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成本会计论文

关于存货管理的文献回顾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5-25 共54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一汽-大众存货管理困境研究 
【第一章】汽车公司存货管理优化探究绪论 
【2.1  2.2】关于存货管理的文献回顾 
【2.3】存货管理方法的介绍与评价 
【第三章】一汽-大众存货管理现状分析 
【第四章】一汽大众存货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第五章】一汽大众存货管理制度的优化与设计 
【第六章】提高存货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一汽-大众存货管理机制研究参考文献 

  第 2 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存货相关理论

  存货(Inventory/Stock)是制造业企业流动资产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的关系着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当存货管理持续地处于科学、高效的管理下时,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才能得到保持与发展,才更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愿景的实现。

  2.1.1 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以备销售的原料或产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以及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销售存仓等。

  存货与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的最本质的区别为,企业持有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的日常生产经营而服务的;而存货对企业最终意义是售出变现,其中产成品和商品都是可以直接销售而变现,;原材料则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达到出售变现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存货又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按照经济用途来看,存货可以分为为最终出售尚处于生产过程的存货(包括半成品、委托加工物资等)、完工待出售的存货(包括产成品商品)、伴随商品出售且提供服务的存货(包括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从生产进程来看,存货可以划分为购进的原材料、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已完工的产成品、待售的商品等。按照存放地点而分,存货又包括加工中的存货、运输途中的在途存货、仓库存放待售存货以及委托代销存货。根据获得渠道不同,存货可以分为外部购买、自行制造、第三方委托加工、债务人抵押、盘点盘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获得存货等。

  2.1.2 存货的特点

  存货必然会伴随着生产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和过程而存在。存货的存在有利必有弊:一方面存货的存在满足了企业销售商品的需要和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存在的存货又会占用大量的企业资金,由于存货变现速率远不如货币资金,这有可能会引起企业资金流的问题,同样也会增加企业的持有成本。存货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1.存货的存有量多于实际需求量,也即其自我膨胀性。这可以归因于两个主要的因素:其一,是市场需求的波动变化。首先,销售公司会提出自己的销售需求,这主要根据的市场的需求、市场的变化以及竞争厂商的情况来综合制定的。销售部门将需求提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会根据其需求和生产车间的情况安排生产,既要满足销售的需求,又要减少相应缺货风险,所以生产数量通常会多于销售预计数量。第二因素是由于销售和生产的 KPI 的差异造成的。SC 部门在年初根据经管层的要求制定的销售目标时,存在对市场需求的过高预判,这样就使得销售预计量超出了实际的市场需求量,由于导致了存货数量的增加。

  2.存货对资金和资源的占用。由于企业要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必然持有存货,存货变现后才会使经济利益和资金流入企业,所以存货的周转速率和变现速率直接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金回笼速度。若大量非必要的存货占用着企业大量资金,耗费着保管成本和仓储费用,这样可能导致企业资金流的不通畅,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目标甚至发展战略的实现。

  3.存货贬值的速率逐渐加快。科研水平日新月异,科技发展越来越进步,这直接导致的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新产品的推出必然会导致旧的产品的贬值,而随着科技更新水平越快,存货的贬值速度也越快。但若企业仍为了保持库存和存储、管理,和其他各种费用必须持续增长,随着时间的增加也几乎增加了成本,降低存货的价值本身。

  2.2 关于存货管理的文献回顾

  存货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的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存货,对采购入库、生产产品到产成出库等一系列动态过程进行有效科学的控制,使存货的管理和储存维持在一个合理、经济的水平上。存货管理相关研究目前有以下几种主要相关理论。

  2.2.1 国外存货管理研究的文献回顾

  当人们没有发现需要购买的特定商品时,可能会采取这样的策略:从同一品牌中寻找替代品;用另一品牌的同类商品来替代;推迟购买,直到那家店又有现货;干脆放弃购买这种商品;到另一家店去购买这种商品[1].由此可见缺货对企业来说是客源的流失,是销售额的降低利润的减少,是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下降,缺货对企业的影响是异常严重的,存货对企业来说是必需存在的。欧美主要国家的学者在存货管理领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成绩。哈佛大学着名管理学教授迈克尔·波特在他的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2]中,论述了竞争优势的不同类型--成本和歧异--与企业活动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了若要获得竞争优势所要采取的三种基本策略:成本领先、标歧立异和目标集聚。其核心观点强调了成本优势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而想要对成本进行研究和分析,最重要的就是存货管理。一份来自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报告中显示,若要提高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将成为会计职业界最重要的信息技术[3],这一理论就要求要在存货管理的研究中引入 IT 技术。

