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论文

小学班主任运用赏识教育的学理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7-08 共582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的融入探析
  【引言  第一章】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研究绪论
  【第二章】赏识教育的具体内涵
  【第三章】小学班主任运用赏识教育的学理分析
  【4.1  4.2】赏识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4.3】赏识教育的具体策略
  【结论/参考文献】小学班主任实施赏识教育的方案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赏识教育的学理分析

  一、赏识教育契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一)小学班主任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必须要深刻了解小学生的心理

  首先,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是从笼统、不准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逐渐发展到较准确地感知事物的各个部分。小学生自身的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不长久,各项活动常与其自身的兴趣密切相关。因此,小学生的记忆最初是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及形象识记为主的。其次,小学生的想象开始从模糊向越来越能完整、正确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的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再次,小学生的情感随年龄的增长也逐渐变得更加丰富、深刻、稳定。小学生在这一时期,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都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他们呈现出精力充沛、活泼开朗好动等特点,但同时由于他们的心理发展所致,意志力还比较弱,自制力还不强,所以还存在着遇事易冲动,意志活动的持久性和自觉性都比较差的特点。小学生在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时,通常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依靠自我觉醒的行动。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见识的增加,他们已经不需要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评估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比,独立地做出评价。[22]

  (二)小学生心理在不同阶段是具有各自特点的

  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通常所说的小学低年级学段(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学段(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学段(五、六年级)。

  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还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身高平均每年增长大约 4-5 厘米,体重增加大约 2-3 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还不是很稳定,而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肌肉力量较小、骨骼易弯曲,动作的协调性和持续性较幼儿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比较差。例如,-年级学生在写字时,不光速度慢而且字迹不工整。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他们不易做强度大、时间久的体育运动及活动;在训练他们写字、弹琴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必须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小学低年级学段学生的脑功能发育处于“飞跃”发展的一个时期,他们的大脑神经活动兴奋性、活跃性水平提高,表现为爱说爱动、爱调皮等。他们的注意力不容易持久,一般只有 20--30 分钟。由于他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逻辑思维不发达,因此很难理解抽象复杂的概念。他们的独立性、自觉性、控制性较差,在生活、学习及各项活动中都需要成人的监护和指导。他们最显着的心理特点是,对老师有特殊的依赖心理,他们几乎可以无条件地信任、依赖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最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我们老师说了……”.他们开始尝试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能看到长处,评价别人时特别容易受到成年人的摆布。他们几乎不能顾及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是以自我为中心,只会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因此,低年级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信赖和依恋,培养深厚的师生情感。与此同时,还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优秀的榜样,让学生的这种信赖感能更加的持久。在培养感情的过程中,老师切勿过分批评学生,要多加褒奖赏识他们。赏识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与期盼,是老师真心为孩子的进步而给予的鼓励,它绝不是不讲原则的赞赏、虚情假意的表扬,更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赏识教育并不深奥,它或许只是老师对孩子一个简单的爱抚动作,轻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拉拉学生的手;或是简单的几句鼓励话语,“今天在语文课上的回答真精彩,老师欣赏你的文学功底”,或者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的书法作品放在班级的展示板上展示。一个轻柔的动作、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次充分展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教育,就能生动地诠释教师的赏识,而你这些微小的行为,却给孩子创造了自信的条件,让他们在成长的起跑线上更加有动力奔跑。

