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论文

赏识教育研究理论与方法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20 共4239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高中生物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探索 
【第一章】赏识教学在高中生物课中的运用前言 
【第二章】赏识教育研究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赏识教育策略及实践过程 
【第四章】赏识教育下学生与教师的变化及其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赏识教育雨高中生物的整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2 研究理论与方法

  2.1 研究理论

  2.1.1 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

  赏识是在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的基础上,看重别人出众的才能或超凡脱俗的举动而予以赞赏。不同的着作,不同的理解,对赏识教育的概念表述各异,但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赏识教育就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1].

  第二,赏识教育是教育者通过对学生的赏识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模式[2].

  第三,赏识教育就是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优点进行欣赏和赞扬,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3].

  第四,赏识教育就是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激活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及情感、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磨练学生的性格和意志,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

  从以上对赏识教育观点的表述可以看出,虽然作者们对赏识教育的理解不同,但是其主张与核心思想都是相一致的,即赏识教育需要用欣赏的态度、眼光看待学生,把学生当成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中的个体来看待,欣赏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赞赏他们的进步,从而将教师的期望转化为学生的努力目标。通过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生兴趣增强其自信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根据以上观点,本课题将赏识教育的内涵界定为:赏识教育是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为前提,以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信任、欣赏、激励、宽容等为主要原则和手段,关爱学生的生命本质,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增强自信,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完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2.1.2 赏识教育的基本功能

  新课程理念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也要欣赏每一个学生优点长处;赏识每一位学生的能力、知识和为人处事;赏识每一位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赏识每一位学生的付出和表现出来的善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赏识教育的优点,它能激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提高生物教育教学质量;它能激励学生奋进,树立远大理想;它能鞭策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它能减缓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压力,带给自己和学生快乐与自信;它还能帮助师生之间架起感情的桥梁,使师生真正成为良师益友等等。下面将详细而具体地阐述赏识教育的基本功能。

  2.1.2.1 赏识教育能够架起师生信任桥梁

  信任是赏识教育的源泉,是一种相互的作用力,教师只有信任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新课标指出:新形式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朋友关系,它并非普通朋友的那种关系,而是指师生间的彼此信任。信任是人际交流的基础,是彼此合作的开始,更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常常是在学生表现出色时才鼓励他,信任他,而在学生表现得令人不满意时,我们往往感到灰心失望,甚至表现出厌恶和不耐烦,从而丧失了师生相互信任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应当完全信任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课堂,教师信任学生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要以诚相待,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课堂互动有序。

  教师通过自己的一系列适当行为,向学生传递信任的信号,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们的信任,从而架起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桥梁,只有相互信任,你的课堂氛围才会变得温馨,只有相互信任,你的课堂秩序才会无管自严,只有相互信任,你的课堂效率才会提高。

  2.1.2.2 赏识教育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自卑之灯,自信是理想之帆,自信是成功之船,失去自信之人将如行尸走肉,一无事成。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生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人格、建立自信的关键时期,然而,目前学生的知识几乎都来自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堂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的场所,因此,帮助学生建立自信的责任就落在我们老师身上。

  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最频繁的地方,教师要以教学为锲机,合理利用资源,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被赏识的氛围,让他们展现自我风采,获得自信源泉,挖掘自身潜力。

  学生都有虚荣心和表现的欲望,因为本身条件和自信的程度不同,他们的表现欲也随之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作为老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学会善于赏识,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你最棒的手势,一声由衷的喝彩,都可以产生巨大的赏识效应,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心扉,燃起自信之灯,为了激活学生的表现欲,建立自信,在教育教学中,主动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让他们体验快乐成长,自信自尊起来。

