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日语专业教学创新的思路与举措的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4-08-05 共5927字
论文摘要

  近几年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开设日语专业的大学和学习日语专业的学生快速增加,我国高校日语专业迎来空前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中日两国之间交流的广泛展开,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高校日语专业在外国语专业中一直被视为热门专业,即便在当下就业形势严峻的时期,因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总是领先于其他外国语专业而广受考生的青睐,可谓风光依存,面对这样的形势,日语专业教师难免沾沾自喜、孤芳自赏,对日语专业教学上容易陷入故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境地,影响了日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日语专业如果还幻想躺在过去的荣誉簿上吃老本的话,不免使日语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停滞不前,培养出来的日语专业人才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江泽民同志 2000 年 8 月在会见诺贝尔奖获得者时提出“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进步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没有人类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未来”,2002 年 9 月,江泽民同志又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要进行教育创新”。摆在高校日语专业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审时度势,开展日语专业教学创新研究,以下关于日语专业教学创新的思路与举措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研究。

  ( 一) 要考虑日语语言本身的特殊性,把与日语有关的社会文化融入日语教学之中

  在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愈来愈显现的今天,尽管各国文化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但各国对本国文化的维护和遵从一刻也没有懈怠,甚至愈来愈将其发扬光大。外语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手段,其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可是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切,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或现象,人们常说“语言文化”,语言与文化有时是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是文化形成的基础,是文化的载体; 另一方面,文化制约着语言,“制约着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方向,从而使民族语言带上自己的文化特征,形成区别于其他语言的特点”。
  日本语言之所以能成为日本语言,除了它本身因素使然以外,可能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日语背后的文化,试想缺了文化的语言就如同没有思想和灵魂,那是非常可悲的。虽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语中的汉字和假名源自中国汉字,但是,中日语言文化“貌合神离”,中日两国各自因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的不同而导致双方的语言及其言语使用显着地存在差异。因此,培养学生真正学好日语,掌握地道的日语,具备对日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日语语言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日本语言所表达的日本人的心理以及产生这种语言表达习惯的文化背景。
  目前,高校日语专业一般都开设了日本文化方面的课程,但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就是日语知识与日本文化知识的传授割裂开来,即语言知识的传授通过《综合日语》、《日语泛读》、《听说日语》、《日语语法》等课程进行,而文化主要通过《日本概况》、《日本文化》、《日本历史》等课程进行,并且只是日本文化的介绍,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虽然《综合日语》课程也涉及日本文化,但内容有限,零散,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选择教材应注意语言和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选用只为语言的语言课教材,只为文化的文化课教材,至少在本科阶段是对有限的教育资源( 课时) 的浪费。要选取好教材,以保证上语言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触日本社会文化,上社会文化课时最大限度地巩固和扩充学生的语言机能,本科阶段最好不要把语言课和文化课分得过于泾渭分明。
