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图书档案学论文 > 图书馆学论文

我国图书馆事业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3 共3627字
摘要

  从古代藏书楼、藏书室到现代开放的图书馆,我国图书馆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从古代以“藏”为主,到现代以用为主;从古代以为皇室贵族服务,为私人服务,到现代为大众服务为主。其中图书馆事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信息和知识资源的社会载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 世纪以来,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大致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变革,一次是20 世纪初,以“藏”为目的的藏书楼形式,向以“用”为目的,服务大众的近代图书馆的转变;另一次是20 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方面的应用而引发的,由近代图书馆向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现代图书馆转变。每一次的转变都深刻的影响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结构,任务以及工作方式。

  由于我国图书馆事业长期以来处于以“藏”为目的,服务于个人的时期,虽然从第一次变革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对落后,存在着许多问题,笔者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

  (一) 图书馆应有的社会地位

  图书馆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即自图书馆产生是就担负的社会职责: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收集、加工、保存、传递;对文献中的知识或信息进行组织、整理、交流以便用户能能够从文献实体,书目信息及知识三个层面上获取它的资源.长期以来,图书馆都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信息与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社会职能。可见,图书馆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信息建设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提高全社会信息文化素质,开展终身教育,加强人的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图书馆的地位是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也是任何机构无法取代带的。

  (二) 然而现实中图书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只不过是“社会的附加品”,是可有可无的,是没有退休干部及人员的“收容所”造成这种尴尬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的,不仅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因素的存在,笔者试图通过从社会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1.社会对图书馆的印象

  首先,社会并不了解图书馆在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等诸多宏观方面的作用。其次,我国图书馆事业起步较早,但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服务的时间相对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晚。加之我国图书馆事业向公众开放之初处于以“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过分强调图书馆墙内的工作,而常常忽视和社会上的人们一起工作,没有努力向社会展示图书馆员作为知识与信息宇宙的领航员的作用和能力。这些问题使得图书馆与社会相脱节给社会“庄严”、“肃穆”,仅对一些领导和具有专业知识的学者开放的印象根深蒂固,社会公众对图书馆总是望而却步。长久以来社会对图书馆还存在这样的看法:认为图书馆的工作,只有购书,借书还书,藏书等简单的工作,很多人选择图书馆只是为了选择份清闲的工作,这种想法不仅图书馆事业外的人有,在图书馆事业内的人也存在,他们都忽视了图书馆工作所需的技术和知识。于是就形成了优秀的人才不愿进图书馆-图书馆收录的人才起点低-图书馆社会地位低的恶性循环。

  2.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

  可以说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及利用从另一种角度决定了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地位。需求是决定了使用的首要因素,社会公众只有对图书馆存在需求才会产生使用的欲望,进而采取行动。使用后的效果反过来又影响下一次需求,只有当使用后需求得到了较好的满足,当再次产生需求时,社会公众才会再一次使用,否则,社会公众会采取其他方式加以弥补。虽然,我国图书馆事业自20 世纪80 年代以后有了飞速的发展,无论在图书馆的规模、数量、使用情况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仍不容乐观,据《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 统计,截至到 2007 年底我国公共图书馆2779 所,藏书52053 万册、件。但按人均算,我国人均藏书仅0.4本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国际图联人均2 册、件的标准。我国大约每46.8 万人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这与每2 万人左右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国际标准相比,更是相差甚远。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数量为9046 所,馆藏量为7.4亿册,而美国的人口仅有3亿零315 万人与我国人口相比足见我们的差距。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多是通过对外交流、引进、移植的方式,在此过程中忽视了开发社会需求,加强与社会联系的工作。加之我国长期处于农业文明,将近80% 的人口现在仍从事农业及相关行业,他们并非不存在需求,而是在农业时代这些需求被抹杀了,至今未表现出来。可见开发社会公众的信息需求,培养其使用图书馆的习惯仍是当今图书馆事业任务,也是影响当今图书馆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一) 服务---图书馆工作的本质

  从图书馆的本质、图书馆精神到图书馆的职能,无一不体现着服务的信念。图书馆收集、整理文献是为了便于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无一不是服务于有需求的人、机构及社会。图书馆工作中无不体现着图书馆精神,而且图书馆的职能决定了图书馆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图书馆的本质决定了图书馆精神和图书馆的职能,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本质的精神反映于表达,图书馆的职能是图书馆外在形式的反映于体现。鉴于以上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对图书馆本质的把握来对图书馆工作的本质-服务进行研究。

  图书馆的本质是由知识本质,信息技术本质和社会本质所构成的三个层次的结构1.图书馆的知识本质-图书馆服务内容。

  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信息和知识资源的社会载体,只是本质是图书馆本质的内核。正是图书馆的知识承载本质决定了图书馆的社会性质,社会职能,社会地位及其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历史地位。同时也正是图书馆的知识承载本质决定了图书馆,不仅要记录和承载知识而且要记录和承载能够代表当代人类文明最高水准的最新知识。这些知识是图书馆向社会服务的内容。这就要图书馆收集、组织、整理、传递当代人类知识,还要收藏以往人类文化遗产供社会使用,这是社会赋予图书馆的神圣使命。

  2.图书馆的信息技术本质-图书馆服务手段

  图书馆的技术本质是图书馆本质的中间层次。图书馆的知识积累与传播必须依靠一定的技术手段,没有技术手段的知识不可能得到记录和积累更不可能得到长久而准确的传播。也就是说,离开了信息技术,知识便无以存在,也无以记录、保存和传播开来。技术本质体现了图书馆服务手段。这就要求图书馆的发展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掌握并运用当今先进的信息技术,使社会赋予图书馆的时代要求。

  3.图书馆的社会本质-图书馆服务环境及对象

  图书馆的社会本质是图书馆本质的表层要素。图书馆的知识资源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同时还要一定的社会载体,即一定的知识资源存在与传通机构和确保使这一社会机构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机制。作为一定的社会载体,图书馆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与之相应得人文环境和管理环境相协调。图书馆的社会本质体现了图书馆因社会的需求而存在,并且必须与当今的社会大环境协调。即服务是图书馆存在价值。

  (二)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适应社会的发展就是社会当前的社会环境,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内容、方式。当前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信息水平越来越高,这既促进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等新图书馆术语相继产生;电子出版物,图书馆管理模式的自动化及网络的迅速普及,使得信息的获取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更加的便捷。随着效益原则,时间等观念在社会的深入,社会对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图书馆只有以高质量的服务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及应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冲击和挑战。

  2.参与竞争的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以信息服务为目的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服务行业,人们获取知识不在时只有图书馆这一唯一的途径,这是图书馆在当前环境下面临的外部竞争。我国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也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了竞争。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竞争存在于各个行业,图书馆行业也不例外。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得以存在的基础,图书馆是以馆藏资源以及图书馆员为基础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的。

  馆藏资源是否丰富依附于资金是否充足;图书馆员的素质高低又是靠图书馆招收的人才的素质的高低。可见在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行业之间,在人才方面,政府经费投入方面,社会支持方面都存在着竞争。图书馆只有提供较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才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才能获得政府更多的经费支持;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和社会的资助;才能赢得社会的关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于良芝。图书馆学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杨文祥。试论图书馆的知识性、传递性、时代性[J].图书馆学研究,1982.
  [3] 杨文祥。21 世纪理论图书馆学的理论起点、历史任务和研究思路[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
  [4] 杨文祥。图书馆学的反思 社会与哲学的思维[J].山东图书馆季刊,1989.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