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同等学力硕士论文 > 会计硕士论文

A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优化设计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25 共6748字
  第四章 A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优化设计
  
  4.1 优化路径和原则

  
  4.1.1 优化路径
  
  A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优化的重点是将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高度结合,并选取 A 银行1的需求,尽可能地反映出他们关注的焦点问题,选择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
  
  A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优化是众多环节相互联系的过程,如图 4-1 所示,整个优化过程可以分为:A 银行信贷风险识别、风险矩阵评估信贷风险、风险控制。在整个过程中运用了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和内部控制理论,结合多种方法如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专家打分法、风险矩阵法等进行风险控制优化。
  
  4.1.2 优化原则
  
  根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评价试行办法》(2004),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具体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的目标包括:确保商业银行各分支结构职责的有效履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和效果,提高其经营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促进其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确保商业银行业务、财务和管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保障商业银行资金、财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在 A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优化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 A 银行的经营状况、所处行业环境以及对经营目标的要求。其中包括对 A 银行信贷风险的最具代表性的影响指标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在优化时应该遵循效果上的实用性、控制方面的全面性和实践中的可行性等原则。
  
  4.2 A 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的优化

  
  4.2.1 A 银行信贷风险识别过程
  
  风险识别是综合整理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甄别并加以确认的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是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首先给予特别关注一个阶段,在风险识别环节中应该全面系统地考察银行面临的一切风险因素。风险识别是否全面科学将会直接影响银行风险控制的效果,一些未被发现识别出的重大风险有可能对银行造成致命损失。风险识别常用的方法有:
  
  德尔菲法、现场调查法、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对 A 银行高管们进行访谈,了解到以往 A 行对信贷风险的识别仅仅依靠历史数据和当今银行业普遍存在的风险。没有专门针对其自身的业务经营情况出现的具体信贷风险进行识别,也没有对风险进行细分归类,只是笼统分析,没有先进可靠的识别方法支撑接下来的风险控制工作。风险识别小组成员固定,没有抽调人员进行多轮识别,风险识别方法落后,进而导致识别出的风险也相对单一,与实际信贷问题存在较大偏差,加大了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因此,结合 A 银行具体情况,本文选用德尔菲法与问卷调查法来识别 A 银行存在的信贷风险。
  
  德尔菲法是专家调查法中很重要的一种,该风险识别方法首先是明确主题和目的来设计问题调查表,随后将该调查表发放给专家小组成员,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向专家征询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结论。通过整理统计专家组成员的建议,反映出具有很高准确率的集体判断的结果。
  
  本文在设计调查表时,选取了 A 银行风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及审计部门的 15 位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调查,见表 4-1.本次调查的主题是识别 A 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风险,要求小组成员根据 A 银行实际信贷风险情况进行预测判断,经过第一轮征询和反馈,专家小组的意见主要将信贷风险集中在了来自客户方面的因素、来自银行自身的因素、宏观环境因素、政策法规这四个方面。
  
  针对第一轮专家判断出的四个风险区域,设计第二轮问卷,分发给专家小组,由专家再对每个风险区域做出详细评价,细分每个风险下的具体因素,专家根据以往经验及对 A 银行信贷业务的了解,反馈细分意见,统计出了这四个影响因素下的具体判断指标如下所述,然后进行问卷打分,归纳出 A 银行具体信贷风险。
  
  a.客户信用方面因素
  
  对于客户信用模块, 主要是由客户信用评级体系决定的潜在违约风险。可从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信用状况进行分析。
  
  首先,通过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可以充分了解其偿债能力、资产流动性、营运能力等。
  
  具体包括四项指标:
  
  ①资产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是指能够及时满足各种资金需求及资金收回的能力。借款人的资产流动性越好,需要的转换期就越短,对 A 银行来说,面临的信贷风险就越小。
  
  ②偿债能力。偿债能力是指借款人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对借款人偿债能力衡量的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速动比率、清算价值比率等。借款人的偿债能力越大,则 A 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就越小。
  
