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教育学硕士论文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11 共7124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分析
【第2部分】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
【第3部分】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4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
【第5部分】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第6部分】 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对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论与参考文献

  5.结论
  
  (1)留守、非留守儿童在生活事件及其各因子上差异显着;留守、非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的家庭支持维度上差异显着,而在心理弹性及除家庭支持外的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着;留守、非留守儿童在家庭满意度、学业满意度、自由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及总体生活满意度、负性情感、总体主观幸福感上差异显着。

  (2)留守儿童在生活事件的受惩罚及其他因子上,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人际协助维度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留守儿童在生活事件及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其他因子上,心理弹性的积极认知维度上,生活满意度的学业满意度与环境满意度上,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不同父母外出状况的留守儿童,其生活事件及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他因子存在显着差异,其生活满意度及学业、自由、环境满意度也存在显着差异;与父母联系、团聚频率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和主观幸福感状况。

  (3)留守儿童的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及主观幸福感两两相关,生活事件的其他及健康适应因子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具有显着预测作用;生活事件的其他因子、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对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具有显着的负向预测作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及其他因子对留守儿童的负性情感具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的不同维度对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具有显着预测作用。

  (4)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在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6.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

  (1)本研究只选取了河南省的两个县区的三所中学进行调查研究,取样范围较小,样本数量有限,所得结论的推广性有待验证。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选取范围,增加样本数量,以使研究所得结论更具普遍适用性。

  (2)本研究只选取了初中阶段的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而未对小学及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进行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同时选取小学、初中及高中阶段的留守儿童作为被试,以期发现留守儿童不同年龄阶段所经历的重要生活事件、心理弹性状况及主观幸福感状况。

  (3)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为量化的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
  
