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陆德铭医治病毒性皮肤病的经验总结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8-02 共2229字
论文摘要

  陆德铭教授是上海市中医药大学前校长,全国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我国着名的中医外科专家,师从中医外科名家顾伯华先生,得其真传,在中医药治疗疮疡、乳腺病、甲状腺病、肛肠病、皮肤病等方面享有盛名。笔者有幸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 5 届全国名老中医师承班的学员跟师学习,现将陆德铭教授治疗病毒性皮肤病的独到经验特色总结一二。

  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皮肤疾病,变化多样。例如热疮、蛇串疮等起病急,千日疮、扁平疣等迁延日久,病势缠绵;蛇串疮往往有较明显的后遗神经痛;水痘多发于儿童,起病急,病情重。陆德铭教授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病证合参,疗效显着。

  1 清热为先,祛邪不忘扶正

  陆德铭教授认为,病毒性皮肤疾病急性起病与慢性起病(或病势迁延日久)病因虽同,病机各异,故治疗上也有异同。急性起病主要是由于外感邪毒,与卫气相搏,郁于肌表,壅滞气血,临床表现局部可见红斑、水疱、赘生物等,甚则可见发热等全身症状,均为邪实正不虚的表现。经云:“诸痛痒疮,皆属于热”,故治疗当以清热解毒为先,临证常用大青叶、板蓝根、马齿苋、紫草、蛇舌草之品清热凉血解毒,清外邪、去病因。慢性起病者,虽亦毒邪外侵,但患者或素体不足,或年老体衰,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病势迁延日久者多为正气不足,不能托毒外出,故慢性起病或病势迁延日久者表现为邪实正虚(卫表不固)。治疗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陆师常用生黄芪益气固表托毒,而且认为剂量宜大,可用 30~60g,方能起到重剂起沉疴的作用。

  黄芪是益气固表名方玉屏风散的主药,《本草汇言》认为黄芪“补肺健脾,实卫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惟黄芪能补三焦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陆师临床遣方用药不仅基于辨证论治,而且也参考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认为中药治疗病毒性皮肤病有着疗效确切、广谱低毒、耐药性低的特点。中药不仅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杀伤病毒、阻止病毒致细胞病变,还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细胞因子,既可杀伤病毒,又可保护机体,减轻病毒所产生的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以及镇痛抗炎等综合功效。陆师临床常用的中药亦被证明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

  例如黄芪中的黄芪多糖,具有内外双重抑杀人侵病毒功效。既可直接阻断病毒的核酸合成,从而杀灭病毒;也可促进抗体的形成,增强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进而杀灭病原体,其治疗指数为阿昔洛韦的 2~4 倍。马齿苋与黄芪合剂的水提液体外有明显的抗疱疹病毒作用,对病毒有直接杀伤作用。
  
  2 先明病,再明证,病证合参

  陆德铭教授在治疗病毒性皮肤疾病时常常病证合参,认为皮肤病大多以外在的病变来表现,可以直接观察,不同疾病的局部表现有所异同,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也表现不一,这样就需要综合望、闻、问、切,根据临床的特点,并对相关疾病进行类症鉴别,先明病、后明证,才能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明确理、法、方、药。所谓“见此症便与此方”。陆师非常推崇清代医家徐灵胎的观点,徐灵胎在《兰台轨范》和《医学源流论》中分别谈到“:欲治病者,必先识病之名,能识病名而后其病之由生,知其所由生又当辨其生之因各不同,而病状所由异,然后考其治之之法,一病必有主方,一方必有主病。”“其病大端相同,而所现之症或不同,则不必更立一方,即于是方之内,因其现症之异,而为之加减。”陆师常常根据不同病毒性皮肤病的特点,在清热解毒或清热解毒固表的基础上病证合参,遣方用药。

  热疮发于上者常为外感风热,所谓“热疮本于热盛,风气因而乘之”,治疗宜合疏风清热之药物,如黄芩、苍耳草等。热疮发于下者,常见发于外阴,为肝胆二经湿毒下注,毒邪外窜,因此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还宜增加利湿解毒之品,常用土茯苓、黄柏、鹿衔草等。陆师认为,对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病人也可采用类似的治疗方法。

  千日疮和扁平疣的患者常见气血不和,在清热解毒、益气固表的基础上,还可酌加丹参、莪术等理气活血散结之品。治疗时还应内服和外用相结合,在服用头煎和二煎后,陆师常嘱咐患者煎第三煎,用纱布蘸湿擦患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增加治疗作用。

  水痘起病较急,常常伴有发热烦躁、舌绛脉数等血热的症状,叶天士云:入血“直须凉血散血”,此时生黄芪不宜使用,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还增加川石斛、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紫地丁等清热凉血的药物。

  蛇串疮在躯干部多发于肝经循行部位,常伴肝郁气滞,因此陆师在临床上往往增加疏肝理气之品,如制香附、延胡索、广郁金等。蛇串疮往往有比较明显的神经痛,中医辨证属络病范畴,宜以活血止痛及虫类药物通络止痛,如莪术、桃仁、红花、五灵脂、生蒲黄、炙乳香、炙没药、全蝎、蜈蚣等,此外也可酌加灵磁石、石决明等重镇安神止痛。

  参考文献:

  [1] 明·倪朱谟. 本草汇言[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4.
  [2] 清·吴谦. 医宗金鉴[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767.
  [3] 王玮,高永翔. 中药抗病毒研究进展[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7):2753-2754.
  [4] 江岚. 简述抗病毒中药在临床中的应用 [J].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60.
  [5] 王志浩,黄铁牛,刘焱文,等. 黄芪总多糖抗 HSV-2 的实验研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21(2):24-36.
  [6] 刘建国,喻国华,廖燕,等. 马齿苋合剂水提液抗单纯疽疹病毒 2 型的实验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437-1438.
  [7] 清·徐大椿. 兰台轨范[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
  [8] 刘洋. 徐灵胎医学全书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29-130.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