  ③营运能力。营运是指企业经营运行的能力。也就是企业通过各种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营运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存货周期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周转率等。
  
  ④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借款人扩大企业规模、增强竞争实力的能力。借款人的发展能力衡量指标主要有销售收入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保值增长率等。
  
  其次,借款人信用状况。即指借款人对债务的履行状况,以及借款人的其他业务是否守信、是否被诉讼等。具体包括两项指标:
  
  ①还款意愿。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一方面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而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取决于其是否讲信用还款意愿。有几个衡量指标:资产抵押变现能力、经营管理状况、借款是否有明确的用途。
  
  ②信用记录。借款人的信用记录不仅可以帮助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能反映借款人的经营理念等,这些对 A 银行的风险评价有重要的作用,有着不良记录的企业或是个人,违约率高,信贷风险也会更高。
  
  客户信用方面因素导致的违约影响将是“关键”的。表 4-2 给出了不同信用等级客户的违约概率和风险等级。
  
  b.A 银行内部因素
  
  信贷风险除了受到借款人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之外,与其自身的一些因素也密切相关。具体包括四项指标:
  
  ①员工素质。员工的素质一般有两个方面,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员工的业务素质可以通过一些培训考核等得到提升,而道德素质是主观的,可以通过 A 银行的监督管理来减少损失。
  
  ②管理能力。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管理薄弱的状况,具体的表现有管理体系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A 银行的内部存在着很多弊端:员工风险意识比较薄弱;在经营机制上,成本观念也比较淡薄。
  
  ③制度执行。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即为“三查”制度。A 银行是否将这项制度落实,直接关系到信贷风险的大小。
  
  ④资产质量。是指特定的资产在 A 银行中起到的作用,有变现质量、利用质量及组合增值质量,还有为 A 行发展做出贡献的质量。资产质量的衡量指标有不良贷款率、贷款增长率、次级贷款率等。
  
  c.宏观环境因素
  
  ①信用环境。目前,我国企业和个人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少数个体经营者及私营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就会想方设法的逃债、赖债,甚至通过欺骗手段获得贷款。面对这样的信用环境,会加大 A 银行的信贷风险。
  
  ②区域经济状况。区域经济是指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作用产生的综合体。A 银行在进行贷款前要对区域经济状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经济的波动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d.法律政策
  
  我国虽然出台了很多法律,但是出台的这些法律还是不够全面,而且有些法律还需要进行修改。另外,法律和国家的一些政策相互抵触,使得 A 银行在维护债权方面有法难依。
  
  结合以上专家对 A 银行的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查问卷设计。分发问卷的对象包含了 A 银行的普通员工与高层管理者。A 银行信贷风险指标要素测评主要是通过对员工进行问卷调查,以此来获取需要的数据,然后利用五级量表的形式对调查问卷进行量化,把 A 银行的员工对待指标的态度分为五种,分别是很不好、不太好、一般、比较好、非常好,并用 A、B、C、D、E 依次与之对应。
  
  遵循问卷设计原则,将各个指标因素界定并转换成容易理解的描述性语言。本文设计的调查问卷是对信贷风险影响指标的调查,从借款人财务状况、借款人信用状况、A银行内部因素、宏观环境因素四个方面进行测量,其中设计的问卷只是包括这四个因素下属的各个详细的指标进行测评,分为十三个因素。问卷的主体部分如表 4-3 所示,A银行员工根据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打分。
  
  根据表 4-3 设计的问卷调查,以 A 银行员工为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问卷,在 2015年 7 月到 2015 年 9 月,在 A 银行调查了 200 名员工。本次的调查发放问卷 200 份,收回问卷 190 份,回收率为 95%,其中有效问卷是 180 份,问卷有效率为 94.7%.通过对 A银行的 200 名员工进行调查,可以分析 A 银行的信贷风险。首先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如表 4-4 所示。
  
