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中的问题及原因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5 共10403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探究 
【第一章】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体制探析绪论 
【第二章】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与调控机制理论分析 
【第三章】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中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广德县土地流转的两种机制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完善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议 
【参考文献】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控体系研究参考文献


  第三章 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中的问题及原因

  第一节 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现状分析

  一、背景考察

  广德县在地理划分上属于皖东南,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行政区划分为5 个镇 4 个乡,127 个社区及行政村,共有人口 51.5 万。全县共有土地 324.75万亩。地貌上,南部和北部以丘陵、低山为主;中部是丘岗、河谷、平原占主导地位。全县山地面积 165 万亩,占 50.81%;丘陵 95.51 万亩,占 29.41%,平原64.25 万亩,占 19.78%.按使用现状分,耕地 45.18 万亩(水田 41.35 万亩,旱地 3.83 万亩),占 13.9%;林地 186.95 万亩,占 57.5%;园地 9.42 万亩,占 2.9%;草坡草场 19.8 万亩,占 6.1%;水域 31.5 万亩,占 9.7%;交通用地 10.06 万亩,占 3.1%根据 2009-2013 年安徽省广德县的统计局统计的统计年鉴的研究得出,广德县农民的人均年总收入是成上升趋势的,说明广德县农民经济收入总体是在提高的。另外同样可以发现,虽然粮食收入的绝对值是一年比一年有所增长,但是我们从表 3-1 中也可以得出农民粮食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总收入的比重的上升幅度是越来越小的结论。目前广德县农民的总收入是提高了,但是多数不是依靠种植粮食取得的。

  二、 政府引导机制的现状

  多年以来,广德县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党和国家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并取得了不菲的成绩。13 年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 6.4 万亩、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 9 家,发展家庭农场 217 家,被评为“全省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县”;14 年广德县继续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新增耕地流转面积 5 万亩、达 17.2万亩,占耕地面积 41%.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发展到 10 家、列全省第一,新增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4 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经验被农业部在全国推广。

  广德县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极其重视,积极主动的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努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其一,积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广德县各级人民政府通过报纸、电视等多种多样的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全国的优秀经验,加深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认知程度。与此同时,各级人民政府还努力做好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解释和咨询工作,帮助土地流转双方规范流转手续,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服务平台。其二,增强政策扶持作用。广德县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政府的相关法律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奖励和扶持办法,从资金、项目等各个方面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种植大户等进行帮助。同时积极推动标准化养殖小区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三,做好监督和指导作用。一方面,相关部门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流转双方合同的签订进行工作指导,另一方面也加强对土地流转合同的监督,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经济利益。如合同双方发生纠纷时,做到了及时受理、调节和处理矛盾,有效的维护了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 市场调节机制的现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才是进行资源分配的主体。作为一种生产资料,土地资源理所应当的由市场进行主要的资源分配工作。广德县农村土地资源丰富,有着良好的农地流转市场的基础,因此广德县的农地流转市场发展的较为良好。在多年的土地流转中,广德县在延续传统的经营权出让、土地互换、出租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也发展出了一些新的流转模式。这些都大大加强了广德县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发展。

  (一)土地经营权转包

  所谓的土地经营权转包就是指农户将部分或全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其他的愿意承包的农户的一段时间,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原承包方可以继续享受原土地承包合同上规定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农村土地转包后原土地承包角色不变。此外,接包方还须按照转包约定的相关事项对土地转包方尽责。现在这种转包土地经营权的方式在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中是比较常见的流转方式。农民将自己的全部或部分土地,通过口头协商或者书面土地流转合同的形式,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转给他人。在广德县,往往是由几个种植大户承包农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当前农民对土地的转包多为自主的。

  (二)土地出租

  这是指农户将自己土地使用权租给其他农户或企业,但在这个过程承包户不可以改变土地用途。农户出租自己所承包土地后,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土地承包关系未发生改变。农户只是按照约定收取承包户一定形式的租金,发包方与承包方要继续按原先的合同条款享受权利并履行各自的义务。由于广德县的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三省交界处,加上本身农作物经济效益不高,很多农村的青壮年都选择到浙江、江苏等地外出务工,造成大量的土地无人耕种。因此一些种植能手或种植大户就主动将这些土地转租过来,进行大规模种植,并给予出租土地的农民以少量的租金,形式大多数表现为粮食。根据调查,目前承包方每年需要给付 800 斤水稻给发包方。整个出租的过程相对比较简单,程序不规范,大多采用口头的方式由农户之间私下协定,因此缺乏有效的保障,但是可以防止由于短时间外出造成土地荒芜的问题,也可以最大程度上获取土地带来的效益。

