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管理学论文 > 公共管理论文

小微企业相关理论及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概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6-05 共896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政府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探析 
【第一章】我国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探究绪论 
【第二章】小微企业相关理论及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概况 
【第三章】财税扶持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现状分析 
【第五章】财税扶持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 
【第六章】完善我国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建议 
【结语/参考文献】财税扶持下小微企业发展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小微企业相关理论及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概况

  2.1 小微企业相关理论

  2.1.1 小微企业的概念

  小微企业是关于企业规模形态,与大中型企业相对的一个集合性概念。顾名思义,小微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经济组织。为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便于进行政策引导和宏观控制,我国 1978 年、1988年、1992 年多次制定和修改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2003 年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更是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暂行规定》,明确了中小企业的概念和划分标准.5近年来,随着小微企业日益彰显的战略价值,小微企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1 年 7 月经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通知》,首次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小、微三种类型,并根据不同行业制定了标准,小微企业划分标准正式确定。

  2.1.2 小微企业相关概念的区分

  近年来,“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中小企业”等概念频繁出现且容易混淆,本文研究的“小微企业”是工信部联[2011]300 号文件中关于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中认定的小型微型企业,其涵盖范围及认定标准与“小型微利企业”、“小企业”、“中小企业”各不相同,需要对其加以区分。

  1.小微企业与“小型微利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我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条件的、可以享受减按 20%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小型微利企业除了在行业、资产总额、从业人数上有所限制以外,对年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征收方式都有制约。小型微利企业的对象仅指企业,而小微企业的涵盖对象除企业以外,还包括个体工商户等。简而言之,小型微利企业是小微企业里符合条件的能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少部分小微企业。

  2.小微企业与“小企业”

  财会[2011]17 号文件规定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实施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第二条对小企业界定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同时满足不承担社会公众责任、经营规模较小、既不是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也不是子公司的企业,另外、股票市场上公开交易和金融性质的小企业除外(这些类型的小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鼓励小企业根据《小企业会计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建账核算,以便于税务机关查账征收,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可以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条件。

  3.小微企业与“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在工信部联[2011]300 号文件出台之前是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按照对企业划型标准,符合中小型企业的总称。标准调整之后有所不同,但小微企业基本也涵盖在原中小企业划型中的小企业范围内。

  2.1.3 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

  小微企业的明晰界定有利于政府制定合理的支持政策,是政府提供财税政策扶持其发展的前提。从国际视角来看,由于其存在动态性和地域差异性,各国对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各不相同,不同国家、不同发展时期以及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具体标准存在着动态变化。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尚没有统一的小微企业界定标准,各国对其划分也主要依据各自国情和经济发展模式。

  1.国外对小微企业的界定

  目前,世界各国对小微企业的称谓和具体界定标准各不相同,然而,各国对小微企业界定的表象特征却基本一致,主要是从企业规模的视角进行划分,依据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及其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动用的经济资源数量。概括而言,常用的界定指标主要有:雇员数量、资产总量、销售额、利润额等。

  1)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对“小企业”的认定是:制造业雇员不超过500 人的企业,服务业雇员不超过 100 人的企业;美国开发署对“微型企业”的定义为:由当地人拥有的,雇员(包括不领薪水的家庭成员)不超过 10 人,其业主和经营者为贫困人口的小企业。82)日本的“零细企业”是制造业,运输业从业人员 20 人以下,批发业、零售业、服务业从业人员 5 人以下的企业,显然日本的界定考虑了微型企业的产业特征。93)根据菲 1997 年颁布的第 8289 号修正法案,菲律宾的“微型企业”是:

  在境内从事制造业、农业经济或服务业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总额在 150 万比索以下,雇佣员工人数在 1-9 人的企业。“小型企业”是:在境内从事制造业、农业经济或服务业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合作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资产总额在 150--1500 万比索,雇佣员工人数在10-99 人的企业。104)欧盟的企业划分标准下,小企业是指雇员人数 50 人以下、资产额 250万欧元以下、营业额 500 万欧元以下的企业;微型企业是指“无雇佣员工(自雇企业)”和“非常小的企业(雇员 1--9 人)。115)1996 年以来,萨尔多瓦将雇员不超过 10 人、年销售额在 60 万科朗以下的生产企业划分为微型企业。

