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经济学论文

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工作难点和问题及定量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7-29 共3966字
论文摘要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等院校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力度,独立学院学生也受益其中。目前独立学院基本形成了“奖、助、贷、勤、补”等多元化资助方式,较大程度地帮助经济困难生顺利完成了学业。但与公办高校经济困难生工作相比,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工作具有其特殊性,有必要探索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

  一、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现状

  近年来,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很快,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有益的探索和创新。独立学院正是在高等教育在不断深化改革背景下产生的新型教育模式,随着十几年的发展也逐渐得到社会和家长越来越多的认同,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工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一方面,由于收费门槛高,从创建早期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普遍优越,到现在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甚至低收入家庭学生进入独立学院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学院发展及生源竞争紧张,独立学院也由初期只对个别经济发达地区招生逐步发展到面向全国多地区招生。经济困难生作为独立学院学生的一个重要关注群体,比例逐年上升、数量不断增加,与国家给予的资助相比还存在相当的缺口,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工作开展压力增大。因此,进一步作好经济困难生评定工作是实现国家经济困难生资助体系公平、公正、公开核心工作,不仅影响着经济困难生资助政策的落实效果,而且影响着经济困难生本身的思想教育。

  二、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工作难点和问题

  经济困难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全日制在校学生,它分为特困生、经济困难生以及一般困难生三个档次。经济困难生评定程序:学生申请→是否困难生的认定→界定困难生档次,目前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评定工作还存在一些难点和问题:

  (一)经济困难生评定材料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认定材料,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定性材料,即判断学生是否经济困难生的重要依据,如生源地政府民政部门盖章的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二是定量材料,即分辨学生贫困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政府出具的低保证书、残疾证、失业证明等材料和学生本人申请书等自述材料。

  1.经济困难生认定定性材料存在失真情况

  目前由于高校是面向全国多地区招生,生源分散学校自身无法调查学生家庭实际情况,因此,高校经济困难生认定重要的依据就是学生家庭所在地盖章的贫困证明。然而实际工作中发现一个有贫困证明未必一定贫困的现象:一方面,由于部分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缺失,有些经济条件并不差的学生会弄虚作假获得资助;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民政部门把关不够严,经济困难生家庭情况调查表上所列收入状况、负债情况、受灾情况等重要家庭经济信息是学生自己填写,很多并没有经过调查审核,只是履行盖章手续。因此,经济困难生认定定性材料存在一定的失真情况,助长了“伪经济困难生”的出现,给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

  2.经济困难生认定定量材料有待完善

  为了做细、做实经济困难生评定的工作, 解决有限的资助资金的发放,必须要进一步清楚界定经济困难生的档次。实际工作中部分经济困难生还会提供政府出具的低保证、残疾证、下岗证明等材料,这些证明材料比较严谨、可靠,但是这些定量材料只对于甄别是否特困生有效,其它材料基本只有学生申请自述材料,对于经济困难生和一般困难界定就比较笼统,不够清楚明晰,需要进一步完善定量材料。

  (二)经济困难生结构的特殊性

  以我校经济困难生的构成为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来自遭遇重大变故家庭,家庭被当地政府列为低保户或贫困户,比如孤儿、单亲家庭、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重大残疾、疾病,家庭收入低;二是来自农村等偏远山区或城镇企事业人员下岗家庭,家庭被当地政府列为低保户或贫困户,家庭收入低;三是来自低收入家庭,且家庭负担两个或以上多子女同时接受非义务教育;四是来自低收入或一般家庭,由于独立学院学费较高(是公办高校收费的近三倍),家庭不能完全承担。以上四类情况依据相关学校文件和经济困难生的定性定量材料,前两类完全能归属到“特困生”档次中;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过50%的经济困难生是属于后两类情况,比重大、人数众多。
  可见不管哪一类型的困难生,由于独立学院学费高昂,客观上都加重了学生与家长的经济负担。对于独立学院“特困生”,现有“奖、助、贷、勤、补”多重资助形式,但是没有将“免”纳入其中“,特困生”个体资助有缺口;对于困难和一般困难学生,由于资助资金的整体不足,有部分学生面临无法得到经济资助困境。以上情况更是充分说明了经济困难生档次的界定是资助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三)综合评价有一定的主观性

  对经济困难生的认定现多采取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学院综合意见三个方面结合评定的办法。在民主评议的基本环节中,人际关系成了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存在一定的主观性:有些真正经济困难生由于自卑心理或个人隐私等原因,家庭情况并不为其他同学所知,人际关系不理想,很可能影响评定分数;而同学中一些“人缘好”的学生,容易评定分数好。学院综合意见主要信息来源于辅导员、班主任老师的日常观察,难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而“好学生”、班干部等就容易“近水楼台”。因此,带有一定主观性的综合评价可能会损伤一部分贫困的利益,损害资助工作的公平性。

