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3-25 共344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第2部分】河南农村信用社内控研究绪论
【第3部分】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现状
【第4部分】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5部分】完善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的对策与保障措施
【第6部分】河南农村信用社内控现状与对策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3 章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结合第 2 章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内部控制应该包括的五大要素:

  内部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这五个方面分四节分析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

  3.1 内部控制环境和制度建设基础薄弱

  控制内部环境是信用社内部控制的核心,这也是其他控制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决定性的因素。因此现阶段,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在控制内部环境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其还不够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虽然实行了理事长、监事长、主任三方牵制的制度,但多出现兼任的情况。也就是说,信用社主任仍然拥有绝对控制权,即权利过于集中,加大了风险。与此同时各股东却过于分散,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流于形式,仍然持有落后的经营理念习惯于传统条件下的经营管理模式,忽视了内部控制与监督的重要性;设置机构与分配权责不合理,主要是重业务轻监控,重经营轻管理,导致了风险隐患的形成;还没有形成内控的企业文化,导致员工有章不循、违章操作。

  在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具体实施控制,对所确认的风险采取的防范、控制和化解的必要手段就是风险防范活动。这也是为保证银行内部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得以实现而制定的规章与制度。这些具体包括了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或句话说是各项业务操作程序。可是往往有一些人只将内部控制制度片面、简单的理解为了制定、汇总相关的规章与制度,天真的以为只要建立内部控制就等于建章立制。目前,内部控制束缚日常工作的思想还存在在部分信用社的管理者当中。正是这种将内部控制处于此种可有可恶的境地,才导致内部管理的滞后,即跟不上业务的发展。业务先于内部控制建立而不是内部控制先行,导致未完全落实员工自我约束机制贷款评估流于形式;其次要落实与检查这些内控政策、流程。现阶段虽然河南省农村信用社也有自己的完整的内控制度,然而这些制度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比照农业银行的相关制度制定的,与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完全不符。这些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应用也就成为了空文件,空制度,无法实施;其次是出现业务上制度的空白,这就就好比说,日常工作中某些业务早就已经全面开展了,可是与其相应的制度却迟迟没有制定出台。最重要是,相关制度的贯彻与执行的情况,这是河南省内信用社的短板,其内部都普遍存在着日常办理业务有章不循、违章不纠的现象。

  3.2 风险识别与评估缺位

  像其他商业银行一样,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的存在本身就是要承担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对积极有效的措施,同时将其控制在单位内部可接受范围之内,这就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风险的识别、风险的评估以及风险的应对。现在,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虽然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但缺乏风险意识,其机制也不够完整、科学。换句话说现阶段河南省信用社内部员工只是依靠自身的从业经验来进行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工作,而职工的业务素质与业务水平都很低下,同时,普遍缺乏风险的识别与控制能力,内控意识也很薄弱,人才非常匮乏,这些都导致信用社内部根本难以对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风险进行准确、有效的识别与评估。缺乏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工作分散在不同的业务部门,风险评估没有完整的方案和操作指南,主要依据各类表格和评估人员的个人经验,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加上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顺畅,在风险管理上往往存在多头管理的状况,不利于信用社从整体上管理风险。

  风险评估手段落后。农村信用社缺乏掌握量化风险评估技术的人才。因此对风险的评估还局限于定性的手工风险评估,信用风险的定量分析只是对财务报表的简单的分析,采用的是风险定性分析,没有评估模型实时监控,仍采用风险评估最原始的手段。风险评估内容单一。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评估基本上是计对信贷业务设计的,主要评估的内容为信用风险,而忽视了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

  风险识别存在滞后性。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目前对各类风险的识别主要依靠事后检査以及重大事件的报告,信息严重滞后,未建立起实时风险预警体系,缺乏账户余额异常变动预警、账户资金异常流动预警、现金头寸异常变动预瞀、借款企业信用风险预警等风险识别体系。对已识别的风险也未进行层级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设计业务权限,确定内部控制目标。

