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经济学论文

辽宁职业教育怎样适应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5-06 共4888字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建设现代化中国,不仅需要高层次人才,而且需要大批掌握熟练技术的劳动者。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先进生产力。

  多年来,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一直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已逐步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集群、以大连为中心的南部沿海经济带和以辽西经济区为主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辽宁经济发展对高新科技人才和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就成为全面培养高技能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辽宁职业教育怎样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怎样培养更多高技术操作型人才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成为亟须深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议题。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
  
  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密不可分。 职业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和知识技能的创新等对于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济发展也可为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它需要先于经济适度超前发展, 所以, 二者作为社会的两大体系不是同步发展的。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两者应当在各自的系统内协调发展, 最为理想的状态是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需求与供给相适应, 这种适应体现在职业教育的规模、层次结构、布局结构及师资水平等方面。

  二、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或束缚。 对某个地区而言,职业教育与某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并与其他教育模式相互适应、相互补充。因此,一个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制定当地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以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为了说明辽宁省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是否适应,我们选择的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指标是“毕业生人数”,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三大产业年末就业人数”. 为了对比职业教育每年毕业人数和每年三大产业年末就业人数, 笔者引入了本科毕业生人数,以相对增加推断的准确性。【1】

  
  由表 1 可知,首先,近年来,辽宁省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年均增长 8 617 人,本科毕业生人数平均增长12 060 人 , 而三大产业就业人员的年均增长数为47.15 万人。 即便是将每年三大产业平均就业人数减去每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等于 45.94 万人),再将技工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加上,数据相差依然很大。其次,由于上述统计数据是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人数,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集中在种植园艺、 养殖捕捞、生产、加工、制造、服务等一线职位,不是管理职位,而每个单位的管理者和一线工作人员的比例是不同的。

  据有关经验可知,一线管理者与一线工作人员的比例为 3∶7(实际数值要比该值小),那么每年三大产业平均增加的一线工作人员为 32.16 万人,与职业教育毕业生年均增长不到 1 万人相比,依然多出很多。 以上分析说明辽宁省职业教育规模滞后于经济发展,远远不能满足三大产业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职业教育各类专业的设置应该注意市场经济环境下产业就业结构的调整方向,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主要受产业结构影响。 因此,产业结构直接决定职业教育结构调整与改革的方向。

  作为重要的人力资本来源,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设置与各大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否协调?笔者依据高职院校专业目录分类,对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进行了统计。

  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情况如表 2 所示。 从专业覆盖情况分析,辽宁省高职教育专业基本上覆盖了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指导目录的所有门类,共设置专业类型七十多个,占全部专业类型的 90%以上。 从分布点来看,高职专业点分布不到 1 700 个,专业点比较多的专业主要是财会金融类、教育文化类、电子计算机类等,专业点比较少的主要是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程、资源开发与测量、材料工程等。

  从高职毕业生就业来分析,2009 年辽宁省高职毕业生有 9.2 万人,就业率达到 88%. 其中,就业较好的专业有公安类、农林类、交通类等,就业不好的有教育文化类、电子计算机类、环境工程类等。 如下页图 1所示。 从图 1 的对比分析可知,农林类和制造类等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很多,就业率也高,这些是促进辽宁1市场供应相适应的专业类型有生物制造类和材料工程类,这些专业的就业率很高,毕业生人数相对适中。

  另外, 公安类等专业虽就业率高但毕业生人数少,存在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而财会金融类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则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虽然辽宁省专业结构具有门类齐全、覆盖范围大等特点,但许多高职院校缺乏调研分析, 在专业设置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导致专业发展不平衡,一些专业出现趋同现象。可见,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也存在着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的地方。 因此,普通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要结合市场供求变化调整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规格应与社会实际需要相适应。【2】

