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高等教育论文

上饶师院播音主持专业课程设置与教育形式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6-06 共8589字
论文摘要

  “为了适应广播电视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要,1954年我国建立了第一座培养广播专门人才的学校—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1963年正式招收播音专业学生,学制为三年。”

  每年只有几十人的招生规模,毕业后直接分配,可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而如今随着网络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媒行业蓬勃发展,众多高校纷纷开办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是“我国主持人的发展已进入成熟、繁荣的阶段。主持人已成为万人瞩目的行业,想成为主持人的人越来越多,而选拔主持人的标准也水涨船高了。”

  因此办学条件有限的地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作为江西省地方高校之一的上饶师范学院,同样新增设了播音主持专业,因其开设时间短、办学条件有限,具鲜明的代表性。为了提升地方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水平和实力,让更多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本文以分析上饶师范学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为例,根据实际调查研究,来探讨分析较为适合地方高校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

  一、上饶师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置分析及对策研究

  上饶师范学院自2009年首次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以来,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刚刚送走第一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学院为该专业学生制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基本理论知识和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节目主持、采编、制作和其他相关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和可操作的教学方法及配套的教学实践。

  根据大学本科课程的设置要求,课程设置体系大致分为三个部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本文主要探讨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模式,故只讨论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教育课程,而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在此不作赘述。

  专业教育课程,是指某一专业学生学习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发展相关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院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基础设施以及社会合作等。我们将根据其现有的师资力量、科研成果,利用江西省地方高校自身的优势结合现有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合作,在专业教育课程设置上对其课程设置的内容、课程设置的顺序结合学生就业的情况整合探讨适合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办学模式。

  (一)课程内容设置分析及对策研究

  1.课程内容设置介绍

  专业教育课程在上饶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又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任选课程三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中设置的一种与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它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

  论文摘要

  根据对上饶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基础课程内容设置情况,我们将课程内容大致分为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新闻传播类课程、人文基础类课程和传媒行业技能延伸课程,作以下分类:以普通话语音、播音学概论、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节目主持人创作、即兴口语表达、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和语言艺术表达等9门专业基础课程认定为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以传媒素养、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采访、电视节目评析、传播学原理和广播电视法规与道德等6门专业基础课程认定为新闻传播类课程;以基础写作、中国历代作品选读、汉语基础和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等4门专业基础课程认定为人文基础类课程;以形体训练(1)、形体训练(2)、化妆与形象设计、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演播空间处理和表演艺术等7门专业基础课程认定为传媒行业技能延伸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是在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爱好,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带有一定专业方向性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程I主要有: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史、社会学导论、美学基础、影视艺术概论、中国文化概论、公共关系学、外国文学。专业方向课I侧重新闻传媒理论的学习。专业方向课II主要有:基础摄影、编剧艺术、影视导演基础、新闻编辑、广播电视文稿写作、节目策划与栏目设计、电视编辑与制作、文艺作品演播。专业方向课II侧重影视编导的学习。

  专业任选课是指根据学分制培养目标要求,为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专业任选课主要有:英语(提高课)、广告艺术、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社交礼仪实务、新闻摄影、传播心理学、播音主持作品评析、声乐基础、实用写作。

  2.课程内容设置分析

  (1)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分析。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主要靠有声语言服务于受众的,“从语言学角度看,播音是一项特殊的言语活动。”“语言是传播的工具,是主持人审美修养最重要的外在表现,主持人艺术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语言的艺术。”

  因此专业核心课程中以普通话语音、发声方法、吐字方法、电视新闻播音与主持、新闻现场报道、新闻配音以及技巧类节目的主持为主要内容。学习播音创作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以及方法技巧,是具备较好的有声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必要条件。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表达的准确、清晰、圆润、生动且富于变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开设就要以此为目标,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上饶师范学院开设了9门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开设了节目策划与栏目设计和文艺作品演播等2门专业方向课程以及播音主持作品评析等一门专业任选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学院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之初,课程开设较为全面,但是,根据笔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调查后深刻的体会到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习该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配合相关的实践锻炼,更能把握专业的技能与技巧。分析该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授方法,共有12门核心专业理论课程,只有4门课在不同的4个学期开设有实践教学内容,且每学期只有1门实践教学课程。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在学习理论课程之后,不能够及时的进行实践课程的教学,以致理论学习不够深入;部分学生在得到一定的实践锻炼之后,不能及时的反馈给任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难以有机结合,致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在现实的教学中,实践的课程偏少,缺乏锻炼的机会,相反的,理论课程较多,课堂学习较为枯燥,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所以,适当调整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比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帮助。

  (2)新闻传播类课程分析。播音与主持人才,从广义上讲,属于新闻传媒人才。学院的培养目标也强调本专业培养具备新闻传播基本理论知识和深厚的语言文学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及法规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上饶师范学院的新闻学与广播电视新闻学两个专业是学院的旧有专业。在现有的教学方案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开设了6门专业基础课程。此外还开设了中外新闻史、广播电视史、影视艺术概论、影视导演基础、编剧艺术、新闻编剧和广播电视文稿写作等7门专业方向课程。开设新闻事业经营与管理和传播心理学等2门专业任选课程。

