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从价值观视角对图书馆学研究成果初探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13 共6082字
论文摘要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 20 世纪 80年代和 21 世纪初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理论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两个重要研究领域都获得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从价值观视角对这些研究进行一些初步分析,以期理出一些发展的脉络和线索。

  1 图书馆学研究价值观---问题的提出
  
  1989 年末葛民发表《图书馆学研究朝何处去? ---对一种理论心态与理论观的反思》〔1〕,引起广泛关注。葛民在文章中指出,十年图书馆学理论史留给我们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十年研究仍然围绕一个基本命题旋转? 为什么理论研究的轨迹是从反实用研究到反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 葛民认为,潜藏在这些奇怪现象背后的是一种被扭曲的、狭隘的文化心态,与这种理论心态共生的还有一种狭隘的理论观。这里所说的“理论观”,即是本文要讨论的“图书馆学价值观”.葛民在文章中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理论的选择或对研究方向的确定,总是在价值取向这把尺度下,依据自身的需要去选择认识客体的。这种选择的心理背景,构成了理论研究的一种特定心态”〔2〕.这种理论心态对于图书馆学发展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使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具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把理论研究作为一种实用主义的工具或手段,背离或超越了理论研究自身的意义和规范,从而使理论研究沦为一种浅薄的知识工具,不可能向纵深发展;二是导致研究目标的单一化和价值取向的“自我本位化”,使理论研究成为图书馆学自我完善、自我升华的一种封闭体系。

  图书馆理论研究要想从困境中走出来,主要实现对“自我的超越”,摆脱长期以来缠绕阻碍我们前进的心理羁绊,从狭隘的理论心态中解放出来,确立一种理智的、比较超脱的、非急功近利的理论心态,并从狭隘的理论观中解放出来。这种狭隘的理论观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忽视理论的独立品格,在理论研究中表现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二是片面理解理论的意义,理论的性质和理论的功能,混淆不同理论形态的性质和功能;三是对理论的认同或选择,缺乏辩证思维,存在着非此即彼的思维倾向。或以基础研究排斥应用研究,或以应用研究排斥基础研究,如当时影响很大的“以理论图书馆学转向建设式图书馆学”等提法,实质就是这种单向思维的反映。〔3〕葛民的文章价值在于提出了一个合理的理论价值观,这种理论价值观应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产生的情况来理解事物,而不附加任何外来的成份。也就是说,这种理论观是以对理论的意义、性质、功能的正确认识为前提的。

  葛民认为这种理论价值观的特点体现在其多元观、辩证观和创造观。多元观是指对不同理论形态(如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技术科学)、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采取兼容并蓄、竞争共生的态度,主张理论研究应有充分的选择权和自由度。辩证观是指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是既分离又结合的关系。

  创造观是由于理论作为对客观世界的探求,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改造世界、创造世界。应当说,葛民提出的理论价值观对其后图书馆学价值观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

  2 两种图书馆学价值观的发展
  
  2. 1 注重应用研究的价值取向
  2. 1. 1 “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时期。1986 年 5 月全国中青年图书馆学情报学讨论会上提出“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一些与会者提出“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可作为这样的结合部,会后,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全国高校图工委、中科院图书馆等纷纷举办各种活动,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而且初见成效,如中科院图书馆系统将图书馆系统与情报系统整合,减少重复,突出工作重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和整体布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又一重要领域。1987 年为加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宏观领导,全国成立部际图书情报协调委员会,在部际协调委员会组织下,1988 年对全国大中型图书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文献资源调查。80 年代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较为关注图书馆政策和宏观领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许多成果。

  2. 1. 2 确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1989 年范并思发表文章《确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4〕,对当时已走入“低谷”的图书馆事业影响下的图书馆学研究开出了一剂药方。1986 年开始的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和文献资源布局研究经过 1987 年、1988 年的发展,到这时由于事业发展遇到困难而渐见颓势。“中国图书馆事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内部经费奇缺,人心不稳,外部读者剧减,读书热降温”.〔5〕图书馆学研究亦由于事业“低谷”而出现诸多困惑。

  范并思这篇文章肯定了 1986 年确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价值观。范并思认为,我们主张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就是说,理论界对理论的认同,必须以理论的社会效益为评判的核心。就学科发展而言,学科的理论形态是否完善远不是最重要的。就研究者个人而言,他有多少论着也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理论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如何。

  提出确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应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发展战略研究走向政策研究,二是从教学需要型研究走向事业需要型研究,三是从注重议论和思辩的方法走向注重调查和论证的方法。〔6〕
  
