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从理论、实践和历史整体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5-20 共6437字
论文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上设置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立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很多,涌现出大量的文章及着作,这些研究有的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有的侧重于理论,有的侧重于实践,有的侧重于某一部分内容的中国化,也有的按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这个线索进行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大多是从某一个角度进行的,总体而言,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方面研究还不够充分。假如缺少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性的研究,就会出现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肢解状况,就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设立初衷相违背了,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情况。因此,需要进一步从整体性的角度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大致来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划分为理论、实践和历史三种形态,本文主要从这三个视角对它的整体性进行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整体性

  根据传统的划分习惯,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三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这是根据学科的设置状况进行划分的。

  而从整体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系统的逻辑整体,它的理论主题是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对此马克思曾经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提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围绕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个核心展开的系统的逻辑整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整体性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具有整体性现实状况,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整体性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成不同模块,然后分别进行中国化,而是要始终围绕实现中国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目标进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整体性特征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实际状况相结合的过程中。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具有整体性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则是要在中国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始终都是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体现出理论上鲜明的整体性特征。要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主题,首先就要弄明白何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此,有人提出:“简要的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新马克思主义”.也就是形成通常所说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理论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被赋予了中国风格和中国的特点,即在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围绕中国人的解放和发展进行,是一个系统的理论整体,也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鲜明的整体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其理论形成过程中具有整体性特征。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要实现中国化必须经过三个阶段才算完成。第一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第二阶段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即进一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第三阶段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果没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目标,那么,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失去了它的发展方向,就会变成一种没有归宿的理论,就失去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如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过程中仅仅限于理论形式上的中国化,局限于形成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不把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当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会变成一种僵化的形式,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同样是围绕着人的发展这个理论主题展开,通常人们把形成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化真正形成的一种标志。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形成过程也体现出整体性的特征。

  中国的社会问题推陈出新,理论也在向前发展。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互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理论上讲,这两个理论一个是要解决民族独立的问题,一个是要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有不同的历史任务,但本质上这两个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关系,都是为了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这两个理论自成体系具有很强的逻辑联系,体现了理论的整体性特征,而且两个理论之间也有整体性的特征,一脉相承并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具有整体性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具有整体性特征,是讲马克思主义围绕如何去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了一个实践的整体逻辑体系,这个整体逻辑体系包括实践对象、实践主体、实践方法、实践结果和检验标准五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对象是中国的实际问题。中国面临着一系列的实际问题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实际问题的存在。

  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像宗教一样扩散式地传到中国的,正是由于中国问题需要这样一种理论,这才有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才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国问题,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永远是一种象牙塔里的学说,无法和中国的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因而也就不可能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曾经提到过要实事求是,这种态度即“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 主 义。我 们 中 国 共 产 党 人 所 以 要 找 这 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毛泽东讲:“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对象就是“中国的实事”,即中国实际问题。如果没有中国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实践的对象,就不会在中国出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中国问题必然要由中国人民来解决,并且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领导者,是实践主体。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马克思主义只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传入中国,它在中国的传播是零星的、不成规模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组织的力量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的传播,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才成规模地传播开来。马克思曾讲“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中国共产党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的真理,并且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去改变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人民造福。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毛泽东的带领下,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的理论成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不会在中国大规模地传播,也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的进一步的结合,当然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在中国成为书斋中的社会学说。因此,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就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主体。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法。要解决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这种科学理论就是实践方法。中国问题也需要一种理论来解决,这种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完全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所以能够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邓小平曾经讲:“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没有丢毛泽东。老祖宗不能丢啊!”

  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会失去行动的向导,失去目标,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难以取得成功。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和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方法。毛泽东曾经提到:“你要知道梨子的味道,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邓小平曾经讲:“不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一个试验。对我 们 来 说,都 是 新 事 物,所 以 要 摸 索 前进”,等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的实践方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方法也可以称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第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取得了成功,要看它是不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解决中国社会存在着的实际问题,并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成功的标志有两个,一是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上的创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的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比较成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的实践中,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理论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社会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了令全世界都震惊的辉煌成功,也顺利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因此,要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成功在于其实践结果,如果既达到了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实现了理论创新,那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成功的。

  第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检验标准。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讲到:“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邓小平又进一步讲:“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否成功,不是看形成了什么样的理论,即使理论说的天花乱坠,但是没有在实践中很好地发挥作用,也是不成功的理论。所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与否的标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成功地指导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因此毛泽东思想代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实践的成功,它是被实践所检验了的、成功运用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样取得了辉煌的成功,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形态。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检验标准是实践。

  综上可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体系是一个由实践对象、实践主体、实践方法、实践结果和检验标准组成的复杂的、系统的逻辑整体,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不会成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体现出鲜明的实践整体性特征。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问题相结合并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和中共党史、中国近现代史有交叉之处,但带有很强的整体性特征,侧重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去解决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不是零散的历史,它具有整体性特征,从史学的角度看,它所要解决的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有整体性的问题。

  在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是实现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年的革命斗争就是为了这一目标。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就是迅速在中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前走了许多弯路,遇到了不少的挫折和困难,但是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任务没有变,如邓小平所讲:“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绝不能掉以轻心”.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光辉道路,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飞跃,这是对第一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延伸,具有历史的整体性特征。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任务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具有历史整体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历史任务,即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两大历史任务是前后相续的,而且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关系极为紧密,是相连续的两个历史任务,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国家富强是民族独立后的追求。没有民族独立就不会有稳定的政治局面,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中国就无法发展社会经济,难以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而民族独立后如果不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也难以保护中国革命的成果。所以,围绕着这两大历史性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中国人民进行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从根本上说,这两大历史任务也是要解决中国人的发展问题,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整体性。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实践及其历史是统一的整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是理论形态,也是实践形式,同时还是具体的历史发展过程,是理论、实践和历史的统一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它的理论、实践和历史紧密结合在一起,鲜明的反映出它的整体性特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整体性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整体性和历史的整体性的内在逻辑,它着眼于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理论的逻辑一致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它们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不同,但从理论的渊源上来看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思想既要解决中国革命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要解决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既是要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也是要把毛泽东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好,只不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所选择的方式不同,以经济建设取代了“革命思维”和“斗争思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具体运用过程中也表现出鲜明的实践整体性特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整体性也能够进一步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发展的整体性特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实现自身解放与发展的历史,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这一主题始终保持不变,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的整体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体现出鲜明的整体性特征。中国共产党在其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社 会 主 义 生 态 文明”五位一体,这种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体现了实践的整体性。“五位一体”建设的最终价值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体现了理论的整体性,理论和实践向前发展最终也会具有历史的整体性发展的特点。

  综上可见,在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和历史表现出整体性特征,它的出发点是当代中国国情,落脚点是当代中国人的发展。从整体的角度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真正做到科学发展观所论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以全局性的宏观视野来看待党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地指导实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倪德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胡锦涛.坚定不移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