  2.1.2.3赏识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是对知识的无限渴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就会主动积极,学得快乐学得有成效,然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逐步引导和慢慢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实施赏识教育,创造各种情景,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全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使学生很快能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对于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对高中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即时赏识学生,可以激发学习生物更强的积极性。新课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赏识教育。学生回答问题结束时,根据答案,进行不同程度的赏识;在学生小组讨论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赏识;在学生展示时,对学生的才能进行赏识,在学生质疑时,对学生善于思考进行赏识等等,总之,打破教学常规,利用赏识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1.2.4赏识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内在动力,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制约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赏识教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其一:赏识教育设计的各种各样教学过程、使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能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有学习新知的愿望;其二:赏识教育教学环境轻松和谐,师生关系融恰,彼此信任,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想与学生、与老师进行探讨交流,促使学生有学习研究的倾向;其三:赏识教育重鼓励,轻批评,对于表现优秀出色的学生能得到老师及时适当的鼓励,对于犯错不良学生不会破口大骂,威胁恐吓,而是耐心引导,循循诱导,启发学生寻找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正,促使学生有改掉恶心向善的目的。学生有学习新知的愿望、有交流探讨的倾向和向善的目的,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内在的学习动机。

  2.1.2.5赏识教育能够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在实际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习热情低落,被动的接受知识已成习惯,老师讲过的知识,理解消化是好学生,有的学生甚至一知半解或根本就不懂,但就是如此,学生提问的频率少之又少,学生害怕提问后,遭到教师的鄙视,学生的嘲笑,长期如此,学生麻木,懒得思考,致使学生厌学,教师疲惫,然而在实施赏识教育的课堂中,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最大程度的激活,学生人人积极踊跃地学习、探究、交流和思考,唯恐落后于他人,无论是学习方面的,还是生活方面的,在经过自己思考不解时,学生都敢一探究竟,甚至挑战权威,敢于质疑问难。

  2.1.3 研究赏识教育的基本理论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平衡发展,一方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角色和教学方法,充分明确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引导地位,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由原来主动的讲授变成主动的引导,使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转变学习角色和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好主人翁的作用,由原来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究自学,要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总之,教育教学必须服务于学生,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倡导学生体验参与,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注重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注重师生关系的和谐,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和我们实施赏识教育的要求和目的是一样的。

  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是:一是教育教学同样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学生的家庭背景高低、学生成绩优劣、名族性别和文化背景如何,不管学生天赋高低、生活地点和悟性好坏,只要是在校学生,他们都有获取知识、学习知识的机会,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二是倡导探究性学习。知识的发现和完善就是一种探讨研究过程,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就更应该学会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能利用探究的学习方法获取新知,从中培养学生科学得方法、技能、科学思考方式,最终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树立人文科学精神;三是提高学科科学素养。学生学知识的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难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提高学科科学素养是学生学习发展的最终目的,即学能所用。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利用网络、翻阅书籍搜集、整理和分析赏识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了解赏识教育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加深对赏识教育的认识,分析比较后界定出赏识教育的内涵,并帮助本课题确定研究方向和提供丰富的理论参考依据。

  2.2.2 调查研究法

  根据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实施调查问卷并对其结果进行详细统计和分析,得出学生对实施赏识教育的喜爱程度、对老师的要求及学生自己的转变情况等。

  2.2.3 实验研究法

  在经过对赏识教育相关研究分析和相关理论学习后,设计赏识教育实验并准备实施实验,把陕西省宁陕县宁陕中学作为实验地点,采用等组前后测实验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动力、自信心等方面做了探究实验。选择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挑选各方面水平相同的两个平行班进行前测并记录,以确定两班之间没有差异,作为实验后结果检验分析的依据。然后一个作为实验班,一个作为对照班,在实验班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教育教学,甚至刻意创造各种赏识教育情景来赏识学生,有意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并适时适当进行评价反馈。在对照班实施传统常规教育教学,不刻意创设各种情景去赏识学生。两个班在任课教师、教学内容、进度、作业、测试等方面保持一致,实验时间为一学期。对实验班来讲,首先,教师需树立赏识理念;其次,教师在课堂需充分进行语言赏识、行动赏识和适当的物质赏识;再次,教师需因人而异、因才施赏;最后,教师需持之以恒,及时施赏,而对照班只按传统方式进行教育教学。一学期后,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等方面进行比较。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