  2.我国对小微企业的界定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据企业固定资产价值、雇员人数、固定资产原值和生产经营能力,按照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对企业类型的划分经历 8 次调整。122003 年,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提出”中小企业标准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2011 年 7 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发[2009]36 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研究制定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此次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修订,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此次对于中小企业划型标准的修订,就是在参照国际上将小微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企业的通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在中小型企业的划分基础上,首次增加了微型企业的标准。修订后的划型标准,有利于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制定和实施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加强分类指导和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新标准规定:属于工业的微型企业为从业人员 20 人以下或者年营业收入 300 万以下,而其他行业一般是 10 人以下为微型企业。13具体界定标准如下表所示:从国内外对小微企业的界定标准可以看出,相对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的资产和雇员人数都较少,营业收入也不高。

  2.1.4 小微企业的特征

  小微企业虽然从理论上看仍然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但是,它是从从中小企业中独立出来的新的企业集合,是对企业集合的细化。因此,它有许多不同于中小企业的特征,尤其是微型企业在很多方面具有其自身特点。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概括而言,小微企业具有以下特点:

  1、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小微企业的创立者大部分是不能通过正式渠道就业的人,大多创立者经济状况不佳,较为贫困。小微企业进入门槛较低,投资主体既可以是下岗失业人员、征地拆迁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也可以是大中专毕业生等有闲置劳动力的无业人员。

  2、出资来源和形式的多元化。小微企业出资来源和形式也较多,小微企业大多没有正式的融资渠道。小微企业创立所需的本金较少,大部分小微企业对生产经营所需的设备、技术、场地等要求不高。小微企业的出资来源主要是靠自己家庭的积累、亲戚朋友和熟人的借款。小微企业的出资形式也是多样化,可以用实物来替代资金出资,知识产权来替代,当然也可以是现金。

  3、组织形式多元化。在创建小微企业时,可以申请创建个体工商户、独资企业,也可以申请创建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等。总之,小微企业申办的组织形式有较大的选择范围,在组织形式上具有多元化。

  4、组织结构简单,内部管理松散。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相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小微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尤其是其中的微型企业没有正式的组织架构和组织分工,经营活动灵活的同时,其内部管理也较为松散。小微企业的员工以投资创立者的家庭成员为主,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缺乏对员工的业务培训,员工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工资管理上,没有正式的薪酬制度;在财务管理上,没有建立正式的财务会计制度,家庭与企业的收支难以区分,对外支出难以获取有效的原始凭证,造成税收的偏差。

  5、生存周期短,就业容量大。小微企业大多是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由于其资信程度往往不高,融资渠道有限,难以从外部获取资金用于经营;经营单一、难以分散风险,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等原因,大多小微企业的生命有限,生存周期较短。另外,小微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的技术和手工艺行业,销售上以直销为主,因此,其就业容量和就业弹性要高于大中型企业。

  2.1.5 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作用

  小微企业是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重要力量,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非常重视小微企业的作用。小微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至少有以下方面:

  1.小微企业是大型企业乃至跨国公司产生的坚实基础

  许多大型企业乃至跨国公司都由默默无名的小微企业发展而来。1976 年,史蒂夫。乔布斯创建苹果电脑公司,从原始资本仅 1250 美元、雇员人数 3 人的小微企业,发展到 2012 年的苹果公司资产总额达 4565 亿美元、雇员人数 60400人,成为电子科技行业的巨头。着名的惠普公司,从创立之初的两人合伙经营企业,原始资本仅有 500 美元,发展到年交易额超 1000 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世界上很多类似这样的企业都是由小微企业发展而来,可以说,没有小微企业就不会有这些为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贡献的大规模企业。

  2.发展小微企业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

  小微企业,尤其是当中的微型企业,其拥有者和经营者大多是受教育程度不高、就业能力不强的群体,小微企业往往是处境较为艰难的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

  小微企业的经营利润微薄,其个体的发展不受重视,往往得不到政府部门的帮助,但小微企业的整体却为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作为贫困群体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小微企业对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减轻世界贫困状况做出了显着的贡献,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模式。

  3.小微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渠道

  小微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经营上科技含量不高,而且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创办小微企业需要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较少,对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申请创办的要求简单、条件较少,其创办的速度较快、花费时间较短。

  另外,小微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就业容量)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就业弹性)都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因此,数量众多的小微企业在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和容纳劳动力方面具有十分肯定的作用。

