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来源:高祖贵 作者: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发布于:2021-08-04 共503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2篇】有关和平与发展的论文(热门话题6篇)
【第3篇】和平解放以来西藏民航事业的发展成就及影响研究
【第4篇】 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5篇】新时代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启示
【第6篇】新时代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新理念新方略

  有关和平与发展的论文第四篇: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摘要:中国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重大战略抉择。这其中有五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共同作用:中国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始终在自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制度约定因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战略利益诉求决定了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文化基因是决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重要因素;中国是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关键词:现代化强国;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目标。“十四五”时期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正如邓小平所指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9页)这就决定了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和平发展道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其中有五个方面重要因素的共同作用。中国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一个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的重大战略抉择。

  一、中国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始终在自身

  中国历来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早在具有整体性的世界历史形成之前,中国就已经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度存在。近代国际体系形成以来,中国作为一个东方大国就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新中国建立后,即使是在采取“一边倒”方针和与苏联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期,也是以独立自主为基础。毛泽东、周恩来多次明确指出,对苏联不能有依赖之心,对苏联的经验不能盲从照搬,要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腿走路(《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第67—68页)。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更加鲜明地指出:“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同上,第69页)21世纪初,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和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国际社会越来越担心我国像世界历史上其他大国那样重蹈“国强必霸”的老路,通过对外扩张和掠夺资源来保障自身发展。针对这种看法,我国最高领导人反复对外强调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国务院新闻办相继于2005年和2011年发布了两个白皮书《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向全世界清晰阐明和郑重承诺,中国始终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事实上,这是有许多优势和条件作为保障的,包括可以支撑经济更大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日益增长的巨大市场需求和较高的国民储蓄率,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策保障,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等等。我国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和挑战,完全可以通过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来加以解决。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到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提出坚持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在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严重冲击下,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新变化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这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版,第81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为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作出重要战略擘画。这为我国立足自身、实现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制度约定因素

  主义决定道路。世界近代史上一些大国崛起通常走的老路都是建立殖民体系、争夺势力范围、对外武力扩张,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给其他国家造成巨大损害。特别是在20世纪,大国追逐霸权、实力对抗、兵戎相见,更使人类惨遭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这些都是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带来的恶果。而且,“建立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基础上的旧秩序,使得贫国愈贫,富国愈富,贫国和富国的差距越来越大”(《邓小平外交思想学习纲要》,世界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进入了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9月版,第7页)。这些伟大成就之所以能够取得,都是由于我国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些伟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了我国沿着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1.png

  三、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战略利益诉求决定了必须走和平发展道路

  国情决定道路取向。走和平发展道路是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唯一选择。经过新中国建立71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2年的发展,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着成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0年11月版,第19页)。但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没有变,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定位没有变。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未来,发展也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即使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甚至综合国力成为世界第一之后,要使14亿多人口中的每个人的生活都达到全面小康水平,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乃至全面建成现代化,这仍需付出艰苦努力。特别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交织作用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日趋复杂。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关键仍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和谐安定。这就决定了我国发展与安全的重心始终在国内,必须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贯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断解决现在面临的和可能新出现的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要经历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始终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四、中国的文化基因是决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内在重要因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明源远流长的大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特征和历史演进脉络的延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我国人民从近代以来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自古就有“和为贵”“崇信修睦”“协和万邦”“天下太平”等宝贵思想,遵奉“和合”理念,倡导“和而不同”,可以说,追求和平、自省克制、内敛包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之一、文明特性之一、文化基因之一。

  自秦汉以来,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先辈们在对外战略方面基本上都采取守势,主要是守土防御。即使进攻也是以攻为守,目的是保境安民;即使是国势最盛时期也是开放吸纳而非开疆拓土,目的是以包容求强大。我们这样一个爱好和平、常常张开双臂拥抱世界的民族,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却深受列强欺凌。外国势力瓜分我国,在我国境内横行霸道,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更是给我国人民造成惨绝人寰的深重苦难。自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就一直是我国人民最迫切、最深厚的愿望。我国人民对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记忆犹新,更加深刻懂得、珍惜和平的珍贵,深信只有和平才能实现人民安居乐业,只有发展才能实现人民丰衣足食。

  经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奋斗,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推翻“三座大山”,拥有了建设自己国家、创造美好生活的和平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定的生活。中国人民怕的就是动荡,求的就是稳定,盼的就是天下太平。”正是这种悠久的追求和漫长的期盼构成了推动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五、中国将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48页)环顾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经成为时代潮流;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各个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72页)全球和区域合作在全球化进程中向更多层次更多方位拓展,“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上)。

  面对这样的世界大势,我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把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坚决扞卫国家核心利益、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和平发展相统一,坚持开放发展,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同学习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结合起来,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结合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在不断扩大我国发展空间的同时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要搞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在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的同时,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使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繁荣。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
原文出处:高祖贵.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0(12):32-35.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