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资源、旅游项目及其保护管理

来源:草原与草业 作者:伊利勒特;孙世贤;杨尚
发布于:2014-06-10 共4404字


论文摘要
    旅游业在世界范围内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代人类社会重要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经济活动。
  
  草原旅游景观素以其辽阔、奇特、坦荡、优雅闻名于世,它与数以千计的草原植物、动物及传统游牧文化、民族风土人情相结合,构成诱人的游览处所,成为现代旅游业的热点。草原旅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休憩、娱乐、审美、求知、探险等需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而且对调查、考查等科学研究亦具有重要意义〔1、2〕.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景观独特,突出山草野趣,体现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挖掘历史遗产,让朴实的自然山水、动植物与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和谐的融为一体。随着对外文化、经济、信息交流的扩大,旅游业将对锡林郭勒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1 、锡林郭勒盟草原与景观类型

   1. 1 草原资源类型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地处北纬43°02'~44°52‘、东经115°13'~117°06’之间,总面积约20.3万km2.锡林郭勒盟属于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气温1~4℃,降水量150~400mm,全年平均风速为3.5~5.3m/s.
  
  锡林郭勒盟是一个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的地理单元,海拔在800~1800m之间,地势南高北低。本区地带性土壤有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灰褐土、棕钙土,局部地区分布有风沙土,隐域性土壤主要有草甸土、沼泽土及盐碱土。草原类型主要包括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沙地植被。植被组成主要以 贝 加 尔 针 茅 (Stpiabaicalensis)、大 针 茅(S.grandis)、克氏针茅(S.krylovii)、戈壁针茅(S.gobica)、石生针茅(S.klemenzii)等旱生型禾草占优势。锡林郭勒盟草原资源类型和面积见表1〔3〕。
  

  论文摘要

  
  1.2 草原景观类型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锡林郭勒盟草地包括以下4种类型〔4〕:
  
  1.2.1草甸草原景观.
  
  草甸草原景观是在半湿润气候控制下,以黑钙土-草甸草原为基质,有岛状森林斑块出现的景观。建群种为中旱生和广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优势植物有贝加尔针茅、羊草和线叶菊等,被称为“高草草原”,生产力较高,是优质草场。为该区域最美丽和多样的景观类型。
  
  1.2.2典型草原景观.
  
  典型草原景观是在半干旱气候控制下,以栗钙土-干草原为基质的景观,占据草原景观带的中心位置,在内蒙古高原广泛分布。建群种为旱生密丛禾草植物,群落以大针茅、克氏针茅、羊茅和冰草等优势植物为主。是最广袤和辽阔的景观类型。
  
  1.2.3荒漠草原景观.
  
  荒漠草原景观是在干旱气候控制下,以棕钙土-荒漠草原为基质,并常与荒漠群落斑块相结合的景观,占据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居间位置,建群种由旱生多年生丛生小禾草和旱生小半灌木组成。是该区域最干旱和生态脆弱的景观类型。
  
  1.2.4沙地草原景观.
  
  沙地草原景观是在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基质的沙质草原,往往是与疏林、灌丛斑块相结合的景观,植被覆盖率低。是该区域最独特的景观类型。
  
  2 、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资

    源锡林郭勒草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凉爽湿润。地形复杂多样,有平缓起伏的丘陵,宽广的平原,绵延的沙地,分布着类型多样和独具特色的温带草原。锡林郭勒盟草原面积占全盟土地总面积的97.2%,境内广大地域较少受到工业和城市污染,总体环境质量高。蓝天、白云、绿草是锡林郭勒盟生态环境的主基调。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天然草原最有代表性和典型的区域,拥有一个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并列入联合国“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5〕.锡林郭勒大草原有20多条河流,这些河流水流平缓,弯弯曲曲,犹如飘逸的丝带撒落在美丽的草原上,其中以锡林河、乌拉盖河、吉林河、巴拉嘎尔河、闪电河最具特色。锡林郭勒草原上有大小湖泊1363个,湖水清澈,候鸟群集,尤其每年的雨季,草原出现难以尽数的水泡子-“淖尔(蒙语)”,使绿色的草原上点缀着明镜般的湖泊,极富魅力。锡林郭勒盟草地旅游资源丰富,共有2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占全部资源单体的13%,包括2个特品级旅游资源,2个四级旅游资源,19个三级旅游资源〔6〕,现有景区271家.主要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情况统计见表2、表3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

  
  3 、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资源特点

    锡林郭勒蒙古族风情浓郁,民族保留完整。锡林郭勒草原孕育了灿烂的游牧文明,至今它仍以民族风情独特而备受游客青睐。淳朴、善良、豪放、热情的蒙古族人民在锡林郭勒大草原上生生不息,仍然保留部分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现今蒙元文化和游牧文明保留最完整的地区之一。锡林郭勒盟旅游资源特点可概括为〔7〕:
  
  3.1 品位高,规模大
  
  锡林郭勒草原是内蒙古草原的主体,在内蒙古草原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内蒙古草原类型最多,各类型面积最大,且景观最多样的草原。草原地广人稀,具有天然性,对游客吸引力大。
  
  3.2 文化浓厚,特色鲜明
  
  蒙古族豪放热情的性格,游牧的生活方式及由此产生的居住蒙古包等生活方式,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等都与草原紧密结合构成一个浑然天成的体系。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良好组合为草原旅游的多样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3 季节性强,四季变化明显
  
  锡林郭勒盟旅游淡、旺季明显,草原景观季节变化大,春夏秋冬各有不同。一年中最适合草原旅游的时光是短暂的6月中旬-9月中旬约100天的时间,体现大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勃勃生机;但冬季的草原银装素裹,原驰蜡象、惟宇莽莽,可体会广阔无垠的雪域高原之纯洁。
  