  (三)托管

  这是广德县农民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需求,在继承和延续传统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一种新的土地流转方式。这一模式最先由安徽省租种农田规模最大、模式最新的广德县天生粮油有限公司在广德县邱村镇实施。天生粮油公司的这一举措一经推出,就让当地的农民受益匪浅。如今,这一新型的土地流转模式在广德全县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

  天生粮油公司将种田的农事从耕作、播种到植保、收割进行一一细分,并将每一项成本和费用进行“明码标价”.如,水稻的种植过程就被分割成了 16 项。

  农民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其中的一项或多项服务,并支付相关费用。农民亦可以将农作物种植全程进行全程托管。

  这种新型的土地流转模式对农民和粮食公司是一举两得的双赢。首先对农民来说,这一新型的土地流转模式帮助他们解决了外出务工带来的土地荒废问题。

  由于广德县在近几年中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纷纷涌入城镇的工厂和企业中,但他们又不想将自己的土地转租给别人种植。而“托管”这一模式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如今,农民可以放心的将自己的土地托管给粮食公司进行种植,在务工的同时看着自己的庄稼大丰收,省去了不少的麻烦和时间。此外,这一模式还减轻了农民的种植成本。以每年的插秧为例,原先农民雇人插秧,每亩需要支付 70 元,还要招待别人吃喝,如今公司采用统一的机械化插秧,每亩仅需 30 元,光这一项就减少了农民大量的种植成本。其次,对粮食公司来说,这一模式也无形中扩大了自己的原粮基地。虽然说农民可以对托管的事项自由选择,但粮食公司也有一些硬性的规定,那就是必须统一品种、统一植保。这样粮食公司采用一种另辟蹊径的方式将这些散落的土地纳入了自己的原粮基地,并有效保证了原粮的数量和质量。据天生粮油公司介绍,原先统一租种农田,每年只能最多只能提供约 2 千吨原粮。而采取了这一新型模式之后,其年加工能力达到了三万吨。

  四、 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

  根据对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分析,可以总结出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种流转方式并存

  目前广德县土地流转的方式主要有土地经营权转包、土地出租、农民专业合作社、托管等五种形式。其中以转包和出租为主。其中,山场流转的主要形式为出租。广德县共有山场面积 165 万亩,全县 5400 km2 流转的山场中 90%为租赁的方式。

  (二)流转呈现规模化

  近年来,广德县的土地流转逐渐向大户集中。农村土地流转的对象主要集中在种植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根据调查,全县 60%耕地和 80%山场的流转对象为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截止至 2014 年底,广德县农村土地规模化流转面积达到 13.65 万亩,占全部流转面积的 77.6%.

  (三)流转引导主体多样化

  在调查中了解到,广德县的农村土地流转由原先的农户之间流转逐步向流转到多个主体。据广德县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4 年底,通过乡镇政府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的土地有 7.56 万亩,占总流转面积的 44%,涉及农户 5.2 万户,占流转农户的 65%;农村合作社流转土地 0.86 万亩,占总体的 5%,涉及农户 2 万户,占 25%; 通过街道进行农地流转的面积为为 3.96 万亩,占总体的 23%,牵涉农民 1.2 万户,占 15% .

  第二节 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宏观调控机制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分析

  (一)政府定位不当

  首先,在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在一些农村地区,当地政府为了加速土地流转的进程,往往采用行政干预的方法来推进当地的土地流转速度。如在一些地区存在着农村基层干部随意调整承包地的现象,他们往往单方面的强调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而对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选择刻意的忽视,经常对农户所承包的土地进行随意调整,有的甚至私自撤销农民的承包合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干部以土地所有者的名义来侵蚀农民土地的现象,给农民利益造成严重伤害。在广德县的一些地方存在着农村干部以反租倒包的形式将承包地流转给开发商进行房地产开发,非法获取大量金钱,造成农民情绪不满,给产权纠纷埋下隐患。更有甚者,存在着部分农村干部非法挪用集体土地、大量侵吞集体财产的行为。安徽省广德县誓节镇某村原先由于交通闭塞,经济较为落后,全村农民都紧靠耕种土地维持基本的生活。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该村地下发现了大量的萤石矿资源, 纷纷放弃耕种土地转而出租土地或开采萤石矿,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勘探技术的发展,该村的土地价格全面上升。在这种背景下,该村原村委会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村委会会计在未经土地主管部门审批的情况、农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该村大片集体土地非法出租给某矿产品公司用作萤石矿勘探及堆放,每人获利近百万元。