  从前期的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学院开设的新闻素质教育的相关课程。因为他们知道: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最好有一个做记者的经历。英国一直使用经验丰富的记者做主持人,用“妇女时间”主持人珍妮·莫瑞的话来说“如果你不能自己写的话,你就不是个称职的主持人。”加拿大广播公司联播网制作人朱迪斯·麦尔比也说“一个主持人应该做过记者,而且知道什么是新闻”

  所以系统的掌握新闻与传播学的理论知识,能够为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打好坚实的基础。加强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新闻素质教育,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快速捕捉新闻事件、增强自身的新闻敏感性以及强化他们新闻采编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这一类课程的开设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3)人文基础类课程分析。上饶师范学院创设的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挂靠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院主要开设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和语文教育等六个专业。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创办之际,为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学院根据自身特色,开设了4门专业基础课程,此外还开设了美学基础、中国文化概论和外国文学等3门专业方向课程以及实用写作等1门专业任选课程。人文基础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因为“主持人无论是解说词的创作,还是串联词的创作,从根本上都离不开其文学修养,文学不仅给电视文稿奠定了坚实的文字功底,而且还给电视文稿以深厚的美学涵养。”

  因此,学院在学科建设中,依托自身的优势与学科背景,结合了学院和学生自身的特点,将人文基础课程与播主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人文艺术素养。

  (4)传媒行业技能延伸课程分析。分析上饶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培养方案中除去专业核心的知识外,不仅涉及人文基础知识课程、新闻学知识课程和传播学知识课程,还有一定的传媒行业技能延伸课程。统计显示,在专业基础课程中主要开设有:形体训练(1)、形体训练(2)、化妆与形象设计和表演艺术等4门塑造主持人整体形象课程,旨在加强提高学生舞台形体艺术和自身形象艺术设计的水平;还有电视摄像与编辑制作、广播节目编辑与制作、摄影基础、电视编辑与制作和新闻摄影等5门有关摄像及制作的操作课程,以期可以培养能够进行新闻信息采集和电视广播节目作品制作的能力;还设置了演播空间处理和表演艺术等2门表演类课程;社会学导论、公共关系学和社交礼仪实务等3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所具备的基础素质,交际能力等;开设的广告艺术和声乐基础等专业任选课程旨在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开设的英语提高课程是针对目前全球化的趋势,以期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性人才。

  3.课程内容设置对策研究首先,根据统计显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共开设51门相关课程,其中只有10门课程涉及实践操作。

  分析专业基础课程,我们不难发现,其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在26门专业基础课中,9门专业核心课程只占到全部专业基础课程的35%,具有实践教学的课程只占到全部专业基础课程的15%。而诸如表演艺术、形体训练、即兴口头表达和广播电视采访等课程都应该具有实践性的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涉及。众所周知对于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实践操作是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必须提前实习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地方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教学与实践练习的课时是阻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上饶师院播音主持艺术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症结所在。

  其次,在该专业创办之初,全面的新闻传播类课程和方向较多的传媒行业技能延伸课程的开设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而且也能增强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新闻传播类课程和传媒行业技能延伸课程设置较多,一方面影响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学习涉及多个领域、多项技能,导致学生在某项知识或技能学习方面只学到皮毛而难以精益求精或是出现学习积极性降低等情况。

  再次,根据前期的调查研究,不少学生反映,除专业核心课程以外的相关课程开设较为庞杂,没有形成体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主要在于:播音员和主持人岗位名额有限,大部分毕业生如若从事广播电视传媒行业,刚开始一般也只能从事新闻采编、电视摄像、节目策划和节目剪辑等幕后工作,而播音主持专业的毕业生不像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以及广播电视编导的毕业生,具有过硬的新闻采编能力,扎实的新闻摄像及节目剪辑能力,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一方面,学生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自身的专业主攻方向不明确;另一方面,学生难以找准自己除专业主修课程以外的专业辅修课程的方向和相关的课程体系,导致学生难以找准专业辅修发展的突破口,最直接反应出的便是学生在相关领域的相关技能只是停留在入门的阶段。因此适当的调整课程设置以及完善课程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

  最后,通过以上对培养方案中课程内容设置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素质、新闻传媒素质、专业核心素质以及传媒行业延伸技能素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毕业生若能具备扎实的播音与主持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更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道德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过硬的新闻素质、并具备从事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基础能力,在新闻采编、电视摄像、节目策划和节目剪辑等专业延伸技能方面有所突出的话将为地方高校的毕业生提供更多的竞争筹码,努力成为采、编、播一体的综合能力强、专业突出的新型人才。地方高校要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必须基于学生自身的条件出发,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专业主修发展与专业辅修发展在教学中形成体系,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喜欢理论研究的同学积极引导探究,对喜欢实践操作的同学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教师与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不仅如此,在强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多开设一些实践技能操作课程,培养并提高他们的公文写作能力、新闻采编能力、摄影摄像能力、节目策划能力以及节目后期制作能力等。俗话说,技多不压身,这样,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竞争中才更具优势。

