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G公司成本控制体系实施应用和保障措施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5 共469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标准成本法在制造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第一章】制造公司成本控制优化研究绪论
  【第二章】标准成本法相关理论概述
  【3.1  3.2】G公司成本控制的现状
  【3.3 - 3.5】G公司成本控制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基于标准成本法的G公司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
  【第五章】G公司成本控制体系实施应用和保障措施
  【结论/参考文献】制造企业标准成本法运用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标准成本法的G公司成本控制体系实施应用和保障措施

  建立基于标准成本法成本控制体系,能够通过对差异的分析,即时发现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相应的思路,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并通过绩效考核,能够调动全体员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主动性,为公司成本控制打下来良好的基础。要保证该体系在G公司的有效实施,不仅要使公司从管理层、组织层到执行层都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更要在完善相关制度、明确责任划分、加强核算信息收集与沟通、落实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改进,才能将标准成本制度运用到实践中去。

  5.1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

  5.1.1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原则。

  标准成本法在 G 公司顺利实施,必须根据 G 公司的具体生产经营状况开展,其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维护稳定的企业环境。

  随着市场环境及需求的不断变化,公司经营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产品生产和经营模式都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标准成本法的有效实施要求企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之中,故 G 公司应维护一个相对稳定的企业环境。

  (2)维持产品种类相对稳定。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更适合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不适合多元化、差异化的经营战略。同时,标准成本的制订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并需要实际生产数据作为依据,只有维持产品种类相对稳定,标准成本法的实施才具有现实意义。

  (3)加强物料清单规范管理。

  物料清单作为产品生产的基础,必须在产品改进与成本稳定之间需找一个平衡点,进行规范化管理。频繁的零星性能改进,令产品成本不停波动,成本变化难以分析,标准成本法也就是去了意义。故产品改进应阶段化、程序化,在物料清单改进上严格程序控制、严格审核。

  (4)避免复杂化差异项目的设定。

  差异项目设定应符合公司成本控制的需求。过多的差异项目设定会导致成本控制的可执行性变差,也会使得造成差异的原因难以分辨。

  (5)排除采购价格造成的差异。

  应加强材料采购监控、形成控制框架,由专门的岗位进行批准,使价格波动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当材料成本变动幅度较大时,应更改标准成本。材料采购价格所造成的差异,不应作为采购人员的考核标准。

  5.1.2 标准成本法的实施流程。

  (1)制订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的制订是标准成本制度的基础。G 公司对于标准成本的制订应集合采购、财务、人事、研发、生产等多个相关部门共同制订标准成本,应从产品设计、材料采购、人工成本、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成本标准的准确性不仅影响整个体系的可执行性,也对差异的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汇总计算实际成本。

  实际成本的汇总计算依赖于生产厂点各明细账辅助账的登记。车间应配置专门成本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并及时传递至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包括生产产品品种、规格型号,各产品耗用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标准成本,完工产成品产量、完工产成品标准成本、在产品产量、在产品标准成本等信息。

  (3)计算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

  G 公司对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计算主要由财务部门完成,财务人员对各项差异进行计算、列表反馈。

  (4)分析成本差异发生的原因并进行绩效考核。

  针对产生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时,应先区分成本中心、划分责任范围。对标准成本控制效果进行衡量、考核是标准成本制度体系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促进制度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5.2 标准成本法在G公司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根据上文中的实施流程,现选择其两大制造板块的材料费用进行对比分析,该费用具有代表性,可以对标准成本控制体系效果分析提供确实依据。由于产品产量有生产指标确定,不存在差异性。故选取2014年度的产品单位材料费用作为对比数据。

  化工产品材料费用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除GJ-G产品以外,其他四项产品的实际材料费用与标准材料费用进行对比后发现,其差异率均在5%以内。根据资料分析,这四项的差异为材料采购差异,其差异的负责部门应为物资贸易部,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该差异属于正常的材料市场价格波动,故不对其差异进行绩效考核。

  GJ-G的差异率达到23.28%,经过调查发现,该产品材料费用差异为配方差异,即在2015年度,该产品生产工艺发生较大改革。该产品2015年度预计产量在400吨,则在实行标准成本制度后,将为公司材料成本降低70.58万元。该差异的负责部门为生产技术及安全部门,应对其部门的年度考核作为加分项,进行绩效考核。该项考核有利于促进公司新工艺的研发和技术改进。

  从表中可以看到,机加工产品的四项扶正器产品,实际材料费用均高于标准材料成本,进行市场调研发现,扶正器的主要材料尼龙管的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调查后发现,在进行该项材料的采购时,因未进行详尽的市场调研,采购时没有具有可参考的数据,导致采购价格偏大。其差异的负责部门为物资贸易部门,则应将该事宜作为减分项,对物资贸易部进行绩效考核,对采购部门的工作进行评价监督。在实行标准成本制度体系后,对该项差异进行解决,2015年度该项材料费用应降低80万元以上。

  环形钢板和大小盖帽的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在对厂点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这几项产品材料费用的降低主要归功于厂点残次品数量的下降。说明工人操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对有效进行成本控制做出了积极贡献。应将其作为加分项,对工具厂点进行绩效考核,以鼓励厂点职工,有效提高全员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建立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后,公司将有效解决公司成本控制中体系不完整、信息归集不完善、责任部门难以确认、缺乏绩效考核等现实问题。能够通过对差异的分析,即时发现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的解决也提供了相应的思路,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并通过绩效考核,能够调动全体员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主动性,为公司成本控制打下来良好的基础。