  4.小微企业是我国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要主体和生力军。发展实体经济需要科技创新,而小微企业是最活跃的科技创新主体。小微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唯有不断加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才行。据《科技统计年鉴》,从 2000 年到 2009 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 R&D 活动的小企业从 10156个增加到 23953 个,年均增长 10%,所占比重从 58.8%提高到 65.8%.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创新能力上独树一帜,65%的发明专利是小微企业创造的,80%的新产品开发也是由小微企业提供.15调查显示,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占到 80%以上,由此可显示小微企业对于创新的巨大作用。

    5.小型微型企业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稳定器社会发展过程表明:经济发展与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关系紧密,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又使得社会环境更加稳固。小微企业的规模小、门槛低、创办资金需求少、生产经营所需条件不高等特点,使得小微企业虽不能像大型企业一样”顶天立地“从而独立地支撑一方经济发展,但数目众多的小微企业却可以”铺天盖地“地活跃在市场经济中,拉动着市场需求、解决失业问题。大企业与小企业(含微型企业)是一种特定的结构功能关系,现代经济是一种系统经济,或者说是生态经济,没有小企业(含微型企业)是很难想象的。16正如俗语所说”红花还需绿叶配“,市场经济中的大企业好比显目的”红花“,而小微企业正是那铺天盖地的”绿叶“.

  6.小微企业有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提高民族素质小微企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培养大批的企业家。小微企业在生存、发展以及消亡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和培养企业家创新、冒险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素质,从而提高整个民族创造能力、革新意识、冒险精神以及勇于开拓的素质。另外,小微企业还是经济周期震荡的抵御力量。由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存在、市场消费热点的不断转移和需求的节律性波动,一国或国际范围内的经济周期震荡难以避免。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客观上劳动力成本低、生产要素流动性强,”船小好制造,船小好调头“等优势,因此不像大中型企业的兴衰与经济周期持有较为紧密的同步性,客观上成为了经济周期震荡的抵御力量。

  2.2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概况

  2.2.1 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发展--抑制--发展的道路,历经坎坷。其原因主要在于不同时期从思想上对小微企业发展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政府对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的偏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从 1949 年 10 月-1952 年期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在此期间,国家为了治理战争对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改善民生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团结,根据公私兼顾的原则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必要的照顾,提出小企业与大企业并举的方针。与 1949 年建国之初相比,到 1952 年底私营工商业企业的户数分别增加了 21.4%和 7%,私营工业企业产值增加了 54.2%,私营商业零售额增加了 18.6%,私营中小企业的数量增加了 116%.17在此期间,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以家庭所有和个体劳动为主的小规模经济主体。

  从 1953 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小微企业发展空间十分狭窄。在国家对私人资主义采取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并、合营政策的前提下,小微企业受到了强力的合并,企业规模结构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大企业快速兴起。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国营、集体经济取代了私营经济占主导地位。之后的二五”大跃进“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期间,由于国家对私营经济的价值判断为社会主义发展的桎梏,小微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一起受到政策的排挤,发展受限,小微企业数量锐减。陈剑林(2007)在其博士论文中指出:我国微型企业数量在国家实行”三大改造“政策之后开始下降,微型企业从业人员从 1955 年的 573 万人下降到 1978 年的不足 100 万人。18总而言之,从建国之初对私营企业的”利用“、”扶持“到”大跃进“的严格限制其发展和”文化大革命“的对其实行打击,国家基本没有关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财税扶持政策方面也是空白。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到 2001 年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巩固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发展,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稳定增长。总的来说,从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政策供给不断增加,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趋于合理化。

  2.2.2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微企业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从边缘化的经济角色转变为数目庞大的市场微观经济主体和当前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无论是从企业数量及规模,还是在提高就业率、保证财政收入等经济社会贡献上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小微企业也促进了我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

  截止 2011 年,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在经济总量上,我国共有小微企业 4200万户,占各类企业总户数的 97%.全国小微企业从业人口达 2.8 亿,占全国从业人员的 80%以上。在产业布局上,我国小微企业主要集中在零售、批发、餐饮、加工等投资成本少、劳动力密集度高、附加值较低的行业。

  近年来,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中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小微企业的概念提出不久,小微企业一直涵盖在中小企业范围内,其生存和发展状况并未得到充分的关注。由于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小微企业本身的特征,无论是其自身的缺陷还是宏观环境方面均存在影响其发展的不利因素,导致其在发展易遭遇挫折,小微企业仍需政府扶持政策引导,努力摆脱发展困境。

  据 2012 年《中国经济时报》组织的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中国小微企业生存报告》显示19:

  1.从销售额看,小微企业在 2012 年 1 月-5 月的销售额与 2011 年同期相比明显减少,32.7%的小微企业销售额与 2011 年基本持平;26.7%的小微企业销售额减少 10%-30%;仅有 17%的小微企业增长了 10%-30%;13%的小微企业销售额减少 30%以上,仅有 11%的小微企业销售额增加了 11%.

