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经济学论文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的优化对策

时间:2020-02-19 来源: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作者:戚欣,宋伟 本文字数:5840字
教育投资论文研究热点10篇之第六篇: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的优化对策
  
  摘要:本文从同时“来源”和“支出”两个角度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投资结构的变迁分为1949—1985、1985—1993及1993—2012三个时段, 并对第三个时段进行了重点分析。分析中将投资来源主体分为:政府、个人、企业、民间团体及其它五项, 将支出结构分为横向支出结构和纵向支出结构两个方面。在横向支出结构中将投资分配区域划分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华北及华中六大板块, 在纵向支出结构中将支出层次划分为:专科、本科及研究生三个阶段, 以期所得结论和优化对策与之前研究相比更为确凿可信。
 
  关键词:高等教育投资; 来源主体; 支出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国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国家间的竞争无论是从政治、经济, 还是军事上来讲,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哪个国家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一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达程度决定了其对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发展高等教育事业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的优化问题。因此, 对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优化的研究成为了当今学术界的热点。
教育投资
 
  一、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来源结构分析
 
  我国从1993年以来实行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 鼓励和刺激各项非政府教育投资, 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这一时期的教育投资来源从投资主体上来讲, 除包括政府投资以外主要还包括个人 (学费) 、社会 (企业) 、民间团体筹集以及其它四项。
 
  从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主体的投入额度上来看, 从1993年到2012年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在五项投资主体中始终占据首要地位, 从1993年的149.93 (亿元) 上升至2012年的2309.88 (亿元) , 上升了15.4倍, 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是由政府推动的。政府投资在五项投资中所占的比例从1993年到2012年始终占据首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略有下降, 从1993年的75%下降至2012年的43%, 下降了32%。这说明, 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政府投资虽然在整个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中仍占据首要位置, 但其它来源主体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已经开始蓬勃发展起来, 并逐渐形成与政府投资相平行的多渠道、多途径的高等教育投资多元化模式。其中, 个人投资 (含学杂费) 从1993年的37.63 (亿元) 上升至2012年的1322.7 (亿元) , 上升了35倍, 是除政府投资以外其余四项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主体中上升幅度最大的一项, 其投入所占比例也从1993年的19%上升至2012年的25%, 上升了6个百分点。其次是其它项目投资, 其投资额度从1993年的9.05 (亿元) 上升至2012年的1087.71 (亿元) , 其投入在五项投资主体中所占比例也由1993年的4.5%上升至2012年的20%。再次是民间团体投入, 从1993的0.21 (亿元) 上升至2012年的569.17 (亿元) , 其投入所占比例也从1993年的0.1%上升至2012年的10%。最后是企业投资, 其投资额度从1993年的2.07 (亿元) 上升至2012年的34.1 (亿元) , 投入比例从1993年的1%下降至2012年的0.6%。我国对高等教育的投资总额从1993年的198.89 (亿元) 上升至2012年的5323.56 (亿元) , 上升了26.8倍。
 
  在五项投资主体中,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始终占据主导位置, 其余四项中除企业投资以外, 其它三项投入额度及所占比例均有所提高。我国企业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虽然从1993年到2012年也略有小幅提高但相对于其它投资来源主体的投入来讲, 上升的幅度和速度明显较小和较慢, 因此其投入额度所占比例从1993年到2012年有所下降, 这种情况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在改革开放,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虽然经济高速推进, 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 但教育仍让受制于政府的行政规划, 市场调节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并没有完全施展开来,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仍然要靠政府来引导。这种情况也正说明我国当前所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成熟、有些领域还没有涉及到。刺激和推动企业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促进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主体多元化将是接下来我们优化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结构工作的重点。
 
  二、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支出结构分析
 
  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投资总额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在各学科、各领域、各地域以及在各项用途中的投入比例关系。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结构还可细分为“横向支出结构”和“纵向支出结构”两类。所谓“纵向支出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投资总额在不同层次、不同学科间的投入比例关系;所谓“横向支出结构”是指高等教育投资总额在不同地区、不同院校间的投入比例关系。
 