  经广德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该三人违反了土地法律法规,以非法谋取利益为目的,对外转让集体土地的做法构成了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罪。这件案例表明,在广大农村,存在着基层干部行为失当的问题,严重损耗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阻碍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也存在着缺乏政府引导的问题。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农民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恋土情结。大量的农民认为,土地由自己耕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自己的生活就有了一定的保障。他们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误区:一旦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出去以后,它就不再是自己的了。随着我国在 2006 年取消农业税并对粮食进行补贴,农作物产品的价格不断上升,农村土地的生产效益也随之不断上涨,农民更加不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在这种情况下,广德县一些地区的政府和农村集体组织没有对这些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程度,未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存在恋土情结的农民进行充分的引导,做好说服工作,而是采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一些农村基层干部不愿意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对农民未能进行有效的政策宣传。

  (二)政府公共服务缺失

  农村公共服务的缺失首先表现在农村基础建设设施的落后上面。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因此城市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量的国家资金的支持。相对比之下,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则长期落后于城市,城乡差距越来越大。近年来,广德县各级人民政府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美好乡村”建设,积极对广德县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现阶段已经实现了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村村通”.其中广德县率先在安徽省完成了“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广德县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五年“村村通”建设任务,共建设水泥路 577 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所有建制村通上水泥路目标,并自筹资金建成出口路、循环路、旅游路等延伸工程 105 公里,完成内部大小循环路 15 个。但是相比广德县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仍显得明显滞后,这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导致农村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除此之外,现有的户籍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进城务工。虽然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民可以到城市打工经商,但他们并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等的医疗、养老、以及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此外,农村科技推广速度慢也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一个表现。根据笔者在广德县部分农村地区的走访和调查,广德县农村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建设步伐缓慢,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在广德县的一些农村地区,虽然建立了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但其与农民的联系不够密切,大部门的农户在耕种土地时还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当笔者问起他们是否了解本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时,很多人表示不清楚。与此同时,对先进的农业机械工业体系和物质技术设备的推广力度也不够,大型农业机械在农村地区的使用范围较小。

  最后不完善的农村社保体系也抑制了农民参与到土地流转中的积极性。由于历史的、经济的等众多原因,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比城市地区仍较为落后,并未能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因此,在农民心中,土地仍是其生活保障的重要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土地是养老保障”的传统观念在中国农民的思维中根深蒂固。部分地区的成功案例说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培育成功与否是与该地区非农业就业环境、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等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的。在深入到广德县农村的调研中了解到,影响农民土地流转积极性的主要原因已不再是耕种土地能带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接近50%的农民认为如果政府和国家能够为自己提供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可以放弃承包土地的,还有部分农民认为更好的就业机会是优先于进行土地承包的。具体情况见表 3-3 和表 3-4.

  二、原因分析

  (一)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政府寻租现象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我国的农村土地应当归集体所有,但对于属于哪一级集体却没有清晰和明确的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不明晰使得乡镇和农村集体组织对农村土地拥有了实际上的占有权。

  加之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法律的人事处程度不够,容易将土地流转作为增加乡镇和农村集体组织收入的一种有效手段。随着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的价值也在不断的上涨,一些基层干部见有利可图,便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以地生财,利用行政命令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剥夺农民的合法权益。

  (二)监管机制不健全

  目前,政府在其下属职能部门中设置一个土地管理部门来管理农村土地流转。但在农村地区,基层政府既是执法机构也是监督机构,它们不仅扮演着“运动员”的角色,也扮演着“裁判员”的角色,这使得一些基层政府很难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甚至对一些缺陷选择性的忽视。再加上缺少有效的社会监督,极容易导致基层政府定位不当的问题。部分基层干部由于缺乏对其有效的监督,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肆无忌惮的使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来谋取个人私利,侵蚀广大农民的合法权利。甚者,一些基层政府将土地流转当做政绩来对待,大搞形象工程,盲目的开展规模经营,没有依据客观规律,导致农村土地的搁置和浪费。

  (三)财政投入不够

  一直以来,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要远远低于城市地区,这导致农村地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近年来,虽然广德县县政府逐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投入,但是农村地区长期积累下的落后的公共建设在短时间内无法完全得到弥补。而且从目前的财政投入来看,能使农民直接得到实惠的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得到的财政支持较少,并且农业科研、基础教育、社会保障等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方方面面得到的财政支持力度明显不足。最后,财政支农更多的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居多,但补贴多停留在流通环节,农民直接受益较少。

