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文学论文 > 现当代文学论文

直面苦难的生命力量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7-15 共1014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胡学文小说的精神力量探讨
  【引言】胡学文作品中小人物的苦难生活研究引言
  【第一章】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
  【第二章】直面苦难的生命力量
  【第三章】作家小说创作的艺术探索
  【结论/参考文献】胡学文底层小说创作的情怀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二章 直面苦难的生命力量

  小人物的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悲剧,让我们慨叹社会底层生活的艰难和不易。但作家作品审美意蕴的着眼点并不仅仅在于此,不只是简单地抒情感伤,更是要去展现小人物在多舛命运中的抗争求索,引发读者的心灵震动。李斯托威尔曾经说过,悲剧之所以引发人心灵的触动,一方面是善良的人要承受"巨大而又异乎寻常的不幸",但另一方面,在更多的时候,在不幸的生活境遇面前,悲剧主人公往往有伟大的人格展现,"一种比苦难还要坚强得多的灵魂".

  第一节 胡学文笔下小人物的苦难抗争胡学文的作品并不以所谓的"好人有好报"或是符合一般读者审美期待的"大团圆"来结局,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悲剧色彩。但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他在呈现底层人物悲剧人生的同时,更让我们看到他作品中的悲剧精神,主人公那种面对困境百折不挠、不屈服、不软弱、不退缩、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与果敢,他们在执着地寻找、追求、抗争,祈求梦想的实现。朱光潜先生曾说:"没有对灾难的反抗,也就没有悲剧。"诚然理想、追求像泡沫一般虚无缥缈,但即便只有星星点点的希望之光,也足以给悲剧人生带来光明,带来温暖,激励小人物勇往直前、锲而不舍。在读胡学文的作品时,我们深切感知作家身上所具有的社会良知和责任感,并透过作品深刻感受到作家对中华民族仁爱精神、善良品德的呼唤与歌颂。尼采认为,"悲剧以其形而上的安慰在现象的不断毁灭中指出那生存核心的永恒。"悲剧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悲剧精神的崇高就在于此。它将人在面对命运、邪恶、失败、毁灭亦或是某种社会不可抗力时不屈的精神和奋斗意识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它是一种虽败犹荣、视死如归生命意志的呈现。希腊神话的普罗米修斯被恩格斯誉为"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就是因为普罗米修斯身上体现了悲剧的力量,他为了人类的幸福敢于对抗强大的宙斯,虽然他被宙斯用一条永不断掉的铁链束缚在高加索山陡峭的悬崖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饱受风吹、日晒、饥饿,不能入睡、不能休息,忍受着被神鹰啄食肝脏的疼痛,但他从来没有因此退缩、放弃,这种坚忍不屈的悲剧力量撼人心脾、深邃深刻,对人的心灵有巨大的影响力和穿透力。悲剧虽然把人生最痛苦的东西加以呈现,但有价值的事物越是被毁灭,其悲剧力量就得以更大彰显,悲剧强烈的震撼力和美感便油然而生。读者阅读悲剧作品的过程,是超越生命本身存在的过程,悲剧主人公在面对困难、迫害、摧残甚至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抗争,也激励和鼓舞着读者在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过程中矢志前行、刚强不屈。悲剧精神的实质,就是人类向往幸福的理想主义和不畏艰难的英雄主义。

  胡学文笔下的人物虽然不是拯救时事的英雄,但人物虽小,人心尚大。小人物的精神尊严同样体现了人存在的价值。

  悲剧就是这样一种对生活、对生命的深沉思考,当代学者克利福得·利奇认为,"一种没有悲剧的文明是危险地缺少某种东西。"就像左丘明所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悲剧使人敢于置身鲜血淋漓的苦难生活,敢于承担自身的历史宿命,在灾难中确认自己,在毁灭中提升自己,在人与命运的败仗中实现自己。生活并不天天上演喜剧,人生并非一马平川,悲剧让我们在承受生活的同时更好地认识生活、获得警醒、导引未来。悲剧的精神让小人物拥有更大的生活力量,使他们以单纯的信仰坚信人类的理想和未来,在与非人存在的斗争中,目光坚定,意气风发,义无反顾。

  胡学文在他的作品中将悲剧的审美意义和精神力量发扬光大,他近乎执着地关注着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纵然社会底层往往和贫穷、苦难、匮乏的生存处境相联系,但胡学文在作品中叙写底层人物面对生活压力、苦难和贫穷等悲剧的同时,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底层人物的深切同情和人文关怀,传达了作家的无限感慨,他与作品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真正放到社会底层之中,去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展现出底层人物在面对权利缺失,经济、文化匮乏,政治意识淡薄,生活极其贫困的状态下,他们在与命运抗争的同时所体现出来的悲剧力量。