  1913 年,哈里斯(F·W·Harrls)在一次需要多少[4]中,首先概括出了经济订货批量模式,此后,经济订货批量模型方法被西欧主要生产企业普遍运用到了存货管理中来,后又被引入生产环节中,而演化为经济生产批量(Economic Production Quantity,EPQ)。

  但此种模式的缺点和限制条件也较多,而只是适用于销售或使用的速率是均匀的、存货需求相对平稳且差异不大、以及产品品种少、批量大、生产准备成本高的制造环境。

  ABC 分析法是意大利的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首创的。1897年帕累托在研究个人收入的分布状态时,发现少数人占有大多数的社会财富,而大多数人则只占有少量社会财富。该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决定一个事物的众多因素中分清主次,识别出少数的但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和多数的但对事物影响较少的次要因素。区别主次,分类管理是对 ABC 分析法基本原理的简要、直接的归纳。到了 1951 年,管理学家戴克(H.F.Dickie)将其应用于存货管理,1987 年作业成本控制(Activity-based costing)较早的出现在 Robert S. Kaplan and W. Bruns 的会计与管理(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中[5].在此基础上 Robert Kaplan 和 Steven Anderson 在2004 年提出了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Time Driven Activity Based Costing)[6].

  1972 年,美国生产和存货控制协会(APCIS)发起了 MRP 运动。在 1975 年,约瑟夫·奥利奇的着作物料需求计划[7]

  标志着物料需求计划理论的诞生,在考虑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和利润最大化等问题的基础上,物料需求计划得以改进完善,演变成了制造资源计划(Manufaeturing Resource Planning,MRPⅡ),当中 1982 年奥利弗·怀特的成功 MRPⅡ的实用指南[8]是其理论研究的标志性代表作。MRPⅡ充分采用信息技术加以管理,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对企业的资金占用、在产品成本、存货水平等问题进行全面监督和控制。

  到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丰田汽车公司副总裁大野耐(Taiihci ohno)创造 TJT 生产[9],包括 JIT 生产(Just in Time Production)模式和 JIT 采购(Just in Time Purchasing)模式,因为日本国土资源很小,资源稀缺,一般认为这是一种浪费的库存。由此引发了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 T.琼斯的精益思想[10]

  反对七种浪费,倡导努力缩短从订货到发货的时间。综上所述,JIT 生产加强对库存管理提出要求,强调库存水平的最优,影响最终产品生产的是实际订单,而不是 MRP 是基于生产计划提前准备的需求预测。这种模式将存货认定为企业的一项负债而不是资产,认为存货量越低对企业生产经营越有利。

  VMI 是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的缩写,可翻译为“供应商管理的库存”.通常情况下,VMI 的目标是促使用户和供应商均可以实现最低成本,供应商在双方相同目标和协议下管理库存,并持续监督协议的实施和完善,以实现双方在存货管理上的战略合作。这种库存管理思想克服了传统的库存管理方法存在的弊端,与供应链协调管理思维融会贯通,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代表一个新的,有代表性的库存管理理论,减少客户的不确定性需要风险[11].Benfield[12]在他的研究中表明 VMI 能降低购买方的运营成本和库存成本,并且能够大大降低资金流断裂的风险;而 Cot trill[13]则认为在 VMI模式下更多的库存成本和市场风险由原来的采购方变成由供应商来承担,但是促使供应商在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反应与执行等方面变得更有效率。Xu et al[14]和 Wall et al[15]指出信息共享可以在采购方和供应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采购方和供应商双方的效率。

  2.2.2 国内存货管理研究的文献回顾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中国的生产制造企业不懂得何为存货管理,为了追求利润只能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进行,对存货没有足够的认识,存货的管理更是少之又少[16],这样的状态就是中国最初的存货管理的开始。