  (四)农村社保基础薄弱,发展落后

  从广德县目前的情况来看,乡镇和农村的社保机构建设相比较之下是较为落后的。笔者发现许多农村地区的社保机构工作人员都由村委会的干部兼任,人员力量十分薄弱。这也跟农村地区社保涉及面广、工作亮大、日常情况复杂有关。

  此外,农村基层干部对社会保障的政策宣传做的也是不尽如人意,导致许多农民对养老保险等缴费政策不理解,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些原因都使得广德县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缓慢。

  第三节 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中市场引导机制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分析

  (一)市场供求机制失衡

  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在承包地流转的供给不足和需求不足两个方面。首选,供给不足主要是指市场上可供流转的农地较少。在广德县的农村地区,部分人将承包地视为生活的一道最后的保护线,对流转自己的土地持观望态度。部分农民即使选择让自己的土地撂荒或者粗放经营也不愿放弃自己的土地承包权。一些人在耕种土地收益较少的情况下仍不考虑放弃手中的承包地。根据《广德县县政府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介绍》,2014 年度,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的耕地面积仅占全部耕地面积的 40%左右。其次,对农村承包地的需求也相对不足。目前,广德县的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大部分土地都被要求不得随意改变土地的用途。这使得大量的耕地只能被用来农业生产,而由于皖南地区的丘陵地形限制,大型机械化耕种实施起来困难较大,因此需要种植户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耕种大片的土地,导致农业生产的产量下降,收益也随之减少。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种粮大户对扩大自己的耕种面积持谨慎态度,从而影响了市场上对农村土地的需求量。

  (二)市场竞争机制缺失

  农村土地流转应当由市场来发挥主导作用,由市场来调节农村土地的供给和需求。但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受到了较多的行政干预,土地流转市场的政府和市场未能划清楚界限。在广德县的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农村集体组织利用手中的权力操纵土地流转的现象,使得土地的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在城乡结合地区,为了加速地区建设,乡政府和村委会在不经过公开讨论和公开招标的情况下,将本地的土地流转给开发商用作房地产建设,并从中获取不法收益。

  (三)市场信号机制失灵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第一,流转价格不高。从目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上的情况来看,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要远远低于其实际价值。因为土地流转市场上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其价格并不是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这其中既有垄断的原因也有非市场性原因;第二,不同区域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之间不对等。市场信号失真带来的后果就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上的价格信号紊乱,土地流转市场中的市场主体无法依据土地流转的价格来进行决策,最终导致导致价格信号机制的失灵。

  二、原因分析

  (一)农民人均土地较少,农地承包经营权的价格过低

    广德县地处丘陵地带,地貌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全县共有耕地面积 48.15万亩(其中水田 41.35 万亩,旱地 3.83 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13.9%;林地 186.95万亩,占 57.5%;园地 9.42 万亩,占 2.9%;草坡草场 19.8 万亩,占 6.1%;水域 31.5 万亩,占 9.7%;交通用地 10.06 万亩,占 3.1%;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1.72 万亩,占 3.7%;其它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10.12 万亩,占 3.1%.2014 年,广德县乡村人口达到了 45.4 万人。由此可以计算出,广德县农村人口人均拥有土地(包括耕地、林地、园地、草坪草场、水域)6.52 亩。人均拥有的土地较少,严重限制了农民供给土地的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给的弹性。

  土地的租金高,农民转出承包地的意愿就强烈;若租金低,则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也会降低。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现阶段,广德县农村土地的承包价格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据广德县誓节镇某村农民张某介绍,转让一亩土地每年仅得到600 元的租金和 300 斤的粮食。较低的土地租金使得广德县的许多农民都不愿转让自己的土地经营权。

  (二)农地的社保功能过于突出

    大多数专家和学者都认为土地具有两种基本职能:生产职能和社保职能。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刚刚起步,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依然在不断强化。土地具有的社会保障职能使得农村集体社区内的每一名合法成员都能分享到农村集体社区里的土地。这就会造成前文所说的农村集体社区内的土地调整频繁。对于那些希望转入土地的种植大户、企业等来说,频繁的土地调整使得转入土地的风险大大增加,同时由于土地较为分散,更会严重影响其规模化效应。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如果土地的调整和重新分配过于频繁,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其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承包的内容也容易被改变。