  4.2.2 A 银行信贷风险识别结果
  
  通过以上问卷打分,统计其结果,再进行第三轮专家意见征询,将四个风险方面下的具体影响指标进行体分类归纳,经过反复征询反馈,总结出 A 银行面临的几个重要风险,即将其分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流动性风险、信息不对称风险等。如表 4-5 所示:
  
  4.3 A 银行信贷风险评估
  
  4.3.1 信贷风险评估方法的建立
  
  风险识别与评估是商业银行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规定:商业银行应当设立履行风险管理职能的专门部门,负责具体制定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制度、程序和方法,以确保风险管理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信贷风险评估是在信贷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对风险的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加以分析,以分析的结果作为风险应对的依据。这里主要采用了风险矩阵法来针对上述识别出的信贷风险,进行权重分配和风险评估。
  
  风险矩阵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常用应用于分析项目的潜在风险。首先要列出所实施项目的所有潜在风险因素;然后列出它们发生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并依次排序;画出风险矩阵表后根据不同的颜色区域特性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的结果来选择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
  
  列出信贷风险的影响程度及发生的概率,见表 4-6 和 4-7风险量化值对应的风险影响程度,由影响程度的不同决定量化值的高低,对信贷资产的安全影响最关键的风险对应的的影响量化值为 5,影响程度严重的对应的量化值为4,对整个信贷活动影响一般的风险对应的程度量化值为 3,轻微的影响程度对应的值为2,基本不对信贷资产产生影响的,即可忽略的影响程度值为 1.
  
  表 4-7 对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进行了五种不同范围的划分,其风险发生的量化程度也从 1 极不可能发生到 5 极有可能发生,依次增大。
  
  4.3.2 构建风险矩阵并计算权重
  
  应用风险矩阵法识别评估信贷风险具有操作简便、相对客观和模块化的特点。经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评估实践的应用探索,发现该方法可识别多项具体的关键性风险,将信贷风险类型有效扩大。
  
  本文邀请 A 银行专家 6 人针对表中的 7 大风险,根据以往经验,赋予不同的影响程度,然后根据发生可能性进行合议打分,每个风险项目的评分是 1-5 分,具体评分标准参照表 4-6 和表 4-7 进行,根据上节专家对风险影响程度的打分表,进行对 A 银行各风险的评估结果,见表 4-8.其中,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对风险的发生起到关键影响,若借款人风险和信息不对称风险发生,则对信贷业务将起到严重的影响。
  
  根据风险定义公式:风险(R)=影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计算出操作风险=3*3=9、信用风险=5*4=20、道德风险=5*3=15、借款人风险=4*4=16、流动性风险=2*2=4、市场风险=2*3=6,信息不对称风险=4*2=8.
  
  由此可把风险等级、风险的影响程度用矩阵表示出来,见表 4-9 风险矩阵表,确定风险程度判别标准,并建立风险区域:把 0 ≦ R≦ 4 设为低风险区;把 5 ≦ R≦ 10 设为中风险区;把 12 ≦ R≦ 25 设为高风险区域。
  
  从表 4-9 中可以看出,根据计算得出信用风险②、道德风险③和借款人风险④这三个风险值最高,处于高风险区域,这类风险发生的概率高且影响程度大,它们一旦发生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容易给 A 银行造成巨大损失;对于中风险区域的操作风险①、市场风险⑥和信息不对称风险⑦,这类风险多与人为因素相关,它们很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会影响目标的实现。 对于低风险区域的流动性风险⑤,虽然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都较低,但如果不注意防范,往往会影响信贷风险控制流程,给 A 银行带来巨大潜在风险。将风险矩阵评估出的风险程度进行区域分类如图 4-2:
  
  4.4 A 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优化

  
  银行所面临的风险是复杂多变的,各风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个风险事件发生往往会引发其他关联事件发生,所以银行应该全面系统地进行风险控制。根据信贷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结合在 A 银行的实际情况,提出构建信贷风险环境控制和信贷风险流程控制优化。
  
  4.4.1 A 银行信贷风险环境控制
  
  作为一种具体的管理模式,信贷风险控制的基本构成要素与一般的管理模式是一致的,同样受到技术环境、制度环境、人员环境等重要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信贷风险环境控制优化的主要内容。
  