  (二)课程设置顺序分析及对策研究:

  课程内容设置的顺序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的合理性与时效性。合理的课程顺序设置不仅可以实现教学最优化原则,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和提高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在就业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1.课程设置顺序分析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上饶师范学院课程设置的顺序基本按照教学要求,理论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但是,在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后发现,在原有课程设置顺序的基础上,出现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由于是刚刚开设的专业,专业教师较为缺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少教学经验,往往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不仅理论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而且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第二,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最初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由于缺乏实践经验的指导,往往对理论认识不够深刻,使理论知识的学习浮于表面,而后续的实践时间内又得不到相应的理论指导,出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脱节的情况。

  第三,学生从高中升入大学,经过高三的紧张复习,一下转变为需要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活,课余时间较多,学生难以做到合理的安排时间,往往感觉空闲时间太多,想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尤其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想要积极的表现自己,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很高,这就需要学院多安排一些实践教学课程或提供课外锻炼的机会。

  第四,大部分学生面临这样的情况,大一、大二期间对实践课程的学习热情较高而缺乏机会,大三、大四时由于升学、就业的压力,以及实践锻炼中指导的需要而对理论课程学习出现回补的需求,对实践课程的学习就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况。

  综上所述,课程设置的顺序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的合理性与时效性。下面我们将对课程顺序设置提出相应的对策。

  2.课程设置顺序对策研究

  首先,针对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情况,我们建议,在教学伊始,让学生进行实践观摩训练,如带领学生参观广播电视台节目的录制与制作、让学生自己录制相关节目等,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理论指导,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专业技能,而且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更容易主动认真的学习理论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针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我们建议,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的顺序,保证实践的锻炼与理论的指导同步进行。

  再次,针对学生实践经验的缺乏和学习热情的高涨,在大一、大二尽量多安排实践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而且可以为今后理论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经验基础。使实践的学习及时得到理论的指导与纠正。

  最后,针对大三、大四许多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此时,扎实的理论学习对学生的升学大有裨益。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之前的实践经验,更深刻的认识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互不冲突、相得益彰。对于选择就业的同学而言,面对竞争激烈的用人单位招聘的入职考试也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因此,为避免出现大一、大二课程较少、时间较少,大三、大四课程较多、压力较大的情况,我们建议适当调整课程顺序,制定真正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现有的教学模式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一)教学模式分析

  对于上饶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方案中涉及的播主专业核心课程、新闻传播类课程、人文基础类课程和传媒行业技能延伸课程等四大类课程中,我们以播主专业核心课程和人文基础类课程为例,进行教学模式的分析和探讨。

  上饶师范学院播音主持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采用大班授课与小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大班授课是指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大约60人),根据教学计划的步骤,对学生进行课程理论知识的教学。小班训练是指,将大班授课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10-20人之间不等),根据专业理论知识的需要,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实际操作训练。大班讲授的作用在于能够把学科的理论知识较为系统地向学生阐述,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大班授课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也为小班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小班训练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通常情况下,每上一次大班授课,就要以多次小班训练来配合消化吸收。根据教学规律,在教学时间安排上,一般每讲两课时大课,就应当有十课时的小课训练来配合,甚至还可以再多些。

  人文基础类课程主要授课方式为班级授课,通常是由老师带领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主要教学方式为老师讲、学生听。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不是自己本专业的人文基础类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产生厌学情绪。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在人文基础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不够,课堂学习气氛不活跃;学生对此类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类课程只要合格就行。

  (二)教学模式对策研究

  纵观上饶师范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大班授课与小班训练的情况,往往是每上两课时的大课,只有2-3课时的小课训练来消化吸收,而在这2-3课时的教学中,专业教师要兼顾小班训练的10-20名同学,带领学生根据具体的文字稿件进行播读训练,并在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很显然,在2-3课时的训练中,学生往往感觉时间不够,两堂课学下来,每个学生只进行了1-2次的稿件播读练习,由于课时有限,想更多的练习,但却无法得到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建议,合理安排大班授课与小班训练的课时,尽量增加小班训练的课时,使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大班授课得到强化,在小班授课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实际操作训练,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针对人文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学院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认识到人文基础类课程对其今后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旧有教学模式,结合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参与教与学之中,如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备课,并在授课过程中留出一定课时让学生讲课,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播主专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呆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也积淀了丰厚的文学素养。

  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而言,核心课程的教学直接影响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研究课程的教学模式,在人文基础类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同时借鉴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大学等重点传媒大学的教学经验,更多的将课程理论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地方高校还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型人才。

  总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还依赖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地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若想在众多传媒类高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应发挥其自身优势,突出特点,改进现行的培养方案。使学生的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在就业时具有强劲的竞争力,学校也能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2]王维林.初识主持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姚喜双.播音学概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4]李元授.节目主持人概念[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5]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播音主持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6]肖建华.主持人审美修养[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