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家庭教育论文

家训对初中生家庭教育价值的现代转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10 共7005字
  (二)传统家训对初中生家庭教育价值的现代转化
  
  成功的教育,需要关注人的心灵成长。无论古今,学校教育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心灵的关注不够,古人家训恰恰能从一个侧面弥补此空白。当然,古人家训虽有树立基本价值观、培养行为规范的作用,但对其功能无限拔高,就未免自欺欺人了。家训中所展示的行为规范与价值观,都是符合其时代的,时代不同,就不能全盘搬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另外,因为当今相当一部分人对古代文化不甚了解,如何运用古代的家训进行现代教育也就成了一个难题,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如何将传统的教育理念、行为规范和现代社会进行结合。将传统价值转化为现代教育资源,既需要熟悉古代经典,也需要了解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且不说大多数家长都不具备这样的水平,就是对专业研究古代家训者来说,也并非易事。在此现状之下,与其盲目让孩子学习古代家训,不如借鉴近代成功经验。着名翻译家、文学研究家傅雷的教育实践,正是融合了传统价值与现代精神的典范。傅雷夫妇写给孩子们的《傅雷家书》,既包含了传统的情怀,又体现了现代价值观。在与孩子们交流时,傅雷夫妇将亲人、朋友、人生指路人的角色集于一身,不摆架子,不扮演全知全能的裁断者,敢于在信中对孩子承认过错。平等的态度,温情而不失理性的交流方式,正符合现代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同时,我们对“家训”的重视不能只停留在“背诵”的层面,更要切实践行--古人家风的形成,更多靠的是长辈与子孙的身体力行,而不是背诵“家训”.树立良好家风,也需要整个社会对正确价值观进行清醒而恒久的追求。今日之社会价值,正是明日家训之准则;今日之家风优劣,正是昨日社会之体现。唯有社会秩序正常,社会价值观合理,才能影响每一个家庭,保持家风之优美。从另一个层面讲,家训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与当时的社会交流方式密切相关。当时公共性的交流与互动非常有限,价值观的传递往往依靠家庭教育;现代社会以公共教育为主,社会交流的渠道远胜于前,人们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互相影响、互相教育,已经成为现代国家重要的道德养成模式。我们对此应该充分重视,强调同辈教育,使其成为弥补学校教育不足的重要模式,而不应抱残守缺,只强调家训的重要性。
  
  要从未成年人入手,推动家训家风落地生根。家训家风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 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青少年时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修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好的家训家风应从未成年人抓起。但是在现代社会,家庭结构以三口之家为主,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放松了对孩子家训家风方面的教育,很多优秀的家训家风逐渐被遗忘淡化。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就是说小时候养成的行为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伴随终身。所以我们要利用“两课”实践活动、“传统文化进校园”、“学生成长导师制”等工作载体⒃,紧紧抓住未成年人这个关键群体,积极培育和树立良好的家训家风,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塑造良好的人格,从而提高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要抓公民德行培育,推动家训家风枝繁叶茂。家庭在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文化传承与道德教育、人格培养方面更是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一个人在家庭里受到良好家训家风的影响,有了好品质,就具有了较高的文明素质,自然就会遵守社会公德。家训家风是由无数个普通家庭共同传承创造的精神文化财富,具有强大的教育力量。所以我们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与传立家训家风工作相结合,在新的时代引导人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
  
  要重传统文化熏陶,推动家训家风遍地开花。民族共有的核心价值观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异常丰富,对我们现在都很有教育意义。当然我们现在开展家训家风主题活动,还要与时俱进,体现当代主流价值观,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家训家风的重要源泉。对新时期的家训文化建设来说,不仅应是对传统家训文化精华的继承,还要考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训文化的同构上如何走出一条新路。⒄家庭的稳定对于社会的稳定仍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家庭建设依然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现代家训建设的外在动力。“家和睦邻”、“家和万事兴”这一传统的伦理理念仍然是现代家庭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在现实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在外工作繁重、心理紧张,更加需要家庭这一情感寄托的精神港湾,因而追求家庭和睦显得格外的强烈。这就增强了建设家训文化的内在动力。
  
  家庭、学校、社会是教育的三大场所,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三者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衔接,因此在每个教育转型时期,都暴露出种种问题。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似乎存在着脱离的现象,特别是在中学。在学校教育不发达的古代,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落在家庭这一社会的基本组织上。古人相当重视家庭教育。所以,父母的教导在孩子们的人生当中是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的。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所以,虽然在现代教育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出现了问题,但是家庭教育在中国孩子们的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大部分人认为家庭教育让他们学会了为人处世的道理,懂得了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的内涵。家教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古人的家训中也必然包括了多方面的思想。把古代家训的精华用于当代的教育中去,会使同学们明白许多人生之道,坚定许多信念,对同学们以后的人生有着良好的导航和启示作用。
  