  另一方面,土地的社会保障职能过重还会造成农民对土地难以割舍。在采访中了解到,广德县广大农村的村民都或多或少的将土地视为农民的立足之本,而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乡镇,这种情节非常之浓厚。强烈的惜地情节使得农民不愿意轻易放弃自己的土地,即使外出务工,首选也是广德县城内而不是经济条件更好的江浙地带,以便做到离乡不离土。当面临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土地耕种时,往往也会选择粗放经营、撂荒或交给熟人耕种。这种传统的“小农”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土地的供给。

  (三)非农就业不稳定

    相比传统的农民收入方式,虽然非农就业的收入相对较高,但其稳定程度却较低。首先,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大大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对岗位的选择范围。目前,广德县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多集中在初中及高中阶段。由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致使其大多只能选择对需要大量体力劳动的产业。从调研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广德县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工业、建筑业、制衣业,餐饮业等行业。其次,在广德县有很多农民认为远离家乡的就业风险高,心理成本较高。

  如果能在家附近就业就选择就近转移,这样不仅离自己的家庭近,能获得情感上的归属。并且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大力重视,国家不断加强对农业的投入,实施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耕种土地亦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许多农民不再局限通过外出打工来提高收入。

  最后,不完善的户籍制度也影响了非农就业的稳定性。传统户籍制度给进城务工农民带来的问题不仅仅出现在广德县,可以说在中国传统的户籍制度与新体制的矛盾仍是非常突出的。近年来,广德县各级人民政府在上级政府的政策指导下,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改革的步伐却是十分的缓慢,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得到彻底的改革。由于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限制导致农民工无法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福利待遇。这在无形中就增大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成本,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稳定性。同时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使得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被排除在城市体制之外,并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边缘人。而且由于他们中的部分人没有放弃农村家中的土地,许多年轻劳动力久而久之就选择回到农村。

  (四)劳动就业制度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

  解决农村土地流转中土地供给不足问题必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的转移。而不完善的劳动就业制度已经成为限制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原因之一。不完善的劳动就业制度使得农村转移劳动力无法像城镇劳动力一样自由选择工作,不能享受和城市劳动力同等的福利和待遇。主要表现在如下地方。

  1.就业准入机制不完善

  为了限制外地人口对本区域内就业机会的竞争,在一些的地方政府,往往采用歧视性的就业指导政策,通过各种手段来对外来的劳动力进行就业限制。此外,一些企业从自身的利益角度出发,也侵犯了外地农民工合法权益,比如不和农民工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对外地农民工采取同工不同酬的规定。这些都使得外地农村劳动力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

  2.政策扶植不均衡,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农民工就业因此缺少足够的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帮助,也就未能建立起一个有效的针对农民工的的职业培训体系和服务体系。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在现阶段,农民工在事实上是被排除在国家就业体制之外的,他们未能享受到国家就业体制提供的帮助。农民的就业安排和就业登记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大部分农民都是通过亲戚关系,同乡关系等非正式的就业渠道来进入到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之中。劳动力市场上的分割现象严重阻碍了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设,造成农村劳动力的供需双方都大大增加了自己的机会成本,这不利于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也阻碍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3.农地经营成本与收益不对等

  农地的经营成本主要包括农地经营的生产性成本、非生产性成本、土地的租金等三个方面。

  ①生产性成本。这主要包括经营农村土地中所花费的各种开支,包括化肥,农药、种子、机械,人工等各个方面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广德县农户每年在第一产业上的经营支出是成上升趋势的(详情见表 3-5)。此外由于广德县地貌以山区和丘陵为主,因此进行规模化农业生产的成本相比平原地区要高。

  ②非生产性成本。顾名思义,这就是指花费在耕种土地之外的开支。其主要是承包主体为了获得农地的使用权而承受的不是直接用于土地经营上的负担。当一块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发生流转时,原先由发包方承担的这类成本就转移到了接包方的身上。

  ③土地租金。在经济学中,当所有非价格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租金越高时,愿意出让的承包经营权数量越多,与此同时,受让土地经营权的数量则越少。现阶段,虽然广德县农村土地出租的价格虽然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对农村土地的需求。

  而表 3-6 是根据广德县统计局 2014 年统计年鉴得出的广德县农民从 2010年到 2013 年期间靠土地经营收入的增长情况。

  对比表 3-5 和表 3-6 得出,虽然广德县农民在最近几年中靠经营土地获得收入呈上升趋势,但对比土地经营中的支出增长,其增长幅度相对而言较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