  三、在定性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优化独立学院评定体系

  定量分析采用绝对和相对两种模式,有利于建立科学、合理、可持续的资助机制。即绝对定量分析是指依靠学生提供的低保证、残疾证等客观具体的材料认定困难生档次,一般用于特困生认定;相对定量分析是指通过多维度评定体系对困难程度进行排序。具体流程如下图:
  经济困难生认定流程图
  如上流程图所示,对定量材料完备的特困生采用绝对定量分析,而对于其它大多数经济困难生评定需要相对定量分析即困难程度排序。由于贫困程度具有相对性,通过对资助对象困难程度排序,提高了有限的资助资金使用的有效性,确保资助过程的透明、公正。以家庭客观经济条件为基础制定评价指标,多维度综合考量学生的在校经济情况和日常表现。具体见下表。
  经济困难生困难程度考量表
  上述制定的指标是基于在独立学院学生中展开一定范围调查初步得出的,它把大家对经济困难生的直观印象具体化成特定指标,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当然由于调查范围有限等原因,考量指标还有待进一步实践的检验优化与完善评价体系。制定这样的评价指标的实际效果和导向是有利于经济困难生各项资助真正用于实处,鼓励经济困难学生勤俭节约,为家庭减轻负担;有利于经济困难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学习、生活、社会活动能力等全方位锻炼、塑造自我,努力实现个人奋斗“自救”。同时,为了实现定性定量分析优化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评定工作的顺利开张,还需要着力作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强诚信教育,提高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的道德约束力

  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道德人格,自觉抵制弄虚作假等歪风邪气,是提高经济困难生认定工作道德约束力的根本保证。高校制定相关资助制度、评定规定是用以规范约束学生行为的底线,只能从行为上降低学生冒充经济困难生的可能性,不能让学生自省不良的行为。高校负有培养青年学生塑造道德品质、树立人格修养的重要使命,因此纠正道德层面的问题和偏差,才是解决根本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大力弘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中国传统思想,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道德内涵;另一方面,要利用“两课”的思想品德教育、专业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实践教育等阵地说服引导,让学生明确诚信是社会需求的基本素养,逐渐内化为大学生的重要道德理念。由此,学院要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道德氛围,为经济困难生评定工作公平公正地开展拉起道德警戒线。

  (二)利用自身运行机制的灵活性开拓资助来源形式、转化资助模式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是由公办高校的资源和社会资金合作创建,是民办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独立学院要充分发挥自身灵活的运行机制的优势,在政府公共财政资助的基础上,积极吸引社会力量,为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开源”,充分发挥社会合作方活动能力,努力建立与企业、个人投入相结合的资助模式,弥补逐年上升的资助资金缺口。其次,在“校企合作”工作平台上,除了给予经济困难生经济支持,更注重素质能力培养的帮扶,提高经济困难生就业竞争力,拓展资助内容。近年来,独立学院针对自身人才培养特殊性,跟企业形成了订单化的学生培养、实训基地等多样化合作模式。在这些合作过程中,学院可采用经济困难生在提供信息、岗位、培训等方面帮扶措施,从“单一”经济资助向经济、能力“双向”支持转化。

  (三)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资助工作

  上文分析了独立学院经济困难生结构情况的特殊性,所以在量化的评定体系下要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落实资助,避免出现资助的“平均主义”。首先,针对特困生资助要重点倾斜,提供其学习和生活基本经济保障;其次,针对独立学院由于学费高昂造成学生经济困难比例较大的结构特殊性,要针对这部分经济困难生多采用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自我参与的资助方式”,少采用、甚至不采用助学金等“无偿赠与式资助”。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自我参与的资助方式”,都是学生必须通过自身努力参与自我救助的方式,这既有利于防止经济困难生产生依赖性,培养其自立自强品质,实现资助工作的最终目的,又能使助学贷款的资助资金“活起来”,并能循环使用,使得有限的资助资金效益最大化,得以可持续发展。并且“,自我参与的资助方式”让学生获得资助个人支付“成本”提高,对于那些不劳而获、弄虚作假的“伪经济困难生”设置了一定的阻碍,有利于经济困难生的评定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 1 ] 陈艳秋.白海泉.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和创新[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
  [ 2 ] 姜旭萍.郑俊.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的高校经济困难生认定体系[J].湖北社会科学,2009,(11).
  [ 3 ] 谢丽娜.高校经济困难生资助工作的改革与创新[J].科技与教育,2010,(6).
  [ 4 ] 张仁杰.浅议资助工作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体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