比较其他发达国家财政部门对私立高校投入占当年 GDP 的 40%-50%,中国教育投资有待进一步增加。中国这不到 4%的教育经费是完全投入到公立学校,政府对于民办高校零投资。

  学校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大量资金资助,但由于缺乏资金,导致民办高校的偿债能力不高,导致民办高校因债务问题停止办学。

  

  2.债务总量增多

  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和上海市教科院对我国民办高校整体债务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全国各地等地发放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在所有被调查的学校中,负债规模在 3000万元以上的民办高校占到总体的16.96%,其中1亿元以上的民办高校就占到11.48%[14].

  民办高校在银行贷款的数目越来越少,因为民办高校不允许把学校资产作为向银行贷款抵押物,并且银行无法明确计算出民办高校未来收益,所以银行给民办高校贷款的数目小,周转期短,每笔贷款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在这种条件下,民办高校无法向银行贷款,进而转向民间贷款。学校的发展与债务是息息相关的,根据高校财务数据分析,一个学校每年偿还利息的数字占学校全年总收入的 1/10,那么这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教师工资将得不到保证。

  目前各省民办高校倒闭情况愈演愈烈。

  从图 2-1 中我们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倒闭数量呈严重化趋势,并且倒闭的区域多集中在比较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河北等,在 2004 年以前倒闭学校的类型多数是职业培训机构、自考学校等一些水平较低的学校,这些学校倒闭最主要的原因是资金缺乏导致内部无法运营。而普通民办高校倒闭起始于 2004 年,以江苏培尔职业技术学院因管理不善而倒闭,随后海南三亚卓达旅游职业学院被广东潮汕职业技术学院接管,大量民办普通高校陆续倒闭或被兼并,民办高校的倒闭有扩大的趋势。

  民办高校的倒闭并不是突发事件,是由日积月累的风险所导致的必然后果。在风险累积到一定"量"的积累会形成学校倒闭这一"质"的变化。使学校的举办者、学生及其家长蒙受损失,影响政府的公信力,经济遭受危机。如何识别风险的存在,降低风险对学校的影响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重点,对办学风险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二、民办高校面临的主要风险

  我国民办高校办学风险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不可控风险是由于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引起不可变更的风险,而可控风险被认为可以化解的风险。目前民办高校中存在的可控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质量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这五方面的风险影响民办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民办高校倒闭的重要原因。

  (一)政策风险

  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起着重要作用,中国是教育大国,但是不是教育强国,国家的政策法规对教育具有指导作用。高校是培养国家专门人才的场所,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应受到国家极度重视。近几年,多数人认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只与举办者息息相关,与国家关系不大,对此国家不需要专门为民办高校颁布相应法律法规,使民办高校的法律的界定处于模糊状态。缺乏国家政策的指导,民办高校在困惑中前行,对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政策越倾向于民办高校,民办高校就越能更好的规避风险。

  1.政策变化风险

  在 2002 年,国家针对民办高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政策确保民办高校能规范地开展教育事业,但由于民办高校自身的复杂性和国家对民办高校认识度的滞后,已颁布的法规会进行修订或更改,诱发民办高校的风险。例如 2002年颁布《关于取消高等教育文凭考试的通知》:自 2006 年开始取消医学类学历文凭考试;职业学校由第三年制变两年制。这项政策的颁布对于民办医学类高校是毫无预兆性的,郑州中山医学专修学校和郑州敏达医专等多数中小型民办专项经营医学的学校受政策的影响、增加办学风险发生的概率,教学目标遭受严重打击而倒闭。

  反之,如果政策不能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国家随意变更条款会导致思想不良的学校法人钻法律漏洞,出现短期办学和不规范营业现象,增加办学风险。徐冬青博士认为:"我们国家对于民办高校政策的变动过大,会造成政策的不稳定、不明晰,导致民办高校短期办学的现象增多,与政策不稳定有着极大的关系"[15].所以国家要提升自身公共治理的力度,确保民办高校在良好稳定的环境中生存,国家颁布的有关民办学校政策的问题需要有长期的稳定性作为基础,给予民办学校一个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政策坏境,才能更好的规避风险。

