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09 共3603字
论文摘要

  “水处理微生物学”是常州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了解给排水工程设计中涉及的微生物各种参数的依据。如何通过课程的讲授达到教学目的,满足学科发展需要,满足培养大工程观下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成为教师着重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习懈怠,懒于思考,对于课程内容不能前后贯通,更不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融会贯通,提高学习兴趣,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原因,寻求改进方式,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对2009级给排水专业已经修完“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由环境微生物教研室教师共同设计,采用填写调查表,不记名的调查方式进行。发放调查问卷66份,收回有效答卷61份,问卷有效率92.4%。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对课程内容(包括理论部分和实验环节)的认知、对教学方法的看法、个人学习情况、专业课教师对学习的影响等方面。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课程设置

  在课时数的设置上,79%的学生认为48课时设置合适,大多数同学对学时数并不在意,而少部分喜欢该门课程的学生会认为学时数过少。从教学过程来看,如果让大多数学生掌握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并能有效将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联系起来,64课时及以上更好。

  在给排水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水处理微生物学”放在了三年级第一学期。64%的同学认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开设这门课程合适,31%的学生认为太晚,已经需要用到水处理微生物方面的知识了,认为在二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比较合适。但从毕业环节中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来看,大部分同学或者忘记,或者理解掌握不够好,尤其对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表现得非常糟糕,四年级开设这门课程似乎更为合适。然而从给排水专业课程设置综合来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是比较合适的。

  2.实验环节

  对水处理微生物的实验环节来说,72%的学生认为12学时的实验设置合理;在实验内容安排上,84%的学生认为内容适中。半数以上(57%)的学生认为现有实验基本能满足学生的培养要求,可以加深对基础微生物学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显示较强的兴趣,但在动手时缺乏思考,会产生很多问题。毕业环节显示,80%以上的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较差,基本不记得当初实验的操作方法及原理,表明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掌握实验原理不够,动手实验机会不足,认真思考的较少。

  在是否开设选修实验的问题中,56%的学生希望开设自由选修实验,56%的学生认为选修实验应该凭兴趣来选择。笔者认为增加自由选修实验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技能及微生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方法

  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多媒体课件结合讲授教学为主。通过调查,80%的学生认为该课程很有必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授课,其余学生认为没有必要,板书完全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实际教学效果表明,在讲课过程中适当插入一些跟生活有关的微生物知识,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了解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物,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生活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只是因为微小而看不见,但其群体生长、代谢所体现出来的现象随处可见。通过现实与看不见的微生物联系,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方式上,74%的学生希望在讲授过程中融入学生的自由讨论,而11%的学生希望全部由老师讲授,少数同学则希望通过自学方式来完成课程的学习。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加入讨论的学生较少,一个原因是学生对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另一个原因是学生在机械地学习,主动学习型的较少,能进行思考学习的学生更少。因此,需要教师不断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融入学生的自由讨论才能成为可能。

  4.个人学习情况

  一般来说,上课过程中一般会有约一半左右的学生认真听讲,其他同学出于各种原因对课程内容不太关注,这个现象与调查结果一致。59%的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积极,34%的学生表现一般,3%的学生非常消极;44%的学生对本门课程兴趣较高,54%的学生对该门课程兴趣不大。在学习过程中,25%的学生认为学过该门课程后收获很多,59%的学生认为能学到一点东西,13%的学生则认为这门课程没有一点收获。在完成作业方面,20%的学生独立完成,66%的学生大部分作业能独立完成,其余主要参考别人的作业。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导致所学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对于微生物在环境中所显示的表象以及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无法很好地掌握和理解。这一点在考试成绩和实验成绩中也表现明显。由此,如何提高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掌握微生物知识及其在环境中应用的重要因素。

  笔者选择顾夏声等编著的《水处理微生物学》(第三版)作为教材。该书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微生物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掌握环境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及其生理特性;第二部分为微生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应用。在对微生物基本知识学习认知的基础上,学生应该很快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第三部分为微生物学的一些基础实验,通过实验,学生可以从感性上认识微生物并掌握如何从环境中培养、分离及纯化微生物。实验部分将理论上对微生物的研究以及实际中微生物的培养及分离纯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能促进学生对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的感性认识。如果说微生物基础知识比较零散的话,微生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应用则很好地诠释了微生物生理特点,应该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对微生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应第一部分基础知识零散不好掌握,第二部分内容更是大多数同学都无法理解的。教师期望通过这个契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依旧靠死记硬背学习知识,只有少数同学才愿意主动积极思考,对课程内容进行推理分析,将微生物的基础知识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融汇贯通。大学生依旧通过记忆来学习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这也表明学生的思维方式依旧停留在初级阶段,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乏导致了学习的无效性。如何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端正学习态度,进而选择有效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5.专业课教师配置

  教师的讲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39%的同学认为教师的讲授对于课程的理解有帮助,23%的同学认为课程的掌握主要靠自主学习;16%的同学认为课程的理解主要依赖于老师的讲解。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对学生的学习的确有很关键的作用,老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对课程地位的确认以及本课程在专业生涯中的作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的确也有部分学生对于学习不感兴趣,这与他们来上学的初衷以及对学习的认识有关,需要从根本上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科研经历适当体现在授课内容上,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中,30%的同学认为教师的个人科研经历可以让这门课程更有趣。让部分学生参与科研课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也更有帮助。教师讲课的趣味性也很重要,34%的学生认为只要老师讲课有趣,通俗易懂即可,老师个人的科研经历对课程的影响不大。教师的科研经历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授课水平,而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以及讲解是否到位在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掌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48%的同学认为教师的个人魅力会影响他们学习课程的兴趣;43%的同学认为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会让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更努力,31%的同学觉得这种交流会产生一定效果。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通过交流找到师生之间在课程内容方面的兴趣共同点,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

  三、结束语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在“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授课方式、课程设置等对学习过程有一定影响。教师如何引导、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是提高学习效率、促进深入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通过交流掌握学生动向并引导、激励学生学习。本文对“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仅仅做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也才刚刚开始,要进行课程的系统改革,如彻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共同参与规划、研制、实施和评价课程的全过程等还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戴青华 , 孙向武 , 申荣艳 . 讲好“环境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探讨和实践 [J]. 科教文汇 ,2010,(3):127-129.
  [2] 金云霄, 吴长航.水处理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 [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28):20-21.
  [3] 王祖华 , 张柯 , 张浩玉 ,等 《.环境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广西轻工业 ,2009,(7):160-161.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