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特殊教育论文

残疾学生群体受体育教育公平的意义及实现路径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2 共3192字
论文摘要

  盲、聋、培智学生群体,是指在心理、生理和人体结构方面有残疾的儿童,主要包括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和综合残疾等6类。截止2007年,我国共有残疾儿童大约817万人(指0至14岁儿童),其中视力残疾儿童18万,听力残疾儿童116万,肢体残疾儿童539万,智力残疾儿童62万,精神残疾儿童114万,多重残疾儿童80万。残疾儿童作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在生活、学习等各个方面都会遇到比健全儿童更多的困难和障碍。

  一、盲、聋、培智学生群体受教育公平的现状
  
  1.盲、聋、培智学生群体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难以享受到公平教育的水平
  据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2009年全国残疾学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的仅为6915%, 3015%的残疾儿童享受不到义务教育;其中18岁以上的残疾青少年超过42%未上过学,35%仅为小学文化程度;而无残疾的身体正常的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14%, 15-50岁的文盲率仅为3158; 2010年全国有7000名残疾学生被普通高等院校录取,近1300名残疾学生进入特殊教育学院学习,然而这些享受到教育的人数仅占残疾人总数的微乎其微的一部分。由数据可知,特殊儿童群体从接受义务教育、初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比例远远小于正常儿童,这也直接导致了特殊儿童群体整体文化素质不高。

  2.盲、聋、培智学生教育发展严重失衡,差异性显著
  残疾人教育尤其是基础性义务教育阶段发展较快,特殊群体的学前教育、初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极为薄弱,绝大多数特殊儿童群体享受不到除了义务教育以外的非义务教育,特别是城市、乡镇、农村的差距更为明显。

  2009年,我国已有特殊教育学校1672所,然而受教育人数仅为特殊儿童群体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受初中等教育人数为特殊群体总人数的不足百分之一;全国11个省市已设置高等特殊教育机构14所,受高等教育人数不到特殊群体总人数的百分之一。这说明公平性教育严重缺失,特殊儿童群体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素质、就业能力、适应能力整体偏低。

  3.针对盲、聋、培智学生群体的特殊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与普通学校相比差距甚远,师资力量薄弱,难以满足常规的需要,更不要说能使更多特殊儿童享受教育的公平性。

  4.经济困难也导致了盲、聋、培智学生群体无法享受到教育的公平性
  很多盲、聋、培智学生适龄儿童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了进入学校的机会,这也使得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越来越低,从而越来越远离健康的队伍。

  二、盲、聋、培智学生群体受教育公平的意义
  
  1.盲、聋、培智学生群体享受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社会是由若干个个体共同构成的,任何一个个体的身心状况都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决定着个体的发展方向和利益。我国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方针、政策、法律体现了特殊教育儿童的享有公平的社会权利。特殊教育儿童作为弱势群体,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关爱,运动技能的发展和文化知识的学习是特殊教育儿童融入和谐社会的两根拐杖。对于特殊教育儿童,发展运动能力是基础,学习文化知识是提高。只有将这一问题解决,特殊教育儿童才可融入和谐社会,成为和谐社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体育教育公平”是盲、聋、培智学生个体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良好的体育教育有利于改善和缓解特殊儿童群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生理问题主要指:运动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身体协调能力差等;心理问题主要指:自卑心理、看不到前途与光明、焦虑、厌学、交际困难、适应能力差等。特殊儿童群体由于缺乏正常人的生理与心理能力,导致生活、学习、心理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体育锻炼,多方协调发展运动技能,既可以提高特殊儿童的生理与心理能力,也提高了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极大地促进特殊儿童身心康复,使之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健康的学习与生活中。

  3.“体育教育公平”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
  残疾人体育事业是残疾人事业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法》中有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保障特殊群体的体育权利,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为特殊群体参加体育运动提供条件和方便”;《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16条规定,全社会应当关心、支持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7条规定,盲校、聋校、弱智学校要重视开展学生的体育活动。

  4.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特殊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我国社会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体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体育事业,提高残疾学生身心健康,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满足广大残疾人的心愿,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责任。

  三、盲、聋、培智学生群体享受体育教育公平性急需解决的问题
  
  1.盲、聋、培智学生群体享受体育教育公平性缺失情况分析
  根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提供的数据,全国共有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我国的小学、中学、大学是体育场地相对比较集中和完善的地方。然而特殊教育机构几乎没有足够和完善的体育场地设施及附属条件,难以给特殊学生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参与体育的环境,再加上受经费、师资等条件的制约,特殊儿童群体享受体育教育的现状十分堪忧。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盲、聋、培智学生群体享受体育教育公平性缺失的集中体现: (1)社会各界的重视度不够;(2)特殊教育学校整体水平不高,学校规模与待受教育群体数量严重失衡; (3)缺少专门教学与指导的体育教师; (4)场地设施及附属条件匮乏; (5)参与体育比赛的机会甚少;(6)体育教育教学形式、内容、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不够。

  2.盲、聋、培智学生群体享受体育教育公平性急需解决的问题
  (1)大力发展职前特殊教育师资教育。构建特殊教育师资的“立体化”培养模式,提高办学层次,调整特教专业课程结构,开展新型师资的培养,全面提升特教师资力量。

  (2)推进特殊教育的全纳教育。探求符合国内国情和特色的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全面推进我国特殊教育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 (3)拓展学前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提升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和享受教育公平教育的程度,提升这部分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4)建立特殊教育培训的资源共享网络,促进特殊教育的师资、教育资源、学生的全面提高,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 (5)进一步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全面提高特教学校基础设施、教育资源、体育设施、师资待遇等现实条件,促进特教的全面进步; (6)逐步缩小城市与城镇、农村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提倡特殊教育的全程义务教育,推进全纳教育; (7)通过体育等各种手段,挖掘残疾儿童的潜能,全面提升盲、聋、培智学生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四、结语
  
  盲、聋、培智学生这个弱势群体因其生理及心理的原因,难以融入主流社会。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在特殊教育学校采取适当的体育教育手段与措施能否在提高特殊儿童运动技能的同时克服一些悲观、消极、胆小等心理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提高这些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真正回归社会,在社会上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这是本课题将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希望能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重视残疾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程凯。把加快特殊教育改革与发展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任务[J].中国特殊教育, 2010, (08)。
  〔2〕孟万金。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关心特殊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 2008, (01)。
  〔3〕尹海洁,韩阳。残疾人的受教育状况:公平缺失与水平滑坡[J].中国特殊教育, 2006, (09)。
  〔4〕程凯。发展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J].行政管理改革, 2011, (02)。
  〔5〕朱楠,王雁。全纳教育视角下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 2011, (0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