  3.4 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较低
  
  锡林郭勒草原处在我国最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对人为活动的干扰非常敏感,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较低。草原土壤(栗钙土)沙质含量高,冬春季节大风频繁,风蚀力极强,一旦地表植被遭破坏,土地沙质荒漠化迅速发展和蔓延。
  
  4 、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主要内容锡林
  
  4.1物种资源观赏
  
  包括野生植物资源和野生动物资源,能够给旅游者以观赏价值,还能满足部分旅游者的求知欲。
  
  4.2群落外貌欣赏
  
  野生植物群落外貌决定于其生长型、生活型、株丛型以及其生长周期等,不同植物群落的外貌差异很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3群落季相变化
  
  具有旅游价值的群落季相变化主要是季节变化。在气候有明显季节变化的地区,群落在不同季节处于不同的物候期,形成群落的季相变化,增加了旅游价值。
  
  4.4特定地表景观
  
  即草原区的地貌、水文、生物资源的特定组合。如成吉思汗瞭望山草原景观、浑善达克沙地景观、白音锡勒草原景观等。
  
  4.5人文风貌和社会风情
  
  是指草原上人类活动遗址、遗迹和名胜古迹等,草原上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传统的生产方式等。锡林郭勒草原是蒙元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蒙元文化体系和蒙古民族的察哈尔、阿巴嘎、乌珠穆沁、苏尼特四大部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体系。
  
  另外,在草原旅游过程中还可以组织骑马、狩猎、登山、野营、美食、动植物考察,参观自然放牧系统、先进的放牧管理制度和自然植被恢复与人工植被重建等。
  
  5、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的环境问题

    随着草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旅游者和旅游开发者对旅游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破坏。在原生生境中开发旅游地,随着旅游设施,包括道路、建筑物等的修建,在原始的自然景观中引入了人工成分,从而造成景观碎裂化,动、植物的生境条件发生变化,需要在特定生境条件下生存的动植物种可能会减少或退出这些地区。旅游对草原的影响主要有〔1〕:
  
  5.1 对植被的影响
  
  使植被稀疏面积增加;植物高度和密度降低;植物多样性减少;种群成分发生变化,原有植物种被耐践踏的物种替代;采集花朵、枝叶、真菌(蘑菇等菌类)会改变群落结构。
  
  5.2 对土壤的影响
  
  随植物的减少或消失,土表裸露面积增加;随着践踏强度的增加,土壤板结程度增加,水分渗透减少,地表径流增加,致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壤pH增加(因植物减少,土壤板结所致);因土壤紧实,土层厚度变薄。
  
  5.3 对动物的影响
  
  改变了动物赖以生存的生境条件;影响动物取食、繁殖等活动;动物的迁徙或死亡使动物数量减少。
  
  5.4 其他影响
  
  旅游对草原环境的影响还包括对草原水质的污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特别是以湖泊、水库、池塘等水体为基础建立的旅游点,受影响更大。另外旅游者携带入旅游地的生活用品包装、用餐包装等固体废弃物,如塑料盒、塑料袋、酒瓶等物品严重污染环境。
  
  6 、锡林郭勒盟草原旅游的管理对策

    目前生态旅游在国内外不断得到倡导。所谓的生态旅游就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充分利用当地自然优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以保护为主,旅游为辅;以生态效益为主,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皆服务于生态效益。从生态学的观点看,保护与开发应是相辅相成,使草原旅游业步入一条保护-开发-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根据生态旅游观点,在草原旅游地管理上应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1〕:
  
  6.1 开发与保护并重
  
  草原旅游地开发者必须以资源和环境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生态学原理为准则,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草原旅游的开发须与生态平衡的维持及自然保护结合起来,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保持自然景观的完美。
  
  6.2 提高旅游者的生态素质
  
  要加强宣传教育,阐明旅游地保护的意义,不断提高旅游者的生态环境意识和自觉性,教育游人以保护旅游地一草一木为美德。美国在旅游区的路口经常立一块醒目的标语牌“进去,只许留下脚印;出来,只许带走照片。”日本富士山游人络绎不绝,但环境十分清洁,原因是旅游者人人都自带塑料袋,把废弃物放入袋中,再扔入垃圾桶。
  
  6.3 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质
  
  重视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无论是旅游管理人员还是导游人员都必须进行生态学、生态旅游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基本培训,使其有较高的生态素质和环保意识,能够承担起发展生态旅游所应开展的各项工作。
  
  6.4发挥资源优势完善旅游服务。
  
  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合理安排旅游线路及观光景点,以减轻旅游旺季的旅游负荷。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重,杜绝高收费和“宰一刀”的经营理念和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6.5 健全环保和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行政立法机制,包括对到旅游地的单位和个人的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如人员定额、禁令和制裁措施等。建立经济计划机制,对旅游地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进行宏观调控。建立生态环境价值补偿机制〔8〕,对旅游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失给予补偿。
  
  6.6 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
  
  在旅游地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对于已破坏的旅游地环境,组织有关管理部门和专家进行旅游地环境评估,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利用谁补偿”的原则,积极采取措施,筹集资金进行恢复和重建。
  
  参考文献:
  
  〔1〕孙吉雄。草地培育学〔M〕。北京:中 国农 业出 版 社,2000,145-147
  〔2〕卫智军,杨静,韩国栋。草原旅游对草地影响与管理〔J〕。内蒙古草业,1999,(3):34-37
  〔3〕刘爱军。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特征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2,12-14
  〔4〕钟林生,牛亚菲,刘家明,陈田。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105-110
  〔5〕大公报记者。锡林郭勒-天堂草原带给世界的问候锡林郭勒盟旅游业发展规划提纲。

相关标签:旅游资源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