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心理学硕士论文

情绪智力与疏离感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4-07 共462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友谊质量、情绪智力对流动儿童疏离感的影响
【第2部分】流动儿童疏离感受影响因素研究引言
【第3部分】疏离感、友谊质量及情绪智力文献综述
【第4部分】流动儿童疏离感受问题的提出
【第5部分】疏离感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第6部分】 情绪智力与疏离感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第7部分】友谊质量在情绪智力与疏离感关系上的作用总结及参考文献

  5 研究二 情绪智力与疏离感的关系:友谊质量的中介作用

  5.1 研究目的

  考察情绪智力对疏离感的影响,并且探讨友谊质量在两者间的中介作用。

  5.2 研究假设的提出

  通过研究发现,在缓冲个体的疏离感时,友谊是有着非常积极地作用的。并且儿童在进行社会交往的时候,情绪智力是一种直接影响儿童交往的社会能力。情绪智力作用于疏离感,是通过同伴之间的关系来作用的,这种同伴关系也就是友谊质量。疏离感是能够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的,主要是因为疏离感会给儿童带来寂寞和挫折,包括上文提到的厌世情绪。所以,疏离感是可以通过友谊质量来预测的。另外,人际关系也会影响疏离感和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不难发现,儿童与自己的同伴之间受到同伴的接纳程度越高,证明儿童的调节情绪的能力越强;在引发消极情绪的同伴冲突情境中,使用建构性调节策略可能提高同伴接纳,而使用非建构性调节策略(如发泄、回避、攻击等)则可能降低同伴接纳。所以说,情绪智力、人际关系和疏离感之间就成为了一个良性的相互作用,情绪智力会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良好就能够缓解疏离感。

  结合以上的论述,可以推断,疏离感会受到来自情绪智力的影响,但这个影响并不是直接的,是通过友谊质量来传递的。自我管理情绪是情绪智力的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对情绪的认知能力、对情绪的表达能力、情绪激励、反省情绪的能力以及调节情绪。

  情绪管理的主要对象,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作为负性情绪出现的疏离感。但是,有关疏离感和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的实证研究还很有限,因此不能够确定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所以,本研究希望在研究流动儿童疏离感的基础上,引入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的研究,从而深入探索三者之间内在的作用机制。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下列假设:

  H1:流动儿童友谊质量与疏离感相关显着;H2:流动儿童情绪智力与疏离感相关显着;H3:流动儿童情绪智力和疏离感之间友谊质量起中介作用。
  
  5.3 研究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与研究一所采用的被试相同。

  5.4 研究工具
  
  1.青少年学生疏离量表(同研究一)2.青少年情绪智力调查表本研究采用《青少年情绪智力量表》(陈李绸,蔡顺良,2006)作为初中生情绪智力的测量工具。本量表是在西方学者的情绪智力理论(Mayer,Salovey,1997;Goleman,1995)的基础上,结合台湾本土情绪智力相关研究编制而成。量表共 50 个项目,包括情绪认知、情绪表达、正向激励、情绪调节、情绪反省五分量表,每个分量表 10 个项目。量表采用 Likert4 点量表形式,分别为“完全符合”、“大部分符合”、“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序给分 4 分、3 分、2 分、1 分,所有题目均正向计分,将各分量表所包含的题目累加,即得到各分量表的分数,受试者得分越高表明情绪智力越高。3.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本研究采用万晶晶(2002)编写的《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初中生的友谊质量。本问卷基于己有的《友谊质量问卷》(Parker,Asher 编制,1993;邹泓等修订,1998)修订而成。问卷共 35 个项目,五个维度:信任尊重、亲密交流、陪伴帮助、冲突背叛、肯定价值。量表为 Likert4 点计分,从 1“完全不符”到 4“完全符合”,其中冲突背叛采用反向计分;友谊质量每个维度的项目平均分即该维度的得分。

  5.5 统计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素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所用统计软件为 SPSS17.0。

