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生态问题研究导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9-05 共336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生态文明视阈下“美丽中国”建设探究
【导言】 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的生态问题研究导言
【第一章】“美丽中国”的概念
【第二章】建设“美丽中国”所面临的生态问题
【第三章】造成“美丽中国”生态问题的因素
【第四章】解决“美丽中国”建设所面临生态问题的措施
【结语/参考文献】美丽中国创建中的生态问题探析结语与参考文献

  导 言

  一、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中,党的十八大会议不仅是具有一次时代性意义的会议,而且也是人们对党和国家给予更多的信心和希望的会议。从十八大报告中得知,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要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高度,还要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发展,而且要以“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目标发展建设生态文明。①***总书记在中外记者会上表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成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在这之后,建设美丽中国就走进了人们的内心,广大人民群众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得到了党的积极回应,能看出党把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放在了重要位置,提升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的理解、掌握以及新的认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中带来全新的面貌。

  美丽中国作为一个新生的方略,其中发展的理念和过程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十五大、十六大中分别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紧接着又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些举措,在十七大报告中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新要求,直到 2020 年都以这样的方向为目标,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以绿色发展成为十二五规划最独立的特性,然后在十八大呈现由四位一体上升为五位一体,从而使美丽中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成为最醒目最重要的发展根本。

  (二)研究目的

  马克思主义新观点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概念更好的去实现,然而“美丽中国”能顺应人们实现社会发展,从建设美丽中国中体现的是全社会的共同目标,也是中华文明未来发展的保障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措施,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根本标志去建设美丽中国,是中国梦实现的必要条件。

  恩格斯曾经这样表述,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作为发展的根本,因为在每一次胜利的同时,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也存在。由此可见,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懂得去保护环境,避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良影响,做到人与自然友好的平衡。生态文明建设是成就美丽中国的基本途径,通过在十八大中更全面的传递,从而反映出现代化发展的新道路。

  当前,在“十二五”这一时期中,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更快的调整发展步伐,完善环境设施,资金、法规、科技等保障体系,整体水平也将稳步提升。对我们来说,要用有效的战略方针,把握好这次机遇,让生态环境随着这次生态革命走向好的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心态去战斗,因此,发展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的战略将会得到全社会的推动,中国将进入到另一个美好的新面貌中去。

  (三)研究意义

  在 20 世纪后期,人类的共识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基本,绿色经济新产业和低碳技术的科技革新,以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的潮流。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更适合有“美丽中国”这样的理念来顺应。建设“美丽中国”是人民群众最美好的期待,也是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内容,更能表现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前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是美丽中国的发展方向,所以要实现美丽中国这一目标,就要对生态文明的理论全面理解,对生态文明建设中遇到的严峻形势正确面对,还要对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给予积极严肃的处理态度,更好的推动建设进生态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发展的好,是因为深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建设的影响,不会因为其中一部分的缺失就停滞发展;科学发展以生态文明为内涵,我们要做到保护环境,与自然做到融洽的相处,此举能够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的稳定,社会才能和谐。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生态文明的初级阶段思想,统称为生态伦理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就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道家、佛家等都从各自视角进行过深入思考。儒家的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界的一致和天地万物存在的价值加以确定;道家中的道法自然是把尊重自然,崇尚自然效法与现代爱护环境以及生态伦理学结合为一体;佛家修炼内容都是根据生态伦理出发,把万物看作是具有平等性的存在,善待万物以及勿杀生。

  根据近几年党给出的政策来看,建设生态文明是发展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成为党的正式文献;从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分别得知:生态文明建设对社会文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贯彻科学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不可缺少,还应将人与自然达到合理的共存,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好生态环境建设将设为 2020年的重要部分。从这能让我们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有了更好的目标,也能让人们更好的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此外,国内一些学者也在自己的着作中阐述了一些观点,学者高中华先生在《环境问题抉择论》一书中提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人类在空间上应遵守互利互补的原则,分析了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思想根源和社会根源,强调了环境问题的经济根源,并最后指出:环境问题的抉择--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佘正荣教授在《生态智慧论》一书中指出,人类如果不放弃自己的自私和贪婪,继续滥用所有生物共同生存的生态环境,那结局必将是自我毁灭。书中提出了当代科学发展的生态化趋势,并提出寻求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新型技术的观点,以及有关构建人类文明转折时期的生态价值观的想法。

  国内众多相关学者从社会生态观的角度,分析了渗透在社会关系、发展观、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作为重要思想的基本观念,并通过以上的阐述与分析,展望了未来生态观念演变的趋势,提出的生态人文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尤其是当前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生态问题的关键性,对人类生态观念的演变和我们当前生态危机的解决,重建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学者对生态文明的发展有深刻体会,建设生态文明主要把经济和生态融为一致的建设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生态哲学的理解是,人和自然的关系要转为相互存在,相对统一的整体结构,因为很多人的自私贪婪,对自然进行改造期间,不懂得它们相互联系,出发点就是为了利益,虽然最后成功的征服了自然,但在不久的将来,自然的回报方式也更加无情。

  再例如,莱奥波尔德教授认为,自然是一个整体,由不同的生命组合在一起,在保护自然整体利益的范围中,应该要把类似经济行为的一切都列入其中。从这样的伦理方向看,很有效的讽刺了人们利用自然获益,及处理人和自然关系只顾利益的心态。①从 80 年代开始,工业文明社会出现了变化,政府以及人们开始关注生态保护。从 1981 年至 1992 年中,都有具体的作品对可持续性发展进行论述、诠释,可见生态文明也是从这样的过程中开始发展的。

  三、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设美丽中国这一构想所表达的内涵和特色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可以这样理解,建设美丽中国是人们对美好未来憧憬的基础,也是党和国家改善人们生活的目标,从而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这一伟大使命的实现。目前看来,人们最关注的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战略,不少学者们也参与到美丽中国的建设中去,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也能更进一步的让我们懂得美丽中国的含义,从而对怎样去建设美丽中国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这种从历史到现实,理论到实践等方面都需要有比较系统的认识,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去探究人们文明历史的发展,从生态文明视角剖析“美丽中国”的基本概念、建设“美丽中国”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产生生态困境的原因以及解决建设“美丽中国”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措施,使得建设美丽中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更加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二)研究方法

  文章选题使用马克思主义方式,对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在这基础上会使用逻辑归纳和文献检索法以及调查分析等方法。详细分解这些方法的内涵,文献分析法:是从收集和整理的资料中,去寻找问题出现的根源到整理出解决的方案。

  逻辑归纳法则是全部科学和研究必用的方法,本文归纳了我国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详细剖析了发生生态危机的原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可以借鉴多学科研究方法,杜绝照部就搬。

  文献检索法则是学者和思想家们通过学术研究平台中,了解美丽中国内涵和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进行不同角度的论述,成为笔者最大的收获,为写作也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作用。调查分析法则是,通过对生态环境具体考察进行多方研究,了解我国生态状况不堪的情况,同时也对其情况的原因做出带有理论依据的解决方案。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