  2.政策内容不明晰

  民办高校不依靠政府资助,完全由个人或集体出资办学,国家颁布的政策的内容,不确定性较大,使民办高校的规避风险面临巨大挑战。国家颁布的《民办学校促进法》及实施条例是民办教育的里程碑,对于民办教育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对民办高校的地位、学校、教职工与学生的权益问题进行原则性规范。由于受到政策内容不清晰的限制,导致政策的可操作性不强,民办高校的办学风险较大。首先对于民办学校收入这一块写到:"可以收取合理回报",但是对于合理的程度没有做任何明确说明;其次是民办高校的产权得不到合理划分,学校财产归属得不到解决,在申报破产时学校财产混论不清,降低民办高校的举办者的办学热情,投资者用种种方法将资金转移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最后关于民办高校的税收优惠含糊不清,虽然法律规定民办高校享受税收优惠,但实际操作得不到实现,税收优惠问题不能得到解决。

  国家颁布的政策内容要明确,政府要具备一定宏观调控的能力,把握好关于民办高校与政策之间的平衡点,制度建设滞后影响举办者办学热情,是民办高校处于风险的根源。政策的颁布要实现制度与需求的平衡,制度的制定不应过于复杂,但对于细节问题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设立制度与需求的平衡点确保民办高校规避风险。

  3.政策执行风险

  降低政策执行风险,依赖于各政府部门监督民办高校对政策实行力度,监督力度越强越有利于民办高校风险规避。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不能过于严苛严重阻碍民办高校自由发展空间;对于明确需要监管的事情,管理上不能出现任何缺失。监督执行工作要有跟进性,由于政策面对的利益主体是复杂的,所以政策本身处于一种的多变的环境。把民办高校处于一种无序的市场中,倒闭是民办高校最终的结局,政策风险与民办高校时刻相伴,风险的累积导致民办高校举办者撤资,所以民办高校对政策的执行力需要相关部门适当的监督。

  (二)市场风险

  民办高校是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支教育队伍,民办高校的建立依赖市场经济,缺乏政府资助,其发展直接受市场调控。民办高校的市场风险由生源风险、办学风险和就业风险组成,受市场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影响,民办高校的市场风险波动、不确定性较大。民办高校的市场风险接受不断的考验,直接影响民办高校未来发展。

  1.生源风险

  民办高校的日常运营基本依靠在校学生学费的缴纳,所以民办高校的发展与招生数量有直接的关系。目前我国的民办高校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离群众需求还有一定距离,基本以专科为主,普通本科高校的数量很少。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受公立高校扩招的影响,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就读公立高校,公立高校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学费远远低于民办高校的学费。

  江西电信学院 2003 级大专班出现"无生源"现象,北京民办高校计划为北京市民办高校预留出补招时间,但仍没有按计划完成学生的招录工作,招生困难的现象越演越烈,多数民办学校进行了重组合并,效果甚微,一部分民办高校就此倒闭。

  导致生源萎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生源竞争的压力,公立学校的扩张、独立学院的兴办和中外合作办学等多种高校进入教育市场中,生源的竞争激烈,生源不稳定,影响民办高校日常运营,贷款无力偿还,引发债务危机,使民办高校倒闭或被兼并。

  其次是学费负担过重,一般家庭无法承受,对于农村的家庭来说无力承担民办高校的学费,一个学生从进入民办高校专科就读到顺利毕业,期间的学费是 10000 元外加生活费、其他费用总计要 8、9 万,费用过高而且只拿到专科毕业证。2013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年度支配收入为 26955 元,农村为 8896 元,显然农村家庭无法承受民办高校昂贵的学费,民办高校的学费也是导致生源萎缩的原因之一。

  最后是民办高校学生享受奖助学金待遇的几率远低于公立高校的学生。民办高校学生的学费、贷款利息比公立学校学费和贷款利息高,吴淑娇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民办学校获得奖助学金的概率是 11.0%,而公立学校是 56.6%.当前民办高校学生的成本高于公立学校的学生,就业也不享有公立高校学生的优先权,即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16].所以越来越多的家长会选择就读于公立学校而非民办高校。

  2.办学市场风险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国加入 WTO,国外一些高等教育培训中心进入到中国教育市场,公立学校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的兴起,中外合作办学资金雄厚、条件优越,民办高校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同行业竞争风险。