  5.6 研究结果

  5.6.1 各研究变量的描述统计【1】

论文摘要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在表格中发现,情绪智力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存在极其显着负相关(p<0.01),与环境疏离感和友谊质量之间存在极其显着正相关(p<0.01),友谊质量与环境疏离感之间存在极其显着正相关(p<0.01),与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p<0.05)。然而,这还是不够的,还不能够作为本研究的依据,这只是一种趋势而已。因此,本研究准备进一步研究各变量的关系,在研究时将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技术。

  5.6.2 情绪智力与友谊质量及疏离感的层次回归分析
  
  在研究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人口统计学变量来混淆研究结果,本研究中,先采用回归分析,对性别、父母教育程度、年龄以及家庭情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性别对儿童的疏离感预测显着(β=-0.532,p<0.05)。因此,对性别变量进行控制的前提下,对友谊质量和情绪智力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结果见表 5.2。【2】

论文摘要

  
  通过层次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在分析结果中发现,在性别变量对疏离感的影响得到控制以后,情绪智力和友谊质量能对疏离感做出了新的贡献,可以解释社会疏离感 16.3%的变异、人际疏离感 38.8%的变异、环境疏离感 51.2%的变异。

  具体而言,友谊质量对环境疏离感预测不显着(β=-0.016,p>0.05)外,对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能显着预测。情绪智力能对疏离感各个维度预测在 0.001 水平上显着。

  5.6.3 友谊质量对情绪智力与流动儿童疏离感的中介效应分析

  在本研究中,运用层次回归方法,采用了程序和判断条件(Baron & Kenny,1986),对友谊质量对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进行了分析。分析的步骤如下:(1)自变量受到中介变量回归。在本研究中,中介变量是友谊质量,自变量为情绪智力,用友谊质量对情绪智力进行回归,具体结果见表 5.3 中的回归 1;(2)中介变量受到因变量回归。在本研究中,因变量为流动儿童的疏离感的各个维度,中介变量是友谊质量,用疏离感各维度对友谊质量的回归,具体结果见表 5.3 中的回归 2;(3)在对中介变量友谊质量进行控制时,运用层次回归技术,对自变量,也就是情绪智力对疏离感各维度这一因变量的影响程度进行考察。整个考察过程分为两步,首先考察疏离感各维度对情绪智力的回归,其次,在考察疏离感各维度对自变量的回归时,控制中介变量友谊质量,在对这两个步骤进行比较以后,考察中介变量模式中自变量情绪智力对因变量疏离感各维度作用的前后变化,具体结果见表 5.3 的回归分析 3。

  检验中介效应必须满足以下这些条件:(1)在回归系数上,自变量与中介变量必须显着,因为如果不显着就证明不存在中介作用,进一步的检验也就不用再进行了;(2)在回归系数上,自变量与因变量也必须显着,如果不显着,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也无需进行下一步检验;(3)第三,在回归系数方面,中介变量也应该显着,同时也要求,自变量的回归系数要向不显着转变,这样也就证明了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同样的,假如在回归系数上,自变量仍然显着,并比第二步中的有所下降,则表明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从表 5.3 回归 1 中可以看出,自变量情绪智力对中介变量友谊质量的回归系数为0.336(p<0.01)极其显着,这样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第二步分析,因为这满足条件 1。

  回归 2 显示,(表 5.3),友谊质量作为中介变量,对因变量人际疏离感、环境疏离感与社会疏离感回归系数均达到显着水平(p<0.001),这就可以说明,疏离感的各维度是和友谊质量显着正相关的,那么就可以接着进行第三步的分析。

  回归 3 的结果如表 5.3 所示,从第一步的结果中可以发现,情绪智力这一自变量与人际疏离感、社会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这些自变量的回归系数均达到显着水平(p<0.001)。第二步回归分析研究了对友谊质量这一中介变量进行控制以后,人际疏离感、社会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受到友谊质量的影响。【3】

论文摘要

  
  从回归分析的结果,也就是回归 3 第二步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对友谊质量这一中介变量进行控制以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受到情绪智力影响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有所下降,但是即使降低,其标准化回归系数依旧处于显着水平(p<0.001),这说明友谊质量在情绪智力和社会疏离感与人际疏离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而情绪智力对环境疏离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从 0.284 降到 0.162,也就是说,情绪智力和环境疏离感的关系(p>0.05),这也就说明,在情绪智力和环境疏离感之间,友谊质量是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5.7 讨论