  家庭教育优劣得失、家庭文明程度高低反映和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状况和文明程度,而这又依赖于家长的道德素养和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因而家庭教化应成为家庭成员积淀道德品质、建设道德文明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站在这一战略高度认识这个问题。
  
  从家庭的角度讲,家庭教育就是一种家风熏陶,只有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才能给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使子女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但是,我们发现,学校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与学生家庭的培养严重脱节,学校的教育得不到学生家庭的支持,学生良好的习惯在家庭中得不到进一步的培养,甚至受一些素质较低家长的影响,学生完全抛弃了一些好习惯,这样就造成了学校的养成教育效果不明显。
  
  由于在许多家庭中,家长并不能很正确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导致家庭教育的力量在无形中慢慢地削弱。在很多初中生心中,父母并不是他们最想吐露心声的对象,而他们更多的希望在身处绝境的时候,最想向朋友倾诉心事。究其原因,更多是因为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误区,而家长却没有认识到这样的错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争取家庭教育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在绝大数学生看来,家庭教育的方式应该要相对民主,父母关心的不仅仅应该是他们的学习情况,更应该是生活状况和素质培养。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感到家长可以成为他们的倾诉者,家庭教育对他们来说是很重要的。但是很多研究表明,生在中国的我们有许多的无奈,没有办法逃避和回避的问题有很多,溺爱、包庇、不尊重孩子的隐私等等。同时,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紧张的步伐让更多的人跟不上节奏,导致压力越来越大,随之,心理问题就出现。时常会看到某某学校有人自杀或杀人,或者从事其他犯罪活动,或者精神失常的消息,这些都是在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下所出现的现象。社会和学校教育的缺失,一些家庭的冷漠、唯利是图的社会背景、巨大的工作压力等都是影响当代初中生心理的外部因素。但是更多人认为,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学生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绝大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良好的心态,心理承受能力差,造成难以面对发在身边的一切困难和挫折。这种现象的出现,社会应该多加注意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来处理这些问题,同时家长也要在这方面更应多的考虑如何把家庭教育恰当的运用到实践中。
  
  在调查的结果中,我们发现家长对家庭教育的意义是很重要的看法,是不受他们所受教育程度影响的。有效的数据显示,65.9%的家长认为家庭里的人际关系良好,家人相处愉快,互相关心。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84.1%的家长是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依据他们个人的兴趣来指导他们自由发展。⒅这种现象在现代教育上说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当代的教育中,家庭的教育是存在这许许多多的误区的。家长知道家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并不能正确的把家庭教育运用到实践中。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古代家训对他们教育孩子是有很好的借鉴的作用的,他们想尝试运用古代家训的优秀思想来对子女进行教育。在大部分家长的脑海中,他们都知道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但是现代更多的家长并不能够正确地结合古代的家规家训来制定适合自身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时候是难以避免模式化的家庭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无论城市与农村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对于年轻人来说,攀比心里也随之膨胀。在中国绝大部分家长心中,他们都认为知识才能创造财富。同时,自古至今“德、智、体”的发展教育是证实可行的,是一种全面的教育。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无论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是社会教育都应该不能脱离对孩子的这三方面的教育,这也是发展现代科学教育的必须途径。在调查中,更多的家长愿意尝试使用古代优秀的家训来教育孩子,也赞成重拾旧时经典,对当代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而那少部分并不太愿意去尝试的家长则认为,他们根本不熟悉古代家训,也不知道古代家训到底可以起到什么作用。这些信息给我们中有用的反馈,那就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家训虽然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⒆究其原因,应该更多是社会的责任,社会没有重视这方面的传承。从有效地信息中,我们得知,几千年的家训实践对当代人家庭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中华精英。将古代优秀的家训文化运用到校园建设、课程改革、德育管理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对此,我们又应该如何将古代家训与现代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哪些发面来入手呢?有学者认为,古代家训中的有些亘古不变的真理,其实这也需要自己在生活中多多体会和完善,多接触社会,增加社会阅历,让家庭教育中的家训继续延伸,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这样才能体验和感悟人生。
  
  1.认识传统优秀家训的意义
  
  第一、在家庭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坚持“修齐治平”教育与和谐文明家庭教育相统一的宗旨,通过强化家庭教育来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质,强调家庭教化。尽管社会已经发展到今天,但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仍然要以家庭教育为基石。家庭教育搞好了,学生的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在中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内容上。弘扬传统家训教化的积极因素,为我国现阶段的公民道德建设服务。传统家训发展、盛行于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唯心主义和封建纲常礼教的糟粕,这无疑是要批判、抛弃的。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由于传统家训文化是父祖对家人、子弟的训诫告勉,因而板着面孔说教的,完全陈腐的、封建的东西就少得多。实际上,实事求是地分析前面所述的传统家训的基本内容,无论是治家齐家的经验传授、对子弟修身做人的训诫,还是对家人处世哲学的指导,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可以利用、借鉴来为我们今天的家庭道德、社会公德的培养和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服务的。
  
