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体制探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4-25 共606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建设探究 
【第一章】农村土地资源流转体制探析绪论 
【第二章】农村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与调控机制理论分析 
【第三章】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中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广德县土地流转的两种机制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完善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议 
【参考文献】农村土地流转的调控体系研究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实现广大农村地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开发农村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并且二者还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必须以农村土地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为基础,同理后者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也必须以前者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为基础。如果没有合理高效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流动机制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市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就很难形成,农村土地的效益得不到大的提高;而如果没有合理高效的农村土地资源流转机制,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就无从谈起。

  目前,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发生的频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农村土地流转发生地区遍布全中国各个地区。而由于我国过去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建设比较滞后,现阶段的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流转方式、流转目标和流转行为等方面,表现为流转操作方式不规范性、流转行为的盲目性、经营行为的短期性、流转市场的隐形性等等。

  众多国内外的专家和学者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关键之一,就是要盘活农村土地这一巨大资产,而建立与整个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有学者指出,要想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就必须明确土地的功能范围,明晰农村土地权利体系及农村土地权利的组织与配置方式,设定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与目标体系,构建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督与服务机构等等,这些都是全新的额研究问题。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十八大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要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

  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由此我国开始了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和规模化的一个新的高潮。

  广德县处于江苏省、安徽省、浙江省三省交界地区,全县面积 2165 平方公里,折合 342.75 万亩,人口 51.5 万,东边临近杭州嘉兴湖州 ,背面倚靠无锡常州苏州,随着广德交通的发展,从广德到达上海、南京、上海等地方仅仅需要两个半小时左右。广德县已经成为长三角经济向中部地区挺进的一个重要跳板。

  多年以来,历届广德县政府在充分认识自身的地理位置优势的基础上,利用丰富的农地资源积极承接长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发展经济。在多年的农地流转工作中,广德县秉持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的模式不断推进广德县农地流转机制的有效运行,并取得的较为显着的成果。如在延续了传统的土地出租、互换、转让、反租倒包等流转形式的基础上,还创新了一种新的土地流转方式--托管,即农民将土地生产中的部分或全部环节委托大型的农业公司进行操作。但必须统一品种、统一植保。它不仅使农民在不荒废土地的情况下获得较高的收益,还使农业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原粮基地。与此同时,在农地流转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广德县也暴露出政府和市场配置不协调的机制问题。因此,以广德县为案例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本文将从地方政府引导土地流转的角度出发,以广德县农村地区土地流转的实地考察为例,描述目前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包括已经有的流转方式、流转中的问题,然后通过比较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机制二者的绩效,尝试分析其中的原因,试图提出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意义

  目前,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在对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自身的阶段。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从政府引导机制与市场调节机制的视角出发,运用行政学,制度经济学等理论,探讨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中政府和市场各自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从实践操作的角度来看,本文将首先分析广德县土地流转的现实条件和存在的现实问题,然后针对广德县政府的现行做法以及将其取得的成效与纯粹的市场机制效果进行比较,最后尝试提出一些发展和完善广德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议。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亚当·斯密是西方较早的涉及到土地流转问题研究的经济学家。此外,许多着名的西方经济学家如威廉·配第、詹姆斯·安特生、大卫·李嘉图等等都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理论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到了现代,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理论研究也逐步现代化。许多着名经济学家如保罗·萨缪尔森、曼昆等把土地和资本放在同一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如曼昆(1998)认为,土地的购买价格是购买者为了永久拥有土地而付出的价格。租赁价格则是是一个人为了能在短期内使用土地而付出的价格。Feder(1989)则指出,规模化经营土地、农户财产组成、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程度和流转成本的多少都是影响农户进入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重要因素。

  国外学者对土地流转问题的理论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有着重要借鉴意义。(1)土地交易理论和现状研究方面。目前关于土地流转交易理论和现状研究一般建立在地租理论、土地流转方式理论以及土地流转市场化和制度化理论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英国着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1960)通过交易成本和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指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中交易费用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Douglas C.Macmillan(2000)提出农地在明确的农村产权制度下可以自由交易,但由于在自由交易的过程中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所以政府运用强制性措施来弥补市场失灵。Matthew Gorton(2001)通过对 Molaova 地区的研究提出让农民进行联合生产可以有效减少土地流转中的障碍。(2)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及市场制度化研究方面。William Lockeretz(1989)认为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农村土地进行流转是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Teklu 等分析认为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同度、接受度、参与积极性等与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有着密切关系的。Jeanolson Lanjouw(1999)采用一般土地租借均衡理论来阐明信息在农村上地流转市场中的重要性。Douglas C.Macmillan 分析了在土地市场交易过程中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影响。Claudio Frisehtak(1995)分析政府的宏观调控会对土地流转市场产生干预,导致市场低效运行和对穷人的歧视,提出通过建立土地信息系统、提供土地价格等措施来改革完善土地交易管理制度。(3)关于政府职能及其规制研究。亚当·斯密从市场能力的基础上阐述政府的作用和其存在的合理性,认为政府是理性规划的产物,是被建构出来以完善市场体制的一种实在的机制,以弥补市场缺陷。道格拉斯·C·诺思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书中提出了“暴力潜能”分配论,他将国家视为在暴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组织。若暴力潜能在公民之间进行平等分配,便产生契约性国家;若分配是不平等的,则产生掠夺剥削性国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要规范政府行为,增加社会成员对政府的公信力,以市场调节为主,在法律的限度内保证个人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等方方面面自由,建立一种政府引导下健康、有序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并随着市场交易的日益发展成熟,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在土地流转市场上协调和政策引导的作用。Ellickson(2004)认为,政府应逐步淡化自己在土地转让等方面中间人的角色,应该通过行政管制及相应的税收制度来解决土地的转让、出售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国外学者对土地流转的研究开始很早,其成果也是十分的丰富。他们指出了土地作为一种稀缺的生产资料,对其进行市场流转能够促进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西方学者还指出土地流转的前提应当是明确产权制度,只有土地的产权得到了确定,土地流转市场才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此外,西方学者还对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机制的优势和劣势做出了明确的阐释,提出在应当利用政府干预来克服市场的“先天不足”,但仍应将市场手段作为土地流转的主要方式。西方学者的研究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但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即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性,西方学者的一些理论成果仍然具有一定的不足。如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土地流转市场中,政府应当逐步淡化其作用,但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来说,离开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其发展将会是举步维艰。

