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教育的作用和必要性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20 共4901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第一章】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的研究绪论
  【第二章】赏识教育的基本理论概述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教育的作用和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实践
  【第五章】关于赏识教育的理性思考
  【结语/参考文献】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教育的作用和必要性分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因此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也正是因为受教育者在其中的重要性,使得我们要充分的把握对学生的引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故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的教育、指导、鼓励、鞭策,还要做到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理解、帮助。

  高等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承担了重大的责任,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以助于提升受教育者的整体认知水平,为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指导,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全面的发展。

  赏识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种方法,以赏识和激励的方式,在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基础上,通过赞赏学生的优点,调动学生的情感、动机、心理等,逐渐让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得到更大的发挥,使得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巨大潜能,使学生成为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各方面综合发展的新型人才。

  3.1 赏识教育有利于发掘大学生的内在潜能

  教育是对人的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声音,通过倾听与观察,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他们的需要,去看到,去发现,去关爱,去帮助。通过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可以让原本能力较强的学生更加优秀和全面,让有潜质的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其聪明才智,同时使那些较为消极、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学生也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和各项校园活动中来,从而提升整个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显示,大部分人的天资是差异不大的,但有些人在智力上更为突出,有些人在语言上有着更高的天赋,有些人计算更好,有些人更善于交流,有的人擅长音乐,有的人擅长体育。故而,我们在对个体做出评价之时,不能单单从智力上来判断其能力的高低。

  赏识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人们坚信每个人都有其本身独有的特质与优势,教育者要努力寻找受教育者的优点,挖掘受教育者的潜能,鼓励受教育者将其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当人的能力得到他人的认可,其内心就希望自己的能力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特别是当被自己尊敬的人赞上后,这种效果就会更大。这一理论体现了 "补强法则"."补强法则"詹姆斯?多伯森,以哲学家的视角观察美国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经验而提出的概念,是指当人的行为得到令其满意的结果时,在今后这种行为就会经常出现。而这样的感觉,便是来自于这个人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的认同、表扬,这些都能让人变得更加快乐、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3.2 赏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自信培养积极人格

  自信是人的重要的思想品质,是自我提升的重要动因。然而,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离不开周围老师和朋友的激励和鼓舞。因此,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首先就是要摆正观念,即每个人都有其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会和学生们进行深层次的互动,找到他们的优势,对其及时地加以鼓励及赞扬,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认同中获得自我精神上的满足以及提升,这样的正能量有助于消除其内心的阴影,减少自卑,从而从内心建立起自信。有研究表明,赏识的缺乏是会对个人的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相反,如果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赞赏,甚至会出现超常发挥的情况。故而,教育者要善于去发现受教育者的点滴变化,及时对其做出评析和判断,为受教育者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以及能力上得到更大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即便他们没有取得进步,作为教育者也要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和创造进步的机会,给予他们必要的表扬和激励,以此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促使他们能够获得进步的动力。这种赏识教育的逻辑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优点或取得的进步予以鼓励,鼓励使得受教育者信心提高,良好的自信提升了其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性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这样的动力能够让受教育者在自我发展上有质的提升和飞跃。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对"德"的培养,以此提升个人的思想觉悟以及基本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在对"心"的培养,是心理素质的表现,两者相互关联,并且相互作用和影响。前者的目的在于对人的指导、鼓励、尊重、督促,还要做到对人的理解、包容、关爱、帮助,这样的方式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很好的效果。而坚持以人为本,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学生的需要以及想法,去激发学生的动力和创造力;这样就要求教育者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保持一颗关爱之心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此外,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就业、社交、生活、发展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让学生能够由内而外的进行全方位的提升和发展。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将其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赏识教育,其内在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用赞扬和激励的积极方式去对待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认同感,以此激发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加强赏识教育,努力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多层次多角度发展模式。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积极心理学的基础之上进行赏识教育,对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极其重要的一环在于对人格进行积极提升,人格的积极与否对于个人能否更好的处理问题,更勇于的面对现实压力有较大影响。积极的正能量,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活力、动力,让我们更加勇敢的面对困难,走向阳光。这样的状态,能够让理想充满动力,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心理、生理都有所增益。并且,这样正能量的衍生,一定可以赶走我们内在的胆怯、自私、恐惧等负面情绪,让我们能够更加充满热情的面对人生。