  第一,生命尊严的坚守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作家是一个苦行僧,他要承受精神的拷问,坚守着属于自己的精神自留地,而这种坚守又要在生活中不断沉淀,从而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唤醒沉睡的世人。胡学文的底层叙事,传承着五四以来新文学"为人生"的文学传统。就像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那样:"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阅读胡学文的作品,虽然作品大多都以悲剧来收束,但在他的作品中,我们体会到的是一种对于生命的坚守,这种坚守的力量成为他叩问生活、解读社会、认识世界、把握精神和灵魂的支点,虽然在残酷的社会现实和生活面前这种坚守有时会疲惫无力,但这是一种人性深处最最坚韧和持久的力量,这是人性中最勇敢的抵抗,更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过程中最艰苦卓绝的力量和最厚重的基础。胡学文笔下的人物有着不同的人生境遇,他们在用自己的反抗坚守着自己人生的希望,虽然坚守的最终结果,大多以失败而告终,但就是这些普通卑微的庸常百姓,他们的坚守是自己内心深处的人生追求,这不仅仅是良心的坚守,更是责任的担当,社会的前进依靠人民,而胡学文笔下的这些普通百姓正是社会前进的内在动因,是民族的灵魂根本所在,虽然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发生着剧烈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然乡村自身还有太多的陋习,社会前进的道路上也还有太多的艰辛和阻碍,但这种对于生命意义的执着坚守正体现了坝上草原人坚忍的性格,它潜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融入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成为中国人的责任担当,成为捍卫中国人尊严的最好体现。我们从《极地胭脂》中的唐英、杨疙瘩,《秋风绝唱》中的二姨夫马掌、瘸羊倌、瞎子,《血乳同根》中的史东山、铁女,《走西口》中的石老大,《血色黄昏》中的古原、莲儿,《离婚》中的秦月娥,《挂呀么挂红灯》中的白乐、《风止步》中的吴丁,《狗头长角》中的副乡长周文,《折腰》中的杜梅,《无奈的突围》中的陈宝,《民间官司》中的乡法庭庭长杨晓东等,看到了底层百姓生命尊杨的执着与坚守。

  在《虬枝引》中,乔风深深眷恋着自己的故乡,虽然身在城市,但却缺少对城市的认同感,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充满了对家的坚守,但由于自己不过是个拾荒的人,这种身份和能力的局限,使他更加的渺小无助,但他对故乡、对家的坚守,这份执着的力量却是不可动摇的,这种坚守化作了一种坚韧不拔、坚不可摧的力量,使他这个城市的异乡人做人的尊严得以体现。

  胡学文的作品很真实,《一棵树的生长方式》中的姚洞洞在苦难生活中,在尊严被践踏的情况下,内心的兽性被极大的迸发出来,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他以暴力复仇的方式艰难生长着。虽然姚洞洞的反抗方式近乎极端,但在这之中,我们也看到了胡学文对人性的尊重,在苦难的生活面前,在不可抗的命运面前,底层人物以他们最真实、最自然的方式去面对,在这其中有善良也有丑恶、有痛苦也有欢乐,但究其根本,这都是底层小人物不屈服于命运,对命运决绝反抗与坚守为人最初尊严的一部分。

  人物虽小但人心尚大,胡学文的作品充满了悲剧的震撼力,他的作品尊重人之为人的尊严,这体现了胡学文草原人对生命尊严的坚守,他使读者对小人物的人生充满敬畏和思考。英国小说家约翰·高尔斯华绥曾说:"人受到的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第二,精神世界的寻找在胡学文的很多作品中都体现了"寻找"的主题。也因此有时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会有一种重复感,但在看似重复的结构里,小说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和生活面貌的描写,在展现底层小人物无奈悲苦生活的同时,更加凸显了小人物自觉自省的民族意识。