  【1】黄宇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2.
  【2】刘正奎,高文斌,王婷等。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的特点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2):177-179.
  【3】王铁柱。安徽省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2.
  【4】党云皓。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5】杨元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1.
  【6】王希海,郑凤霞。生活事件研究: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的切入口--以对黑龙江省绥化地区434 名学生的生活事件研究为依据[J].中小学管理,2009,10:49-51.
  【7】王鑫,郭强。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负性生活事件发生频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6):35 -353.
  【8】席居哲,桑标。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综述[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10(4):314-316.
  【9】梁静。生活事件及相关因素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2.
  【10】王极盛,丁新华。初中生主观幸福感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96-99.
  【11】宋广文,何云凤,丁琳等。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3,2:87-91.
  【12】周翠金。生活事件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5.
  【13】Rabkin J. & Struening E. Life Events,Stress,and Illness [J].Science,1976,194:1013-1020.
  【14】Coyne, J.C. & Downey, G. Social Factors and Psychopathology :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Processes[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1, 42:401-425.
  【15】刘艳。大学生心理一致感、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
  【16】刘丽,张日昇。青少年应激及其应对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2:85 - 90.
  【17】刘贤臣,刘连启,杨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7,5(1):34-36.
  【18】郑延平,杨德森。生活事件,精神紧张与精神躯体疾患[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3,9:116-117.
  【19】王见义,刘春文,陈英等。生活事件·情绪·个性与恶性肿瘤[J].上海精神医学,1993,5:47-50.【20】杨梅莉,李欣,李雯。生活事件与急性脑血管疾病[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11):45-47.
  【21】周晓琴,李晓驷,全艳玲等。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生活事件和应付方式的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0,6:427-428.
  【22】陈文莉。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7(2):236-238.
  【23】李鹏,刘爱书。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科教导刊,2011,(12):229-230.
  【24】王新香。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25】周丽,高玉峰,邱海棠等。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11):796-800.
  【26】Laughlin M.,Katie A.,Mark L.,et al.Stressful Life Events ,Anxiety sensitivity , and InternalizingSymptoms in Adolescents[J].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2009,118(3):659-669.
  【27】马伟娜,徐华。中学生生活事件、自我效能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3):303-305.
  【28】郭文斌,姚树桥,卢永红等。抑郁症患者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特征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0):693-695.
  【29】MastenAS. Ordinary magic : Resilience processes in development[J].TheAmerican Psychologist,2001,56(3):227-238.
  【30】Werner E E.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American Psychological Society,1995,4(3):81-86.
  【31】Luthar S S., Cicchetti D. ,Becker B. 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ACritical Evaluation and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J].Child Development,2000,71(3):543-562.
  【32】曾守锤,李其维。儿童心理弹性发展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3,26(6):1091-1094.
  【33】MastenAS., Coatsworth J D.& Neeman J. et al.The Structure and Coherence of Competence fromChildhood through Adolescence [J]. Child Development, 1995, 66: 1635-1659.
  【34】宋娟。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建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5】Richardson G E. T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cy[J].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2,58(3):307-321.
  【36】席居哲。基于社会认知的儿童心理弹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37】MastenAS.,Obradovic J.Competence and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J].New YorkAcademy ofSciences ,2006,1094:13-27.
  【38】Russo S.,Murrough J W.&Han M H.et al. Neurobiology of Resilience[J].Nature Neuroscience,2012,15(11):1475-1484.
  【39】白景瑞。外来工子女心理弹性的结构与机制--基于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绪的内隐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40】Li H., MartinAJ.,Armstrong D. et al. Risk , Protection,and Resilience in ChineseAdolescents :APsycho-social Study [J].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1,14:269-282.
  【41】Mandelco B L.,Peery J.C.,RN.et al.An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for Conceptualizing Resiliencein Children[J].Journal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ic Nursing,2000,13(3):99-111.
  【42】Garmezy N.,Masten A S.,Tellegen A. The Study of Stress and Competence in Children:A BuildingBlock for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J].Child Development,1984,55:97-111.
  【43】Connell J P.,Spencer M B.,Aber J L. Educational Risk and Resilience in African-American Youth:Context, Self, Action, and Outcomes in School[J].Child Development,1994,65,493-50.
  【44】Ungar M.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silience Among “Problem”Youth in Out-of-HomePlacement:A Study of Health-Enhancing Deviance[J].Child and Youth CareForum,2001,30(3):137-154.
  【45】方佳燕。外来工子女与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46】Snyder C R.,Wright E.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P62.
  【47】丁新华,王极盛。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04,12(1):59-66.
  【48】易嫦娥。湖南省 946 例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 49 】 Diener E.,Eunkook M.,Richard E.et al.Subjecit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Progress[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99,125(2):276-302.
  【50】张兴贵。青少年学生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3.
  【51】陈灿锐,高艳红,申荷永。主观幸福感与大三人格特征相关研究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19-26.
  【52】张兴贵,郑雪。青少年学生大五人格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98-103.
  【53】党峥峥。农村中学生生活事件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6):730-732.
  【54】魏祝颖。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55】严标宾,郑雪。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60-64.
  【56】胡会丽。一般自我效能感训练对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影响[D].重庆:西南大学,2009.
  【57】余鹏,宿淑华,李丽。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3-45.
  【58】窦凯,聂衍刚,王玉洁等。青少年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情绪调节方式的中介作用[J].2013,36(1):139-144.
  【59】池丽萍,辛自强。幸福感:认知与情感成分的不同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2:27-32.
  【60】严标宾,郑雪,邱林。社会支持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03,9(4):22-28.
  【61】胡心怡,刘霞,申继亮等。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湖南留守儿童幸福感的影响[J].心理研究,2008,1(4):34-38.
  【62】姚娇娇,徐凤,慎慧霞等。585 名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认同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校医,2008,22(5):535-537.
  【63】喻永婷,张富昌。留守儿童的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6):738-741.
  【64】黄立清,邢占军。国外有关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5,3:29-33.
  【65】李思霓,崔丽娟。亲子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比较[J].当代青年研究,2008,2:24-29.
  【66】陈亮,张丽锦,沈杰。亲子关系对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09,3:8-13.
  【67】邹琼。主观幸福感与文化的关系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28(3):632-633.
  【68】王彦,王岩。主观幸福感的干预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8,31(6):1141-1142.
  【69】Lyubomirsky S.,Sheldon K M.,Schkade D.Pursuing Happiness:the Architecture of SustainableChange[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2005,9(2):111-131.
  【70】顾媛媛,罗跃嘉。主观幸福感的脑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5):957-963.
  【71】Diener E.New Findings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 Rsearch[J].AmericanPsychologist,2012,11:590-597.
  【72】邓多林。青少年生活事件与心理弹性关系的研究[J].群文天地,2013,4:218-220.
  【73】李鹏。初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74】王瑶。高中生心理弹性、生活事件及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75】李婷。初中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韧性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76】王香美。初中生生活事件、父母养育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77】苏志强,张大均,王鑫强。高中生负性生活事件和主观幸福感:公证世界信念的中介作用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3,3:73-78.
  【78】周末,巢传宣。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生活事件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4):327-329.
  【79】罗伟,孙雅娜,王滨。大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405-407.
  【80】傅俏俏,叶宝娟,温忠麟。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5:516-523.
  【81】崔红霞,张英俊。心理弹性对家庭支持和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869-872.
  【82】段婷,王福兴,余建华等。武警新兵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C].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西安,2011,849-850.
  【83】李义安,张金秀。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7):797-799.
  【84】蒋玉涵,李义安。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11):1357 -1360.
  【85】刘晓慧,李秋丽,王晓娟等。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比较[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3):1810 -1812.
  【86】王新香。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87】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P358 -365.
  【88】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40-442.
  【89】唐开聪。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学业拖延的关系[D].广州:广州大学,2012.
  【90】李永鑫,骆鹏程,谭亚梅。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3- 18.
  【91】Block J., Kremen M A.IQ and Ego-Resiliency: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s andSeparateness [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 70(2):349-361.
  【92】何芙蓉,刘巧兰,周欢等。四川省南部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2): 164-165.
  【93】李鹏。农村留守儿童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教育观察,2013,1:5-8.
  【94】彭秀丽。湘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及教育启示[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95】胡芳,马迎华,龚盛根等。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功能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686-688.
  【96】陆建兰,陆家海,林天翔。河池地区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8-9.
  【97】张莉,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主观幸福感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6:78-81.
  【98】连伟利。留守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99】刘信。农村留守儿童学业问题影响因素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100】吴明隆。结构方程模型--AMOS 的操作与应用[M].第二版。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P39-53.
  【101】周凯。有童年期留守经历的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102】Utsey S., Hook J., Fischer N., et al. Cultural orientation, ego resilience, and optimism aspredictors of predi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African Americans [J].The Journal of PositivePsychology, 2008,3(3):202-210.
  【103】阚洁琼,鞠嘉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幸福值的提升[J].社会心理科学,2012,27(12):7-10.

