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赏识教育论文

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的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05-20 共582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应用
  【第一章】高校思政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的研究绪论
  【第二章】赏识教育的基本理论概述
  【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教育的作用和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赏识教育的实践
  【第五章】关于赏识教育的理性思考
  【结语/参考文献】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赏识教育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的解放、中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当代学生的观念开始从单一走向多元。在如此背景之下,该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呢?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大学教育理念保持着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前瞻性。高校承载着重塑社会责任感与人文素养、推进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切合以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的责任。现代高校教育理念的核心目标是培养符合个性特点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广博而高深的知识,而且要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更要具有为社会服务的能力。在知识经济主导的今天,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创新国际化的环境下,当代高校教育理念有着强烈的转型渴望。赏识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延伸发展,其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与现代高校的教育理念深度契合,可以作为一种尝试,将其融合其中。

  国际知名心理学大师威谱?詹姆斯曾坦言:"人性中最深切的心理动机,是被人赏识的渴望。

  "事实上,希望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同感,的确是我们的一个内在的需要,也符合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当我们将目光锁聚在成年人,会发现他们在工作、生活、社交等各方面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赏,这样的赞赏,是他们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以此来肯定、鼓励和鞭策自己。然而,高校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一群心智正处在成长、成熟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他们更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赏识、得到老师、同学、朋友的赞赏以及鼓励。赏识教育的教育理念是根据新时期学生的特点而发展形成的,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通过将赏识教育渗透其中,对于更好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教育效果,具有较好的作用。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2.1 研究的意义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融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是我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研究课题。本文主要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将赏识教育的理念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进行一定的扩展,使之更为丰富和完善。赏识教育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思想,对大学生具有引导政治方向、提高思想觉悟、培养道德素养及提升心理素质的重要作用。对于许多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都渴望被尊重、认可和鼓励,赏识教育的本质就是要给予受教育者心灵上的关爱,教育者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充分的了解,因人而异的赏识,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和个性。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要以包容的心态,采用温和的手段,对其进行引导式的认知教育,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并帮助其加以改正。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更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赏识教育有利于发现学生内在的价值,对其潜能的发挥有十分重要意义。赏识教育要求教育者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其独特的天赋。赏识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因为赏识教育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误,教育者用尊重、关爱、包容来代替过度的压迫、惩罚和谴责,要特别注意的是,赏识教育中并不是没有批评,而是要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批评,是建立在关心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批评。这样的关爱和尊重,能够让师生双方的心连接在一起,双方能够更加信任彼此,这样,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时,能够很好的将工作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2.2 研究的目的

  马克思曾经说过"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在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塑造人的思想品德,使人形成遵守合理的社会规范的习惯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起着直接的作用。

  但是,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作用还有待提高,有些人对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解,甚至出现抵触心理。为更好的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及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为指导,拟在深入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赏识教育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对策构想,从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有效地参考,以丰富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的发展。

  1.3 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 1818 年出版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中,卡尔·威特记述了把智力低下的儿子培育成才的心得,就体现了赏识教育的理念。他认为,儿童都是有上进心的,包括那些缺点、毛病比较多的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肯定和鼓励,因而要让孩子在赏识的环境中成长,使他们对待人生有积极的态度和百折不饶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而是侧重于要关心和了解孩子,相信并且尊重孩子,这也包含了赏识教育的观点。

  杜威的主张是将教学研究及实际教学从课堂教学、书本知识和教师转到儿童身上,就是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反对强迫和体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学过程应该以儿童为中心,要重视儿童的个别发展和个别需求,允许学生越出教师规定的圈子,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俘的见解。

  福禄培尔强调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位学生,但不能揠苗助长,要遵循教育的规律,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每个学生都想要了解自己、表达自己,教育者要相信每个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空间和自由,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

  日本心理学家用多湖辉曾提到"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 用多湖辉对比惩罚教育及赏识教育,进而强调应当更加注重赏识教育所发挥的正面积极的效用。这些论述包含着丰富的赏识教育思想,给我们多方面启示。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蕴含强大生命力的教育方法,有着独特的发展历程。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赏识教育的理念源远流长,《礼记·学记》作为我国教育学最早的论著,其中就说过"教也者,长善而救其者失也",这就包含了赏识教育的观点。在现代,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对赏识教育尤为推崇,其所倡导的"六大解放"教育策略就蕴含着赏识教育的理念。

  在当代,周弘是对赏识教育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之一。作为一名普通的父亲,他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培养聋哑女儿周婷婷,使她成为中国第一位留美的聋哑博士。他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需要教育者倾注关爱、施以激励,来帮助孩子的成长。其倡导的教育形式,经推广及发展,不但在家庭教育中适用,于学校教育环节亦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

  教育学专家李贵和,着眼于心理学,阐述了推行赏识教育的意义。李贵和认为赏识教育于理论上的依据就是需要层次理论。这一理论中,个体不仅仅需要满足生理、安全的需要,还在尊重、爱及归属、自我实现方面有着更高层次的需要。个体渴望收获外界的赏识及尊重,收获社会的认可,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得以实现,这是人们心理的最高的需要。