  2.从利润率看,2012 年 1-5 月的利润率处于 5%-9%的范围内,仅有不到 20%的企业利润率达到 10%;利润率很低、不盈利、亏损的小微企业所占比例加起来超过 30%,高于 2011 年同期水平。

  3.从订单数量来看,近 40%的小微企业订单有所减少,沿海地区外向型小微企业订单下滑情况较为严重。

  4.从资金来源看,86.7%的受访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31.4%的受访企业曾通过银行贷款;有 10.5 和 12.4%的受访企业表示,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方式进行融资。

  5.从预期来看,接近一半的受访企业表示对经营前景信心不足,持悲观态度者占 61.4%,持乐观态度者占 38.6%,不足四成。

  6.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对于小微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存在的最大困难,概括而言主要集中在”三高两难“上,即劳动力成本、原材料和税负的”三高“,融资难和扶持政策力度不够或落实难的”两难“.69.6%的受访企业认为是”劳动力成本上升“;50%的受访企业认为是”原材料和其他生产成本的上升“;45.1%的企业认为”税负过重“;38.2%和 31.4%的小微企业反映”融资难“和”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或者落实难“问题比较突出。

  7.从调查结果来看,受访企业在回答”当前最有帮助的政府扶持政策有哪些“的问题时,49%的受访企业选择”支持银行加强金融服务“,48%的企业选择”清理取消和减免部分涉企收费“.在回答”政府当务之急该为小微企业做些什么“的问题时,47%的受访小微企业认为是”抑制劳动力成本过快上涨“;46%的小微企业选择”减税“;45%的受访企业认为是”增加贷款渠道“;而”增加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支持“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也是小微企业的愿望。

  2.2.3 当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据统计,我国初创企业平均寿命为 2.5 年,几乎所有的初创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这当中的大多数又是小微企业。因此,生存问题是小微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在企业经营得以延续之后,小微企业又将面临新的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导致其发展的程度有限。

  就目前而言,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经济环境形势存在制约其生存发展的不利因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产品多为劳动和资源密集型,附加值较低。随着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产低成本、高能耗的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小微企业生存发展日愈受限。另外,我国人均资源匮乏,战略资源依赖进口,国内消费低迷,服务业发展程度较低等问题也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再加上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元大幅度贬值、降息,压迫人民币升值导致生产要素成本的持续上升。一方面由于生产成本的上升,加剧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升值,出口市场也受到了较大影响,海外需求也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国内市场持续低迷,都加剧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压力。

  2.融资难是制约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资本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资本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小微企业本身经营规模较小、资产总量较低,其资信等级低、可供抵押的资产少、抗风险能力低,难以获得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因而,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小微企业的资金大多来自自有资金以及家庭关系的借贷,尤其是靠亲朋好友借贷而来的资金面临着许多随机的可变性。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完善,小微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状况不佳,向银行贷款也因为抵押担保无法落实,导致银行不愿向其贷款。小微企业在面临有预期盈利的项目时,由于难以筹措资金而不能扩大生产规模,以至于资金无法满足企业的生产经营,使得融资难成为制约小微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3.小微企业自身的不足

  小微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存在着人才缺乏、管理混乱、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小微企业的待遇保障不高,很难吸收到优质人才,多数以”家庭企业“为主,人才匮乏,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十分不利。小微企业在管理上大多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不完善,多以家族式、命令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和公平的薪酬机制,导致小微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科技创新往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保障,我国小微企业由于缺乏长期发展战略和追求短期利益的趋向,以及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不足,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用于科技创新的费用较低,制约了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导致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缺乏,不利于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

  4.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相对较重

  我国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肩负着较多的税种,且大部分税率与大中型企业相同。另外,由于自身财务核算的不健全、从事非国家鼓励类产业等因素的限制,小微企业不易获得各种直接或间接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加之须缴纳工商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环境保护费、垃圾处理费、各种赞助、摊派、罚款费用等,使得小微企业的税费负担较重。沉重的税费负担对于本身资金匮乏的小微企业几乎是雪上加霜。另外,由于税收制度本身的复杂性和小微企业人才的缺乏,使得信息的不对称背景下小微企业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和把握程度较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