  这些勇于"寻找"的近乎偏执的草根人物,一方面反映了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变迁的同时所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现象,另一方面透过他们的精神求索,更显示了人生意义、存在的价值及尊严。《命案高悬》中的吴响几经挫折寻找尹小梅的死因、《飞翔的女人》中的荷子寻找丢失的女儿、《婚姻穴位》中的刘好想找一个女人成一个家、《极地胭脂》中的唐英想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和一份真挚的感情、《麦子的盖头》中麦子寻找马豆根抛弃自己的原因、《一棵树的生长方式》中姚洞洞寻找反抗孙贵、孙关水权势淫威的方法、《热炕与野草》中石头爹一定要为孩子寻找一个娘……虽然上述人物寻找的结果以失败告终,但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敢于直面现实、反抗绝望,寄予了作家深切而真挚的同情。生活是苦难的,但这阻挡不了底层人物对善良和道德的寻找,对正义和美好的追求。正是这种坚韧、执着和不屈的精神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寻找体现了人性的光辉,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人生的历练,即便生活中有再多的痛苦呻吟和撕心裂肺,也不能阻止底层人物对生命的渴求和期望。《像水一样温柔》中的罗盘,因为看不惯有家室但游手好闲又嗜赌的老男人侯夏诱骗同村王宝玉之女,十八九的大姑娘王丫,于是当众捉奸、现场捉拿,但事情并没有让王丫有所醒悟,相反,却和侯夏私奔了,这给家中老婆重病的王宝玉一家更是猛烈一击。因为源出于他,罗盘为了为人的责任,踏上漫漫寻找王丫之路。在这个过程中罗盘寻找王丫,也寻找着人内心的善,王宝玉并没有埋怨罗盘,而且做了罗盘坚实的后盾,给他资助,并且照顾他的家里。两个普通的底层人物在寻找的过程中,彼此温暖,互相慰藉,坚守着人性中的大美。这种寻找给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温暖,同样这种寻找与自我纠错的力量也幻化成中华民族精神绵延不息的动力。正如古云: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胡学文透过小人物的精神寻找写出了中国人身上的人格尊严和精神力量。

  第三,人生价值的实现胡学文小说中的人物在"寻找"和"坚守"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使自身价值得以实现,我们在这些草根人物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经久不衰的内因。如胡学文笔下弱势之中的弱势群体--女性形象。她们没有漂亮的教育背景,缺少知识、文化,没有改变命运的能力和资源。她们在苍凉、灰暗、悲惨、近乎绝望的日子里,在贫困、男权、权势一次次的压迫下,被侮辱、强暴、掠夺,她们是狂风骤雨中独自绽放、努力挣扎着的花朵,备受摧残、无言以诉、枯萎零落、惨遭践踏,但即便环境如此恶劣,也并没有摧残她们向上的决心,他们努力抖动着自己的枝叶,和狂风对抗、向暴雨宣战,以自己的坚定、隐忍、不屈和倔强点燃生的希望,弘扬人性中的大美。

  《飞翔的女人》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荷子带自己的女儿小红去赶集,在集市上丢了自己的孩子,于是她走上了漫漫的寻女之路。为了寻找女儿小红,她经历了各种磨难:

  当家里为寻找小红而一穷二白后,丈夫与其离了婚,在之后寻找自己女儿的日子里,荷子被人骗过、耍过、甚至被拐卖、侮辱,所有的一切并没有把她吓倒,反而更加激发了她惩治人贩子,找到女儿小红的决心。故事的最后,她没有找到自己的女儿,但在整个寻找的过程中,这个柔弱的女子,"灯草样儿"的女人却像野草一样顽强、坚忍,她的信念、她的母爱,铸就成她坚不可摧的顽强力量。这个"灯草样儿"的女人脸上始终挂着泪水,她的人生被苦难浸泡,但泪水的背后不是退缩和妥协、不是孤独和绝望,而是精神的再一次超越,她坚信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女儿。她勇于和人贩子做斗争,她在寻找自己女儿的过程中解救了他人的孩子和其他被拐卖的妇女,她将对自己女儿的爱转化成对所有被拐人员的大爱,荷子实现了她生命的巨大超越,也用自己的行为真正的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她的人生价值。世间充满了残酷、冷漠和无情,荷子尽管地位卑微,但她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她将中国传统女性的心地善良、质朴慈爱、隐忍坚韧,同时在面对挫折磨难时的不屈、坚毅、反抗和坚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她书写了人性和道德的尊严,书写了人灵魂深处的壮美。