  针对第三章提出的信贷风险控制现存问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环境控制优化:
  
  首先技术环境为信贷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持,科学有效的决策技术、信息传输系统构成了现代风险控制的物质基础。因此,提升风险管理部门的地位,从支持保障部中划分出来,作为单独的一个部门站在全行战略高度上进行防范风险是非常有必要的;其次,提高行内员工能力及素质,不断更新学习信贷防控知识,加强实操能力,调动银行从业人员信贷风险控制积极性是关键环节;此外,加强 A 行人员信贷风险控制意识,通过进行安全教育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对于 A 银行偏重的政策性贷款,应重点对其从外部环境进行优化控制。要因地制宜,实行“一企一策”,合理把握不同时期、地区和形势下执行政策与防控风险的尺度。
  
  一是在制度设计上,准政策性管理与商业性贷款管理要尽可能保持在相统一的水平线上,目前准政策性贷款管理规定偏松,商业性贷款偏紧。二是在管理方式上,现行的“购贷销还、封闭管理”变为按贷款期限管理,贷款到期必须收回。加强产业行业分析,为企业及时提供经营指导和信息咨询服务。三是准政策性贷款审批权限必须上收到省级分行。规范质押品管理,强化对贷款的法律审查工作。
  
  4.4.2 A 银行信贷风险流程控制
  
  信贷风险控制研究的是如何在信贷过程中的关键点上对信贷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控制。针对上述工作识别评估出来 A 银行信贷风险,从贷款流程上对其进行控制。
  
  a.贷前风险控制
  
  贷前调查的风险控制关键点是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通常,商业银行在风险贷前调查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财务分析法。但在现实业务中,财务分析方法主要应用于分析静态的财务报表与动态的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之间的矛盾,但是财务报表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出企业现有的营业情况,此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等不足之处,因此过分依赖财务分析方法来进行关键点控制会造成极大的资产损失。
  
  为了防止这一不良现象的发生,A 银行应着重关注对客户的非财务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是组成信贷决策分析的重要部分,与财务报表分析共同服务于信贷决策者,为其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非财务因素分析主要包括:经营、管理风险分析;目标市场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客户关键风险要素分析等方面。
  
  如图 4-3 所示,从客户资信调查、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分析、信用担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对 A 银行贷前控制关键点进行优化,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可以有效控制评估出的 A 银行信贷高风险区域中的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借款人风险。
  
  b.贷时风险控制
  
  贷时审查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为贷审会制度研究。贷款审查委员会是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授权的授信审批机构,其职能是实行专业审查、集体审批和独立表决的审议决策方式,主要对正常类公司贷款客户进行授信审查。
  
  A 银行还未成立完善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因此为了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提高贷款决策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效率,需要 A 银行抓紧设立严格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同时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将风险评估整合到业务处理流程,定期评估主要业务条线的操作风险,并将评估结果应用到风险考核、流程优化和风险报告中。
  
  A 银行为健全和完善贷审会内控,需要建立和实施专职审查员和专家决策制度;记名报备投票制度;严格贷款审查委员会回避制度;建立贷审会绩效考核和监督机制等相关制度。通过对此关键点的控制,对操作风险可以起到一定防控作用。
  
  c.贷后风险控制
  
  贷后风险控制的关键点为风险经理制度研究。风险经理的职责是对其所属银行各类业务和资产潜藏的风险进行专业化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处置的具有专业素养的风险管理人员。设置风险经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风险经理的专业判断,可以预先了解到具体信贷业务中的风险,进一步识别风险,完善风险预警提示系统;第二,通过风险经理督查名单制度的执行,可以起到对潜在风险尽早采取补救措施的作用,并实施主动退出机制,最大程度弥补贷款资金的损失;第三,对客户经理实行贷后检查和贷后管理的尽职情况进行评估,可以有效管理激励客户经理更好完成信贷工作并且起到了一定制衡作用。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