  通过相关分析可以发现,情绪智力与社会疏离感(r=-0.344,p<0.01)、与人际疏离感(r=-0.245,p<0.01)存在极其显着负相关,与环境疏离感(r=-0.314,p<0.01)、与友谊质量(r=0.557,p<0.01)之间存在极其显着正相关。友谊质量与社会疏离感(r=-0.067,p<0.05)和人际疏离感(r=-0.020,p<0.05)之间存在显着负相关,与环境疏离感(r=0.185,p<0.01)之间存在极其显着正相关。现有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情绪智力能够积极地促进和维持和谐人际关系(Salovey,Mayer,2003,2004),而疏离感的主要来源就是不良的人际关系。通过研究,国内的学者发现,疏离感和情绪智力各维度之间呈现出显着的负相关(邹泓,2008),这说明,疏离感是能够通过情绪智力来缓解或者消除的,而本研究的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

  友谊质量能够预测疏离感。在校的中学生假如没有最好的朋友,那么肯定比有最好朋友的学生更容易感到疏离感(邹泓,1998);当儿童受到欺负或者其他被伤害的时候,一个朋友的关心和支持,会减轻他所体验到的疏离感(Hodges 等,1999)。本研究发现,友谊质量对于社会疏离感的显着地预测作用(β=-0.927,p<0.01),在排除控制变量的影响后显示了出来,友谊质量对人际疏离感具有显着预测作用(β=-0.780,p<0.05),但是友谊质量对环境疏离感预测作用不显着(β=-0.016,p>0.05)。

  通过本研究发现,情绪智力对社会疏离感、环境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均具有显着的预测水平(p<0.001),这一结论和以往的研究是相同的。

  通过上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友谊质量在流动儿童疏离感和情绪智力之间的中介作用提供了基础。经过整理以往的文献,不难发现,三个变量中每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国内外研究的主体,很少有像本文这样去讨论三者之间的机制。本研究在层次回归分析之后表明,在对友谊质量这一中介变量进行控制干预以后,虽然情绪智力对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的标准化回归系数有所下降,但是回归系数依旧处于显着水平(p<0.001),这证实友谊质量对社会疏离感和人际疏离感和情绪智力之间是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的;但是对于环境疏离感来说,二者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从 0.284 降到了 0.162,不再显着(p>0.05),这也证实了在情绪智力和环境疏离感之间,友谊质量是有着完全中介作用的。

  疏离感在流动性儿童社会心理发展迅速的初中时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对其的研究也非常重要。现有的研究中发现,青少年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功能、同伴关系和其对于疏离感的感受是负相关的(徐夫真,张文新,张玲玲,2009)。而流动性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父母离开家乡,来到城市打工,其家庭经济水平、社会地位普遍不高(侯娟,邹泓,李晓巍,2009),而他们的父母因为生活所累,每天忙于工作,并且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都较低,对于流动性儿童来说教育指导也就比较匮乏,家庭功能也不足(曾守锤, 2009)。往往流入地的市民对他们会有一定的歧视心理,而儿童本身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自身的语言和流入地不同,家庭经济条件也明显不如周围的人,自卑心理就容易形成,在与同伴的接触当中,也就不利于他们去建立正常的同伴关系(方晓义等,2008)。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这必然阻碍流动儿童的情绪智力的发展。但在与伙伴建立亲密的关系时,会得到心理补偿,通过陪伴帮助、亲密交流、肯定价值和信任尊重等因素的作用,最终降低疏离感,这与本研究的作用机制相一致。
  
  5.8 小结

  通过相关分析和层次回归分析,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相关假设,主要结论如下:

  (1)情绪智力对流动儿童疏离感有显着的负向影响,友谊质量对流动儿童疏离感有显着的负向影响。

  (2)友谊质量在情绪智力与社会疏离感、人际疏离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在情绪智力与环境疏离感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