  生活并不都是一帆风顺,也并不完全按照人们所想,生活充满变数。胡学文在其作品中对于生活并没有浮夸,而是真实地再现生活的艰难、人生的不易。朱光潜先生说:"任何伟大的悲剧归根结蒂又必然是乐观的,因为它的本质是表现壮丽的英雄品格,它激发我们的生命力感和努力向上的意识。"胡学文的悲剧小说升华了人格。他通过小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不幸个体的苦难遭际、悲剧人生,但就是他笔下的草根人物在境遇悲惨的生活中,不为命运所摆弄,成为生活的强者,在困境与挫折面前,他们磨砺意志、顽强不屈、上下求索、捍卫人格尊严,鼓舞人心,使人鼓起生活的勇气。可以说胡学文作品中的草根人物在艰难困苦中对个人尊严、精神信仰的执着追求、坚守,真正将人生价值得以实现。这就是伟大的悲剧精神,"是人面对生活中的不幸、苦难和毁灭的必然性时,主体所表现出的抗争与超越的精神,而悲剧性的精髓在于主体悲剧精神的张扬。"叔本华认为悲剧"暗示着宇宙和人生的本来性质".

  虽然胡学文的作品在很多时候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底层人物的故事结局和人生走向,但正是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结局给读者有更多评判的机会,让读者可以通过作品去寻找自己未来的路。

  第二节 作家的人文关怀充分肯定小人物的精神价值

  文学作品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小说通过凸显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距离,以此更好诠释和表现生活,慰藉心灵、导引方向。生活不都是美好的,生活很残酷,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更残酷。于是胡学文说:"在社会转型时期,文学的使命不是轻了而是重了。"为此,作家创作了一系列反映底层人生与社会思考的小说,他的作品真实描写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悲剧命运,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反映小人物的压抑无奈。他给笔下的人物预设了很多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远在天涯,想要实现而不得实现的愿望,让他们的人生之路布满荆棘、坎坷,让命运与他们开玩笑,让他们在卑微的心愿面前,虽然努力却仍无力。作家在缩短现实与理想距离的同时又有意拉大现实与理想的距离,让底层小人物美好愿望灰飞烟灭,就如灰姑娘手中点燃的火柴一般,变成幻影。让我们在慨叹小人物悲剧命运的同时更去慨叹生活的残酷。生活充满变数,人生因此充满悲剧,但胡学文没有掩盖生活、掩盖人生,而是将生活真实再现,与此同时,更展现了小人物对残酷现实的反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对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胡学文就是这样一个有担当的作家。他的创作与自己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第一,草原生活的独特经历加深了作家对小人物顽强生命力的理解阅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阅历是一笔资源,是一种历练,阅历决定了人生的走向、生活的态度。胡学文 37 年的草原生活的独特经历,使其对草原、农村有厚重的感情,他体察民情、感受民风,用自己的笔墨诠释着草原忠实的儿子对土地、对人民的爱。

  胡学文 1967 年 9 月出生在河北省沽源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里。沽源县地处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张家口东北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此地碧水蓝天、草场丰茂、景色秀美雄浑,有"沙平草远望不尽"、 "风吹白草天无际"、 "深草卧羊马"之咏。无数北方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一代代英雄豪杰从这里崛起,其中还有很多优美动人的故事传说。所有这一切,造就了沽源独特的草原文明。胡学文就生活在这里,他自小耳濡目染坝上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碧水、蓝天、白云、草原等雄浑秀美的大漠景观是他成长的背景,同时,别样的草原民族文化也成就了他质朴、强悍的草原性格。作为一名故乡草原踏实的儿子,胡学文的创作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他非常珍视让祖辈曾经繁衍生息而今又养育了自己的辽阔草原。草原的生活给他带来了无尽的乡土记忆,童年生活的无尽快乐,乡野山梁的嬉戏玩耍,更加增进了他对家乡草原的感情。在《小说选刊》转载他的中篇《极地胭脂》配发的《小说家说》中,胡学文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这种感情:"我对坝上草原的景致有一种偏爱。"正如莫言将山东高密作为自己创作的精神自留地一样,胡学文也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对故土的深情当中,故土的神奇雄浑令他迷恋,故土的人文精神让他歌唱,故土的苍凉悲壮令他疼惜心痛,他用自己的血和泪诠释着生他养他的这一方热土的人文情怀和时代骤变,更在故土之上更广阔的领域中去彰显他作为一个优质作家"为人生"的创作主题,进而体现作家的人文关怀和中国脊梁。

