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观察苓槐丸对慢性湿疹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

时间:2014-08-19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本文字数:2766字
论文摘要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其具有高发病率和易复发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苓槐丸是本院多年治疗慢性湿疹的经方基础上加减而来,在临床上多收到满意疗效。本方中以土茯苓祛湿解毒为君;槐花清肝凉血,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为臣;黄柏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为佐,加蜂蜜调制而成。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凉血解毒、祛风散寒之功。

  本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苓槐丸的临床疗效。而以往研究表明,慢性湿疹患者多存在迟发型或细胞介导型变态反应的病理改变,所以笔者应用流式细胞技术,通过慢性湿疹患者服用苓槐丸后 T 细胞亚群的变化,以观察苓槐丸对免疫细胞的影响,旨在探讨苓槐丸治疗慢性湿疹可能的作用机理。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慢性湿疹患者 120 例,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排除标准:(1)患有糖尿病或恶性肿瘤等合并症者;(2)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或严重免疫功能低下症状者;(3)对咪唑斯汀片等过敏者;(4)治疗前 3 周患者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类药物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苓槐丸组 60 例与联合用药组 60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史、发病诱因、皮损分布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论文摘要

  1.2 方法 (1)苓槐丸组:土茯苓 750 g、槐花 300 g、甘草 300 g、黄柏 90 g、苍术 150 g、蜂蜜 800 g,共 2390 g,制成 2200 g,每包 8 g。苓槐丸口服,8 g/ 次,3 次 /d。苓槐丸(生产批号:130103、130203、130303)均由本院提供,广东省中医研究所鉴定。(2)联合用药组:咪唑斯汀口服,10 mg/ 次,1 次 /d。苦参片口服,5 片 / 次,3 次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 1 个月分别采用表格记录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变化,参照《中医皮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的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总有效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1.4 实验室观察指标 应用流式细胞术,取 20 例正常健康成人体检外周抗凝血 2 mL 作对照(正常组),对其 T 细胞亚群(CD3+、CD4+、CD8+抗体购于美国eBioscience 公司)标记,并进行检测。苓槐丸组60 例患者中随机抽取 20 例患者的外周血(实验组),对其治疗前后患者的 T 细胞亚群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14.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及字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苓槐丸组总有效率为96.67%,联合用药组为 7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2。

  2.2 T 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 实验组外周血 CD3+、CD4+数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D8+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经苓槐丸治疗后,外周血 CD3+、CD4+、CD8+的细胞数量均恢复接近于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154、0.27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2、图 1。

 论文摘要

  2.3 两组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苓槐丸组复发率为 22.21%,不良反应仅为 1 例患者出现短暂的胃部不适;而联合用药组复发率为 30.01%,有 2 例患者发现嗜睡及乏力症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论文摘要

  3、讨论

  湿疹发病过程中,T 细胞发挥着关键的介导作用。如湿疹导致的皮肤角质层细胞凋亡脱落,就是通过 CD4+和 CD8+T 细胞介导,由半抗原 / 自身蛋白复合物引起免疫系统抵抗而发生的。而 T 淋巴细胞按其功能及表面标志可分为辅助性 T 细胞(如CD4+)、细胞毒性 T 细胞(如 CD8+)及迟发性超敏反应性 T 细胞等多种主要亚群。曾秋妹等应用中药抗炎 1 号注射液治疗湿疹,发现治疗前后血清中 T 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患者外周血中CD3+T、CD4+T、CD8+T 细胞数均异常,治疗后 T 细胞亚群数量基本恢复正常。提示中药抗炎 1 号注射液通过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来治疗湿疹。

  本研究在报道苓槐丸的临床疗效后,检测 T 细胞亚群百分含量,苓槐丸治疗前,患者外周血 T 细胞亚群中 CD3+T、CD4+T 细胞数均明显低于正常组,CD8+T 细胞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 CD3+T、CD4+T和 CD8+T 细胞数基本恢复正常。此与文献 [16-17] 报道基本一致。提示苓槐丸激活免疫 T 细胞 CD3+和辅助性 T 细胞 CD4+,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性 T 细胞 CD8+增殖是其治疗慢性湿疹的机理之一。

  本院之前已对苓槐丸的鉴别方法作以报道,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在汕头市 2013 年科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进行了苓槐丸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发现苓槐丸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实验证实苓槐丸对 T 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也切中湿疹的病因病机。另外,在本院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苓槐丸适用范围广,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对苓槐丸治疗湿疹及其他皮肤病的相关机制还需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光明,古斌,肖志豪 . 抗炎霜治疗湿疹及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医学信息,2006,19(7):1198.
  [2] 胡祥宇,杨亚辉,袁叶飞,等 . 复方五倍子箍围软膏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J].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8):1881-1883.
  [3] 刘华钢,申庆荣,刘丽敏,中药抗菌研究进展 [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2):463-465.
  [4] 王晓钰,马丽莎,蔡怿 . 建立医院制剂苓槐丸的鉴别方法 [J]. 今日药学,2008,18(6):43-44.
  [5] 孙丽梅,刘静,刘会彬 . 苦参素联合甘草酸苷对湿疹患者辅助性 T 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10(2):99-101.
  [6] 赵辨 .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
  [7] 张红阳,张鹏,廉晓日 . 中药药浴联合咪唑斯汀片治疗慢性湿疹30 例 [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2,19(3):157-159.
  [8] 范玉 . 湿热清治疗湿疹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D].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1-2.
  [9] 陈佑邦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3-24.
  [10] 杨捷,曾仁山,方锐华,等 .2333 例变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分析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6):45-46.
  [11] 张华丽,王福喜,张书岭 . 深圳地区 52 例湿疹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分析 [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09,16(3):186-187.
  [12] 盛丈婷,李其林,唐亚平 . 老年性带状疱疹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变化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4(9):36-37.
  [13] 任兴斌,诸葛宝忠,季海生 . 湿疹患者外周血 CD4+CD25+FOXP3+调节性 T 细胞和血清 IL-4,IL-10,TGF-β 检测及临床研究 [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4(3):131-133.
  [14] 李健波,周锡生,黄耀创 .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湿疹的疗效观察 [J].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09,16(2):113-114.

    论文来源参考:
    相近分类:
    • 成都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 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 学术堂_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