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临床医学论文 > 皮肤病学论文

遵循《内经》的理论和法则治疗荨麻疹的体会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4-07-05 共1978字
论文摘要

  《内经》的伟大贡献,不仅在于创建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使中医学从经验医学升华为理论医学,而成为真正的科学,更在于它所确立的治疗法则,指导临床治疗效果良好。笔者长期以来,遵循《内经》的理论和法则,治疗荨麻疹以及血管性水肿,效果甚尽人意,遂成此文,期与同道交流、探讨。

  1、荨麻疹与血管性水肿

  荨麻疹(又称“风疹块”)与血管性水肿(又称“巨大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二者可分别或同时发生。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以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最常见,或通过C3a、C5a补体激活,均致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产生的组织胺等炎性介质、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亦因凝血过程中所形成的缓激肽,而起到类似组胺的作用。

  其过敏原以食物异体蛋白最常见,其它如药物、微生物或寄生虫感染,以及物理、精神等因素亦可导致,慢性者常常找不到原因,而称为特发性。

  本病多发于温热季节,起病突然,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可迅速消失,一天可反复多次。荨麻疹仅损及皮肤表层,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为边周鲜红色中央瓷白色、高于皮肤的团块皮疹,可融合成巨大风团,伴有明显的瘙痒,亦可伴有胃肠道症状或累及喉头黏膜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持续6周以上称为慢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损及皮肤深层和皮下组织,出现局限性凹陷性水肿,主要发生于眼睑、面唇、喉舌、四肢、外生殖器等皮下组织疏松部位,肿处大片隆起,皮肤紧张发亮,色泽淡红或苍白,边界不清,有刺痛、发胀、烧灼或瘙痒感,发生在喉头或累及呼吸道,有窒息的危险,累及胃肠道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

  西药治疗以抗组胺类药物为主,严重者可用糖皮质激素等。

  此外,皮肤划痕症,又称人工荨麻疹,是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与机械性刺激有关,如钝器划过或手搔抓后,即沿划痕发生条状隆起,伴有瘙痒,不久消退,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丘疹性荨麻疹,多因蚊虫或某些节足动物等叮咬、或对某些食物过敏所致,一般为1~2cm大小的淡红色风团样丘疹,中心可有水泡,自觉瘙痒,3~7天后自行消退,全身可见,下肢为多。依据表现,本病属于《内经》“隐疹”、“丹疹”、“痒”症等范畴。

  2、治疗

  2.1滋阴凉血。(1)原文依据:“少阴有余,病皮痹隐疹”(《素问·刺四时逆从论》),“少阴司天,客胜则丹疹外发”(《素问·至真要大论》),“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素问·逆调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素问·生气通天论》)。(2)治疗运用:本病在西医学当中仍属于过敏性疾病,其病理环节终端上依然有毛细血管扩张和渗透性增加,与过敏性紫癜有相似之处。因此,从《内经》的病机角度看,仍属于机体阴虚不足、阳气异常亢盛、血热妄行有关,而发病以温热季节为多、局部风团红色、灼热即可反证。因此,滋阴凉血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滋阴能制阳,阳制则不亢;凉血则血不热,血凉则不妄行。具体药物滋阴者如生地、玄参、天冬、麦冬、女贞子等,凉血者如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紫草、大青叶、水牛角粉等,而生地、玄参因其功效全面,故为首选。

  2.2疏风清热。(1)原文依据:“风者,善行而数变”(《素问·风论》),“阳胜则热”,“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痒者,阳也”(《灵枢·终始》),“实则腹皮痛,虚则痒瘙”(《灵枢·经脉》)。(2)治疗运用:本病的发生,起病突然,团块此起彼伏,瘙痒明显,实与《内经》所论“风”邪为病的致病特征十分相似。而《内经》又认为“痒”属阳症,即使属虚亦属阴虚之阳热;至于本病水肿,因为局限性、非凹陷性,且局部灼热、胀痛明显,显然属于《内经》“热胜则肿”的范畴,实因热邪壅滞局部所致。因此,疏风清热是本病的必须措施。具体药物疏风者如牛蒡子、薄荷、蔓荆子、桑叶、菊花、升麻等,清热者如金银花、连翘、枯黄芩、蒲公英、野菊花等,尤其适用于因瘙痒抓破继发感染者,由于金银花、连翘既可疏风清热,更长于解毒,走卫行表,故常为首选。

  2.3宣肺利咽。(1)原文依据:“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素问·咳论》),“喉咙者,气所以上下者也”(《灵枢·忧恚无言》)。(2)治疗运用:本病严重者,常累及咽喉粘膜及上呼吸道,而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尤其是血管性水肿的发生更有可能。而从《内经》理论看,皮毛在外,内合于肺,肺司呼吸,而喉咙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出入的门户,邪气由外入内常致肺失宣降,咽喉不利,呼吸失常。因此,本病的治疗,还应宣降肺气、通利咽喉,尤其已有胸闷、呼吸困难者,更应如此。具体药物宣降肺气者如桔梗、瓜壳、杏仁、苏子等,通利咽喉者如射干、马勃、牛蒡子、金果榄、山豆根等,如因肿胀太甚、或有分泌物而觉痰粘者,又可适当加入法夏、胆星、白芥子、葶苈子或白芷、桔梗等化痰、排脓。

  2.4安定心神。(1)原文依据:“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素问·至真要大论》)。(2)治疗运用:《内经》认为,痛痒之感觉,全在于心神。若因瘙痒太甚,而使心神不安,以致心情烦躁、甚至坐卧不安者,临证亦可适当加用安神镇静之药,如珍珠母、龙骨、牡蛎等,神安则不觉痒。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