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高职建筑结构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创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11 共2413字
论文摘要

  高职院校旨在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社会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技术性、专业性都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识读、设计和理解建筑图纸,以及在实际工程中分析和解决技术性问题的能力。为此,高职建筑课程作为建筑工程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应结合课程本身特点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的有效性,以适应当今建筑行业的要求及所需。

  一、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因及目标
  
  从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专业的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不当,以及缺乏职业教育特色、实践教学缺乏创意等问题。面对种种问题,必须加强教学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进一步完善教学课程,完善知识之载体。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基础知识内容,让学生具备解决建筑结构中问题的相关能力。

  为了满足建筑行业对高职生提出的要求,以及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目的,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上应采用“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课程教学任务与岗位工作任务间的无缝对接,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在此要求下,教师可以根据建筑领域内一些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和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以施工产品为载体、以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为导向去设置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来改革教学内容,争取实现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对接。与此同时,基于教学目标和要求对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改革,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程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这里要特别提出一点,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设置要符合高职生的特点和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高职建筑结构课程体系之构建
  
  就目前来看,高职建筑结构课程主要包括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内容。这一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就是将关于建筑结构的内容简单地叠加在了一起,含有许多枯燥乏味的专业性知识,如受力分析、公式应用等内容。由于知识的专业性太强,而高职生的理论基础往往较差,这些知识对他们而言要想全部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就要针对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高职生的认知水平去重构建筑结构课程体系。在笔者看来,这一建筑结构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实践为目的,以针对性、适应性和实用性为要求,强调基本概念、计算技能和常用结构构件等知识的学习,渐渐弱化理论推导,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服务。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性人才。当然,教师还要及时吸收新理论、新技术、新材质等方面的内容,并在教学活动中将这些新内容具体反映出来,不断丰富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新知识。

  三、高职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
  
  1、课程内容
  在教学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最为重要的内容。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备建筑相关职业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所以教学内容要以体现出“职业本位”、“能力本位”的思想,强调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以“应用”为原则设计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

  为了做到这一点,高职院校相关人员应深入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的内部,与工程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做深度的交流和探讨,广泛了解建筑行业的相关职业及其需求和要求,立足职业现状和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研讨和设计,让学生所学知识和掌握的能力满足职业要求。课程内容具体包括以下板块:“常见结构认知能力”、“荷载确定及荷载内力组合”、“结构计算简图确定与内力计算能力”、“结构材料选用能力”、“基本构件设计与验算能力”、“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工程地质资料阅读及基础问题处理能力”、“结构施工图绘制及阅读能力”等。通过这些教学内容板块的规划,让学生一一具备从事建筑职业的能力,保证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和施工的安全性,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活动场所。

  2、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
  对于高职建筑结构课程而言,实训项目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在校内实训方面,教师要根据建筑结构职业能力来设置实训内容,具体包括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工艺等。当然,这一切课堂练习都要以工程实例为载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对建筑结构及其组成有一个整体而具体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建筑人才来校任课,为学生提供更多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在校外实训方面,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识岗、熟岗、顶岗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建筑领域内的岗位,如设计者、施工人员、质检员等,并对课程上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再认识,加强理解。

  另外一方面,为了提高校外实训效果,必须设计效果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与训练效果。它的制定设计要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本前提,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形成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具体可包括常见建筑结构的识别能力、荷载确定及组成能力、结构计算技能力、构件设计、材料选用等内容,通过以上内容来考核学生的校外实训情况,希望通过此行为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促进个人成长,从而成为建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其他高等教育相比,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不是研究型的,而是从事于生产、建设等岗位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高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基于这一要求来进行建筑结构课程改革与实践,培养具备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图纸设计、施工、质检等岗位的工作要求,才能保证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推动建筑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殿平。浅谈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9.11.38-39.
  [2] 康文梅。高职建筑结构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7-59.
  [3] 刘涛。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索[J].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9-11.
  [4] 陈怀亮,朱晓虎,吴志红。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107-10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