  众所周知,日本国土狭小,民族单一,交际双方往往心心相印,“以心传心”,言语交际中擅长使用间接、委婉、暧昧、省略的表现。直接、断定的言语表现固然没错,但在日本人看来,味如嚼蜡,毫无回味可言,更重要的是有时与崇尚“以和为贵”的儒家思想相悖,因为在请求、要求等涉及对方的言语行为时,直接表现有棱有角,容易有损对方的面子,而间接、委婉的表现缓和,不易使对方难堪,从而维护了对方的面子。
  日本人言语交际时倾向于尽量避免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听话人,巧妙地让对方主动去理解说话人的心思和想法,这样一来使日语增加了弹性和柔软性,体现出日语的独特之处。日本人在拒绝对方的邀请时,通常要表现得支支吾吾,欲言又止,或者拐弯抹角,顾左右而言它,表现出谨小慎微、顾及体谅对方的心态。日本人请客时常说的“なにもありませんが,どうぞご自由に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客套话中,“なにもありません”( 什么都没有) 与“どうぞご自由に召し上がってください”( 请随便吃) 是不符合逻辑的,但可以补充其意思“とりたてておいしいものは何もありませんが”( 没什么特别提及的好吃的) ,这样就不会受到指责了。
  话要说回来,补充其意的时候需要有关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但这样的知识不具普遍性,并不适用于任何语言。日本也是礼尚往来的国度,以上说法就是恩惠施与者( 款待者) 顾及到了恩惠接受者( 被款待者) 的还礼的心理负担,通过贬低款待之物达到使对方能够轻松接受的目的,同样,被款待者从体谅款待者的角度出发,通常会说“いただきます”( 我接受) ,这样交往就显得非常圆滑和顺利。笔者认为,首先,日语教师要有把日本语言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贯穿于日语专业教学之中的意识,并努力尝试把日本文化相关知识融入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当中去; 其次,有条件的高校不妨开设《日本语言与文化》、《中日语言与文化比较》等系列课程,系统地全面地传授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对日本语言与文化的敏锐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 二) 要吸取人类语言科学发展的研究成果,把它运用到日语专业的教学之中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当今大学外语教学更多的是作为一门知识性的学科来教授。长期以来,外语教师课堂上教学的重点停留在像词汇、语法、句型等语言层面的知识的传授上,导致学生疲于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而对语言的实际运用重视得不够,缺失外语实践教学环节。众所周知,外语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为了强调语言形式的“准确性”而忽视语言运用的“得体性”那就得不偿失。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自身的语言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局限于语言层面的传统研究的格局被打破,认识到人的言语行为,不仅是文字词语句法的语义问题,而且还涉及语用问题。研究表明,自闭症患者中有许多在记忆力等特定能力方面比非自闭症患者格外优秀,在恰当地使用声音、语法和词汇这点上即使没有问题,但对现实世界的理解、他人话语意图的推测以及环境变化的适应等方面存在障碍,由此可知,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是不同的。然而,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即便能够分离,但双方也有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交织在一起的部分。
  因此,外语教学的任务不应仅仅是语言层面的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者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还包括语用知识的传授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我国高校学生外语的语用能力滞后于语言能力,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与语言能力的提高成正比,学生将来能否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不仅仅取决于他们的语言能力,更取决于他们的语用能力。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定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如果把言语变成有一定语境的话语,必须考虑制约言语行为的社会文化等规则,某种程度上说,语境就是社会文化环境和背景,语言使用离不开语境,日语是对语境依赖程度很高的语言,生存空间狭窄的日本民族,在营造共同生活的漫长农耕劳作中,形成上级支配和关照下级,以上级与下级、前辈与后生的关系为核心而运转的纵式社会结构,在这种社会结构之下,属于作为共同体的集团的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必过于详细和直白,所以,交流时有时说话人期待听话人揣测和领会,凭助“以对方为本位”的处世观和彼此过度关照、体谅的心态,从总体上可以说日本人在交际中依然保持着谨慎小心、留有余地,以拐弯抹角或者尽量不借助于语言等方式而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此,日语专业教学创新从语言学角度讲语用知识的导入和语用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