  
  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适应性研究
  
  笔者以辽宁省高职教育为例,进行了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适应性研究。地域经济和人口因素决定着高职教育的布局结构。 各个地区的经济、人口、产业特征的不同决定了其对人才层次和类型的要求也不同,如表 3 所示。由于辽宁省各地区发展经济的战略目标不同,各地区应该秉承各自优势和产业结构特点,大力依靠本地区高职院校,根据产业的需要进行专业设置,培养1不同的产业优势进行发展,其布局结构体现了人才需求的趋向。 各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以围绕五大经济区,根据产业所需进行专业设置。锦州经济区和营口沿海基地作为五大经济区中的两个,需要大量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这些地区职业教育资源稀缺,高职院校较多的是沈阳和大连地区,这两个城市的职业教育水平较高,职业资源丰富。 可见,辽宁高职院校分布布局存在不合理现象。 因此,辽宁高职教育的分布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不相适应, 与适应性发展还有一定的距离。

  五、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
  
  教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职业教育的转型升级迫切要求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011 年发布的《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发展任务包括要打造一支高素质、 高技能、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教师团队。表 4 和表 5 反映了近年来辽宁省职业教育的师生比情况。由表 4 和表 5 可以看出,2006-2011 年,辽宁省高职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而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从 2007 年开始逐年减少,毕业生人数也从 2009 年开始有下降趋势。 这说明随着技术的发展,中职教育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产业结构的发展, 高职教育必将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在教师人数方面,专任教师人数在不断减少;在教师学历方面,高职教师中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60%左右;在师生比方面,中职和高职教师的专任教师师生比呈下降趋势。 这些现象都表明,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发展缓慢,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由于区域经济的技术结构决定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层次结构,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会随着区域经济技术结构的调整而产生变化。 随着当前产业结构对技术要求的提升, 区域经济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需要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这也恰恰迎合了高职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主流的内在要求,但这也对高职教师的素质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辽宁省正在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标准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重点发展一支既懂理论知识、又掌握专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近年来,职业院校为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开办了一些稀缺专业,致使大量相关专业教师紧缺。辽宁省高职院校专任教师和“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较教育部高职院校教师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所提出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因此,建设数量与质量并重、中职与高职协调发展的高质量教师队伍迫在眉睫。

  六、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首先,要适度扩大职业教育规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政府应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加大职业教育投入。 职业院校应根据市场供求变化的调整,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以适应人才与市场供求的变化。随着市场对技术型人才要求的提高,人们更倾向于接受高职教育。 当前正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应适度加大对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为辽宁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本。

  其次,要努力打造高素质的高职教师队伍,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内在要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当前辽宁省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水平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差距。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培训,可以将新技术成果带到企业研发当中, 还可以将这些技术成果带到教学中,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辽宁水利职业学院与曙光集团签订了校企合作和基地共建协议。依照协议约定,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通过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基地”,双方实施人员互聘,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 能工巧匠参与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帮助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由此促进了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工作。

  再次,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设置职业教育专业类型。地方经济结构与职业教育的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础性变为决定性。所以,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设置专业门类,既不能盲目设置,也不能过度设置,要体1教育规模、质量、效益高度匹配的基础上,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以满足辽宁省五大经济区对市场的要求。 例如, 上海市贸易学校立足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重点发展国际商务专业,由名师挂帅,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特色鲜明,该专业已成为上海市品牌专业。

  最后,要优化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与辽宁各地区经济和人口因素密切相关,政府和教育部门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因素,对各地区高职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要努力促进教育资源与各经济区规模、质量、效益相适应,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另外,省内各地区要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有效利用办学资源。相比较而言,以沈阳为中心的中部城市、以大连为中心的南部沿海城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明显减少,而辽西经济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还在增加。 因此,要大力推进各地区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支持跨市、区招生培养,鼓励学生学成后回原地区就业,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总之, 辽宁省必须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师资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在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专业结构优化, 注重布局结构的合理配置,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寻找到规模与质量、效益之间的最佳吻合点, 以此促进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振华。辽宁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合作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8)。
  [2]崔 晓迪。 现代 职业教育与区 域 经济 协调 发展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教育与经济,2013(1)。
  [3]沈超。就业·收入·和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82.
  [4]赵宝柱,曹晔,盛子强。中等职业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1)。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丛珊珊。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34.
  [7]辽宁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1-02-28].
  [8]常雪梅。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0(1)。
  [9]孟庆国。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10]教育部商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 会。中 国 商 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30 年[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