  积极的态度不是夸大的乐观主义,相反是基于现实的观念转化,即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困难,我们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心态,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而后痛定思痛,做出新的提升;而内化到高校教育来讲,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这一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面对困难不抛弃不放弃,提高学生具体应对困难的能力,能够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突发情况,对未来有着良好的认知规划,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对于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是对人性本质的积极属性的探讨。而赏识教育也是基于人性而开展的,强调教育主体双方之间在互动式的过程中进行提升。在教育进行之时,基于认同感这一主要因素,从而使得教育对象从内在激发出行动,让其自然而然的达成教育效果。而在考虑教与导之时,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大认同感以及赞扬来激励学生,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快乐放松的状态下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能够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3.3 赏识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

  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帮助其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关键的作用。自我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提升内在的源泉。教育的开展要基于自我为主体,因此要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就要推动其内因的发展。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我们不断前进、奋发的积极心态,它是一种态度,在生活中有所取舍的态度;它是一种意识,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的意识。此种内在动力,会通过老师的帮助,同学的认可不断发展。自我激励,是一种内在的激励,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己选择目标而进行的自我鼓励.

  通过赏识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心理和精神起到积极地引导作用,使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同时教师还应当运用赏识教育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要时常进行自我反省,进而长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便要因人而异、因人而为之进行有区别的差异化的教育,构建其自律意识和自我责任感,进一步对其自律意识和自我责任感进行培养,让他们能够内化教育的内容。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启航阶段,这使得对学生独立性具有极高的需要。然而,很多学生刚刚从高中阶段踏入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活并没有完全的认知,因此处于迷茫的阶段,常常在学习生活中不知所措,以至于变得懒惰以及无所事事。于此,教育者可以通过赏识教育,从欣赏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个性,倾听学生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求与对话,去找寻并点亮他们内在的尚未被发掘的发光点。与此同时,通过适当的自我约束方面的教育以及恰如其分的激励,使得学生能够产生自我信任、进一步提升对自我的掌控,最终形成严于律己的良好生活态度。

  此外,基于赏识,能够让受教育者的内心获得一种满足感,促使受教育者在被尊重和欣赏的心态中成长,更加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并且能自觉地顺应校规校纪的约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自尊是严于律己的根本要求,只有当受教育者的自尊需要得到满足,他们才能对自己有更严格的要求,才能更加严于律己,更好的掌控自己的行为。

  除了自我教育,赏识教育对于受教育者提升自我责任感也有着一定的作用。赏识教育是在理解和宽容地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赞扬、鼓励,然而这样的赞扬以及鼓励并非滥用,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准则作为指导,实现赏识有度。

  这样的赞扬,不是滥用,更不是妄谈、空谈,它要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进行更深层次的互动,而不仅仅是流于表面的赏识,尽量避免空话大话。滥用赏识会使得受教育者崇尚虚荣主义,会容易产生弄虚作假的不良风气。对于学生们所犯下的错误,该指正之时,一定要及时做出指正,否则,将会助长学生逃避责任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使得学生丧失责任感和担当感,也会让其更加容易有逃避行为。故而,赏识有度十分之重要,发现问题就一定要及时的解决问题,通过引导的方式,对问题加以指正,避免其下次再犯。在指正之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手段,避免中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不会有感情上的抵触,并且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改过的积极性,及时改正,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自我责任感。

  3.4 赏识教育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互动。陶行知曾言: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只有用心对话,对方的心声才能听得见,双方才能互动。事实上,赏识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如此,教育要基于对学生人格和个性的尊重,人人平等是前提要件。赏识教育是要基于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的,要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赏识教育的方法,可以保护受教育者的自尊,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提升受教育者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那些各方面表现不佳或者犯下错误的学生,他们的内心也许是茫然的,也许正在经历痛苦和挣扎,此时的他们更需要更多的鼓励。如果教育者在这个时候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支持,让他发现自身的优势,看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并且让他们明白生活中是有各种艰难险阻存在的,我们任何人都会遇到困难,失败是常有的,然后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他在老师眼中是有存在感、认同感的。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重拾自信,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同时还能使学生能懂得珍惜当下,而更加奋发向上。在心理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的证明了这种教育方法。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对于他人的建议,人的接受度都是有限的,只有在他认为自己已经被对方完全地接受之后才会考虑是否接受对方的建议,才能对自己做出有益的修正,让自己变得更加完善。因此,要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老师所要明晰的是自己的学生如果犯了错误或是遇到困难,需要从学生的视角,找到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改正错误、克服困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平易近人。通过此种方式,让学生对老师更加亲近,相信老师所说的话,最后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接受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师生才会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