  除大脑发展外,中年级学段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仅在数量上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有所增加,却基本没有质的提升,此阶段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他们的大脑进入迅速发展的时期,9 岁儿童的脑重已经达到 1350 克,与 7 岁儿童的脑重 1280克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大脑神经元的机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大脑内的抑制飞跃发展,使他们的心理活动更具有稳定性。其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低级的学生容易集中精力听课。他们在语言表达能力上有-定幅度的提升,但由于正处在由第一系统逐步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渡时期,常常会出现表达不清的状况。同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在此阶段也开始迅猛发展,虽然他们在接触“正确与错误”、“善与恶”、“好与坏”等概念时还有些模糊不清,但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认识。处在此阶段的小学生,最显着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识的突然萌发并渐渐增强。其主要表现是,对待外界事物开始有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独立做出判断。由于这一时期的小学生心理上处在“动荡”的过渡时期,不听老师话的现象便开始出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难度明显加大。此时,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就是在学生的“动荡”的关键时期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而与学生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时赏识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会出现心理跨越的茫然期,此时,缺少自律的学生会出现严重的松散、懈怠状态,教师在这个时刻,要全身心的相信孩子,倾听孩子内心最真实的需要,给予鼓励和帮助,给予理解和支持。细心的观察之后,就会发现学生独特的品质,也会发现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表象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

  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此时他们的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被称为第二发展期。在这个时候,他们的身高体重不仅发生明显变化,而且肌肉及骨胳的力量也随之快速增强。在心理发展方面,他们的智力开始有较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开始在思维发展中占优势,创造性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对奇特新鲜的事物表现出特别大的兴趣,比如搜集、制作、爱好某种特长等,但存在着见异思迁,朝秦暮楚的问题,他们常把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当作未来的人生目标,他们开始盲目崇拜偶像,他们独立意识开始逐步发展,常认为自己不再是小孩了,甚至比大人们还有计策谋略,所以他们特别爱自作主张,与老师和家长争执顶撞。

  此时,班主任教师要在理解学生的基础上,利用高年级学生渴求独立的心理特点,多给他们做事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成功,以此来调动他们关心班集体、为班级做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主任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们个性中所独具的特点。例如在选举班干部方面就可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他们的管理过程中,更要适当鼓励,这样学生在学习方面会更加有动力,通过老师的欣赏和认可,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并且更加有信心,就可以为将来的学习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23]

  二、赏识教育是实现班级管理人性化的基本途径

  (一)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班主任在班级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并且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桥梁纽带。随着教育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理念的提出和发展,对于传统的班级管理形式,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给学生开辟自主创新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的内在需要和积极性,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真正体现班级管理的优质优效。

  近几年来,不少管理理论中都提及要“以人为本”,这就明确指出了人的作用乃是管理的根本,这是将“人”与其他管理要素所起到的管理作用相比较之下得出的重要结论。“以人为本”所说的“人”是包涵多种含义的,既包括管理者,也包括受管者,同时还包括管理的人文环境。就学校而言,“以人为本”中的“人”既有学校领导、教职工、学生、还包括家长、社会群众等,这些“人”对学校管理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身为班主任,不能只是要求学生去做,还要创造更多的条件,帮助学生去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展现自我,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使学生有成就感。同时班主任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尽心尽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体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被呵护感、被尊重感和归属感等需求。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师以我为傲,校以我为荣”的人生价值。

  特别是对于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班主任教师要给予这样的学生更多的关注与理解,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和学习状况,为他们创设低级目标,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建立班级互助学习小组,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挑战自我,构建强烈的自信心。教师更要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取得的点滴进步,哪怕只是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是他们成功的表现,教师都要给予赞扬和鼓励。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班主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因势利导才是“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形式核心。学生是一个流动的整体,知识储备、文化状态、道德素养以及人格素质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要管理好学生,就要求班级管理者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变化,不断调整管理策略。表扬是班级管理者常用的策略。对学生要善于表扬鼓励,只要学生表现良好,无论是多么细小的琐碎之事,老师都要及时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给学生价值感和荣誉感,可以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记得有一次,我无意中看到班上一名男同学在午休的时候主动捡起操场上的一片纸屑。

  第二天早课前,我热情地表扬了他。虽然这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赞扬,但它带给学生的影响却是无限大的。此后,在这名同学的带动下,全班同学自觉保护起校园的环境卫生,以后的校园一直是那么的整洁。[24]