  他的作品彰显了故乡草原人对生命的尊严、精神的坚守和人生价值的践行。沽源是历史名城、文化重镇,在沽源这块广袤的草原上,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英雄豪杰辈出,辽阔的草原和游牧的生活方式锻造了马背民族热爱自由、敢爱敢恨的性格。为了朋友,两肋插刀;为了爱人,舍生忘死;为了信义,在所不惜。数千年来,他们与牛羊为伍,逐水草而居,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生性豪迈,淳朴善良,威猛彪悍,敢爱敢恨,信守承诺、坚韧不屈。故乡草原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信义的执着和坚守,对情感的虔诚与痴情,这一切勾勒出故乡人美好的人性。胡学文在他的作品中以近乎执着的精神去赞颂小人物对生命的坚守、精神的寻找和为人生价值的最大实现所做的努力。

  这是对故乡草原文化的一种传承,为此作家也在进行着艰苦的探索。他的这种坚守和寻找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草原子民率直刚勇的英雄品格,更深刻地认识到草原文明天人合一、浑朴纯真的文化蕴涵。在《秋风绝唱》中他塑造了瘸羊倌这样一个虔诚守护草原的人物形象:他对草原充满了敬畏之情,不允许家人和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破坏,并与之做着不懈的斗争。瘸羊倌对草原的守护其实是一种对草原文明的忠诚与坚守,是对人性中至善至美的草原人格的传承和歌颂。

  胡学文深深地热爱着自己所生活的这一片土地。《走西口》中的马华,她没有惧怕野蛮丈夫的毒打、威胁,毅然决然将自己热烈的感情奉献给了自己的情人。我们从马华身上深切感受到草原女人对热烈情爱的执着,对自己情感尊严的坚守。《无奈的突围》

  塑造了陈宝这样一个信守诺言的人物,他坚守了草原人"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在自己的好友王东死后,毅然决然承担起照顾王东妻子的任务,即使遭人非议,但在信义面前,他选择坚守。同样在《向阳坡》中马达也在坚守着自己的土地,他守护土地实则是在守护做人的尊严。《秋风绝唱》中的黄老二没能管住自己赌博的贪欲,最终将自己的妻子翠花抵给了独眼儿,为了赎回翠花,瘸羊倌和独眼儿以五万块钱达成协议。当瘸羊倌因五万元的赌债发愁时,其子黄老二让报案,"瘸羊倌一瞪眼,不讲信义,你脑袋是不想要了".当赌来的钱被派出所没收,独眼儿上门追债,瘸羊倌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瞠目的事情,他用菜刀剁掉了自己的大拇指,这时脸上终于露出一抹笑意,说道:"我从不欠债。"草原人对信义的坚守,甚至超过了通常伦理的标准。

  故乡人的草原文化精神,深深感染了胡学文,使他的创作在反映社会、人生的同时,也将人性中的至善至美、坚韧不屈、对信仰的坚守和矢志不渝的追求贯彻其中,在揭示生活、拷问生活的同时,点燃人心中的理想之光,指引人前行的道路,鼓励人坚忍不拔地奋斗前行。

  第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关照充实了胡学文小说悲剧精神创作内涵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思想,这是因为每一个作家对生活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关照,虽然有时文学作品的内在会有雷同的现象,但作家对生活的体认所产生的创作个性是不能够泯灭的。生活是作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察关照决定了作家独特的创作思想、创作情感、个性、关注点和艺术视角。胡学文越来越意识到,生活对其创作的重要性。

  文学即人学,"文学的存在方式最终决定于人的存在方式,文学艺术领域任何根本性的问题都归结为对人的理解"胡学文近乎执着地关注着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这些小人物成为作家丈量生命宽度,解说现实人生百态,表达 "为人生"创作思想的重要内容。

  "有人评价河北作家胡学文:'写底层是他的宿命。'对此,胡学文倒并不完全认同,他认为写什么取决于作者的经历与情感和对生活的关照。不过胡学文也坦承:'我的情感离不开小人物,我更愿意写他们。乡村情缘本来就是我的底色,不能更改,无须更改。'"胡学文的文学创作之路日渐成功,他从农村走到城市之后,仍然没有放弃对底层小人物生活的持续关注,还经常下乡去深入基层,体验老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这体现了草原人的文化性格。