  1、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纵向支出结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总额的不断增加, 我国对高等教育投资支出三个层次的投入额度均有所增加, 其中对专科层次的投入额度从1993年的75.58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2342.37亿元, 上升了31倍;对本科层次的投入额度从1993年的115.36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2715.02, 上升了23.5倍;对研究生层次的投入额度从1993年的7.96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266.18亿元, 上升了33倍。对第三个层次 (研究生阶段) 高等教育投资额度上升的幅度是最大的, 其次是专科层次, 最后是本科层次。从投入比例上看, 1993年三个层次之间的投入比例为:0.38:0.58:0.04, 三个层次之中本科阶段的教育投资额度比例是最大的。其次是专科阶段, 其投入比例比本科阶段小0.2个百分点, 最少的是研究生阶段, 其投入比例仅为本科阶段的1/14。究其原因主要在于:1993年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 国家在这一时期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建设, 把更多的资源都投入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而在高等教育这一块投入较少。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 三个层次的投入比例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除本科阶段投入比例有所下降外, 其余两个阶段 (专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 的高教教育投资支出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 对专科阶段投入所占比例从1993年的0.38上升至2012年的0.44, 上升了0.06个百分点。对研究生阶段投入所占比例从1993年的0.04上升至2012年的0.05, 上升了0.01个百分点。三个层次的投入额度虽均有增加, 但投入比例变化不同, 这反映出我国在1993—2012年这段时期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侧重点不同,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与国家建设紧密相关的高科技领域、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是这一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的重点。从1993—2012年我国对三个层次的投资支出比例虽有变化但其所占比例的大小顺序没变, 仍然保持着本科层次位于第一位;专科层次位于第二位;研究生层次位于第三位。从这一结论可以看出, 扩大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支出中研究生层次的投资额度将是接下来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事业发展的重点。
 
  2、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横向支出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支出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 各区域所得的教育投资支出所占比例排序依次是:1、东南地区2、华北地区3、华中地区4、西南地区5、东北地区6、西北地区。其中东南地区所获得的投资支出比例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6%, 占全国教育投资总额的1/3以上, 这也正是改革开放以来, 东南沿海地区科技、教育迅速发展, 其科教水平远远高于全国的主要原因。华北地区所获得的高等教育投资额度占高等教育投资总额的比例为19%。位居六大板块区域的第二位, 主要原因在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教育的中心, 获得了11%的高等教育投资比例, 在全国31个省份中其比例份额居于首位, 这直接拉动了整个华北地区所获得的高等教育投资额度比例。华中地区所获得的高等教育投资额度所占比例为18%, 仅比华北地区少1个百分点, 在六大板块区域中位于第三位。西南地区所获得的高等教育投资支出额度在全国高等教育投资总额中占11%, 在六大板块区域中位于第四位。西南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地区省份, 教育发展落后, 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水平低, 所获得的高等教育投资支出从全国范围来看也就相对比较低, 但由于西南地区同时也包括四川等人口众多的大省,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其在全国高等教育投资支出中所占的份额。东北地区所获得的高等教育支出额度在全国高等教育投资支出总额中所占比例为10%, 在六大板块区域中位于第五位, 排名比较靠后主要是由于在本文所采用的六大板块划分体系中东北地区所包括的省份较少, 仅包括: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 其所涵盖的人口、面积明显要少于西南、东南以及华中等板块区域, 因此其所获得的高等教育投资额度也必然要少于其它板块区域。在六大板块区域中, 所获高等教育投资额度比例最低的地区为西北地区, 所获高等教育投资额度比例仅为7%, 在六大板块区域中位于末位。主要原因在于:西北地区多为人口众多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 教育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且教育基础设施薄弱等诸多原因严重制约了该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导致其对高等教育投资支出的需求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其它地区。
 
  三、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投资长期由政府完全承担的一元化投资结构所遗留下来的中央及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与我国当前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 专款不专用, 投资效率低,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缓慢。
 
  2、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主体单一, 主要力量仍集中在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和扶持上, 且中央政府在高等教育投资来源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过高。高等教育投资来源主体多元化不足, 企业作为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的重要主体之一在高等教育投资来源总额中所占份额太小。
 
  3、个人投资 (含学杂费) 在高等教育投资来源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明显过大, 严重制约了公民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权利从而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4、教育体制不完善, 私立院校、专职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面向社会, 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院所在高等院校中所占的比例太小。
 