  3.3 信息交流与沟通机制不健全

  信息交流不仅要求相关的机构要及时、完整、准确地掌握单位内部的财务数据与信息,而且还要将相关的社会的事件、外部的情况和市场的信息进行掌握与决策。而现阶段河南省农信社体系内却反映出一些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会计财务方面的信息失真,而这些失真的信息根本无法准确地反映出来其所在信用社的实际的经营状况。个别个不遵守会计核算真实性原则的员工,其在工作中会出现任意记账、换表等情况,甚至这些都会成为员工应付各项检查与内部业务考核从而掩盖不同程度的违规行为的调节手段。其次是信息的传递渠道非常不通畅。信用社内部从上到下的分层太多了,工作链条也十分的冗长。这就导致了现实工作中会出现在这些分层中的某一层级的工作人员人为的拖延时间,或者是不同的人员之间对相同的制度理解却各有不同,最后就导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不顺畅。这些情况都不能达到及时、可靠的要求与标准。

  同时农村信用社的计算机应用不够先进,甚至依然还是停留在操作层面的会计信息系统,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非常落后,管理人员根本无法根据系统准确的分析与综合把握其管辖的业务信息,更别说能发现风险、从而化解风险了。

  具体来说,首先,现阶段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机制不顺畅。没有面向管理层的信息系统建设,从渠道上讲,信用社内部的信息沟通无法顺畅地从下到上,这就在信息收集的初始步骤上就遇到了阻碍。员工无法准确快速传达最新的相关信息,同时管理层也无法及时了解基层相关动态,更无法及时发现风险。另一个原因是信用社目前的架构仍旧是金字塔形的,没有做到足够的扁平化,层次多、链条厂,在信息传递上也会出现不及时、不可靠的现象。其次,下层级和平行部门之间未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河南省农村信用社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尚未建立,业务管理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内控信息资源利用效能低。当某一部门需要其他部门业务数据时,需向其他相关部门索取,既影响工作效率又给其他部门增加了工作量。信息沟通渠道的不畅通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比如风险管理部和内部审计部均承担了授信业务检查的职能,但两个部门均只在检查结束后将检查报告送达另一个部门,检查方案等信息并未共享,造成了两个部门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同一时期对同一事项开展检查,带来了人力和财力的浪费。

  3.4 内控监督流于形式

  监督评价与纠正主要是对以上四种要素的充分性、有效性和合规性进行评价与检查的。信用社稽查审计部门完成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屏障是帮助发现信用社内部控制运行甚至是最初设计的缺陷并及时改进。

  目前,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在内控制度方面缺乏足够好的约束能力。内部监督体系并不完善,风险控制的手段还相对落后。同时,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尚未建立必要的风险检测机制,未建立事前、事中的预警模式与制度。内部普遍存在对重大问题、重要问题不及时上报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授信为例,虽然有相关制度支持,并且这些制度也都明确规定了工作程序以及工作权限,要求各岗位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审查的顺序,审批的权限来审批业务。任何人均不得故意绕开审查、审批人。可是流于形式的监督,导致现实工作中却有很多的业务人员扭曲程序,导致许多贷款绕过了信贷部门的经办人员,由客户自己找到主管领导后,再由领导层层指派后最终由特定的业务人员去办理。借款人的潜在风险被现实工作中的这种逆向的工作程序不仅仅是掩盖住了,还严重破坏和干扰了内控制度与业务制度。

  二是稽核监督显得软弱无力。稽核制度在河南省农村信用社内部虽然早就已经制定确立了,但是,实际上该项工作却一直由管理层人员接管。稽核审查工作因为这些管理层管理着稽核工作的经费、人事任免甚至是人员配备而显得有些软弱无力。甚至于,稽核部门应有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根本没有在那些设立了专门的内部稽核部门的信用社里显现出来。例如,现实工作中往往都是稽核审查部门的人员来担任信用社的监事长。还有一些地区信用社的稽核部门内部人员很少,力量很小。而有限的人员中依然会有一些相对不错的员工被抽调充实了其他更被重视的部门。变动的稽核人员根本就无法适应内部的监管工作需要,导致于一直从事稽核工作的人员从来不是什么精兵强将,人员素质比较低,这是与其从事的工作根本不相适应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