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龙胆泻肝汤联合冰蚕外敷医治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8-19 共3086字
论文摘要

  带状疱疹是一种皮肤上出现蔟集性水疱,呈单侧带状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中医称为 “缠腰火丹”、 “蛇串疮”、 “蜘蛛疮”或称 “火带疮”、 “蛇丹”。《外科启玄·卷七》中叫 “蜘蛛疮”,并说 “此疮生于皮肤间,与水窠相似,淡红且痛,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多发于春秋季节,多见于成年人、老年人。月经、感冒、某些恶性肿瘤、外伤、情志、疲劳等因素可诱发本病。临床表现为水疱、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基底常绕以红晕、痛如火燎,大部分病人患病后不再复发。笔者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冰蚕治疗带状疱疹患者 60 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2011 年 1 月至 2013 年 3 月门诊和住院患者 120 例,均符合带状疱疹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 60 例,其中女性 24 例,男性 36 例,平均年龄 ( 52. 81 ± 4. 25) 岁,病情评分 8 ~ 21 分,平均( 14. 86 ±3. 98) 分。对照组 60 例,其中女性 28 例,男性32 例,平均年龄 ( 51. 38 ± 4. 89) 岁,病情评分 7 ~ 23 分,平均 ( 14. 29 ±3. 56) 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 ,具有可比性。

  患者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发生之前常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在即将出现皮疹的部位皮肤不适,局部疼痛,在出现全身或局部前驱症状 1 ~4 日后,皮肤出现群集的小水疱或丘疱疹。疱液澄清或血疱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基底常绕以红晕,一般不超过躯干中线。皮损多见于肋间神经或三叉神经第一分支区,亦可见于腰腹部、四肢及耳部等,局部淋巴结常肿痛。

  1. 2 治疗方法

  1. 2. 1 治疗组 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冰蚕外用治疗。药物组成: 龙胆草 10g,黄芩 10g,山栀子 10g,泽泻 10g,木通 10g,车前子 15g,当归 10g,柴胡 10g,生地 10g,甘草6g。发于颜面颊部者,加菊花 10g; 发于眼部者,加石决明20g、谷精草 10g; 发于胸肋部者,加郁金 10g、川楝子10g、元胡 10g; 发于腹部、下肢者,加黄柏 10g,苍术 10g,热盛者均可加大青叶 15g,板蓝根 15g。1 天 1 剂,水煎 3次,取汁混匀,分 3 次服,14 天为 1 个疗程。一般 1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及心情舒畅。冰蚕乳膏适量涂于皮损表面,保持疮面清洁,一日三次,14 天为一个疗程。

  1. 2. 2 对照组 给予抗生素静脉注射: 生理盐水 250 毫升加头孢西丁钠 ( 国药准字 H20055570,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4. 0,5% 葡萄糖 250 毫升加阿昔洛韦 ( 批号:H42020665,湖北潜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0. 5,均为1 次 / d 静脉滴注。两组均以治疗 14 天为 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 3 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 《临床皮肤病学》 拟定。痊愈: 皮损消退率≥95%、自觉症状消失; 有效: 皮损消退率≥70%、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无效: 皮损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消退率 <10%、或临床症状反而加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3. 0 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2 组比较采用 χ2检验,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以 1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96. 67%,对照组为 93. 33%,经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 χ2= 2. 606,P = 0. 017 < 0. 05) 。结论: 龙胆泻肝汤配合冰蚕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治疗组充分发挥出了中医简便、廉价、效可、副作用小等优势,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详见表 1。

  论文摘要

  3、 典型病例

  患者吕菜芝,女性,76 岁,右侧面颊部出疱疹伴疼痛5 天余。患者自述入院 3 天前因感冒后发现面颊部出数个米粒大小丘疹,继之感觉皮肤灼烧样疼痛,饮食困难。在当地诊所诊治,效果不佳,且症状加重。今来我科检查: 右侧面颊部可见数个米粒大小疱疹,疱液澄清,簇集分布,颜色呈暗红色,压之退色,触之碍手,疼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诊断为带状疱疹。中医辨证: 热盛型。治法:泻肝火,利湿热。药用龙胆泻肝汤加菊花、大青叶、板蓝根、元胡,配合冰蚕外用 1 个疗程而痊愈。