  致 谢
  
  时光荏苒,光阴如梭。在山西师范大学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眼间就要结束了,回想起在这里的点点滴滴,一切还都那么清晰如昨天。在山西师范大学的三年里,因为有良师益友的陪伴,我收获颇丰。在这里,我学到了更多更系统的学科知识,自身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与成长。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和朋友的支持。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冯喜珍副教授。感谢她这三年来对我的谆谆教诲,感谢她三年来对我生活上的关怀。冯喜珍老师待人真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在我的论文选题和写作过程中,冯喜珍老师及时指出我论文中的问题,一遍遍帮我修改,给予我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与指导。正是冯老师对学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热情,让我不断提醒自己,要时刻对自己严格要求,踏实工作,才使得我的论文顺利完成。

  感谢我的每一位授课老师。张潮老师的启发与学生中心的教学方式让我受益匪浅;尹忠泽老师丰富的心理学史知识让我印象深刻;韩琴老师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透彻见解,段海军老师讲课过程中的幽默和深入浅出,秦亚平老师的认真负责,陈庆平老师的细致严谨,都深深的影响着我。想到这些优秀的老师,我总禁不住鞭策自己,让自己做到更好。

  特别要感谢秦亚平老师在我数据处理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与帮助,秦亚平老师丰富专业知识和对学生的耐心让我敬佩。

  感谢在问卷发放过程中给予我大力支持的张艳丽老师、祁西贤老师、高艳花老师、宋云秋老师。

  感谢焦虎乡第一初级中学、卢氏县双龙湾中学、五里川中学的领导、老师及学生对本研究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感谢洪安宁、卫晓萍同学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与建议。祝愿她们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再回首,看着熟悉却即将惜别的校园,不禁有些不舍,祝愿山西师大越办越好的同时,也提醒自己,在以后的人生中,前行,但不忘师恩!

相关标签:留守儿童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