  到了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七十年的中后期,国家提出了要进行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发展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那时候人们主要是通过研究国外的成功的存货管理模式而进行的,最后在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加以调整。就这样形成了最初的一套存货管理模型。

  在最初的阶段,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存货管理经历了归口分级管理、定额控制、挂签控制。企业运用成本费用(或存货)指标的分级管理是企业挖掘内部潜力、大力压缩成本、提升存货周转的有效途径[17].定额管理一般是与归口分级管理结合起来,通过纠正偏差达到有效控制[18].挂签控制也就是物料标识卡管理,对各主要存货都悬挂一份记载永续盘存记录的标签,其中包括存货名称、编号、经济订货量、订货点、收入、发出、结存等基本资料[19].

  经济专家曾经指出,影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低下主要存在三个因素:产品质量、物料消耗和劳动生产率,这三个因素都与企业的存货管理关系密切[20].随着我过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民营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建立与发展,这就促使了存货管理在我过的发展与深化。这些企业纷纷引进国外先进的存货管理模式,使我国企业的存货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造成我国经济效益低下的劳动生产效率和原材料的物资消耗形成了严重的冲击。

  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是建立在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状态里,它要求企业的储存成本,购置成本和订货成本都要最低时的一个订货量,然而这种理想化的订货模型,没有考虑到市场经济多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也没有考虑到一些产品对季节性的要求,这种订货模型收到的限制较多[21].存货经济批量模型假设的存在严格的标准,真正将面临许多挑战,诸如成本与存货相关的四种类型,购买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季节性需求和供应问题等[22].

  存货储存期控制,是对某一时期(计划期或报告期)内所采购的存货和其价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企业计算这一指标,有利于企业对某一时期内销售出的货物的成本的控制与结转[23].

  企业可以根据存货的重要性将他们进行分类,例如库存可以分为 A,B,C 三个类别,其中 A 类存货的特点是库存的数量大且品种较多,B 类存货数量不大,但相对更多的品种;C 类存货的品种数量繁多,但是很少有价值[24].其核心思想是许多因素的确定主要和次要的东西,这就是人们所归纳的存货的 ABC 的控制方法[25].其核心思想是许多因素的确定主要和次要的东西,来识别出关键因素的少数因子和次要因素的多数因子[26].其目标是在保证生产需要前提下,库存量最低和占用资金最少[27].

  零库存管理模式是指企业每天的生产经营当中,仓库里只存够这一天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当天生产结束时仓库里的原材料都被利用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被销售部门所领取[28].

  供应商库存管理是指,供应商的采购从供应商的供应商管理库存,同时与供应商分享他们的内部库存,销售或生产和其他金融信息。供应商负责对其库存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确保其库存信息的及时准确。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供应商的库存信息,来调整自己的原材料的库存情况,从而降低了存货的储存成本、存货的持有成本和因为脱销所产生的费用,使生产企业的存货管理系统得到优化。供应商也可以为生产企业提高更好的服务,加强合作,实现共赢。

  VMI 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互利性、合作性、互动性、协议性[29].由于供应商的库存管理具有互利、共赢的特点,这就要求供应商与生产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持久的合作伙伴关系,优化供应链作为企业库存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而与供应商达成长期协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0].

  由于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不参加生产与销售、独立于买方和卖方之间,但它所提供的服务却贯穿着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所以被成为第三方。这种模式被称为物流库存管理模式。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持续的进行着的,所以企业的库存的数量是持续变化这的。

  那么企业如何找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来准确的控制库存的数量,减少库存材料的积压。动态的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就这样应运而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出的时候,陈锡康教授就考虑到了投入、产出、占用及生产过程中的投入与占用进而提出了投入占用产出技术。

  丰田生产方式(TPS)是一套理念和方法,用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丰田公司建立了一套合理的追求产品生产与成本节约,杜绝浪费的生产理念与方法,用以增强企业的活力。丰田公司通过人与机器的有机结合,来完成生产自动化和人性自动化,这就是所谓的丰田生产方式。这种方式现在被普遍的使用于生产制造企业当中。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