  教育心理学领域学者的观点中提到,儿童及青少年心理需求中最关注的就是期待他人的重视、信任、及认可,尤其对于处于心理及生理发展重要阶段的青少年,其自我独立意识尚未真正形成,尤其对外在看待自身的观点很在乎,尤其渴望自身的优点能够得到他人的赞许、羡慕,特别希望收获到教师的赏识、肯定及尊重,这也是这一生理阶段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需求。

  赏识教育在刘秋菊的观点中被看做是一种爱的教育,是一种富有生命力和人情味的,在人性领域需求中的最深层渴求即为对外在给予的爱、理解、尊重、赏识的呼唤。

  史艳敏将赏识教育理解为,对受教育者个性和人格的尊重是落实赏识教育的首要因素,教师唯有对受教育者的人格及个性尊重,学生才会主动积极的接受教育的内容,也许教师无法将爱给予全部的受教育者,但是一定要真正懂得尊重受教育者,由此有助于受教育者树立自信。如果受教育者有表现的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育者也不要因此感到失望而责骂受教育者,教育者需要赏识受教育者,给予其鼓励受教育者也会在教育者这样的行动中变得更自强、自信、自爱。

  《赏识教育之我见》中霍素平谈到,真诚地对待学生是教师走进学生内心的有效途径,教师应当平等的姿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师生就如同朋友,这样才能起到教育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将自己的真诚交予学生,收获其回馈的真情,给予受教育者更多的宽容,使其自信不断增强,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就能不断的拉近。

  马惠臣和赵建华等学者提到,对学生自身闪光的捕捉是教师成功的关键,对于学生的优点教师要适时激励及赞赏,让学生感受到关注、赞许及尊重,其学习动力也会在这种心理感受上涌现出来。

  方燕的赏识教育的观点是挫折和赏识在教育中同等重要,尽管每个人都渴求别人的赏识,但是赏识教育的实施环节是允许失败的,正是因为失败,受教育者才可以从自身失误的环节中找到成功的经验。在成长过程中,学生一般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及欣赏,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肖一波提到,在赏识教育的各个环节都需保证研究的客观及正确性,依据现实要求进而实施激励及赞扬,没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激励及赏识不但无法真正激励学生,甚至也会将不好印象留给周围学生,使其觉得虚伪。因此,教育者在开展赏识教育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全面综合的了解受教育者。

  学者李明珍、李乐萍等都提到了一个观点,就是在注重赏识的同时也要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假如仅仅只是注重赏识而忽略批评,则是一种扭曲的认识。这样会导致受教育者是非观念的扭曲,在未来也不会轻易接受他人的批评,亦无法正视失败及挫折,无论是对受教育者的当下还是将来都是不负责任的。

  1.3.2 研究现状的分析

  笔者根据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分析得出,如何有效地实施赏识教育,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已经成为近几年来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当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借助何种教育理念和策略来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促进受教育者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热点之一。此时赏识教育的出现恰好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好的模式。例如,受教育者的激励方式、受教育者的心理引导以及受教育者道德素养的提高等方面的问题,都能在赏识教育的模式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在笔者看来,爱的教育是走进受教育者内心最有效的方式,由此可以获得受教育者的尊重及信任,进而使其受到感化。让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内容的重要条件就是内心真实的感受到教育者给予的尊重及信任,要达到这种教育效果,就可以借助赏识教育的方法。

  积极正确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赏识教育不仅有利于帮助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观念、挖掘其内在的潜能、促进自由全面的发展,还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但是,马克思主义辨证法也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坚持适度原则,对赏识教育的运用要把握好度,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和其他相关理论为指导,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首先了解和分析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的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必要性的分析,将赏识教育的理论与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相结合,探讨出具体的实践方法。

  1.4.2 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方法

  本文分别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赏识教育的研究,深入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的问题。在对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推演、内容分析、资料统计方法,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的框架基础。

  2、分析综合法

  本研究借鉴已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赏识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对各要素进行分析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内容和途径与赏识教育相结合纳入到本文的研究背景下,进行讨论创新的相关问题,从而将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1.5 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1.5.1 研究的重点

  关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赏识教育的必要性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当前高校中开展赏识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赏识教育的理论中寻找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从多方位来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地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赏识教育的实践研究。主要是将高校中现行的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赏识教育的理论相结合,强调以学生为本的人文精神,在教育的实践中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享受成功的自信。

  1.5.2 研究的难点

  赏识教育的理论最初是用在少年儿童的教育方面,在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还不太成熟。大学生群体大部分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思想趋于成熟但尚未成熟,具有相对较为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更为困难,要从多方面深度分析入手。

  1.5.3 研究的创新点

  借助查阅及整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和赏识教育有关的文献资料,笔者看到有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与赏识教育相关的探究也同样很多,不过却并没有较多的将思想政治教育和赏识教育相衔接,也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范围探究赏识教育。本文欲在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将教育对象锁定为大学生,将赏识教育的理念引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依据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特征实施理论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