  第一,公立高校的发展历史悠久,教学条件、教师队伍趋于稳定阶段,经过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公立高校进行不断的合并,成为强强联合的综合性大学,民办高校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第二,独立学院的产生,独立学院是 1999 年,依附于公立高校建立的二级学院,几乎每个省的公立院校建立了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发展是迅速的,远超过民办高校发展的速度。截止到 2012 年 5 月,全国的民办本科学院只有 87 所,而独立学院拥有303 所。独立学院只需要独立的校舍、独立的财务、独立的管理即可成为一所独立学院,并且与所依附公立高校有着密切的联系,独立学院的学生所缴纳的学费虽然很高(辽宁省每年每生平均 11000 元),但可以享受到公立高校学生待遇。民办高校的学位发放、教师管理等都是独立的,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第三,中外合作办学具有雄厚的资金和优秀的教学条件,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了合作办学的机构享受国家规定的政策优惠,加剧民办高校的竞争。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里,英国、法国的教育机构想要在中国的市场中跃跃欲试。截止到 2013 年,全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1979 个,其中高等学历教育 577 所,在校生大约 45 万人,毕业生已经超过 150 万人,以本、专科为主,国内外的竞争逐渐形成。

  3.就业风险

  就业风险指民办高校依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专业以后,培养人才期间市场的需求有所变化,致使毕业生就业缺乏稳定性而出现风险。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学生就业好坏是检验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民办高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但是由于市场需求不断变化,造成民办高校存在就业风险。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学生存在固有的偏见,甚至在招聘条件中明确标注出"民办高校毕业生除外"的字样。国家教育发展中心曾经做过一项调查为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困难因素排名,排在第一名的是社会用人观念占 67.1%,其余的分别是政策环境占 53.2%,不承认学历占 42.4%,学生就业观占 41.8%,毕业生质量占 16.6%等。[17]

  所以,社会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偏见是民办高校就业风险的原因。

  其次是学校的培养模式和信息量不足也是导致就业风险的原因,因为民办高校自身的独特性,学校设立的课程应当与市场需求接轨,能够提前预测市场的需求。前几年热门的计算机专业、金融专业经过几年的等待,岗位已经饱和,不再需要本专业高校毕业生,导致毕业生就业不对口。经过查阅民办高等学校网站中就业指导信息发现,这些信息大多是招聘信息,缺少对劳动市场的分析和归集。从表 2-3 中可以看出民办高校的需求信息远低公立高校的学生,所以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需要多方面完善。

  (三)管理决策风险

  民办高校享有高度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发展中的重大决策依靠学校内部管理,科学有效的内部管理有助于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而不科学的管理决策将导致民办高校偏离预期目标,使学校受到巨大损失。民办高校的管理决策包括:学校定位发展,学校制度建立,学科及专业设置,学校规模建设等方面。管理决策失误,阻碍学校的发展,即使在短期内不易被察觉,失误不断积累使民办高校最终退出教育市场。民办高校由于管理不善而倒闭的案例数不胜数,管理决策对于防范民办高校办学风险有积极作用。

  1.办学者、管理者个人素质

  学校内部管理决策主要依靠举办者决策、管理者管理方式进行内部管理,所以对办学者和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办学者决定民办高校未来发展方向、办学定位和管理倾向,所以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办学者、管理者有较高的个人素质、能力、知识经验的储备能力。

  首先,素质较强的决策者面对风险时能保持冷静的态度,合理做出风险与收益的取舍,冷静面对问题;而素质较弱的决策者会选择激进或保守极端的两种做法,不能抓住机会而造成损失。而较高素质的管理者面对风险能做出理性判断,合理规避风险,而素质较差的管理者在面对风险时手足无措,无法提前规避风险。

  其次,能力高的决策者在面对风险是临危不乱、解决风险时彰显个人魅力,凝聚集体力量;而能力低的决策者在面临风险时会手足无措、缺乏解决风险的能力。具有能力较高的管理者,提前预判风险来临,有效抓住风险的根源,消除风险;而能力较低的管理者缺乏对风险预判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略显不足,使民办高校遭受风险打击。

  最后,知识经验丰富的管理决策者不仅对于风险的防范有一定贮备,而且对于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模式有一定基础,对于信息的分辨、问题的判断、未来发展有极大影响。目前我国有一部分办学者和管理者对于高等教育理论知识略显不足,尤其是对办学定位上缺乏科学的指到思想。甚至一小部分举办者存在 "以最小的投入短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的办学思想,将民办高校做为谋取营利的手段,对于教学投入过少;有的办学者过分高估目前教育市场,对于风险识别不到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