  二、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关于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的研究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邓大才(2000)将农村土地流转内生机制的不足总结为三个方面:土地本身的财产制度不完善,财产主体缺位;从土地使用权的历史中可以发现,土地承包权的价值性、商品性不明确,导致未形成衡量土地产权价值的标准,继而导致无法建立价格体系;土地未能完全成为市场微观主体的生产要素,仍然是政府控制农业、农村的手段之一。蒋兴国、王智(1998)认为制约耕地使用权在农业内部流转的有四大因素,他们通过对四川省遂宁市的实地调研总结出影响农村集体耕地使用权内部流转的因素主要有:人均耕地少,分布零散;农村尚未形成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集体耕地使用权流转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规章可依;附加在耕地上的社会负担过重。

  (二)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政府引导的研究

  由于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所以国内学者在研究土地流转相关问题的研究就都离不开对政府引导的研究。一些学者认为政府引导对土地流转起到了促进作用。王海泉、李新安(2005)等指出,目前我国现有的土地管理机制给政府带来了大量的收益。高聚辉、伍春来(2006)也认为,许多地方政府通过转让土地来获得大量资金在,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推进本区域经济发展。黄敏(2009)指出,中央政府应当做好宏观决策的角色,地方和中央在农地流转中有时会产生博弈,在二者的矛盾之间,地方政府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走到一起,共同抵制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三)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众多的专家和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各个方面都有涉及。在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从土地流转的两个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市场和政府的角度出发,深刻的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已经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着重要借鉴意义的建议,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良好运行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土地又是归集体所有,因此分析和研究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能离开对宏观调控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研究,更要着重分析二者的协调和配合问题。而纵观现有的研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却是不够详细,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诸多学者对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相关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广德县的土地流转机制的现状,将政府引导机制与市场调节机制进行对比分析,做出进一步研究。

  第三节 理论基础

  一、地租和低价理论

  本文的理论基础中的地租和地价理论主要是指马克思有关地租和地价的论述。马克思认为,可以将土地视作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土地可以为人类提供永续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产生地租。产生了地租,土地价格应运而生。马克思还指出,实际上,这个购买价格购买的其实是土地的地租……实现土地所有权的方式就是占有地租。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对某些地块的所有权为前提。马克思将土地资本定义为人类在土地中的劳动。土地资本为土地经营者带来的收益亦作为租金的一部分。土地的价格不仅由地租决定,还受到土地经营收益的影响。

  二、产权理论

  “产权”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学理论中,直到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对财产关系及其在社会制度变迁中的作用进行经济学解释后,“产权”一词才进入到经济学理论中。20 世纪 30 年代,在基于对权利界定和交易费用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斯提出课产权理论。他把产权定义为经济当事人拥有的权利。这种权利能促使共同体减少其他人对自己行动的影响。此后产权问题得到了很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每个人都给出自己的定义方法。

  根据产权的定义,可以总结出出产权的五个基本特征:明晰性;排他性;完整性;分裂性;稳定性与延续性。此外,产权还具有四个基础功能:外部性内在化功能、激励和约束功能、资源配置功能和降低不确定性功能。产权制度深刻影响着经济当事人对于资源使用的决策,因而也会对经济行为和绩效产生波及。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从广德县农村土地的现实状况出发,分析广德县农地流转机制中已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现实问题。再根据前期的理论研究和后期的实践工作,针对广德县农地流转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广德县农地流转机制的相应对策,促进广德县农地流转机制的有效运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大量研究土地流转的中外文献,通过对文献的研读获得国内外关于土地流转研究的相关理论信息。

  2.资料收集法:为获取第一手资料,笔者深入到广德县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和掌握了研究所需的相关资料。

  3.比较研究法:将宏观调控机制与市场机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分析两者各自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二、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一)可能的创新之处

  本文的可能创新点在于视角的转换。纵览国内外对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对政府引导机制或市场引导机制的单项研究中,而缺少对二者的绩效比较研究。本文是从二者的绩效对比研究出发,分析政府引导机制和市场引导机制发挥的实际作用,从而提出完善现有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对策。

  (二)不足之处

  本文是对广德县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广德县的角度出发,对广德县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已取得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由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限制,未能对相关的绩效比较进行定量分析,因此缺乏一定的说服力。此外,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存在资料收集不完备的问题,尤其是对外文文献资料的收集方面。希望在日后的研究生涯中,对这些问题做出改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