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咪唑斯汀医治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效果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19 共2081字
论文摘要

  接触性皮炎在临床并不少见 , 此类患者主要表现为痒、灼痛感等局部症状 , 少数患者可出现全身症状 , 另外 , 本类患者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血清指标的异常 , 而这均由本病的应激反应所导致, 因此其也是监测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本文中作者就咪唑斯汀在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2 年 5 月 ~2013 年 7 月本院收治的62 例接触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 ( 氯雷他定组 )31 例和观察组 ( 咪唑斯汀组 )31 例。对照组的 31例患者中 , 男性 13 例 , 女性 18 例 , 年龄 20~60 岁 , 平均年龄(35.3±2.9) 岁 , 病灶部位 :颜面部 21 例 , 四肢 8 例 , 其他部位 2 例。观察组的 31 例患者中 , 男性 12 例 , 女性 19 例 , 年龄 19~60 岁 , 平均年龄 (35.4±2.7) 岁 , 病灶部位 :颜面部 20例 , 四肢 8 例 , 其他部位 3 例。两组接触性皮炎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灶部位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以氯雷他定进行治疗 , 10 mg/ 次 , 1 次 /d;观察组则以咪唑斯汀进行治疗 , 10 mg/ 次 , 1 次 /d.两组均连续治疗 14 d.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血清IL-4 及 IFN-γ 水平进行比较。

  1. 3 评价标准 以患者治疗后皮损及瘙痒均完全消失为痊愈 , 以患者治疗后皮损面积、颜色及瘙痒等大幅度改善为有效 ,以患者治疗后皮损面积、颜色及瘙痒等改善不明显或无变化 ,甚至进一步加重为无效.总有效为痊愈和有效相加之和。

  1. 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的年龄、治疗前后的血清检测指标水平为计量资料 , 而性别比例、病灶部位构成及治疗总有效率为计数资料 , 上述两类资料分别采用软件 SPSS14.0 进行t检验与卡方检验处理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的 31 例患者中 , 痊愈 12 例 , 痊愈率为 38.71%, 有效 10 例 , 有效率为 32.26%, 无效 9 例 , 无效率为 29.03%, 总有效 22 例 , 总有效率为 70.97% ;观察组的 31 例患者中 , 痊愈 18 例 , 痊愈率为 58.06%, 有效 10 例 , 有效率为 32.26%, 无效 3 例 , 无效率为9.68%, 总有效 28 例 , 总有效率为 90.32%.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显着提高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论文摘要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检测指标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患者的血清 IL-4 及 IFN-γ 水平分别为 (1.82±0.22)ng/ml和 (232.96±17.26)pg/ml,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 IL-4 及 IFN-γ水平分别为 (1.84±0.21)ng/ml 和 (233.04±17.22)pg/ml.两组治疗前均无显着性差异 ,P>0.05.治疗后 7 d 照组患者的血清 IL-4 及 IFN-γ 水平分别为(1.45±0.18)ng/ml 和 (198.56±15.33)pg/ml,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4及IFN-γ水平分别为(0.98±0.12)ng/ml和(198.71±15.29)pg/ml ;治疗后 14 d 对照组患者的血清 IL-4 及 IFN-γ 水平分 别 为 (1.13±0.14)ng/ml 和 (173.72±13.46)pg/ml, 观 察 组 患者 的 血 清 IL-4 及 IFN-γ 水 平 分 别 为 (0.62±0.08)ng/ml 和(140.37±12.93)pg/ml.观察组患者治疗后 7 d 和 14 d 的检测水平均显着地低于对照组 ,P<0.05, 两组治疗后的统计指标间均有显着性差异。

  3 讨论
  
  接触性皮炎是在皮肤科较为常见的一类皮肤炎症性反应 , 患者的局部可出现肿胀的红斑 , 并可出现丘疹水疱等 ,严重者可出现大疱 , 且患者自我感觉瘙痒、胀痛等情况严重 ,甚至出现全身性的症状体征 , 故临床对于本病的治疗研究并不少见.另外 , 有研究显示 , 本病还往往伴有明显的血液指标的异常 , 其中血清 IL-4 及 IFN-γ 水平波动明显 , 与此类患者的免疫应激性反应作用有关 , 另外也与皮肤的炎性反应等有关 , 故其在本类患者中均呈现出异常升高的状态,因此对于本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还应注意对上述指标的调控。临床中对于本病的治疗用药较多 , 其中咪唑斯汀及氯雷他定均是应用率较高 , 且效果较受肯定的药物 , 但是对于其综合应用价值的研究相对不足。

  本文中作者就咪唑斯汀在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 并与采用氯雷他定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 咪唑斯汀干预的患者其除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外 , 患者的血清 IL-4 及 IFN-γ 水平控制效果也更好 , 表现出降低速度更快且降低幅度更大等优势。综上所述 , 作者认为咪唑斯汀在接触性皮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 对患者的相关血清指标起着较佳的调控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郭哲 , 高兴华 , 王雅坤 , 等 . 甘草甜素下调接触性皮炎小鼠血清 IFN-γ 的水平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 2013,29(3):280-281.
  [2] 杨正生 , 杨会君 , 王亚斐 , 等 . 丹皮酚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Th1/Th2 分子表达的影响 .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2012,43(12):914-917.
  [3] Kim MH, Choi YY, Yang G, et al.Indirubin, a purple 3,2-bisindole, inhibited 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 via regulating Thelper (Th)-mediated immune system in DNCB-induced model. JEthnopharmacol, 2013,145(1):214-219.
  [4] 陈妍 , 郭在培 . 新一代抗组胺药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 3 种细胞因子影响的比较研究 .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006,35(1):6-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