  5、对于较高层次 (研究生阶段) 投入的额度比例以及较低层次 (专科阶段) 在投资总额中所占比例较小且增长速度缓慢, 对本科层次的投入比例过大。
 
  6、在横向支出结构方面, 各板块区域所获高等教育投资额度比例差距过大, 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比例最高的东南地区与比例最低的西北地区高出29个百分点。这种教育投资上的两极分化势必会造经济发展上的两极分化, 导致区域经济在整体发展上的贫富差距拉大, 严重影响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四、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的优化对策
 
  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应当是降低个人投入, 加大企业投资力度, 形成企业与政府并驾齐驱的多元化投资结构模式,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让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化配置也尽可能地有市场来决定。改革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 使我国的高等教育投资模式向着与西方市场经济较为成熟国家的高等教育投资模式方向发展。同时, 缩小区域间的高等教育投资差距, 扩大对研究生层次和专科生层次的投资力度。具体来讲, 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推进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 拓展新型投资渠道, 尽可能地让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扩大院校自身投入在高等教育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用高校自身的收益带动其发展, 形成良性循环, 降低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在高等教育中的投资成本。在必要时给予企业投资、民间投资优惠政策, 刺激和鼓励企业、民间以及社会团体投资于高等教育事业, 形成与政府投资并驾齐驱的局面, 共同推动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将高等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上升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优先解决的战略高度。
 
  2、要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 将政府由高等教育投资来源的主要承担者转变为鼓励和刺激个人、企业、社会向高等教育投资的推动者, 由投资人转向规划者。将高等教育投资工作从政府职能中脱离出来, 成立专门的委员会和监管部门。逐步减少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里的行政干预。在降低政府行政干预这一方面可采取逐步推进、层层推进的策略展开, 即:由原来的国立 (中央政府直属) 转变为地方省属, 国家给予地方最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度, 让其尽可能高效率地发展本地区的高等教育事业, 投资绩效由地方政府自负盈亏。
 
  3、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 降低个体投资 (含学杂费) 在高等教育投资总额中的份额和比例, 使更多公民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这一方面有赖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个人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
 
  4、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我国经济建设步伐, 使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走向成熟, 带动企业对高等教育事业的投资, 降低个体投资 (含学杂费) 的份额和比例, 使更多的公民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从而提高我国整个国民的高等教育水平, 走以科技带动经济, 经济促进科技的健康、良性发展之路。
 
  5、鼓励创新机制,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打破传统高等教育体制的束缚, 改变当前单一的大学教育模式, 让学生所学更面向社会需求。这种高等教育体制上的转变势必会在投资来源结构上引起变化。随着各种职业培训机构和学校的创办和兴起, 企业必将成为这些机构和高等院校投资的主导。而这些职业培训学校和技术培训学校所直接培养出来专业技术型人才正是国家发展所急需的人才, 这也势必会冲击我国传统高校在高等教育中的霸主地位从而带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
 
  五、结语
 
  教育不同于其它产业, 它既可以说是一项产业, 以盈利收益为目的, 同时它的意义以及对国家的深远影响又远高于普通产业。教育是立国之本, 它肩负着提高国民素质以及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 既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也是每个公民应当享有的权利, 是国家发展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此, 对教育投资结构的优化必须遵循教育所特有的规律, 不能完全照搬企业资源分配模式, 不能完全以投资———收益的性价比去考量, 更不能只关注成本及收益率。教育有其独有的发展规律, 例如:各地区不同的文化基础和背景、一个国家或民族长期以来自身所固有的教育发展模式以及教育投资的隐性收益慢等特点。这些教育发展所独有的特点使得我们对教育投资结构的优化必须从更深层次去考虑, 其中涉及到教育体制的改革、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国家整体的经济水平等诸多方面。教育投资结构优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兼顾到教育领域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才能达到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向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巩喜云.教育投资结构优化和高等教育发展[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1, (6) .
  [2]左慧.浅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的结构配置[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1) .
  [3]邵莉敏.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调整与优化路径选择[J].理工高教研究, 2005, (6) .
  [4]隋毅.我国高等教育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动的过程及正负效应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08, (29) .
  [5]陈一女.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8) .
点击查看>>教育投资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戚欣,宋伟.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7):101-103.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