  ( 三) 要考量社会对日语专业人才的需求,调整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日语专业就业形势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但这只是日资企业、合资企业、进出口行业等大环境的反射,经济的高速发展极大限度地推进了教育的发展及就业,同时也掩盖弥补了日语教育的不足,人们误认为就业好即意味着日语教育本身水平高于其他学科,盲目扩大日语专业的招生人数,从而忽视了提高日语教育质量,学生素质、日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等。
  其实,核心问题在于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因素,所以,为日语专业教学创新铺平道路,日语专业培养模式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进行调整。
  首先,近几年以来,由于受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日资、合资企业公司对所需日语人才的规格与以往不同,从研发生产到经销管理等环节需要既精通日语又懂英语的人才,日语 + 英语双语培养模式已经在有些高校实施。同时,用人单位急需精通日语又具备某一专业( 如计算机、信息、管理、财务、金融、贸易等) 知识的所谓“复合型”人才,有条件的高校日语专业要与其他专业建立关系,利用学科专业优势,鼓励日语专业学生通过第二学士学位、辅修、选修等形式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其次,当今社会对外语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受专业本位的影响,只重视所学外语专业的学习。很多高校外语院系为了教学评估的需要,追求各种外语等级考试通过率,对通过相关外语等级考试的学生进行奖励,加上日语过级证书成了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必备条件,为了取得等级考试的合格证而不惜牺牲其他课程的学习,特别是忽视对本国传统文化和文史哲的学习和理解,这样出来的学生虽然通过了日语能力考试,但对本国传统文化却一无所知。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文化成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竞争已成为国际上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指标,其影响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甚至有时可以与经济实力相提并论。作为精神文化传承、创造、生产和传播最富活力的高校,责无旁贷地必须把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作为己任。可想而知,日语专业学生如果缺乏文化识别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应对中日跨文化交流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因此,日语专业教学如果按照把日语语言语用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厚基础”、某一专业( 包括英语) 知识技能以及文化素质的培养提高作为“宽口径”这样的培养模式去实施的话,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具备较高素质的应用型日语专业人才。

  ( 四) 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提高日语专业教学水平

  人类社会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媒技术越来越发达,信息转瞬即变,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数量膨胀似增加,这些都为外语专业教学转变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手段,在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的创新利用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障。
  第一,与传统外语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不同,日语专业教学创新要以学生为出发点。传统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绝对主导地位,以语法为中心,教学训练方法单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及时消化,长期下去对日语学习失去信心。随着知识不断增加和更新以及现代传媒技术日臻成熟的时代来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既是刻不容缓的,又是十分可行的,学生的日语学习绝不能只限于书本上、课堂上,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身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浩如烟海的知识中遨游,甄别、收集有用的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和钻研的兴趣。
  第二,日语专业教学创新要以教学方法的改革为突破口。如果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作引导,合适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但没有与之相应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的话,那么日语专业教学创新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日语教师在课堂上要营造使用日语的环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粉笔加口水、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特别是日语基础阶段教学,教师的教学如同“表演”,一言一行影响、感染着学生;教师的教学如同“导演”,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要使用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激活学生潜在的语言表达能力,围绕跨文化交流这条主线,给予各种交流的情景和语境,培养学生日语实际运用能力。
  第三,高水平、经验丰富的日语教师无疑在日语专业教学创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充分挖掘这些教师的教学潜能,与此同时,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延伸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为日语教师教学创新的施展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撑。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具有大量、高质、快速传输和储存信息等优势,集语音、图表、文字、动画合为一体,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极具视听和互动效果。日语专业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语言运用能力,但日语教学本身由于远离所学语言的环境,难以接触到活生生的语言和文字材料,但是网络的应用与普及,使我们在营造语言环境和收集大量的语言材料方面变得唾手可得,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网络资源为日语教师教学创新提供了无限的空间。高校日语专业教学要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教学单一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营造形象化、直观化、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景,使课堂教学由死气沉沉变得生动活泼,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获取知识。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设备无论其功力如何的强大,它也只是一种教学媒体,不能改变教与学中的核心与主体,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效果不一定好。因此,一方面日语教师要学会熟练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于课堂教学,充分运用音像设备、网络技术制作课件,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不要被多媒体和网络牵着鼻子走,要努力修炼“内功”,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教师与教学技术的关系上,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起着辅助作用。
  总之,日语专业教学创新是个系统工程,既与人才培养模式有关,又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现代教学技术与资源的运用有关,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日语人才。

  【参 考 文 献 】
  [1]刘守华. 文化学通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2]蔡凤林. 关于中央民族大学日语专业教学工作的回顾与反思[J]. 民族教育研究,2009( 6) .
  [3]加藤重広. 日本语语用论のしくみ[M]. 东京: ひつじ书房,2004.
  [4]陈安丽. 从高校日语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中探求日语专业课程改革的途径[J]. 山东外语教学,2008( 6) .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