  问题多、比较难管的学生,他们往往都性格孤僻,但这些孩子都注重朋友义气,老师可以采用和他们交朋友的方式去接近他们,时刻关注他们的行为,直到他们把老师当作朋友看待,之后他们就会主动倾听老师的教诲,就不会嫌弃老师的唠叨。如我班有一个同学经常和其他同学发生口角打架,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

  我并没有直接斥责他,而是帮他总结教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指出了他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最后,我真诚地对他说:“你因为打架影响了班级的荣誉,我知道,你的心里一定很失落。但是,老师从你的眼神里看出你是一个充满干劲儿的孩子,你要为班级争回荣誉。”果不其然,在学校春季体育运动会中,该同学获得了 100 米短跑和跳远两项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由此可知,赏识教育是通过发现学生独特的闪光点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之中学会自我进取,自我赏识,从而为自己树立更多的奋斗目标。拥有自信心之后,学生才会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潜能发奋图强的实现自我价值。因此,班级管理要重视人本性,而赏识教育就是人本教育的最佳途径。

  (三)赏识教育有助于良性师生关系的构建

  罗森塔尔曾将一组名单给老师并说这一组同学经测试属于智力超常人群。一个学期后这一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就在老师喜不自禁的时候,罗森塔尔却声称自己根本没有对这组学生进行智力测试,智力超长一说纯属虚构,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全部是由于外界对他们产生了极高的期望值后又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关爱与勉励传给了他们的缘故。这就是着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来自他人和自我的积极评价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力量,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材这是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作为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设尊重他们、信任他们,欣赏他们的环境和氛围,教师从中也会得到尊重。

  赏识教育是培养小学生优秀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赏识教育可以在合理的、适度的、可行的范围内给学生一个自我认识的空间、一种自我认可的引导,从而督促学生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并发挥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赏识教育不是意味着要无尽地放纵和容忍,也并非让学生产生高傲自负的情绪,对于特殊的学生个体,还可以采取灵活、合理、恰当、有效的惩戒方式来达成教育的目的。

  通过教师的不断努力,学生不断树立自信从而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个性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肯定自我,欣赏自我,以及建立求学录每天坚持填写:今日进步、明日目标、激励言语等。其实每天的这些细枝末节就是赏识教育,学生每天都会发生变化,心理会不断接受正能量的注入。人类本质中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赏识被认同,人性如果不能得到这种需求就会像花朵得不到太阳的照耀而枯萎一样。学生在活动中被教师发现其身上的优点,教师从而欣赏学生鼓励学生,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多种感觉从而充分感受成功的愉悦,这样就会坚定明天会更好的信念。

  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比喻:孩子需要鼓励就如同植物需要水分一样,老师的鼓励是更为孩子所期待的。因此教师的赏识应该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赏识,即用情去激励学生、用心去温暖学生、用爱去鞭策学生、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工作认真负的态度去感染每一名学生,适时适度地赏识每名学生的点滴成长,时时刻刻注意对每名学生赋予积极的期望。为此班主任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各项活动等方面去观察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掌握他们的心态变化,知晓他们对不同事物及各种现象的观点,关注他们的自我表现,及时归纳总结他们的成长点,为激励他们成长找寻真实的客观依据。经过我们的努力,学生自然会感悟到老师发自内心的爱护、尊重、关心、信任、希望,从而激发出他们积极向上的热情。

  在这个良性发展的教育循环中,教师既是教育者、管理者,又可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之上欣赏学生,当学生产生内在的信心之后,他们的人格才会逐渐朝正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欣赏会提高其对学生尊重的自觉性,学生的每一次点滴进步又会促进教师的教育自信形成;得到老师赞赏和尊重的学生会对老师更加尊敬、爱戴;受到学生尊敬、爱戴的老师会把这份热情和关爱回馈给学生;尊重、理解、关爱、自信成为教育的主旋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赏识教育”的互动中得到升华,所以赏识教育对教育者、管理者、受教者是有相互惠及作用的。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