  患者左某,男性,65 岁,甘肃省宁县新宁镇梁高村人,右侧胸部出皮疹伴疼痛 3 天余。患者自述入院 3 天前发现腰部出数个米粒大小丘疹,继之感觉皮肤灼烧样疼痛,遂往当地诊所诊治,诊断不详,给予西药静滴,症状未见明显减轻,今日上述症状突然加重而急来我院求治。经门诊以 “带状疱疹”收住。专科情况: 左侧腰部可见数个米粒大小皮疹,簇集分布,上覆水疱,疱液澄清,皮疹颜色呈暗红色,压之退色,触之碍手,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由于嗜食肥甘厚煿之品,感受疫毒,热毒壅于肌肤,正邪相搏发于肌肤,故见全身出皮疹,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本病属祖国医学 “蛇串疮”范畴,证属湿热内壅型,病性属实,病位在肌肤,本病经积极治疗预后尚可。药用龙胆泻肝汤加川楝子、元胡、枳壳、郁金配合冰蚕外用 1 个疗程,所有症状均消失,皮损消退而痊愈。

  4、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于感染带状疱疹病毒而引起的一种疼痛剧烈,群集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的皮肤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原体为带状疱疹病毒,具嗜神经和皮肤的特性,病毒经呼吸道粘膜侵入体内,通过血行传播。发生带状疱疹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神经后根或神经节的元内。当宿主在某种外因如恶性肿瘤、外伤、疲劳等作用下免疫功能减退,此种潜伏的病毒再次活动,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生炎症或坏死,产生神经痛,同时病毒沿着神经纤维传播到皮肤,产生群集的水疱。疱疹愈后可获终身免疫。祖国医学称之为 “缠腰火丹”、“蛇串疮”、由于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外溢皮肤而生; 偶因兼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

  年老体弱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日久才能消失。龙胆泻肝汤方用龙胆草大苦大寒,泻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为君药。黄芩、山栀苦寒清热,助君药以泻肝胆实火; 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与君药合用,既泻实火,又利湿热,使肝胆实火与湿热从小便而出; 用当归、生地养血益阴,使之祛邪而不伤正,燥利又不伤阴; 柴胡疏肝清热,并引诸药如肝经;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以免苦寒之品伤胃并可缓肝之急; 全方配伍严谨,泻中有补,清中有利。冰蚕软膏主含冰蚕、狼毒、紫花地丁、地肤子、白鲜皮、珍珠、冰片等中药材,功效清热解毒、止痒、生肌,二者内服外用,相互协同,相得益彰,疗效可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生地、龙胆草主含生物碱,有明显的抗炎、镇痛等作用,黄芩中黄芩素、黄芩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作用。总黄酮有解热作用。山栀子栀子醇提物、水体物有抗炎、镇静、镇痛、解热作用。柴胡中柴胡皂甙、挥发油有抗炎、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柴胡多糖、柴胡热水提取物等能促进免疫功能,柴胡煎剂、总皂甙、柴胡皂甙元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有镇静、镇痛作用。

  甘草主含苷类、有机酸、糖类等成份,有抗菌、抗炎、解热、止痛以及免疫调节的作用。泽泻中泽泻萜醇 A、B、有显著利尿作用,使尿量和排钠量增加,木通、车前子主含醇类、萜类等有效成份,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当归中的当归多糖、阿魏酸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全方既从传统中医理论的角度体现了清肝火、利湿邪、行气止痛; 又结合了现代医学理论,具有控制炎症、抗病毒、止痛、增强免疫力等多种作用。故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马绍尧. 现代中医皮肤性病学 [M]. 上海: 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 50 - 51.
  [2] 赵辨. 临床皮肤病学 [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601- 602.
  [3]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J].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68 -69.
  [4] 文海泉,朱晓明. 实用皮肤病性病手册 [M].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 -6.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