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日语翻译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与革新

时间:2014-08-05 来源:未知 作者:学术堂 本文字数:2382字
论文摘要

  随着中日两国经济与政治等各方面交流的增多,翻译方面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听、说、读、写、译是掌握一门外语的基本能力,译作为最后一环,翻译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翻译人才的“质”与“量”之间的不对等,反映出了翻译教学的不足和缺憾。与此同时,国内翻译教学界对翻译教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指出了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尝试摸索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法。结合翻译教学界同行的大量有益经验和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笔者结合学生常犯的问题试图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基础日语中传统的翻译教学

  传统的翻译教学共有以下特点:1.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主讲为中心,师生间的互动较差。2.授课材料单一。仅以教材为中心,课本成了学生惟一的学习材料。3.课后翻译材料多以课文为中心。4.翻译训练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对例文的评讲以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为唯一的评判标准。5.讲解例文以分析语法,句子结构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对日语特点的整体把握、对语境的完全理解、对中日文化差异的掌握。

  二、翻译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作为在中国的外语学习者,母语的语言习惯对翻译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就是套用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套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如:
  (一)脱离语境,逐字逐句进行翻译。同时常常不顾前后文,导致断章取义,偏离了原有含义,甚至有时脱离了常识和逻辑。
  (二)未养成良好的翻译习惯和掌握翻译的步骤。合理的翻译顺序是通读原文、分析句子结构、查字典、打草稿、修改、正式誊抄。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漏掉其中的步骤或者无法做到完善。例如,同一个词在不同文章中的意义不尽相同,部分学生懒于查字典和通读全文,取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意思放到译文中,导致译文扭曲。
  (三)译文带有“和臭”。所谓“和臭”指的是日语译成其他国语言时残留了强烈的日语的痕迹。这种情况下,学生把握了原文意思,却翻译出极为不自然的中文。

  三、翻译教学改革与创新

  通过以上对基础日语教学中翻译教学模式特点的归纳,可以发现其不足之处。这要求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同时,结合学生常犯的错误,思考为何学生会犯此错误,为避免错误一再出现,提出几点教学方法:

  (一)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如上所述,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进行思考的同时容易造成沉闷的课堂气氛,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长时间集中。因此笔者提出变教师一人满堂灌输为精讲多练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措施。具体表现为最大限度地使用多媒体,让学生从“低头”到“抬头”,集中注意力;尽量要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完成翻译后,让其他学生对其译文进行补充或评点,并让学生对译文进行自我评价与修改。教师在听取译文后,对其提出优点以及不足之处,并提供参考译文,并鼓励学生对参考译文进行评价。在讲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为主,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针对一句话的不同翻译,让学生来判断对错与好坏。此外,讲评学生译文后,教师应归纳相关的翻译技巧,使学生今后翻译同种类型句子有原则可循。如此,学生注意力能够较好地集中,并能创造出积极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翻译理念的能力。

  (二)翻译材料的选择

  如前所述,传统的基础日语翻译教学选取的翻译材料多以教材的相关素材为中心,相对单一已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其中“应用文”部分多为文学作品,材料相对于学生来说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特别是日本明治时期的文学作品,词汇与行文对于基础日语阶段的同学来说仍然有些困难。此外,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国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限于文艺领域,或者说当代社会的经济、外贸、旅游、科技、外交、法律等方面已经成为翻译的主体。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文学素材与非文学素材比重,适当减少诗歌、戏剧、散文等文体的比重,而侧重于说明书、通知、广告、报刊、新闻、公函、会议等方面的实用性文章的翻译。讲授中,归纳各文体的共性,让学生掌握翻译对策。

  (三)翻译教学和文化因素的导入

  众所周知,语言和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表现着各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社会生活。国度不同,则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以及人的思维方式也会出现极大的差异。因此,要有好的翻译,不仅要求其对语言有很好的把握,同时也要求其对语言国的文化有相当的理解。试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实例:惯用句“腐っても鲷”直译为“即使腐烂了也是鲷鱼”,但这个翻译让人难以理解。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日本是岛国,因此思维形象大都与海洋有关。而中国是内陆国家,思维形象大都与陆地有关。因此,“お金を汤水のように使う”翻译成挥金如土也可以触类旁通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导入关于日本文化、社会的介绍,不仅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又可以学习到语言之外的知识,培养全方面的人才。

  (四)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

  着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为翻译的标准。信,即忠实原文,是对译文内容的要求,达雅即保存原作的丰姿,是对译文形式的要求。要达到高标准的翻译,则要求译者不仅对日语,更是对汉语也较为精通。基础日语翻译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意识到译文是否通顺,让学生得心应手地运用汉语。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文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学修养,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
  总之随着中日两国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交流发展,全能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多。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我们要对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改革,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摸索出新的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选取更贴合实际的教材,提高学生汉语水平以及增加对日本文化的理解。总之,在基础日语课堂上翻译教学的模式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摸索,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工作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平,陈小芬.新编日语[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7).
  [2]杨秀云,陈安丽.日语翻译教学探讨[J].考试周刊,2009(36).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