  第三、在中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途径上。汲取传统家训教化注重家风熏陶、养正于蒙、亲情感化等做法,以取得最好的效果。家风是一个家庭、家族在世代累居、繁衍生息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和道德面貌。良好的家庭环境、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显然有利于人们优良品德的形成。现在很多地方初中升高中,有综合素质评定分,道德素质评定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第四、在方式方法上。借鉴传统家训教化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传统家训教化的许多方式方法,都可以借鉴来为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素质的养成服务。比如家长的率先垂范。
  
  古代家训教化中非常注重家长、族长、宗正的道德修养,要求家长正身率下,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家庭成员,不得偏私。家长能够以身立范,孩子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在公民基本道德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家长的示范作用是极为重要的,要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家长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再就是教化的制度化,我们的公民道德建设既需要家庭的教化基础,更需要教化的制度保证。传统家训的发展史也证明,凡是德风淳厚的家庭、家族,无不是管理、教化制度完善、措施得力的家庭、家族。
  
  2.明确传统家训与现代初中生家庭教育的关系
  
  继承和弘扬传统家训教化为我们今天的初中生道德养成所用,是一个有价值的课题,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同时我们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第一、批判与继承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家训教化内容、途径和方法有许多都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而哪些是应该批判、舍弃的,哪些是应该继承、保留的,需要根据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认真地进行分析、比较、取舍,寻找传统家训教化与我们培养公民道德素质的契合点,使其“古为今用”的价值得到最好的利用。
  
  第二、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今天的家庭状况与古代的家庭相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而在封建宗法社会中产生、发展起来的家训文化亟需加以梳理和创新。继承传统家训教化与实施新型家训教化的关系也就成为一个必须认真探讨的课题。这就需要从事伦理学、社会学及家庭教育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更需要学校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家长长期不懈的坚持。
  
  第三、家庭教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坐标问题。如上所说,当今社会中家庭仍然承担着一定的教育职能,甚至可以说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优劣得失、家庭文明程度高低反映和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状况和文明程度,而这又依赖于家长的道德素养和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因而家庭教化应成为家庭成员积淀道德品质、建设道德文明的重要环节,我们应该站在这一战略高度认识这个问题。
  
  3.把传统家训正确运用实践中
  
  (1)进行传统家训对初中生成长影响的调查分析通过家规、家训进行教育是我国古代的优良传统,但当前进行家训教育应避免模式化、模式化。当前,我国有些家长盲目照搬古代家规、家规,而忽略了其中的封建性糟粕,这难免使家规、家训教育走向形式主义。家规、家训教育应当符合现代文明的要求,又要结合当代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家训、家规不仅是长辈对晚辈的要求,更是家庭所有成员都应遵守的原则,按照这样理念制定的家规、家训就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也才能真正促进和谐家庭的构建和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研究对象为聊城市外国语学校初一、初二、初三的学生,每年级学习成绩前 100 名和后 100 名,共计 600 人。其中男生 316 人,女生 284 人,独生子女占 90%,并且无学生为单亲家庭。研究时间 2014 年 2 月--6 月。
  
  由表一表二可知:每个年级前 100 名学生的家长职业文化程度明显比每个年级后 100名学生父母的家长职业文化程度要高。说明了家长职业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为表三家训调查问卷提供了实践和理论支持。
  
  从以上的调查分析出,有没有家训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很大,同时由于职业、文化以及社会经济地位不同,对子女的教育期望、教养方式、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会有较大差别,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受家长的影响比较大。要重视家训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现代初中生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家庭保证。
  
  (2)把家训文化与初中生健康成长的环境有机结合起来。
  
  第一、构建家庭环境。为发挥家庭环境的育人作用,围绕“家训文化”这一主题,精心构建家庭环境。如:搜集本家庭、家族内的传统家训;以家族内优秀人物的成长经历为阵地,以“修身齐家”、“厚德载物”、“勤俭节约”等为主题,设计家训文化壁,使孩子们生活在充满“家训文化”气息的“潜在课堂”里,每时每刻受到熏陶,让家训的先进精神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使自己的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情感高尚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二、智育与德育活动有机结合。定期开展中国古代家训讲座,聘请既懂初中教育又了解初中生特点的心理专家行家,结合教育实践讲授丰富多彩的家训内容。⒇在劳动素质的培养上,结合古代家训中的先进事例,激发学生热爱功动、重视技能训练的热情。在身心健康培养上,结合家训内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承受挫折、失败的能力,积极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等等。
  
  第三、构建校园环境。家训文化的学习,不仅仅在家庭中,学校也可以发挥其育人作用,围绕“和谐校园”这一主题,精心构建家训环境,建设“班训校训文化”.如:建造中国古代家训教育微缩景观;以每层教学楼的墙面为阵地,以“勤勉好学”、“自强不息”、“尊师重道”等为主题,以教室为阵地,分不同研究专题展示家训文化,形成自己班级独特的“班训文化”、“校训文化”.这些途径可以把古代家训运用到实践中,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的家庭、学校和社会。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