  5.3 标准成本控制体系有效实施的保障措施。

  从G公司目前的情况看,实施标准成本法还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不足、标准成本制度的宣贯不到位以及缺乏专业性人员。有必要从以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标准成本的实施应用。

  5.3.1 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成本控制体系。

  完善制度体系,注重多方融合。现全面的成本控制,并不是单一的标准化成本之地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许多相关制度的相互完善、相辅相成。这些制度不仅包括与成本直接相关的预算制度、成本费用核算制度等成本相关制度,还包括人、物、料消耗的相关所有制度。例如物资采购制度、固定资产投资制度及职工薪酬、资金授权管理制度。

  生产管理、科研开发、质量管理等相关制度也与成本控制密切相关。

  加强合同管理,规范工作流程。G公司聘有长期的法律顾问,对公司日常业务进行法律指导。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也有不同的合同样本,但由于公司业务项目种类较多,当具体到每一个项目,应更具有针对性和特点。比如在材料采购中,材料在运输中出现的问题由谁来承担,货物丢失、损坏应由谁来承担责任,或者由于运输延误影响生产所造成的损失由谁承担。

  同时对于各工作岗位职责、岗位流程应有明确的规范。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为标准化成本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并且是过程控制的标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比如材料的出入库制度,采购员、材料保管员、领料员以及主管领导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按照材料的出入库流程明确自己的行为,否则,难以对材料成本进行准确的记录,在核算成本时就会出现较大的偏差。

  细化财务核算,完善标准成本。G公司应按产品规格型号进行产品成本核算,以得出各产品实际成本,并与标准成本进行比较,以判断标准成本制订的合理性,以不断完善标准成本制度体系。公司上文中直接材料成本的数量标准,制订过程完全依赖生产、技术相关人员主观或经验判断,量化是否合理,是否能达到节约成本、促进生产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尚未可知。只有在有真实历史单位成本的基础上试行一段时间才可知。

  5.3.2 成本控制全过程化,成本意识全员化。

  加强过程控制,树立全员成本意识。前文中提到过,成本控制并不是只依靠财务人员就能达到预期目标。业务流程末端人员往往是成本控制的关键,比如采购人员、一线生产工人等。每一名职工的成本控制的积极性对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应加强成本控制意识的普及,使每一个职位、每一个岗位都应具有深刻的成本控制意识。

  并且在原始数据的记录上,财务人员一般难以获得一线数据,这些基础数据的收集和记录主要依靠厂点一线员工,这些岗位人员及时、准确进行数据的反馈,财务人员才能对成本数据做进一步的分析,构成较为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加强预算管理,规范预算执行。G公司原有预算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成本控制起到了效果,但由于部分费用虽然细化到了各部门、各厂点,但是在时间的节点上没有进行预算,导致预算缺乏过程控制,年底结算时发现超出预算却难以进行解决。并且可能存在导致各部门和厂点突击花费的漏洞存在。

  故公司在成本预算时应将预算进一步细分到月、季度,有效实施过程监督,在过程中出现预算不足或超出预算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作出相应调整,以达到成本预算的有效性最大化。

  5.3.3 细化成本数据,加强信息流通。

  设立辅助台账,建立明细报表。G公司之前在成本核算上,厂点主要成本记录为材料原材料的出入库管理,并建立了流水账和明细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系统,但在其他费用的记录上,主要依靠的是财务人员的会计系统记录。这样,厂点对自己发生的成本费用并没有概念,只是简单的完成费用报销的工作,对于月度、年度发生的成本没有记录,就更谈不上进行成本控制了。

  故在新的标准化成本体系中,G公司应要求厂点对发生的所有费用均进行记录、归集,比如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研究开发费、运输费、维护及修理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低值易耗摊销、车辆管理费、劳动保护费等多项费用。像固定资产折旧、厂房租赁费摊销等费用仍由总账会计直接进行归集。

  加强数据信息管理,促进信息流通和共享。G公司在成本控制上应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和记录,并促进信息流动和共享。G公司之前的历史数据缺乏完整性,在新系统的建立中难以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例如:产品生产的有效工时,产品生产所耗水、电费用等。

  并且公司在之前的成本费用分析中信息流通及共享不足,例如生产部门主要统计产品生产及发出的数量,而综合部门更为关心人工薪酬,财务部门则更关心各项成本费用的耗费。由于时间节点不一致,而导致了数据之间没有对应的关系,无法形成有效的整体数据对比和数据分析。

  故公司应强化生产过程信息记录,厂点应配置专门统计人员,进行数据统计并及时传递至财务部门进行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包括生产产品品种、规格型号,各产品耗用的原材料数量、原材料标准成本、生产工时,完工产成品产量、完工产成品标准成本、在产品产量、在产品标准成本等信息。

  G公司应加强各项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完善,统一时间节点,加快数据传递的速度。

  并在数据提供时,争取做到完整、及时、准确,加强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3.4 进一步探讨工人工资政策的改革。

  G公司的直接人工薪酬与生产量无线性关系,建议考虑在不影响工人薪酬水平的情况下,改革工人工资政策,使得成本控制能够进一步实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