  2. 1. 3 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什么。如果说,《确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是 1989 年我国图书馆事业逐渐走入低谷对理论界发出的一种声音,那么 2003 年范并思发表《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什么?》一文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在走向复兴时的一种理论声音。〔7〕范并思在文章中提出的“研究观念而非概念”,是此后几年图书馆发展中所着力解决的问题。范并思认为,如果研究的内容是关系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那么它是合理的;如果它研究的内容能够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那么它就是优秀的。新世纪图书馆学应当研究观念而非概念,应当研究制度而非机构。为论证各种对于图书馆事业的长久价值或根本利益所在,理论界需要细致的研究,必要时还需要围绕观念展开争论,搞清楚是非,争论的目的是明确事业发展的思想或理念,以便有力地推广它们。

  作为制度的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不是具体的图书馆业务活动,而是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法律等因素。将图书馆当作制度来研究,其实质是在更加广阔的背景下研究“图书馆与社会”这一大课题。可以说,新世纪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有社会环境、学术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政治体制改革和人权理念的解放是重要的社会环境因素,而诸如《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什么?》等文章的发表则可视为业内重要的学术因素。

  2. 1. 4 新理念指导下的图书馆事业大发展。2004 年之后的几年,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比 20 世纪 80 年代有更好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这时人权理念彻底解放,图书馆服务的权益理念从而找到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免费服务、平等服务等新理念纷纷替代原来的有偿服务、重点服务,在一些区域出现了“图书馆之城”、“图书馆联盟”等形式,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基本服务和延伸服务,理念指导下的图书馆事业获得迅速的发展,从而使应用图书馆学主张的价值观得到大家的认可。

  2. 2 注重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
  20 世纪 80 年代初,图书馆学研究提出“知识交流”理论,将图书馆文献交流放到社会文献交流的大视野中,从而使图书馆学从狭窄的“馆内科学”中走出来,拓展了图书馆学研究领域,从而出现了 1984 年杭州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讨论会前后的繁荣。80 年代后期图书馆事业步入低谷后,理论研究在很长时间显得沉寂,到世纪之交,理论研究出现了一些亮点。这时王子舟的“知识集合理论”、梁灿兴的“文献可获得性理论”以及马恒通的“信息传播论”等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新学说先后出笼,从而使图书馆学研究中追求理论的价值观得到张扬。

  2. 2. 1 我们追求的是什么。2003 年,王子舟发表文章,强调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认为,理论有解释问题的功用,科学预见的功用,指导实践的功用等,尤其是图书馆学的学术传统将本学科划分为理论与应用两大模板,无疑是对理论功用的一种肯定。“理论的目标是认识,应用的目标是实践。二者有一定的疏离,但又是联结一体、密不可分的。”〔8〕对于好理论的价值判断一般认为好的理论应满足以下条件: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较强的解释力,准确的预测力,可被证伪性,简洁性,启发性和组织力等。特别强调了其中的解释性和简洁性。

  2. 2. 2 对概念的张扬。范并思文章《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什么?》发表不久,金胜勇发表了商榷文章,认为在新时期图书馆学应注重观念研究,但图书馆学概念研究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图书馆学概念是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的基础,其伴随图书馆学研究的全过程,与图书馆学观念的研究也是分不开的。金胜勇认为,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思维形态。而概念是判断和推理的基础,同时也是认识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特有属性,即固有属性和本质属性,这种思维形态的基本作用是区别事物。在图书馆学的基础研究中,对研究对象形成的概念不同,会导致研究的出发点和结果存在差异,因而可以说,图书馆学概念研究是图书馆学基础研究的基础。〔9〕2008 年金胜勇发表《论科学哲学对图书馆学科学性的观照》全面阐述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库恩的科学发展理论、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考量下的图书馆学,从而大力张扬图书馆学的科学本质。〔10〕
  
  2. 2. 3 图书馆学本质主义价值观的呼唤。正当图书馆事业在图书馆新理念旗帜下取得节节胜利,2007 年初,蒋永福以纪念图书馆学诞生 200 年为名发表文章,大力张扬图书馆学本质主义价值观。〔11〕蒋永福认为,理论图书馆学仍然需要大的突破和发展。理论图书馆学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如平等与效率的优先选择,自由与秩序的冲突如何化解,技术、人文、制度之间的合力协同问题等,这些根本性问题需要图书馆学从更深层次给予解释。

  蒋永福力倡本质主义的追问及所体现的价值观。他认为这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是古希腊哲人贡献给人类的认识论传统,这种传统长期以来左右着人类的科学认识活动和社会认识活动,但是这种传统自上世纪下半叶开始受到后现代思潮的挑战,本质主义认识论传统遭遇到了被“去魅”、被“去中心化”、被“解构”的尴尬境遇。理论图书馆学一直以本质主义的认识论作为自己的理论武器,本质主义的理论图书馆学关注的是对现象本质的揭示,追求的是理论的终极解释。本质主义思维是一种理性思维,只有理性思维才可能把握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东西”.正如罗素所言,“思想要比感觉更高贵,而思想的对象要比感官知觉的对象更真实。”〔12〕本质主义追问,是人能够摆脱现象纠缠并驾驭现象从而走向进步的正确路径。追问本质是理论图书馆学的生命特质所在,哪怕这种追问永远不能获得确定性的本质,也不能停止追问的进程,因为正是“永远不能获得”才值得永恒追问。这种永恒性正是理论图书馆学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3 两种图书馆学价值观的选择
  