  胡学文用他的笔触在作品中描述了一个个丰满鲜活的人生画面,着力表现小人物日常生活场景和情感思绪,对人物的灵魂和人性进行审视,叙写小人物在困境生活中的起落沉浮,表现他们在面对多舛命运时的犹豫不定和人生挣扎。小人物往往处于社会底层,地位卑微、生活艰难。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他们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所以古往今来很多知识分子通过文学作品试图借此表现自己的悲天悯人,升华出自己所谓面向底层的精英姿态。胡学文在他的作品中深刻的剖析了小人物悲剧人生的根源,但同样在《人物之小与人心之大》中他也谈到:"小人物生活常常是艰难的,或者说处于劣势,但并不是其精神也处于挤压中,虽然这种情形也有,但更多时候是相反,往往比高层更高。"这些人物在生活中虽然有茫然、有无措,但对于精神的坚守和命运的抗争却是小人物生活的精神内核。《命案高悬》中吴响在追查尹小梅之死的过程中失去了谋生的饭碗--护林员,之后被毛文明找来兴师问罪,丢了摩托车,又被人诬陷为流氓嫖客,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对于真想的寻找。

  作品《挂呀么挂红灯》中讲道:摄影家协会主席魏宁和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吴风雨来村里捐款,白乐接受了他们的三百元捐款,因魏宁提出想到农户家走走,村长安排白乐进行接待,魏宁对白乐家的红灯笼非常感兴趣,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慎掉进了土豆窑,摔成了骨折,白乐因此背上了一千块的外债,为了表示歉意,妻子叶子也无偿来到魏宁家照顾他。单纯的叶子只是想一心一意地照顾魏宁,希望他赶快养好伤,但魏宁却在吴风雨的挑唆下让善良的叶子写下协议表示自愿伺候魏宁,不要工钱。可是魏宁和吴风雨始终不太信任叶子和白乐,特别是白乐因急需用钱向魏宁借钱之后,魏宁开始对叶子心存芥蒂,当魏宁得知自己在白乐家拍摄的作品《挂红灯》得了大奖,他更是处心积虑、处处提防叶子,怕叶子借此分享他的荣誉和财富。因朋友来探望魏宁带的营养品很多他都吃不了,于是魏宁给了叶子,贫苦的叶子哪里舍得吃,于是委托卖菜的老婆婆帮她代卖,这件事情被吴风雨偶然发现;魏宁为了安全起见想要辞退叶子,还和吴风雨一起给叶子扣上了偷东西的罪名。秋后,生活拮据的白乐还给了欠魏宁的两千块钱,但要魏宁打个证明,叶子不是小偷。本文中地位卑微的白乐和叶子用他们的良心守护着人之为人的尊严。红灯是光明和正义的象征,是希望的所在,文中的叶子勤劳、善良、天真、淳朴;白乐虽穷困潦倒,也有自己的小聪明、小算盘,但却遵守诺言,他将每一笔债都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虽然生活的困窘使他还在借债度日,但他信守承诺,有债必患,乐观地面对未来的生活;相反,魏宁和吴风雨虽然有头有脸,被称之为贵人,但却自私狭隘,生活中充满欺骗和不信任,这使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纠结。这是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隔膜,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小人物身上的精神闪耀。

  人物虽小,人心却大。生活暗淡,精神却亮。胡学文通过对生活的关照、对小人物命运的思考,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形象,在表现生活真实的同时,借以表现小人物的精神力量。《婚姻穴位》中善良的刘好、《极地胭脂》中寻找心灵净土和真挚情感的唐英、《麦子的盖头》中富有正义感的麦子、《秋风绝唱》中坚守信义的二姨夫和瘸羊倌等等。虽然故事的最终草根人物遭遇挫折、失败以至于牺牲、毁灭,但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义的坚守、人性中的光辉与正义却从没有因生活的苦难而泯灭。他的"底层文学以平民意识和人道精神对于灰暗、复杂的生存境况发出质疑和批判,揭示底层的悲喜人生与人性之光".

  他在体察生活、关照生活的同时赋予生活中的底层人物以一种悲剧的力量,这些人物在面对厄运的时候能够挺起胸膛,在恶劣的环境下坚韧不屈、倔强向上。胡学文作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作家,他将对生活的点滴关照写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努力挖掘生活的希望和期寄,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给读者带来更多的生活正能量。虽然其作品中的悲剧人物无例外的惨遭失败,荷子最终没有找到自己的女儿,吴响最终没有找到尹小梅的死因,吴丁最终也没有能够完成惩治邪恶来拯救王美花等善良无辜女性的目的……但他们对正义的坚守、对生存价值、生命尊严的维护,这种矢志不渝的坚定、万劫不屈的刚强以及面对厄运一往无前的抗争精神,都荡涤着读者心灵,影响着读者灵魂,使我们更加深刻感受到,底层小人物身上的壮美与崇高。胡学文的作品将悲剧的力量呈现、放大,让读者看到生命的本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作家的中国脊梁和精神价值。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