  3. 1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的关系
  2003 年初,吴慰慈、杨文祥发表文章《关于图书馆学研究的理性思考》〔13〕,谈及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以及理论研究的思维方式、基础与应用的关系及图书馆学应用研究的任务以及对于理论研究如何进行学术评价等。文章认为,理论的本质和功能在对于客观规律的理性把握,实践的本质和功能在将这一把握的理论反过来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加以社会实现,并通过社会实现对理论进行检验和验证,理论与实践的互动过程构成了认识的完整过程,是一种知行关系。

  任何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理论都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个层次,在这一理论体系中,基础理论为应用理论提供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应用理论则是基础理论在社会实践的延伸和应用。就图书馆学而言,其基础理论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问题,其所揭示的规律也是图书馆学和图书馆事业最本质的规律。因而,基础理论对一门学科而言不但具有解释性,而且具有预测性。图书馆学基础理论虽然不直接作用于图书馆事业,但它对图书馆事业社会实践的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作用,是图书馆事业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而图书馆学的应用研究,是基础理论成果的应用,是针对图书馆社会实践中具体问题而开展的理论研究工作,因而与实践的联系更紧密和更直接,如图书馆信息用户与服务研究,数字图书馆研究,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等等。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是构建统一的图书馆学理论体系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相对独立又不可分割,应用理论的建设和完善,是以基础理论的发展、完善为基础、为条件的。许多应用图书馆学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根源是由于在基础理论上未得到很好地解决。吴慰慈、杨文祥的文章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科学定位和对于其关系的阐释,使人们对图书馆学两种价值取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3. 2 概念重新引起研究者的重视
  2004 年之后的几年是应用图书馆学因图书馆事业发展而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这时大家都沉迷在新理念所带来的图书馆新面貌中,这时一篇文章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概念的重视,这就是卢儒珍《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图书馆员职业规训纲要》一文。〔14〕卢儒珍认为科学理论、学科、专业三种不同类型的研究,都会努力形成各自的概念框架。与科学理论研究对应的概念框架,是科学理论体系;与学科研究对应的概念框架,是反映本学科各个子领域组成的有机整体的学科概念框架;与专业研究对应的概念框架是职业规训纲要。职业规训纲要,首先满足的是培养从业者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有的知识和心理特征。目的是通过专业教育,使从业者掌握从事此职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产生对此职业的热爱和忠诚。批评一篇“重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的文章提供的一个经过重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不过是图书馆员职业规训纲要。提出了一个切中当前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时弊的重要问题。由于认识和概念的含混,导致从提出问题到加以论证有越说越乱的倾向,使人如坠雾中。由此可见概念在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厘清概念是理论研究的基本工作。只研究观念,不研究概念,只讲实用,不讲理论思维,对于获得更深入的认识并无助益。

  让两种图书馆学价值观保持必要的张力,让图书馆学研究更加多元,大概是未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应走的道路。

  从 20 世纪 80 年代葛民提出图书馆学研究价值观到新世纪众多学者分别对观念、概念和理论的张扬,可以窥见图书馆学人不同的心路历程和理论风格。多元的图书馆学也许只有通过这种不同价值追求的长期争论和博弈才可能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2,3. 葛民。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朝何处去? ---对一种理论心态与理论观的反思。 图书馆,1989(6)
  4,5,6. 范并思。 确立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论价值观。 图书馆,1989(1)
  7. 范并思。 新世纪,图书馆学基础研究什么? 图书馆,2003(1)
  8. 王子舟。 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图书馆基础理论研究之感想。 图书馆,2003(1)
  9. 金胜勇。 谈图书馆学概念研究---兼与范并思先生商榷。 图书馆,2004(6)
  10. 金胜勇。 论科学哲学对图书馆学科学性的观照。 图书馆,2008(2)
  11. 蒋永福。 理论图书馆学的当代境遇---写在“图书馆学”一词诞生二百周年之际。 图书馆,2007(1)
  12.(英)罗素。 何兆武,李约瑟译。 西方哲学史(上卷)。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4
  13. 吴慰慈,杨文祥。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的理性思考。 图书馆,2003(1)
  14. 卢儒珍。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体系≠图书馆员职业规训纲要。图书馆,2008(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